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棒子和他的囚犯小分队 补充 谁开的八路军抗战的第一枪

作者 : 寒潭水一色

昨天有书友问俺,你的杨棒子又回到了当年平型关之战的旧址那组织战斗了,文中提到了平型关之战,这一仗是不是八路军对日作战的第一仗呢?

俺告诉你们,在正式的官方文献中的确是把平型关的伏击战列为是对日作战的第一仗的,但其实在平型关战役开始的前一天,八路军115师独立团已经在腰站同日军打了一场遭遇战和阻击战了,要说是八路军这么多的部队里,谁是开的对日作战的第一枪,的确是杨成武所部!

1937年9月22日,杨成武率独立团1700余人,在山西省原平县分乘国民党军(阎锡山晋军)五十多辆卡车,向东奔往大营镇。从原平经代县向东400里地,一路上成群结伙的都是国民党溃兵。公路两边的壕沟里,被逃跑的国民党军丢弃的机枪、山炮、子弹,随处可见。

一个原独立团老兵回忆:“国民党政府不肯发给独立团一枪一弹,可是眼下路边、地头到处都有国民党溃军遗弃的枪支弹药,甚至有崭新的机枪和整箱整箱的子弹。看到这些东西,二排长就叫车稍稍停一下,让战士们下去赶紧扛回来,分发给大家。真是好东西啊!战士们的子弹袋和挎包里装得满满的,大家都说‘发财了’。”

杨成武离开的时候,是当面从聂荣臻手里接受的任务,当他们赶到大营的时候,林彪率115师师部已经等候在那里。八路军的真抗日,同大批国民党军的不抗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年的大批爱国青年自觉选择加入到真正坚决抗日的八路军,而不是一路溃逃的国民党军,就是根据这眼前所能看见的最基本的事实。

1937年9月以前,国民党军在华北有军队近八十万。基本上是晋绥军、西北军等地方部队,而第一线进攻的日军,不到六万。其中,进攻山西方向的坂垣第五师团。不过两万多人。但国民党军一路溃败,毫无抵抗还手之力。阎锡山只好把保卫他山西老窝的希望,放在刚到前线的八路军的身上。

改编成八路军以后的独立团,在成立一分区以前,跟日本鬼子一接触就打了两仗。一个是腰站阻击战,另一个是冯家沟伏击战(最后一个义泉岭伏击战属于冯家沟伏击战一部分)。

腰站在平型关以东,在河北省涞源县通往山西省灵丘县的公路正中间。日军已先于独立团占领了腰站。

杨成武的回忆录中,22日晚,他从林彪处接受任务之后。带领独立团连夜行军一百来里路。23日凌晨。赶到上寨。

这几个地名,搞清楚了它们各自的地理位置:大营镇,属繁峙县;上寨(现在是上寨镇)。属灵丘县;腰站,算是山西省与河北省的交界之处的河北省境内。属河北省涞源县。大营镇距上寨一百来里地,上寨又距腰站(附近的上下北泉村)三十来里地。

腰站所在的高山,叫“驿马岭”,岭东为河北省,岭西为山西省,山顶有个马鞍形的隘口,腰站居隘口正中。

1937年9月23日中午,独立团侦察分队(独立团,原来的侦察参谋马辉。改编八路军之后,马辉改任团部特务连连长,侦察参谋改由原红一师三团参谋长熊招来担任。熊招来,就是后来一分区的熊奎。当时他带着一个便衣班到灵丘县城以南的太白山侦察)报告,从张家口、蔚县、广灵出动的日军第5师团(板垣师团)第21旅先头部队已进占灵丘城,有向平型关前进的迹象;由易县西进之敌,亦于昨晚占领涞源城。

115师当即于上寨召开全师干部会,分析战局,明确任务,强调打好第一仗的意义。命令独立团立即插到腰站、冯家沟地区,阻击由泳源、广灵两个方向向灵丘、平型关增援之敌,截击从平型关溃退之敌,保证师主力完成在平型关歼敌的任务。

(据时任国民党61军军长的陈长捷回忆,阎锡山曾订了一个把日军放进平型关内加以围歼的决战计划,可是后来计划改变未能实施,9月中旬,日军板垣师团主力从广灵、蔚县分路向灵丘急进。9月19日是中秋节,孟宪吉独立第8旅奉阎锡山命令前往平型关,21日占领了平型关阵地。日军先头部队在9月21日午夜已经到达平型关下,开始向晋绥军发动第一次进攻。进攻的日军是第5师团第21旅团长三浦敏事少将率领的共约4个大队的兵力。而115师伏击的,正是21旅团的辎重部队,和独立第8旅配合作战。)

