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合法化效应,已经在许多实验中得到了证明。要让被试改变他们所隐蔽着的观点,这比要他们改变那些合法化了的,在社会面前公开说出自己的观点,容易得多。可见,观点合法化势必加强一个人的定势。一个人的定势和观点在社会公开后,这种情况势必加强这个人信守这种观点的心情。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合法化效应呢?一般而言,有如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1.出于维护自尊心的需要。维护自尊是人的自发的举动,一旦自尊心受到破坏后,人们便会千方百计地进行维护。一个人说错话、公开表达某一观点后,即使知道自己观点错了,与群众或周围人不同,他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心,就会坚持自己的错误观点,并尽力使其合法化,能自圆其说。可见,一个人为了不失自尊心、不失面子,就会产生合法化效应。
2.受到了虚荣心的操纵。有些人公开表达自己的观点后,明明知道这个观点是经不起推敲的,在随后的日子中,也意识到自己错了,但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也会百般狡辩,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一些地位较高的领导人物更易发生合法化效应,笑话中的牧师正是如此。
3.如果在公开的场合表达自己的意见的时候,在场的人数较多,一些重要的、可对观点表达者产生影响的人物在场的话,观点表达者也更容易发生合法化效应。
◆为什么密室总会有好奇的闯入者
古希腊神话有这样一个故事,宙斯给了潘多拉一个密封的盒子,让她送给娶她的男人。普罗米修斯深信宙斯对人类不怀好意,告诫他的弟弟埃庇米修斯不要接受宙斯的赠礼。可他不听劝告,娶了美丽的潘多拉。潘多拉被好奇心驱使,打开了那只盒子,立刻里面所有的灾难、瘟疫和祸害都飞了出来。心理学把这种“不禁不为、愈禁愈为”的现象,称为“潘多拉效应”。
如果宙斯当初送给潘多拉盒子时,便告诉她盒子里装的是什么,以及为什么不能打开的原因,想必潘多拉很可能就不会打开那个魔盒里。当人们被禁止采取某个行为、又没有被提供给可以接受的的理由时,人们多会逆道而行,在好奇心理和逆反心理的操纵下,做一些被禁止的事情。
倘若想避免潘多拉效应,便要在要求人们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的时候,给予对方充分的、合理的解释,否则,单纯的禁止只会引起人们各种各样的疑虑、揣度、猜测,并为探究为什么不许做而跨越禁区,结果人们毅然决然地犯禁,与禁令发出者的期望南辕北辙。
在武侠电影中,常会出现这样的情节,一个密室或者房间被规定为禁区,不准人们进入,结果反而让很多的好奇者闻讯而来,他们千方百计地进入密室,想一窥究竟,看看里面到底隐藏了什么样的秘密。对于秘密,人们有一种天生的获知欲,这也正是“潘多拉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所在。
◆波利菲尔桥上的自杀之谜
波利菲尔是一座位于伦敦附近泰晤士河上的大桥,这座大桥非常有名,但是它的声名远扬并不是因为桥的设计和外观,而是因为每年都有很多人在这里投河自尽,人们常说这座桥上不时地有幽灵出没。
由于自杀者的数目太惊人了,伦敦市议会向皇家医学院德研究人员寻求帮助,希望他们能破解自杀之谜。研究人员进行了一番研究后发现,原杀和桥的颜色有很大的关系,桥的黑色把失意的人们引至了这里。研究人员建议伦敦市议会把桥身的颜色换成绿色。市议会听从了研究人员的建议,彻底把黑色的大桥涂成了黑色。结果,当年跳桥自杀的人就减少了56%。
为什么当桥的颜色从黑色变成了绿色后,自杀率就下降了那么多呢?原来色彩与人的心理有着微妙相关的联系。
心理学家发现,不同的颜色会引发人们产生不同的联想。比如,看到蓝色我们会想到天空,看到红色会想到血液,看到绿色会想到草地……而这些不同的联想,就造成我们对不同颜色的感觉。当我们看到一种颜色的时候,除了颜色本身,我们还会感受到冷暖、远近和轻重,这就是心理上的错觉。通过联想,色彩也就影响了我们的情绪。
