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女帝师 第六十五章 第四节(必四订)

作者 : 怜半春

“瑾小姐,敏姑没有记错的话你是喜欢浅紫色的。悫鹉琻晓”

祝玉瑾刚刚回到房间就碰上了迎面而来的敏姑,随后看到屋子里布满了浅紫色的摆设,尤其是内堂与厅堂间相隔处有个浅紫色的帘布,帘布上绣着的梅花栩栩如生,仿佛屋子里的香味是从上面发出来的。敏姑看到祝玉瑾女扮男装的模样后后顿时觉得热泪盈眶,抑制住想哭的冲动,发出这样一句问话,随后低下头。

“嗯,以前是喜欢浅紫色的。但是现在最喜欢的是白色。”

“那……”敏姑愣了一下,随后转身,“那我现在就去换……”

敏姑话未完就被祝玉瑾抱住。“敏姑,玉瑾好想你……”话没有说完,祝玉瑾便哽咽起来,一种久别离的亲情奔涌在心头,泪顺着面庞流了下来。

她向来是个坚强的女子,哪怕是身中奇毒险些丧命,哪怕是当初大师兄永远的离开她,她都没有这样失控的哭出声来。为什么敏姑会让她如此哭出声呢?原因要从祝玉瑾的母亲张悬玲去世时说起;祝玉瑾的父亲祝熹最宠爱祝玉瑾的母亲张悬玲,但是张悬玲只生下祝玉瑾后便不再生育。祝家乃是世袭帝师,帝师需要男子来做,虽然别的福晋也有生育子嗣,但是祝熹就是希望他与张悬玲的孩子能接任帝师之责,当得知张悬玲不想再生育子嗣时,祝熹曾一度气恼,冷落了张悬玲母女两年之久。祝玉瑾的母亲张悬玲也是一个自强的女子,两年间在府中平淡生活,不惹是非,并且在两年间为小玉瑾奠定了命运的基础。

小玉瑾两岁时就能通篇背下诗经,且能解出其中一二,祝熹竟不知他的女儿有如此高的天赋,几番纠结后,他终于心软,重新接纳了她们母女。但殊不知张悬玲对祝熹已经心灰意冷,平淡无求,只希望祝玉瑾能够平安生长。当玉瑾五岁那年,张悬玲想把祝玉瑾送往昆山派修行武功,却得到了祝熹的大力阻拦;祝熹之所以会阻拦,一方面认为女子不应该去习武,另一方面是想着祝玉瑾这么高的天赋如果专研政事以后肯定能大有所为,即使不能登上台面谋个官职,也能暗中帮助,使得祝家继续在项王朝保持很高的地位和声誉。

张悬玲却不一样,她不想让女儿搀和政事,倒想让女儿逍遥尘世,快意江湖,一方面完成自己的愿望,一方面为女儿免去了政事的烦恼。

祝熹再次和张悬玲产生分歧,加上当时别的福晋搀和,两人冷战了许多年,直到后来张悬玲得了大病,最后郁郁而终,祝熹才知道自己犯了一个多大的错误,痛心疾首,近几个月都颓废在书房里,头发白了一半。

当时八岁的祝玉瑾知道了母亲死去的消息后,无疑对她是个晴天霹雳,失神多日后近一个月都不说一句话,后来她真的变得说不出话了,无论谁问她话,点头摇头就是她的回答,脸上也极少出现别的表情。

祝熹知道女儿这个情况后十分的焦急,从颓废中走了出来,开始为祝玉瑾寻找各种名医,那一年祝熹还带着祝玉瑾去了御医柳肃家,但是柳肃也无能为力,他说祝玉瑾这个乃是心病,是一个极为漫长的治疗过程,其办法就是需要一个能让祝玉瑾信任的人在她的身旁,每天细心的引导她,与她交谈,才能使之恢复。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御医柳肃正是现今柳如云的父亲;当时十岁的柳如云见到八岁的祝玉瑾后,就难以移开目光了,她脸上的那份淡漠始终是吸引他的地方,这也就埋下了缘分的种子。

