[第1章黑色郁金香]
第144节一四四、我欣赏这样的人
叶娜把黎韦交代的事完全扔到了脑后,她在与姚哲渐行渐近的情感旋流中跌宕,从心底燃烧起一种莫名构想。尽管相识的动机不纯、并且如此短暂,但今天、姚哲留给她的良好印象却像一粒饱满、健康的种子,在爱的奇妙眩光的照耀下,迅速在湿润的心底发芽、不顾一切地飞速成长。
叶娜坐在沙发上假装生气,不时偷看一眼姚哲,害怕他真的会离去。她很想继续与他闲聊,想知道他大学暗恋的那个女生现在在哪?还想知道更多关于姚哲的情况,比如工作、社交、兴趣爱好。她渴望了解他。
姚哲悻悻地挪到叶娜身旁,像犯了错的孩子低眉顺眼地说:“别生气了,我不是那个意思,瞧我的嘴有多笨。”
他把手搭在叶娜肩上,低下头瞧叶娜。
“我平日不喝酒的,哪里来的酒话呀,是激动知道吗,从来没有这么近地接近一个女孩,也从来没有……没这样过,我怕你不高兴了。我……我喜欢你……”
叶娜站起身,让姚哲坐下:“喝点咖啡、还是我们继续喝酒,我这还有金路易。”
“那就喝酒吧,给我留下一段‘今宵酒醉何处’的佳话。”
“好呀,我们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她冲姚哲莞尔一笑然后去取酒,洗酒杯。
姚哲顺手拿起低柜上叶娜的照片端详,相框里的叶娜发髻如云,明眸皓齿。那似笑非笑的眼睛里似乎蕴藏着无数不为人知的秘密。这让姚哲想起一首歌的歌词,像云像雾又像风。
叶娜给两只杯里斟满酒,却不忙着将酒杯递给姚哲。她在姚哲对面坐下说:“你刚才说错了,什么今宵酒醉何处呀,是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是酒醒何处知道吗?纠正你,免得让人笑话。我不会让你醉的,所以也自然没有醒了。”
“呵呵,是我有意改的,今夜我想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千盏你莫催,醉卧地板君莫笑,开天辟地第一回。”
“嗯,改,继续改,千古流芳的诗句被你改的面目全非了。”
“什么面目全非呀,此一时彼一时,这叫古为今用,借来表达我此刻的心情。来咱们喝酒!为我们的相识,为……为我们美好的明天吧!”姚哲端起一杯酒示意叶娜端杯,然后他们边聊边喝起来。
“姚秘书,今夜我们畅所欲言好吗?我不想把你看成官员、看成高高在上的另一类,我想把你当成朋友、甚至是无话不说的知己。
知道吗,这世上尽管人这么多,可真想遇到一个说的来的,彼此能懂得内心的,能从许多方面产生共鸣的,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如果想遇到一个能从心底毫无保留地去接受的人就更难了,所以希望我们之间不要那些繁杂累赘的假面具,彼此能开诚布公地交流,这样的交流是我希望和喜欢的。”
姚哲感同身受地赞同叶娜的这番谈话,他见多了言不由衷,见多了阿谀奉承,整天面对的就是公文一般冰冷的人与事。他像被冰水浸泡的近乎麻木的一只企鹅,哪怕云隙间透出一米阳光也渴望抖动着身上的羽毛,想在那阳光下获得片刻的温暖。
“说的真好,叶娜,我们已经是朋友了,并且相信会成为知己。与你这是第二次见面了吧,还记得第一次见面的情形吗?”姚哲问。
“怎么会不记得,你一幅见多识广,圆滑世故的样子,说话头头是道,滴水不漏,和今天的你判若两人。”
“是吗?那是纯社会属性的我,今天是你面前的我、真实的我。人类在许多方面和动物没有两样,为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下去,必须学会伪装,学会使用保护色。像那丛林里的变色龙、随着季节的变换改变身体的颜色,以便让天敌找不到自己。即使大型动物也需要用皮毛的颜色来掩护以获得更多的食物。这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
“人都是两面性的是吗?有一个真实的自己,还有一个伪装的自己,因为这样所以人人内心都感到孤独,有一种莫名的恐慌。”叶娜若有所思地说,她注视着酒杯,仿佛对酒杯在说话。
“也许是这样吧,读过卢梭的忏悔录吗?这是他悲惨晚年的最后产物,在他受到无数不公正的攻击、谩骂、批判的时候,其中许多攻击不是来自敌人而是他的朋友。在这样的条件下他写下了这部书,他说‘不管末日审判的号角什么时候吹响,我都敢拿着这本书走到至高无上的审判者面前,果敢地大声说:请看,这就是我做过的,想过的,我当时就是这样的人……请你把无数的众生叫到我跟前来,听听我的忏悔……然后,让他们每一个人都在您的宝座前面同样认真地披露自己的心声,看看有谁敢于对您说:我比这个人好。’
卢梭的伟大不是来自于俗不可耐的赞誉,而是无情的自我解剖,敢于面对一个真实自己。我想,也许有一天我也会写一本忏悔录,用来描述我曾经所有的荒谬。”
叶娜的目光中游露出无限的钦佩,她被姚哲的谈话深深吸引,敏感而容易被感动的女孩大都是这样的,哪怕一个动人的音符也能让她们泪眼涟连。
“我读过卢梭的忏悔录,这是一部教人真善美的好书,告诫人们在生命的过程中如何少留下遗憾,追求真实的自我。
卢梭是追求绝对的真实的,敢于把自己的缺点和过错全暴露出来,他认为人性本善,是罪恶的社会环境使人变坏的。他在书中说:‘我本可以听从自己的性格,在我的宗教、我的故乡、我的家庭、我的朋友间,在我所喜爱的工作中,在称心如意的交际中平平静静、安安逸逸地度过自己的一生。我将会成为善良的基督徒、善良的公民、善良的家长、善良的朋友、善良的劳动者。但环境的恶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不平等,却使他也受到沾染,以至在这写自传的晚年还有那么多揪心的悔恨……’
我欣赏这样的人,欣赏这样的人生态度,哪怕他的一生有过过失、有过错误、甚至是龌龊的行为、和矛盾的人性,但我相信这一切都玷污不了他金子般璀璨的心,因为他永远不会抛弃反省,抛弃心中的光明。”亅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