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二人的关系有些难以惴测,吕清枫便不多言,大声道:“还有哪位道友**?”
虽然问大家,但目光却看向元婴后期的云行之、阴无极、姬月秋和金癸中,但几人却沉浸在方才的**领悟之中,见无人发言,吕清枫只好道:“那大家休息片刻,有谁愿为大家**,可自行发言
东方灵心也无心他顾,他脑子里只有这么一句:上古修士直接用灵力淬体得成大道。
上古之事流传于世甚少,这隐秘他的前世就未曾听闻。
现在天地间灵气稀薄,修士必然靠吸纳灵石、灵丹中的灵力辅助修炼,但进度缓慢。东方灵心前世遗有“吸灵功”,因此才会这么快进阶元婴。
如此说来,只要有足够的灵石,他完全不用通过练气、筑基、金丹、元婴、化神这条路,可以直接用灵力淬体,成就大道。
他此时已结元婴,不用再走那条路,但仍对他如何进阶化神有很大启发,方灵那一世是靠资质和积累以及逆天灵药才成就化神,却因惧天劫而走转世之路,此时他突然发现进阶化神之路已然畅通。
他看了眼粘在他身边的化神少女,这是个大麻烦,如果有必要,还是自身进阶化神比增强方灵战力更可靠。
过了一会,一个苍老的女声响起,望月派元婴后期太上长老姬月秋道:“下面我讲一下我的心得,神识是什么,神识即是本我,或者说是本我的一部分,数百年来我一直坚守本我,本我是什么,我觉得本我是依赖肉身而存在的,灵力只不过是身外的一种力量,我们可以利用它们,但如果让它们取代我的肉身,我觉得本我就会逐渐消失,因此一直不肯化神,没有了本我,与天同寿又如何?”
“我不知道天劫到来时是不是真的能进入灵界,也不知道灵界的同道是怎样的情形,我认为那并非真正的大道,这些年来我一直反思,什么是大道,我觉得,只要活过,坚守过,这就是本我的意义,生死由天,进入下一个轮回,这才是真正的大道
说完后,姬月秋长老便紧闭双目静坐冥想。
众修士大都听到耳里,转瞬就抛到九宵云外——人都老死了,还谈什么大道!
只有龙逸野和东方灵心进入沉思,化神少女眉头微皱,似有所悟。
随后众修士纷纷发言。
云霄派长老云行之讲了下灵力吸收效率和精纯度关系的一些见解,认为吸收灵力后提炼灵力的精纯度也很重要。
九阴洞洞主阴无极讲了下现实的阴阳五行与灵力的对应关系的一些所得,认为灵力不分阴阳五行,但蕴含灵力的物品所含杂质却有阴阳五行,因会有各种属性的灵石灵草,人的身体也分阴阳五行,才有属性不同的修士,但大家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大道。
丹灵派掌门陆鼎讲了下丹毒的问题,认为元婴期后,丹药已收效甚微,但以前服食丹药所产生的丹毒对**的损伤却在,因此在修炼的同时,要修补这些损伤,以免伤及根基。
符灵派掌门金癸中讲了下以身为符可以提高灵力的吸收和运用效率。
然后**会进入问答阶段。
众修士纷纷提出自己修炼过程遇到的问题,有的问题别的修士提出自己的见解,但大多没有回答,但问题还是引起众修士的共鸣,并想自己会不会遇到这些问题。
**会各有所得,众修士都认为不虚此行。
东方灵心却在想符灵派掌门金癸中所讲的以身为符,自己的“吸灵功”岂不是以身为符、以身为鼎,吸收并熔炼灵力,并想到“煅神篇”,这些都是前世的遗泽,看来不管凡界修界,智慧才是最重要的。
吕清枫宣布进入下一个环节,交换会。
吕清枫道:“各位道友,大家可把自己不需要的物品拿出来,看其它道友是否有兴趣,并换取自己需要的物品或者灵石,也可以提出自己急需的物品,看其它道友有否以及交换条件
龙逸野首先拿出一些法宝和材料,道:“这是我早年得到或炼制的一些物品,想交换任何有助于对抗天劫的物品
他一一介绍:“这是缚灵绳,可以自行锁定目标,一旦缠住对方,可以阻断对方与天地灵力的沟通,对元婴期及以下有效;这是晃神钟,可以将自己的神识通过此钟放大进行大面积攻击,造成对方神识晃动,对于比自己神识弱的修士有效;这是凌云翅,可自行吸纳天地间灵力,以此物飞行不耗灵力;这是清心石,佩带此物,化神时对心魔滋生有一定的压制作用;这是天外玄石,以神识探之,内有空间乱流,会对神识造成损伤;此小果我也不知其名,在一古修士秘境中获得,可以改善人体的资质
他拿出的法宝和材料无不珍惜之极,但对抗天劫的物品又岂是凡物。
丹灵派掌门陆鼎问道:“龙前辈,我没有对抗天劫的物品,想要你的无名果,不知可否以灵石购买?”
龙逸野巡视了下其它修士,见再无人以物品交换此果,便无奈道:“三亿
三亿,这可是倾派之力!
陆鼎犹豫了一下,却是拿出一个储物袋,并从灵戒取灵石放入其中,上前躬身交给龙逸野,并换得无名果。
众修士无不感叹丹灵派的富有。
炼制丹药果然可以大敛其财,东方灵心也不为感叹,怕倾心之物被其它修士换走,便抢先道:“我听闻天劫会对神识造成伤害,我有一部功法,应该对此有效,我对晃神钟、凌云翅、天外玄石都感兴趣,不知可交换几件
众修士无不大为惊诧,有关神识的功法历来稀少,这海外的神秘男子年纪轻轻即修成元婴应该和此功法有关。
龙逸野也大为兴奋,化神修士有不灭体神通,渡劫时最为艰难的就是如何保护神识,此子言之凿凿,而且感兴趣的物品三件中有两件与神识有关,看有所持,但道:“可否容我一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