敏姑就是在祝玉瑾陷入困境的时候出现的。敏姑不但每天照顾祝玉瑾的衣食起居,并且与她交谈,几乎什么都聊,好在敏姑阅历丰富,细心耐心,语气温和,并和祝玉瑾说了许多有趣的事情,渐渐的,祝玉瑾开始能说一些简单的日常话语,脸上也多了一些表情。

当时还帮助祝玉瑾的,就是她的义兄祝玉梁。父亲说祝玉梁乃是祝玉瑾的义兄,但是祝玉瑾知道,这个义兄是父亲的私生子,父亲不敢公之于众,于是便把祝玉梁认作了义子。

当时祝玉梁帮助祝玉瑾最大的地方就是,他经常会带来一些书籍,念给祝玉瑾听,包括艰涩难懂的《离骚》,他都念给她听过。

敏姑拍了拍祝玉瑾的肩膀,“瑾儿,敏姑也想你啊!”说着,松开怀抱,替祝玉瑾擦了擦眼泪,又道,“我听老丞相说,瑾儿你现在做了帝师?在皇上跟前供事?”

祝玉瑾点了点头,但是其余的话不愿意多说,因为一开口就会想起在禹城发生的事,项弘的所作所为还有对她的不信任,仿佛针刺一般刺着她的心。

敏姑照顾了祝玉瑾七年之久,自然能读懂她的表情,于是赶紧转换话题,“瑾儿,你回来一定累了吧!敏姑给你打些热水来洗澡。把这些脸上易容的东西都洗掉吧!”话罢,敏姑擦了擦脸上的泪痕,走了出去。

*

满室的水雾,与寒冬腊月外面刺骨的冷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祝玉瑾舒服的躺在浴桶里,任由充满香味的草药叶子游荡在脖间。她轻轻地叹了一口气,浴桶里的水荡起了一层层水纹。全身的肌肉都松弛下来,这是她几个月来第一次这样放松身心可以什么事都不去想。

第二天,祝玉瑾起来时还以为是在皇宫里,习惯性的束上束胸,易容,一副男子的打扮。走出门的时候,看到有个身穿深青色棉衣祥云暗纹的男子站在门口,祝玉瑾心中还疑惑这个身影怎么看起来有些熟悉,正想着,这个男子就转过身来了,只见他淡淡的一双眉毛,眼眸仿佛藏在雪中晶莹的宝石,周身上下环绕着一种仿佛置身云雾中一般清净的气质,更有一种失忆之人才会有的迷茫神情。

“玉瑾,你醒了?”祝玉梁开口说道,声音似乎是风吹树叶落在古筝上一般轻轻的、却又富有余音绕耳,白白的哈气在半空中飘荡消散。

“……”祝玉瑾看着他有些冻红了的鼻尖,半晌说不出话来,低头复而又抬头,又看到他泛白的脸庞,有一股暖流涌向心间,让她几乎要哭出来,“又在门口等了很久吗?为什么不喊我?明明身体弱还要逞强!”

祝玉梁笑了笑,“怕吵醒你,我又不想再回去,所以就在这边等了一会儿。”他故意说的风轻云淡,但是他越是这样,祝玉瑾越是觉得不舒服,一步上前,拉住义兄的手模了模,随后怒道:“你手都冰凉冰凉了,还叫等了一会儿?你跟我进来!”话罢,拉着祝玉梁进了屋子。

祝玉梁脸上露出一副尴尬神情,有些无奈的笑了笑。

恰好敏姑过来服侍,听到祝玉瑾说了这事后,赶紧去又加了些炭火来,烧了一会儿,祝玉梁的脸色才逐渐红润起来。

“玉瑾,你为何一副男子的装束?”祝玉梁遍身看了看,疑惑的问道。

祝玉瑾也看了看自己的穿着,嘿嘿一笑,道:“义兄,你不知道吗?玉瑾本来就是男子啊!”

祝玉梁故作严肃道:“玉瑾,乱说话,如今你已经是大姑娘了,这话如果被旁人听到传出去,恐怕以后就没人敢娶你了。”

“哈哈,没人娶了更好,我正不想嫁人呢!一个人游荡江湖,自由自在多好啊!”祝玉瑾开心的说道,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最喜欢这样和义兄插科打诨,也最喜欢逗一逗有些柔弱的呆笨的义兄,而祝玉梁也乐于这么和祝玉瑾聊天。

敏姑在一旁听到了,道:“二小姐不想嫁人,老婆子我第一个不答应!我还想看一看二小姐穿嫁衣的模样呢!一定美若天仙,就像当年的玲福晋一样!”