现在我们可以解释为什么黑色的大桥会激发人自杀的**了。黑色本身给人的感觉就是黑暗、肃静、消沉,进而造成心理上的压抑。而这种压抑,正好对那些想自杀的人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让他们的绝望之心更加严重。于是,在主客观双重暗示下,那些人从大桥上纵身跳了下去。而当黑色换成了绿色,桥对人的心理造成压抑的成分就消失了,绿色代表的是生机和希望,无形中就打消了想自杀的人的压抑和悲观的情绪。
一般而言,每个人都有自己所偏好的颜色,而根据一个人所喜欢什么颜色,可以大致判断出这个人的性格:
白色:象征着纯洁。既无比高尚,又充满幻想。如果你喜欢白色,这说明你一定是个志向高远的人,不论对恋爱还是事业,都抱有很高的理想和追求,而且多半是个完美主义者。喜欢白色的人会向着自己的目标不懈努力;
黑色:与白色相反,喜欢黑色的人往往对生活充满忧郁,感觉事事不顺心,愁绪满怀;
灰色:喜欢这种颜色的人能明辨是非,但疑虑重重,他们往往深思熟虑之后才采取某项决定。喜欢灰色的人做事一般都比较低调;
红色:中国人喜爱的传统颜色。但从心理学角度说,喜欢红色的人也是容易激动、做事勇敢、坚强、威严、暴躁的人;
棕色:有稳定生活来源的人喜欢这种颜色,珍惜传统和热爱家庭的人也倾心于棕色,自尊心很强的人对棕色的反应是激动和兴奋;
黄色:喜欢黄色的人为人比较随和,善于交际,另外对任何事都充满着不知疲倦的好奇心,创新能力强;
紫色:喜欢紫色的人代表感情充沛,情趣高尚,态度温和,责任心强,实实在在生活的人不喜欢紫色;
蓝色:他们的性格平静、沉着,喜欢有条不紊,喜欢思考。他们坚毅、平易近人的性格会得到孩子的尊重。他们天生不自私,只要有人请求帮助,他们便会伸出援助之手,而他们自己,哪怕是在最困难的情况下也不愿求助别人;
绿色:天然之色,春天之色,生存之色。喜欢绿色的人害怕别人的影响,情绪很容易发生波动;
粉红色:生命之色。喜欢这种颜色的人们多愁善感,心灵敏感而易受伤害。不过,他们总是努力隐藏委屈。这种人天生是优秀的协调家,他们可以很好地感受到周围人的不满情绪,并能努力改善它。他们也容易抑郁。
◆为什么迈克尔杰克逊把自己比作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迈克尔杰克逊是无可置疑的天王巨星,在音乐世界,他收获了巨大的成功,他的粉丝超越了国界、超越了种族、超越了信仰,有无数的人迷恋他那魔幻般的舞步,甚至把他视为精神领袖。然而这个在流行音乐界呼风唤雨的大人物却饱受精神心理方面的困扰。杰克逊的精神困扰与其成长经历密切相关,当他还是孩子的时候,便被父亲逼着在社会演出挣钱,他的童年几乎与快乐无关,甚至连生日和圣诞节都从未庆祝过,这种独特的成长经历导致杰克逊出现了某些“怪异”的行为,如果用心理学知识注解他的这种怪异的话,那便是“彼得潘综合症”。
彼得潘是著名的童话人物,他永远生活在梦幻般的“永无乡”里,永远也不想长大。而彼得潘综合症的患者就是这个童话人物的现实版。1983年美国心理学家丹基利撰文描述了彼得?潘综合症的患者:“这类人渴望永远扮演孩子的角色而不愿成为父母通常来说,彼得?潘综合症患者很爱玩也很好相处,但免不了也有不少孩子的弱点,如优柔寡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渴望被人接受又害怕被人拒绝等。因此他们的行为同年龄很不相称,大多数情况下这无伤大雅,但总有一天,等他们突然明白生活原来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称心如意时,已经太晚了。也就是说,彼得潘综合症的患者多是青年人,他们害怕面对现实世界的激烈竞争,渴望回到儿童世界,依赖他人,畏惧承担责任。这类患者多是生长在过分保护的家庭环境中,可以说是这种过分保护的家庭教育导致了他们的不成熟感。解决这种病症的最好办法就是迫使他们直面现实。
迈克尔杰克逊曾经默认了自己彼得潘情结,他这样说:“我觉得自己只有4岁,我是彼得潘为了补偿童年所不能得到的一切,当他有足够财力的时候,根据童话《小飞侠彼得潘》所描绘的场景,斥巨资在加州圣巴巴拉建起了一个属于他和孩子们的“梦幻乐园”。杰克逊定期邀请患病和癌症儿童,以及各国的穷苦儿童免费到庄园游玩。他觉得和孩子们在一起的世界,没有嫉妒、没有猜忌和仇恨,是人生最快乐的享受。
由于迈克尔杰克逊总把自己比作那个童话中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彼得潘,当这个天王巨星与这个世界告别的时候,美国《时代》周刊等媒体在报道他的死讯的时候,取用了这样的标题——“彼得潘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