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尔多率领五百骑兵,一路直奔,来到了卢比贡河岸。只看到四周已经有蛮族士兵在组织搜寻绛珠草了。他将骑兵队留在了一边后,自己一人前去按照图谱采集。等到天黑,周围的人已经散去,李尔多便独自一人在河岸搜寻,但是这里早已经被蛮族的士兵搜集的精光,再也没有留下一棵。李尔多无功而返,对手下们道:“这里的草药已经被蛮族采集的差不多了,你们仍然是留在这里,等到我的命令。”一个士兵道:“主公,你这是要以身犯险么?我代你去吧。”李尔多微微一笑:“不用了,区区一个蛮族大营,还困不住我。”
李尔多离开,悄悄潜入蛮族大营,当下逼问了一个士兵后,得知了绛珠草所在位置。他换上了蛮族的盔甲,信步走入一间帐篷,只见一锅绿色的药汁正在煎熬着,气味刺鼻。看守药材的却是一个罗马祭司。看到李尔多来到,道:“去去去,该死的家伙!这些药汁可都是给威灵顿的副将准备的。”李尔多:“这些全都是绛珠草熬出的药汁么?”那祭司诧异的看着这个蛮族,与别的蛮族相比,他明显的与众不同,却回答道:“是啊!你小子见识不错,这绛珠草对这种瘟疫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但也很稀少,将整合卢比贡河岸搜寻了遍,才找到三十多株,这三十多株却熬成了这样一锅药汁来,才是两人的分量。”
李尔多:“既然多了一份,为什么不分给我一点呢?”那祭司却是哼了一声:“给了副将一碗,底下还有千夫长,百夫长,怎么也轮不到你这个一个小兵的。”李尔多道:“不错,我不抢你的确不会给我。”李尔多将是堂而皇之找到了一个玻璃瓶子,装满了药汁。祭司想要叫唤,却感觉到肩膀一重,李尔多已将将重剑放在了祭司的肩膀之上,一股血腥之气扑来。这把剑已经杀人太多了。“既然锅中是两人份的,我只是拿走一份而已,你又何必如此吝啬呢?”李尔多施施然离去,留下了流着冷汗的祭司。却听到祭司一声叫喊:“快来人啊!有人夺走了药汁!”
李尔多大惊,知道是自己托大了,这一生叫唤,原本松散的军营立即紧张了起来,士兵来回巡逻。李尔多藏在草丛之中,外面声音嘈杂,却依稀可以听见一个人大声的吩咐着:“你们去保护祭司和草药,封锁大营,海尔曼,你带领五百人。其余的人安静的回到自己的住处,等待检查。”很快,原本喧闹的大营又恢复了平静。李尔多心道,这个下达命令的人,绝对是一员智将。此时,他却为自己的前途担忧起来,模了模口袋里装满药汁的瓶子,李尔多心里平静了许多。他咬着牙,潜伏在草丛之中。却无法移动自己的位置,因为李尔多只要一出来,便会暴露蛮族士兵视线之下。
青草的气味传来,夜深已经有了露水,草丛中有些潮湿。李尔多的衣服都湿了,也不是是因为汗水还是露水的缘故。忽然十多名士兵往这边寻来。李尔多知道自己已经无法躲避,当下站了起来,手持重剑,砍倒了三个。剩下的士兵大惊,一个士兵却已经呼唤同伴:“潜伏者在这里,大家快出来拿下他。”在说话的瞬间,李尔多又砍倒了一个。海尔曼看到了潜伏者,当下命令本部的弓箭手,准备射死李尔多。此时,威灵顿也出来,看到李尔多穿着蛮族士兵的服饰,想必是为战友谋取药汁的壮士,当下起了惜才之心,道:“不可,务必生擒他。”
海尔曼只能作罢,威灵顿下达了命令,士兵知道要生擒李尔多,当下都不敢下杀手,李尔多杀出了一个包围,又进入另一个包围。海尔曼看到李尔多英勇无双,当下对威灵顿道:“或许只有侯赛因才是他的对手,不如将侯赛因召来。”威灵顿当下命人到高卢区找到侯赛因。侯赛因一路走来,听到了大概情况,知道威灵顿竟是要生擒这个不速之客,而且这个不速之客英武无双。当下握紧板斧,兴冲冲的赶到包围处。威灵顿:“侯赛因,那人应该是你们高卢区的人物吧。你告诉他,投降不死,并且会得到重用,至于他取走的药汁我也不会计较。”侯赛因往包围圈中看去,却看到竟是李尔多。虽然仪容了许多,但是用剑的手法和熟悉的身影,都告诉了侯赛因,这个被围困的人正是李尔多。
其实,对于李尔多,他内心深处多少是有些愧疚的。为了自己的族人,他必须建议阿尔薇拉回到高卢。虽然与李尔多产生了许多磨擦,但李尔多还是在临走之前赠送了铠甲和兵器,阿尔薇拉却可能因为一时的执着,竟是没有拿走,这却不怪李尔多。李尔多对于高卢人来说,有许多的恩义。在跟随李尔多在一起的那段日子里,自己常常在李尔多那里得到指教,获益许多。在潜意识里,他已经把李尔多当成了自己的老师兼朋友。现在,他要告诉威灵顿眼前的人就是蛮族征服罗马最大的障碍李尔多么?他扫视四周,看到躺在地上的许多得了瘟疫的士兵,他的族人也有许多得了瘟疫。现在能不能拿下罗马已经成了未知数。只要杀了李尔多,高卢人就会损失许多。他的族民又将迎来荣耀与自由。作为一个高卢人,他必须为自己族人优先考虑,当下对威灵顿道:“那人是李尔多!虽然易容,但是我知道他就是李尔多。”
海尔曼和威灵顿都没有往哪里考虑,听到侯赛因说,这才发现果然依稀就是那个李尔多。海尔曼想到断臂之仇,怒火中烧:“威灵顿,现在你还要生擒他么?”威灵顿沉吟了片刻。虽然生擒李尔多仍然比杀了李尔多好处大,但他不得不考虑盟友的感受,当下道:“那就杀了他。解决我们的心月复大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