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容若 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六)

作者 : 卿依依

春去秋来,四季轮回,无限的**悄悄的流逝,寒冷的气息亦随着天气转暖渐渐地消失。夏季悄无声息的来临,又悄悄的溜走,徒留给人们一个蝉噪的回忆。秋日亦是应约而来,掩盖了曾经的闷热,带来些许的凉意。

成德的身体也渐渐好了起来,一切似乎也回到了从前,脸上的笑容也渐渐地多了起来,只是他却再也没有提过落雪,仿佛落雪从来不曾来过他的生命,旁人亦是不敢在他面前提起,只是只有成德自己知道,落雪已经深深地刻在了他的心底,根本没有办法忘记,只是不敢轻易提及那些伤痛,唯有夜深人静时,他一个人呆呆的望着夜空,想起那些曾经的美好,心底便疼痛不已,这些记忆一旦被触模,那些疼痛便如洪荒一般汹涌而至,不可抑制,直到全身上下都被悲伤、回忆笼罩。这些心伤,他一个人慢慢地承受,慢慢地体会,旁人代替不了分毫,直到心痛到极致。第二天,他又若无其事的开始新的一天,仿佛夜晚那个经历过生死的人并不是他一般,旁人根本看不出丝毫,就这样周而复始,一天天地过去,而他却忍受着一天天地折磨。

这些时日,他白天几乎不见任何人,忙于应付即将到来的科举考试,整日将自己泡在书房中,研习经典,旁人都认为他是因为太忙了而忘记痛心,而只有他自己知道有些疼痛即便经历一生都无法忘记,即便是在自己最忙碌的,那些疼痛亦是挥之不去。

科举是国家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起源于隋朝隋文帝时期,在隋炀帝时期正式形成。此后,科举经过历朝历代的完善,便形成了如今的模样,而清军入关以后,占据中原,科举考试基本上是沿袭了明朝的制度。

正式的科举考试有三级,分别是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每三年一次,又因在秋季举行,故也成为秋闱。乡试考中后称之为举人,第一名成为解元,第二名至第十名为亚元。

会试在乡试之后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故会试也称为礼闱,亦或是春闱。参加会试的必须是举人,第一名称之为会元,会试取中后称之为贡士。

会试后两个月举行殿试,殿试是皇帝在太和殿亲自考试,考中后就是钦定的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为三鼎甲。

清朝开国初时曾在顺治年间两次分满汉两榜取士,之后改为一榜。但是最后殿试的前三名只能授予汉人,即“旗人不占鼎甲”。

北京的顺天府乡试在京城东南隅崇文门内,各省考试地点也在省城的贡院,所有贡院都健在城之东南方。

乡试共考三场,每隔三天举行一场,每场考一天。考试时间为八月初九、十二,十五日。考试前二日,编写座位后,出榜通知。考试日,黎明入场,对号入座,给三支蜡烛。第一场,试四书文一,五言八韵一;第二场试五经文一;第三场试已策问五道。发榜在九月中旬,正好是在桂花盛开之季,故称之为桂榜。乡试发榜此日报“鹿鸣宴”宴请新科举人。顺天府在国子监举行,在席间乐奏《诗经》里小雅中的《鹿鸣》而得其名。

会试,三年一次,顺天府及全国各省举人,于乡试后第二年春二月来北京参加,在二月初九第一场,二月十二第二场,二月十五第三场。

会试共考三场,每场三日,先一日领卷入场,后一日交卷出场。第一场试四书义三道,经义四道;第二场试论一、制五、诏、诰、章、表内科各一;第三场试经、史、策五。

殿试是由皇帝主考,也称为廷试。

二月会试,三月发榜,四月初殿试。殿试只考一场,只考策题一种,大多是考政治,经济,和治国安邦,巩固政权之策。

康熙十一年八月初一,成德十八岁。

成德一个人站在庭院中观看着飞翔的鸟儿,流动的云彩,心中却平静地出奇,还有八天,便是乡试了,他却似乎一点都不着急,心中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韩菼,曹寅,张纯修,翁叔元,王鸿绪…………。”成德低声的念着这几个人的名字,这几个人除了曹寅是他的好朋友,如今在皇上身边当差,其他的都是他在国子监的同学,都与他一起参加这次的科举,最小的便是曹寅了,今年才十四岁,曹寅不是国子监的学生,这次来参加乡试却是康熙的命令。

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谁醒。谁醒。从此簟纹灯影。

——《如梦令》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纳兰容若最新章节 | 纳兰容若全文阅读 | 纳兰容若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