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生和了知走出人群,听得身后青衣男子的喊声:“后生,且留步。*****$百~度~搜~四~庫~書~小~說~網~看~最~新~章~节******”
二人停下来,问道:“请问大叔,有何见教?”
青衣男子道:“我是前街慈济医馆的大夫,名乐斋。刚刚见你这后生,言行举止,对佛法见地不凡,心中钦佩,想请二位小叙片刻,大家交个朋友。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连生听了,喜上眉梢,说道:“您就是乐斋先生?真是有缘人近在眼前连生从怀里掏出智圆和尚的书信,呈给乐斋先生,道:“我是来仪寺智圆法师的弟子,今天师父身体有恙,特命我持书信拜见乐斋先生,恳请赐方
青衣男子听连生说话,甚感蹊跷,又仿佛在回忆什么,嘴里喃喃道:“来仪寺……智圆法师,智圆?”乐斋脸色大变,说道:“我们去慈济医馆,慢慢说来
慈济医馆坐落在定阳县城西南边。定阳以县衙所在地为中心,南称前街,北称后街。慈济医馆便在前三街西南。医馆门面不大,前店卖药,后院就医,有三名大夫坐诊。今天乐斋先生休息,是以连生在街上遇见。
一行三人进了医馆,上后院阁楼。乐斋颤微微打开书信,读得很慢,脸上表情凝重。读罢,他问连生:“连生,你出门时,智圆法师可交代过什么?”
连生道:“只说持书信来医馆,找您开方子。然后给我度牒,要我看看能不能领到朝廷的赈济粮,其他嘛……倒是没有
乐斋道:“那最近,智圆法师可有什么特别的说话?”
连生想了想,便把智圆法师前不久闭关的事情告诉了乐斋,但关于枯槁禅、神通等师徒谈话,连生并未提及。连生心道:这乐斋果然是名医,开方之前,各种事情都问得细致。
乐斋先生听后,沉吟良久,说道:“连生,要是老夫所料不差,只怕你师父已经往生极乐了
“啊?”连生、了知都大惊失色。连生道:“绝不可能!师父只是高烧咳嗽,精神还是不错的。乐斋先生,您会不会弄错了?”
“唉——”乐斋先生喝了口茶,放下茶杯,缓缓道:“连生,你有所不知。智圆法师和我本是同门师兄弟,一起在集庆古榕寺出家。在众师兄弟中,我和智圆师兄感情最好,情同兄弟。后来我由于某些原因,不得不离开古榕寺。从此便与师兄断了联系。是以,先前你说是来仪寺智圆法师弟子,我一时没反应过来,只是有点熟悉,心中隐隐不安的感觉
连生道:“可这跟师父往生与否,有何关系?”
乐斋道:“师兄在书信中,除了问候我的安好,便是说你——从小由他抚养长大,情同父子,并再三叮嘱我好生照顾于你,只字未提他的病情。我猜想,这封信十有j□j,是在临终托孤
连生急道:“乐……师叔,您看这、这可如何是好?”
乐斋起身道:“事不宜迟,我们连夜赶回来仪寺
过不多时,乐斋已按连生描述的智圆和尚的病情,配了药。又让慈济医馆老板,从他的月俸中扣了两斗米,赠予了知,嘱咐道:“了知,我感觉这几天或许有雨,定阳县内的灾荒会有所缓解。你且带这些粮米回青山寺,再与师父一道西行,沿途化斋,去川渝之地,应该能保平安。你心地淳朴,吉人天相,自得菩萨庇佑说罢喃喃自语道:“只可怜这中州苍生,恐怕还要经历更大的劫难转过头,乐斋握住了知的手,说道:“了知法师,我先前的说话你可记好了?勿在青山寺逗留太久,可西行川渝之地
了知一头雾水,不知何解,却郑重答应道:“小僧谨记于心,谢谢乐斋先生大恩大德
乐斋拱手道:“一路保重
这边厢,乐斋收拾好衣衫行礼,与连生匆忙出城,赶回来仪寺。
快到寺门口,连生心急如焚,顾不得疲倦,连走带跑,冲进寺里,打开智圆师父房门,见师父穿着干净衣裳,端坐在床,面容慈祥,头略向前倾,姿式虽端正,却不是平常打坐的样子。连生轻轻喊了声:“师父,我回来了
见智圆和尚并无回应,便走上前,伸手在智圆鼻息前一探,鼻息全无,连生叫声“不好”,头脑中一片空白,瘫坐在地上,眼泪夺眶而出。
这时乐斋也进到房内,见连生情状,已猜到八分。乐斋先仔细端详了一下智圆,伸手在智圆头顶约一寸远处停留,屏息感受,如同为病人把脉一般。几分钟后,乐斋说道:“连生,无须悲伤。我师兄必是往生极乐世界,出家人所求,就是这临终所向
然后乐斋拉着连生的手,说道:“你用手掌,在你师父头顶上方感应一下
连生虽不知何意,但按乐斋所说,感到师父头顶有些许暖意,便道:“是暖的
乐斋道:“不错。出家人有句话,‘顶圣眼生天,人心恶鬼月复,畜生膝盖离,地狱足底出’。是说往生极乐的人,头顶最后变冷。你师父功行圆满,才有这瑞象。连生,你静心闻闻,可闻到房里有一股香味?”