玲福晋,自然说的是祝玉瑾的母亲张悬玲。

当祝玉瑾听到玲福晋的时候,脸上的笑容顿时凝固了,继而低下头,想起了一些伤心事。敏姑也知道自己说错话了,急忙上前安慰,祝玉梁也在一旁劝,好在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了,祝玉瑾也很快释怀了。

到了早膳的时候,祝玉瑾还是一副男子的打扮进了厅堂,尽管敏姑劝她换衣服,但是祝玉瑾并没有换,一方面是嫌麻烦,另一方面是觉得这样男子的打扮可能会讨得父亲的欢心。虽然父亲比起几年前对她的态度已经好转很多,但是做儿女的还是希望能让父母开心。

岂料祝玉瑾的‘良苦用心’并没有得到父亲祝熹的赞赏。

当祝玉瑾和祝玉梁一同走进厅堂用早膳的时候,祝熹一晃神,还以为自己有两个儿子,但是仔细一看,右边站着的不正是他家女儿么?顿时,祝熹的脸上露出了不悦的神情,但是他没有说出口。

祝玉瑾也看出来了父亲有些不开心,她和祝玉梁对视了一眼,祝玉梁摇摇头,表示他也不知道父亲为何不开心,当早膳用的差不多了,祝玉瑾终于开口,道:“父亲,您为何事不开心?”

祝熹倒也不迟疑,直接道:“玉瑾,如今你乃当朝帝师,我也不好说你些什么,只是,如今你身在家中,为何还一副男子打扮?”

祝玉瑾愣了一下,随即道:“父亲难道只是为了这个而不开心吗?”

祝熹阴沉着脸庞,道:“这个不是小事!你要时刻明白自己的身份,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样的人!”

“嗯,知道了,父亲教训的是,我这便去换了衣服。”话完,祝玉瑾站起身,走出厅堂,朝着自己的房屋走去,敏姑吩咐丫鬟去拿来今年刚做好的棉衣,自己则尾随祝玉瑾之后,一同跟她回了房间。

祝玉瑾走后,饭桌上,祝玉梁放下碗筷,说道,“父亲,您怎么不问一下小妹为何突然回来?照理说今年和明年小妹都应该和小皇帝一起过年的,不是吗?”

祝熹点了点头,看着厅堂外一颗光秃秃的小树,道:“对啊,那个小皇帝如小树一般刚开始猛长,期间自然是要发叉的,倘若没有人砍去他多余的枝杈,那么他可能就不会是一个好的君王。”说到这里,已经年逾花甲的前任帝师叹了一口气,“我相信瑾儿的能力,但是最害怕的是瑾儿除了教授皇帝帝王之道动了其他感情,那么就麻烦了,就像她这次突然回来一样,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但是我不会去过问,她的事她一定能处理好的。”

听完这话,祝玉梁沉默了一会儿,心中想了一些事情,随后道:“父亲不必担心,我相信小妹,她一定知道君王和臣子不能发生感情,更何况小妹现在在皇宫里是女扮男装,所以不会发生意外之事。”

祝熹看着祝玉梁,点点头,“希望如你所说吧!”

*

这边,敏姑一边帮祝玉瑾更衣,一般劝道,“瑾儿,你不要生老丞相的气,他是为你好的。”

祝玉瑾轻轻哼了一下,“为我什么好啊?以前巴不得我是男子,现在我扮作男子,他又不开心了,难得我这样去讨他欢心。”

敏姑叹了一口气,“瑾儿你有所不知,自从你去昆山派学武功后,老丞相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了,有时候老丞相还会对敏姑说想念自己的女儿。现在他希望你能好好的完成帝师的任务,随后就给你找个人家嫁了……”

------题外话------

原来的第六十五章第四节章节改不成了,所以偶重发了一遍在这里!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一品女帝师最新章节 | 一品女帝师全文阅读 | 一品女帝师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