115师派出独立团和骑兵营插到灵丘——涞源——广灵之间地区活动,以钳制和打击增援平型关之日军。下午4时,日军一个联队从涞源方向向腰站、灵丘、平型关前进。独立团于下午4时出发,当晚到达上、下北泉,在村外河滩上进行了战斗动员。独立团以1营担任正面阻击,制止敌人向灵丘、平型关方向前进;2营于当夜进抵灵丘东北三山镇地区,该营3连插到上下伯罗,切断广灵通向灵丘的公路,阻击由广灵方向可能向灵丘、平型关增援的敌人;3营为预备队,与团指挥所一起位于白羊堡、安甲一带。

24日清晨5时,独立团以2营为前卫营,急行军向腰站前进。上午10时,2营1连进到腰站以东时,与敌一个30多人的侦察队遭遇,我勇猛冲击,把敌人击溃,毙敌2人及战马数匹。前哨战的胜利,鼓舞了指战员的战斗情绪(此是文献记载,与杨成武回忆录不符。杨成武回忆录中,独立团一营是前卫营。营长曾保堂、营教导员张文松、副营长袁升平。腰站战斗中张文松牺牲。敌腰站侦察队人数很少,马辉的回忆日寇仅是一侦察班,消灭两个敌人)。

腰站接触战是在24日打响的,先于平型关战斗(25日)一天。腰站阻击战是在25日那一天打响的。独立团的任务。是掩护灵丘县平型关的战斗,切断涞丘公路和广丘公路,阻挡来自东面涞源县和北面广灵县的敌人援军。

在《聂回忆录》中,将腰站的胜利记成是歼敌“300名”。应该算到阻击战,而不是遭遇战的账上。聂的回忆录这部分,是魏巍执笔写的,聂老总不是特别满意。

24日当夜,独立团是在阵地上度过的。一营在腰战主阵地,二营在另外的地方,三营(黄寿发、邱蔚营)担任预备队(郑旭煜也在三营)。25日拂晓,大雾弥漫,一营指战员静静地隐伏在腰站以东的山头上。7时许。浓雾渐消。从涞源出来的日军第5师团(板垣师团)第21旅后续部队1个日寇联队。沿着涞源通向灵丘至平型关大道,向独立团扼守的阵地直涌过来。当敌全部进入设伏地域后,八路军预伏部队居高临下。迅速向敌发起猛烈攻击。这时,平型关方向也传来了师主力围歼日寇的枪炮声。

为了彻底消灭企图夺路驰援平型关的正面敌人。独立团一营奋勇夺占驿马岭隘口制高点。一连从正面攻击,夺取山峰隘口,受到敌密集火力的压制,伤亡很大。二连连长宋玉琳(此处有误,应该是三连长。二连长是林必元)机智灵活,指挥3排从右侧山背隐蔽地模上隘口。经过一天的激战,八路军取得了平型关战役的胜利。激战至下午3时,独立团一营乘胜猛追,一直追到涞源城下。10月10日,一营实施夜袭,守敌闻风而逃,涞源县城被我收复。

(此是文献记载,杨成武回忆录中,追击敌人并大获全胜的,是以逸待劳的三营,以及团部特务连共五个连。涞源县城是被独立团解放的第一个县城。以后,在八年抗战之中,涞源县城多次被日军占领,又多次被解放。腰站战斗,独立团担任正面阻击的一营损失惨重,一连、宋玉琳的三连都损失过半,有的班排全部阵亡。

杨成武独立团实行的是一个营四个连制,三个营,加上团部直属特务连,共十三个连。以后在一分区,几个主力团都是十五个连制。团部直属三个连。

上文中的“10月10日,一营实施夜袭,守敌闻风而逃,涞源县城被我收复”,记述有误。9月25日,与平型关战斗同一天的腰站阻击战,为何要拖到10月10日才夺取涞源县城?搞文献的,怎么能看不出这中间的时间差异?9月25日腰站反击,敌向东溃逃,逃到涞源县城,立足未稳,独立团一营、三营已随后追到。敌不得已,放弃涞源县城,继续东逃。一营趁机收复县城,三营继续追击,不给敌喘息之机。

