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书记他们回到蛮子营后,还没等喘口气呢,就接到在火车站上递送过来的情报,说自打初五以后,鬼子的军列比平时增多了,不是运兵,是拉来许多的物资,卸完货都用卡车运到城东的军营去了。♀
这个情况很重要,一般鬼子在有重大的军事行动前呢,都是先囤积物资的,和以往的扫荡一样,也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尤其是运到城东的军营去这个细节,那更是说明鬼子要有大的军事行动。
保定城的城东南是清苑县,就是前文说过的冀中组织抗大的二分校编成的转移纵队路过的地方,这里是卡着冀中根据地和路西的山区联系的重要通道,鬼子向这里运送大批的物资,那就是为即将来的扫荡做物资储备呢。
刚刚过了五一小长假,咱们就费点篇幅说说华北抗战史上最惨烈的冀中五一反扫荡,看看一些资料里是怎么回忆这个“五一”的。
1942年5月1日,日本鬼子对华北冀中平原展开大扫荡,结果造成晋察冀最富庶的冀中抗日根据地丢失。1942年以前,在冀西山区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之所以搞得虎虎有生气,全有赖冀中平原根据地的粮食、布匹及其它丰富物产对冀西山区的支援。
1942年,冀中抗日根据地一丢失,以后的几年间,冀西山区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一直在极度饥饿、贫困中度过的。肚子都吃不饱,有什么力气打日本鬼子?所以1942、1943、1944这三年,处在饥饿中的晋察冀军区各部队,在战略上也处于一个被动的守势,只能在局部上个别方面对日伪展开攻击,在整体上已经丧失了进攻打大仗的能力。
1942年五一大扫荡以前的晋察冀,拥有十三个军分区,十二万军队,仅冀中就有五个最富裕的军分区、六万军队。最主要的,是冀中的这六万军队都吃得很饱、穿得很暖。不像冀西山区的那六万八路军,常年在半饥半饱中挣扎。
每年冀西山区的主力部队都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并不是打仗,而是长途跋涉越过平汉线铁路,到富裕的冀中产粮区来背粮。这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各分区上至司令员、下至马夫,人人都要参加,没有例外。如果没有冀中的粮食支援,冀西山区的八路军就只能靠吃黑豆、玉米核、树叶度日。
1942年的3-4月间,原来从延安来到晋察冀的抗大二分校因为晋察冀精兵简政,奉命返回。抗大二分校与冀中军区合办的培养干部的“抗三团”。由在狼牙山一分区驻地的抗大二分校一大队接管。一大队挑选出去冀中接管抗三团的干部。都是一片喜气洋洋的欢呼之声。♀马上就能吃到白面馍、烙饼和面条了,不再吃带有霉味的黑豆糊糊了,有谁能不高兴呢?
当时,一直和杨浩同住在一老乡家的李振军。也是奉命去冀中接管的干部之一。他奉命担任抗三团一大队代理教导员、总支书记。临走时向准备跟李青川一起下部队的杨浩许诺,再回到狼牙山时,背包再沉,也一定要背一堆冀中的白面馍和烙饼回来。
他们不知道的是,同样在1942年的3-4月间,日军开始从武汉、太原向华北集结兵力。驻冀中各据点的日军也开始集中,用伪军来接管守备任务。华北方面军组织了有关师团的主任参谋对冀中的现场考察,已经在准备进行对冀中的大扫荡了。4月中旬,日本华北方面军参谋长有末精三在保定偏东南的清苑县召开会议。研究即将对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大扫荡。
事后分析,实际上,1942年2月初,抗大二分校撤离冀中,已经看到了冀中日益紧张的战争形势。2月7日。冀中区党委、冀中军区发出紧急指示:敌人很可能在近期内对冀中发动大扫荡,命令各军分区部署动员群众进行坚壁清野,分散、紧缩机关,减少非战斗人员。
抗三团中,原属于冀中各部队的连排干部提前回去,冀中的部队取消营以上干部的乘马,一律步行。军械库的子弹、手榴弹也发到各人手里,被服库将储存的布鞋提前下发,每人两双。一些非战斗人员,能回家的发给证明回家;不能回家的,托付给地方可靠的人家分散隐藏。
冀中,有两位不便随战斗部队转移的同志,他们两人一起被托付给了一家老乡,说好由他们家照顾,度过1942年的大扫荡。后来这家人在五一大扫荡中一看形势不好,中途把他们给扔掉了,自己一家人跑到敌占区去避难。
李振军他们所去的抗三团,形势同样严峻。抗三团的团长陈文彪、政委李中权、政治部主任陈宜贵。抗三团1940年百团大战以前成立于平汉铁路以西的河北省行唐县,百团大战时期越过平汉铁路,来到冀中。
到冀中后发展很快,抗三团除了团部和一直属大队,另有三个大队在其他军分区。李振军他们去的时候,抗三团刚从河北省博野县转移到安平县羽林村一带。
明知形势紧张,不提前转移到外线,进入冀西山区,该走的时候没走,这应该算是个决策失误吧?因为早在五一大扫荡的一个月前,1942年的4月,冀中区党委开会,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冀中区党委书记黄敬、宣传部长张仁槐、公安部长张国坚、冀中军区政治部代主任卓雄等七八位最高领导人都在场,讨论形势,已经看出在冀中是“待不住”了。
据说,当时延安和晋察冀都来过电报,说不能硬拼,不行就先撤到冀西山区。其他几个领导主张撤,但吕正操不想撤,还讲了在平原坚持游击战的几条经验。黄敬就不好再说撤了。最后会议决定是在冀中再待上一段时间看看。
这一拖,就拖出大事来了。因为转移不及时,根据八路军自己的战报,冀中根据地六万多人部队,折损了一万六,牺牲的高级将领就有三个:八分区司令员常德善,政委王远音,九分区政治部主任袁心纯;十分区司令员朱占魁被捕(一直都认为他被捕后背叛了,根据萨苏的文章,他的确没有背叛,是在押解中逃跑了)。冀中的五个军分区,有四个军分区遭受到重大损失。
也就在冀中区党委开会的那个时候,一分区三团组成的武工队到保定西关一带活动,看见了火车站堆满了军用物资和成群才下火车运来的士兵,一看就知道要大扫荡了。武工队长王栋,三团侦察连指导员,紧急赶回易县周庄的一分区司令部,向杨成武当面汇报。后来王栋说:杨司令打了几个电话后,对王栋说:放宽心吧,不怕。鬼子即使扫荡,也不是来对付我们的。
后来得知,鬼子如果对一分区扫荡,必然提前将军用物资、增兵的鬼子群运抵满城、易县县城及各大据点。同时从伪军、特务队中找带路的,尤其向易县、满城周边的村子中征集大量民夫,以便在扫荡中背运物资。但这一切往日的大扫荡举动当时在易县都没有出现,所以杨成武判断,1942年的这一次大扫荡对象不是一分区。
1942年4月29日,日军开始对冀南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前后历时半个月,时间也不长。冀南根据地不隶属晋察冀,属于刘邓“晋冀鲁豫”根据地的一部分。
随后,1942年5月1日,就是抗战史上闻名的“冀中五一大扫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