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物语 188 信仰问题

作者 : Vinilla

♀♀在大海边,空气中都有一种海洋的气息.清早,梅兰妮被鸥鸟叫醒了.

梳洗后,按照习惯,她来到厨房.

环姐已经煮了早饭.

闽地的女子非常能吃苦耐劳,一大早,环姐已经把一家人隔天换下的衣服洗了出来.

梅兰妮到的时候,她正在给衣服上浆.其实不上浆的衣服穿着舒服.但是,梅兰妮想到这年头的洗衣不便.每次还是穿上浆过的衣服.

见到梅兰妮,环姐大方的招呼了一声.梅兰妮上前要帮忙,她忙忙制止.

梅兰妮这么多年当家庭主妇的经验,早就精通各类家务的程序.她还是帮着擦竹竿,扶竹竿.和环姐一起把洗好的衣服晾晒了.

这只是一件小事,可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常常由小事决定.

环姐和梅兰妮之间的气氛立刻柔和了.虽然,两人语言上有障碍,但是不妨碍她们用简单的词加上肢体语言进行交流了.

厨房是新盖的,虽然炉台,洗水池等都按照了苏州的样子做,但是,整间厨房的装修很不尽人意.

梅兰妮想,一定要提醒秦炼重新装修一下.

男孩子们很快就来到厨房,平日,他们吃饭就在厨房,省了搬来搬去的时间.

早饭很简单,吃的是地瓜粥配着咸菜.

看着如此简单的早餐,梅兰妮的厨房改造计划全都咽回了肚里.

这天的安排是去视察茶场,工厂等.秦炼和梅兰妮骑着毛驴去白云山,那里他们有茶场和制茶工厂.

茶场才建立两年,还在不断的扩大,种下的茶叶长势很好,已经开始出少量的茶了.

又参观了糖厂,看了甘蔗地.

秦炼介绍道,这里种的主要是糖蔗,只有少量几亩的果蔗,当地人有吃甘蔗的习惯,所以,种些果蔗分给众人.

但是,由于这里的气温早晚变化不大,所以糖蔗里的含糖量并不高,出糖率大约在百分之九左右.由于甘蔗产量高,每亩能到二千多斤,加上种了五,六百亩,所以糖的产量还是上了百吨.

至于粮食,这里的气候好,地处亚热带,一年可以三熟.自家企业的用粮,基本上可以保证.农田旁还有养殖场,蔬菜地.梅兰妮知道,这都是梅朵的安排.

港口设在岛的北边,工厂也都设在那附近.主要考虑到运输的方便.

下一天,梅兰妮参观北边的工厂区.和上一天相比,岛上的大多数人都在北边.

新的火柴厂让梅兰妮很感兴趣.由于工艺的问题,火柴做的比后世的大.但是还很好用.火柴还没有运出去,做好的火柴暂时都堆放在仓库了.

车厂里的活忙不过来,北方还有很多定单.

梅兰妮说,如果北方的定单做完了,可以考虑做黄包车.

秦炼听后,眼睛一亮,"好主意."

一路过来都有人和秦炼打招呼,他们叫他"三少."知道他旁边的妇女是他的娘,所以对梅兰妮也很尊重.都叫她‘夫人".

到了居住区,是一片简陋的住房.其中还有一家小卖部.里面的东西不多,无非是些日用品,也有几顶东山出品的纱帐.梅兰妮看那价格比苏州卖的要低,只有四百五十文.

问道,"你不怕周边的人过江来购买?"

秦炼道,"可以考虑对我们的员工发证,凭证打折购买物品."

"没有考虑建造住宅区?"

"当然考虑了,只是这个时代的房地产业不是那么简单的,要请人来看风水,还要设计规划,这不是建一家一户,而是建设一个社区.还要准备建筑材料.要设计屋型.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所以只能一步步来."

"这些房产都是企业的房产?"

秦炼点头,"给员工住,收少量的租金.这样,他们省下的钱,按照当地人的习惯,定要把钱拿回家乡去建造房子."

"那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住惯了我们的房子,他们必定会想我们买建筑材料."

"那这里还要做建材?"

"在连江,我们已经买下了砖瓦厂,现在正在建窑场烧地砖和瓷砖.毕竟我们需要大量的建材,靠买不合算.运输也方便,只有一江之隔."

有一个地方正在建造房子,梅兰妮见工人们用石头垒基墙.

秦炼介绍道,"岛上气温适宜,但是每年都有台风来袭,房子如果不建牢固,就会被风吹坏.这些石头砖瓦都是从连江运过来."

"这建的是什么?"

"医院."

在建筑工地上,他们碰上到了一个四十多岁的老外.这就是德国传教士史立德.滞留在中国不愿回欧洲,现在成了这里医院的负责人.

在新房子还没造好之前,医院被安排在一间修建过的旧庙里.除了外国人,里面也有中国医生.但是,秦炼请了史立德当负责人.据说,医院里的中国医生没少和他闹矛盾.

梅兰妮感到奇怪,"为什么不让中国人领导外国人?很多中医的水平是高过外国医生的.尤其在清代中医已经发展很成熟了."

秦炼解释道,"我不是崇洋媚外,我是给机会让这些欧洲人把现代医学的理念转播过来.建立现代化的医院,并通过他们,提高公共卫生的意识."

让梅兰妮最出乎意料的是,岛上最完善的建筑,竟然是座新建造的妈祖庙宇.

红墙碧瓦,大块的青石做基础,台阶,墙裙,柱脚,地面,正脊中间低平,两端如燕尾飞翅.里面供奉的汉白玉妈祖神像是特地从莆田请过来的.庙里的香火很旺盛.还有人专门打扫.妈祖像前供奉着十几只小船模.