但占领涞源县城,人少势单的独立团无兵可守,不敢将兵力分散,随即放弃涞源县城,又被鬼子和伪军占领。10月10日,是独立团第二次占领涞源县城。

细心的读者们看到这里,也许会发现:林彪率115师主力两个旅(欠一个团)万余人打平型关战斗,不过歼敌一千。而这杨成武,仅率独立团一个团,腰站一战就歼敌300。此仗胜利不小。

紧接着是冯家沟伏击战。

平型关(腰站)战斗结束后的半个月,1937年10月10日晚,八路军总部和115师首长命令独立团向灵丘、涞源、广灵、蔚县及其以北突击,切断敌人后方交通,打击消灭敌人运输车队,配合友军忻口作战。杨成武命令独立团的二营(肖思明带领)以涞源为基地,向紫荆关、易县、涞水、高碑店、定兴及保定至北平之间挺进,开辟这一地区的抗日新局面,解放了易县县城;从上寨出发的一营和三营,迅速向灵丘至广灵之间的冯家沟、义泉岭前进(一营冯家沟、三营义泉岭)。

夜间,连日秋雨,一营几次设伏,鬼子运输队都没有出动,扑了空。杨成武回忆录中,对一营长甚为不满意。他心疼战士,几次将部队撤回到村里避雨过夜,烧火做饭吃。被杨成武跟踪发现后,痛斥之后拉上设伏的阵地,继续冒雨等待。

冯家沟是广灵、灵丘之间的一个小山村,地形险峻,高山耸立之间乒着一条蜕蜒狭长的公路,是日寇向前线运送作战物资的重要通路,独立团决定在此伏击敌人(如果说,腰站一战对付的是涞源的鬼子,冯家沟一战则对付的是广灵的鬼子。在义泉岭埋伏的黄寿发三营,对付的是灵丘县城出来的鬼子运输队)。

12日黎明前,一营各连冒着蒙蒙细雨,穿着单衣和草鞋,埋伏在冯家沟两侧的山坡和公路旁,忍受着寒冷,等候着敌人。上午9时,日军坂垣师团第二运输大队120余辆大车满载弹药给养,在60多名步、骑兵的掩护下,浩浩荡荡地朝冯家沟涌来,当运输队全部进入伏击圈时,杨成武一声令下,我机、步枪子弹如暴风雨般地从四面射向敌人。

少数敌人端起刺刀迎战,战士们用手榴弹和机枪把迎上来的敌人全部打掉。部队迅速冲上公路,斩腰断尾,以密集的火力猛扫过去。毫无戒备的敌人慌了手脚,仓惶应战。只用30分钟,敌运输队即被我全部歼灭。冯家沟一战,共毙敌100余名,俘敌运输员70余名,打死骡马100余匹,缴获大车120余辆,骡马400余匹,步枪70余支,炮弹20余箱,子弹40余箱,罐头、饼干等食品2200余箱,以及大批军用物资等。

当天,三营又打了义泉岭(杨成武称“义泉岭”,马辉称“南阁崖”,都是同一个地方)伏击战。这是一个打得非常漂亮也非常出色的小胜仗(敌人出来的五辆汽车,打下三辆,消灭鬼子三十余人),虽然属于冯家沟伏击战的一部分(同一条公路上,“广灵公路”,北边,靠近广灵县城是一营;南边,靠近灵丘县城是三营),虽然三营的战果不如一营,但三营长黄寿发的果敢利落给杨成武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冯家沟和义泉岭两战,使杨成武发现了两个人才。冯家沟一战,发现三连长宋玉琳打仗善于动脑子,是个带兵的材料。然后是三营长黄寿发。杨成武在随后给晋察冀军区领导的报告中,对有着出色指挥才能的黄寿发赞不绝口。我猜,这就是一年以后优先提拔黄寿发为一分区参谋长的出发点吧?

冯家沟、义泉岭之后,杨成武审问被捕的伪军俘虏,发现广灵县城、灵丘县城,都只有几十个鬼子,兵力空虚。杨成武当机立断,指挥独立团攻占了山西省最东边的广灵县城。接着是灵丘县城。这两个地方隶属山西省大同地区,抗战时期被称为“雁北地区”,是独立团的发家之地,也一直是一分区最初的几个管辖地之一。独立团三个营三面开花,接连打下易县、广灵、灵丘三座县城。一个团就可以打下几座县城,这在红军时期是不可想象的。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杨棒子和他的囚犯小分队最新章节 | 杨棒子和他的囚犯小分队全文阅读 | 杨棒子和他的囚犯小分队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