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几天,吴村所有的人都上山摘香蕈,晒谷场也到处晒满了香蕈。遇到天气不好的时候,便放在家里的灶头烘烤。
几天的功夫,村子百里以内的香蕈竟被一扫而空。
“我昨天去山上遇到其他的村子的人也有再摘呢!”小吴李氏对三娘说道。
小吴李氏那天回了娘家,因为她婆婆有嘱咐她早些回来帮着摘香蕈,她便当天就回来了。
她回来后三娘还特意找她了解了一下她弟弟的情况,只是小吴李氏对外面的事情知道的少,所以也说不太清楚。
不过三娘心里却很清晰的知道,他们在处州城里也有了一座靠山了,这是件喜事。
“不过几天的功夫,其他村子竟然也都知道了这个事……”三娘叹道。
随即又想开了,他们吴村虽然不富裕却不缺吃的,可其他很多村子连吴村的情况都不如,他们常常是上顿不接下顿,如今给他们添一条赚钱的路子也好,算是给自己积福吧!
不过他们手上的香蕈得抓紧处理了。
当天晚上,三娘就跟二爷爷他们商量,将村子所有的已晒干的香蕈收集起来,过了称,总共约有百来斤,几乎每户人家都有两三斤的量,再加上家中还有些未晒干的,三娘估计这次每户人家都能添个两三两的银子。
这银子虽然少,可对于他们这些乡下人家来说已经算是很不错了,能支撑好长一段时间了。
“明日还是我跟吴煜还有吴煊堂兄一起去吧!”三娘对二爷爷道。
二爷爷点了点头并无异议。
可站在一边的吴埂却站了出来道:“我也去。”
二爷爷瞪了他一眼道:“自从上次跟着去了之后,我听你娘说你已经好长时间不碰书本了?你也该收收心了。”
吴埂听了拉着脸不服气的争辩道:“我又不打算靠书本吃饭,我只要识得字,明白一些道理就够了,真正要学的是学着如何跟人相处沟通,学着为人处事。”
三娘咂舌。这些话她是对他说过,因为她发现有些孩子确实不是读书的料,三娘生怕他们自卑便这么安慰他们。希望他们不要有那么大的压力。
不成想,吴埂竟然记得这么清楚。还当着二爷爷的面叫了出来。
三娘有些忐忑的看着二爷爷。
二爷爷听吴埂这话倒是在理,一时不知道如何回答。
三娘忙替二爷爷呵斥他,道:“吴埂,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在二太爷爷面前也这么大呼小叫的?你二太爷也是为你好。
明天你就在家好好温书,虽说你不靠书本为生,可书上的知识是你永远也学不完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你现在年纪还小,社会上的事。你以后再慢慢学,如今首要的目的还是读书,知道吗?”
“三娘先生……”吴埂还是不服气,可是面对教自己读书的先生,他又有些气短。他在三娘的瞪视下只得住了嘴。
从二爷爷家出来,吴埂还是一直闷闷不乐。
“我原先跟刘老板说好了的,这次还去找他的……我失约了。”吴埂丧着气道。
三娘偷偷看了他,听这小子的语气,怎么感觉他跟刘老板关系不错的样子呀!
“我明天会帮你替他解释的。他不会怪你的。”三娘也有些内疚,毕竟自己不敢逆着二爷爷而去帮他。
吴埂跟着三娘默默的走了几步路又突然道:“三娘先生,我觉得这香蕈还是不要全部卖完的好,还是先存一些放着,等到价格变高了再卖,这样才能赚的更多。”
三娘其实也是个没有远见的人,她只看到了眼前,于是她笑问道:“你在怎么确定以后价格一定会变高,不会变差?”
未知的事物变动的因素太大,三娘没有那个魄力和耐力去对抗未知因素,她只想着趁眼前形式还不错,先赚一笔。
吴埂听出三娘的问话很随意,似乎只当自己是在开玩笑,便焦急的解释道:“三娘先生您也说了,整个处州或者说咱们整个浙江地区就属百山祖这里最适合生长野蕈,其他地方即便长了也是极少数的。
可咱们百山祖地域有限,还有很多高山我们根本无法踏足,所以能采到的香蕈有限。
按着咱们这些天的采摘频率来讲,这野蕈的数量过不了多久就会急剧下降,到时候货源更少,可是随着这香蕈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这市场也会越来越大,到时这香蕈的价格必定会上涨,到那个时候再拿出去卖不是能赚的更多么?”
闻言,三娘有一瞬间的吃惊,这吴埂小小年纪竟然能想的这般远,对这供货需求和市场也这般了解,三娘记得她可没对他说过什么,难道这些都是他自己先天的敏锐的感觉?
三娘赞许的瞧了他一眼,赞扬道:“你说的不错,三娘先生也赞同,只是你这个想法不一定说服的了村子里的人。”
三娘想的通吴埂的话,可是别的人不一定想的通,他们的想法肯定是跟三娘之前的想法一样,能赚便赚,只看眼前。
吴埂哀叹着垂了头。
三娘笑着安慰道:“你这想法是好的,你很聪明,比我想象中的聪明许多。”
听了三娘的话,吴埂脸上总算露出了笑脸。
回到家里,因为明天早上要早起,三娘便早早的睡了,第二天一早,天还未亮时,三娘的大门就被咚咚的敲响了。
三娘跟吴煜忙起床出来,原来是吴均,此时的吴均满脸的着急,他道:“三娘先生,我娘半夜突然呕吐不止,我爹要送她去李家村看大夫,我太爷爷说今天让我二叔跟煊叔叔一起去城里。”
三娘闻言,惊道:“你娘没事吧!昨晚上见她还是好好的呀,怎么突然会这样?”
“我也不清楚,三娘先生,我先走了,我还得赶我爹去。”吴均不放心娘,他要跟着一起去大夫那看看。
“恩,快去吧!”三娘道。
看着吴均走远,三娘也没打算再睡下,跟吴煜一起进了灶间蒸了几个馒头,装好,便去了二爷爷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