连生先前着急知道师父的病情,并未察觉,这时经乐斋提醒,静心一闻,果真有一股舒服的檀香,充斥房内。师父卧室,生前就有檀香,但这时比往日要强很多。
乐斋道:“千万别触碰你师父身体,他头顶仍暖,怕是意识还没完全离开肉身,触碰他会感到痛苦万分,心生嗔恨,就坏事了。我们且守在房里,替他念佛回向,助你师父莲增上品
听了乐斋先生一番话,连生心中宽慰不少。忙从大殿搬来禅垫,二人在房里念佛。
约莫又过了两个时辰,连生忽然感觉有一道白光,从智圆头顶涌出,刹那间将屋里照得像白昼一样。依稀中,连生见西方三圣,由远及近飘然而至,全身金光灿灿,面容慈悲亲切,又见师父智圆法师,端坐在极大的莲花台上,升腾而起。智圆面带微笑,感激地望着连生和乐斋。这时阿弥陀佛垂手接引,捧起莲座,三圣携智圆缓缓远去。
连生见此异像,越发虔诚念佛,直至房内白光消散,连生才抬起头来,问道:“师叔,你可也看到了?”
乐斋微笑着点头,说道:“想不到我与师兄缘分殊胜,有幸能送他最后一程。连生,这还得感谢你啊
连生脸一红,不知说什么好。这时又听得门外传来喜鹊的喳喳叫声,由远及近,喜鹊在门外停留了片刻,又由近及远飞走了。
第二天,智圆和尚肉身仍然保持端坐,头顶却涌出一个肉髻。乐斋见智圆肉身已经僵硬,便于午时,将智圆肉身抬至后院荼毗炉火焚。荼毗毕,二人进炉拾骨,见头骨、眼睛、腿骨等处,有晶莹剔透各色舍利,大小不一,总共拾得上百颗之多。乐斋将舍利用布包好,交给连生,道:“连生,你收好这些舍利。舍利乃稀有难得之物,有舍利在身,阴魔难侵。这也是你师父留给你的纪念
连生双手接过,放在怀里。二人又拾好其他尸骨,捡至盒内,在后山寻得一处墓地,将尸骨埋好。因无石碑,连生从附近移植了一颗小松树,作为记号,便于以后祭拜。
诸事完毕。乐斋对连生道:“连生,今后你就跟着师叔吧,乱世之中,我们相依为命
连生心头一暖,抱着乐斋,不由得流下泪来。
两人又在来仪寺停留了一日。在整理师父遗物的时候,连生从《楞严经》中发现一封智圆法师给自己的遗书,笔走龙蛇,记着寥寥数言:
“宅心仁厚,养福田。破尽执障,浇慧根。宏德光,启无明,即心即用即华莲
手持遗书,连生半日无语,想起智圆师父的音容笑貌,比父亲还亲切,过去种种,仿如昨日,不觉悲从中来,更觉此刻孤单寂寥。
来仪寺原本简陋,智圆和连生生活清苦,除了几本藏书,几斤余粮,几件衣裳,并无他物。连生与乐斋简单便收拾好行装,出得寺来。走下台阶,连生下意识地回望这扇寺门,十五年欢声笑语,此刻清冷无声。连生鼻子一酸,眼中潮润。
“走吧乐斋唤道。连生这一转身,便是清净身后,红尘眼前。
冥冥渺渺中,谁知道前路还有什么在等着那个连村,命运多舛的少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