梅兰妮参观着庙里的雕梁画栋,青石雕刻,心里感叹着,这要花多少钱!

秦炼看着梅兰妮的神色,说道,‘妈祖是这里人民的信仰,信仰是要得到尊重的.我们船厂每造好一艘船,就做了相应的船模,供奉在妈祖面前,求天后保佑.其他的运输的船只,知道了这个庙,也把自己的船模拿来供奉.这里的人大多数来自莆田,莆田是妈祖的家乡.所以建造妈祖庙是很得民心的.这个时代的航海,由于船上的设备不好,翻船是常有的事.海里讨生活的人就更希望能得到女神的庇护,我们就应该做些事情来满足他们.从去年三胞胎到来,在他们的帮助下,制了模,翻造了妈祖的像,发给我们的每艘船上供奉.这件事干得最得人心.其他的船只闻讯,也求要妈祖像,我们这里都供不应求.‘

梅兰妮点点头,表示很理解.男人总爱从政治层面考虑问题.

"民间还信仰佛教,你是不是还准备建造寺庙?"梅兰妮略带讽刺的问.

"是的."秦炼很肯定的,"在这个时代,宗教是个不可以忽视的问题.即使在后世西方许多国家已经很发达了,还是有很多人信奉上帝."

梅兰妮想到后世那些收费很高的寺庙,轻笑了一下.

秦炼说,"不要蔑视宗教.一种文化必须要有两大支柱,哲学和宗教."

听到秦炼如此认真,梅兰妮也肃然,"我没有轻视.我只是想到后世的佛教成了敛财的工具."

秦炼忍住了,没有说出来,当支柱坍塌了,文化也就疲软了.只是,这样的谈话,女人们不感兴趣.

梅兰妮问了个新问题,"你在妈祖庙旁建造医院,有用意吗?"

"有.人在生病的时候都是比较软弱的,想到有妈祖的保佑会好过很多."

梅兰妮笑了,愚民乎?

秦炼正色道,"是心理安慰."

气氛有点严肃,为了缓和一下,梅兰妮想起了,"那几个骗子如何了?"

"哦,那几个,我让她们在洗衣房工作."

这里男工多,所以特地开设了洗衣房,帮大家缝缝补补.

"她们习惯在那里工作?"

"哭闹总是难免的.你想去看她们?"

不,不.梅兰妮才不想见那几个骗子,想到她们信誓旦旦地说自己是她的家人,背后就发凉.

在船厂,工人们在造新船,一艘巨大的木船在船坞里.

梅兰妮所乘的船和这艘相比都是小船了.

过去,她一直以为欧洲在这个年代中,造船技术比中国的先进,通过秦炼的解释,她才知道,中国的帆船技术一直是处于领先地位的.

欧洲的造船技术一直在学习中.比方说他们从阿拉伯那里学会了大三角帆,从中国人这里学会了纵帆和舵.

在这样的基础上,欧洲人改进的是帆的数目.

他们这艘船仿造的是十八世纪末才出现的欧洲'全装帆船'.这种船至少有三桅,每桅上至少有三个横帆,还加上了斜桁帆,可以充分的借足风力.

欧洲的船型和中国的船型不一样,他们仿生鱼,我们仿生水鸟.这个年代欧洲船的最宽部在中间靠前的地方,而中国船的最宽部在中间靠后的地方.

"哪种船型走的快?"梅兰妮问.

"当然是水鸟型,根据后来的流体力学研究,船并不是象鱼那样在水里游,而是象鸭,鹅那样在水和空气两种介质中划行."

到目前为止,还未被欧洲人学去的造船技术是水密隔舱.按照史书记载,这项技术是在1795年被英国人使用.另外,在这艘船上用了中国传统的轮桨,但对它加以了改造,接近了后世的涡轮桨的形状.这艘船的吨位应该在六百吨以上.

按照当地的风俗,女人是不能上没有完成的新船的.

梅兰妮嘴上不说,心里在发牢骚,忘记了妈祖也是女人了?

不过,秦炼还是把指南针拿来给梅兰妮看.

虽然,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但是,欧洲人对它进行了改造.秦炼这个就是根据欧洲商船上的指南针仿的.铜铸的圆型指南针两头定在圆架上,可以顺轴心移动和转动,再把圆架子的与轴线垂直的两端定在了一个方木盒子里,当摆动时,圆形的指南针能自动调节水平.其实这和古代银香熏球里的原理是一样的,中国的工艺技术都在那些物件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而没有把这技术用在更需要的地方,这个年代的中国航海指南针还是用罗盘.

梅兰妮看见了那尊的妈祖像,那尊一尺多高站在海花上,手拿如意,端庄妈祖像看上去很眼熟.终于想起天津那尊巨大的妈祖像来.妈祖像的细部很考究,头上的花帽和冕旒,胸前的璎珞,内衣的纱制感,飘带的轻柔感,红色的霞披,黑色的长裙上罩着轻纱短裙.都表现的惟妙惟肖.

梅兰妮想拿在手里细看,咦?整个造像轻于羽毛.

看见梅兰妮满脸的惊诧,秦炼告诉她这是用古代夹紵法制的漆器,因为她轻,容易携带,放在木匣中,可以挂在船壁上,所以极受欢迎.

在琅琦的日子里,最让梅兰妮中意的事就是泡温泉.可是,她马上就要离开了.

环姐比划着让她多住些日子.

她摇摇头,许多事情都是身不由主的.边峰早已等不及了,和她讲好明早一起过江.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清穿物语最新章节 | 清穿物语全文阅读 | 清穿物语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