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官路 6,回家(1)

作者 : 刚强与散淡

两人一时也没有话说。过了一会儿,林诗韵问南怀瑾说:“刚才钱会成和你说了些什么?”

“钱会成?钱会成是哪个呀?”南怀瑾一时没有转过弯来。

“就是你们的钱主任。”林诗韵解释说。

“哦,一直喊他的职务,把他的名字倒忘记了。在谈你!”

“谈我,谈我什么?”林诗韵满脸疑问。

“他说你们曾是一对恋人!”

“恋人?!我和他是恋人?笑话。他是不是说还帮过我挣工分?”林诗韵似乎听了墙根。

南怀瑾没有回答她,表示默认,也就是听说过这个话题。

“小南,我告诉你,有些人喜欢歪曲事实,或者夸大其词。你没有在农村生产队做过事,不知道工分是怎么挣的。我告诉你,生产队实际上是大锅饭体制,你一天拿多少工分是评定了的,比如一天工分满分是十分的话,按一定评分标准把一个人在出工一天就算一个单位。比如我是八分,只要我在田里混一天我就有八分,这是学的山西某一个先进大队的经验,这个经验被全国农村仿效。”说到这里林诗韵歇了口气。

“也就是说干好干坏一个样?”南怀瑾问道。

“基本上是这样。也有定额的,但那时很少用。再说也不完全是大锅饭,评工分时就考虑了你完成的工作量的问题。就是有一回,有一块田的收割,面积不大,就是一块刀把地,队长让我一个人把里面的稻子割了算我一天的工分,我一个人大半天就可以割完,钱会成中午收工后见我一个人还在收割,我当时只是想中午不歇把它割完后,下午洗个澡休息一下。他主动来帮我。我也非常感谢!提前完工了。后来他有事无事来找我。我基本的待人处事还是有的,对他帮过我也是很感谢的,总不成帮我割一回稻子我就嫁给他吧?!”

南怀瑾虽然对男女互相爱慕追求还没有很多专家人士靛验,但在文学作品中见过不少,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故事他也见得多了,他点了下头表示理解。

“小南,我不是帮咱家丈夫说话,你可要看清一些人,有的是不怀好意的。我就晋城虽然能力差点,但并不坏,不像有些人专门使绊子,挖坑。”林诗韵语重心长地说。晋城就是赵校长的大号。

“知道,基本的是非判断我还是有的,希望你们在我犯迷糊的时候提醒一下。我毕竟年轻,涉世。”南怀瑾十分真诚的说。

南怀瑾见赵校长寝室灯熄了,知道赵校长事做完了,就和林诗韵向教学楼走去。

南怀瑾和林诗韵刚走到教学楼前,赵校长就从比外面更加黑暗的门洞钻了出来,好象就是从里面弹出来一般。

“小南,明天你回家一趟,到新华书店把我们学校订的学生教材清好,码在那里,后天我们请几个挑夫去把书挑回来。你也可以回家看看爹妈,兄弟姐妹。”

南怀瑾和林诗韵刚走到教学楼前,赵校长就从比外面更加黑暗的门洞钻了出来,好象就是从里面弹出来一般。

“小南,明天你回家一趟,到新华书店把我们学校订的学生教材清好,码在那里,后天我们请几个挑夫去把书挑回来。你也可以回家看看爹妈,兄弟姐妹。”

“太好了,明天什么时候走呢?”

“时间你自己定,明天早饭后走都可以。”

南怀瑾长这么大,还没有单独一个人离家几天。读书时到市里表姐家还是到邻县舅舅家拜年也从个人去过,离家两天了,还有些想家呢。

南怀瑾才到这个杨柳小学时非常激动。因为对杨柳小学他在一年前就有好印象。当时放长假,南怀瑾受师范班上的一个同学邀请到他家去玩,路过杨柳小学,见这所小学山环水绕,绿树成荫,一条水渠从教学楼下穿过,十分幽静,真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就说:“将来毕业了就走这个学校当老师就好了!”

那个同学笑他说:“你听过一个在泰山游玩的一个游客看见挑山工后发出羡慕的感叹,这挑山工太幸福了,天天看这泰山美景,简直太好了。你在这过一段时间就知道这穷乡僻壤的厉害了!”

当时南怀瑾还不以为然,没有想到自己毕业了,被分配到这个小学,还以为是上苍对自己的眷顾。

报到那天,南怀瑾兴奋地围着小学转了几圈,然后把杨柳小学所在的自然村又跑了几个来回,搞得那些农民以为他是来走亲戚找不到亲戚家或者来找人找不到方向的人,好心地问他是不是找不到路。

南怀瑾把村子转了几个来回后,兴趣盎然地沿着学校旁边的小河向上游走了几里,认为这里虽不是名山大川,但小河流水潺潺,崇山峻岭生机勃勃,不是仙境胜似仙境。

现在,南怀瑾对杨柳小学的新鲜劲正浓,他要回去广邀朋友来见识这里的青山绿水。

南怀瑾和林诗韵赵校长分手后回到寝室,同样激动的没有睡意,就在煤油灯下看了会儿书才在哗哗的流水声中睡去。

第二天一早,在食堂吃了早饭,在赵校长那里拿了订书合同,就离开学校向城里,也是家里赶去。

杨柳小学还没有通公路。到城里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顺着学校旁边的一条小河向下游走,走出山口后再走五里路的样子就到一条公路,在那等车,这条路要走十几里路才到公路。

另一条路是从杨柳小学对面的山翻过去,就到另一个生产大队,叫松柏生产大队,把松柏生产大队走完还要走梨树生产大队,然后就到主公路,从主公路到城里也就三四里路了。这条路到城里全程二十几里。

南怀瑾选择的是翻山走全程。这样他要走二十几里路,南怀瑾愿意走这段路,主要是可以边走边欣赏沿路景色。南怀瑾遵奉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信念。那么走二十几里路就是读二十几卷书了。更何况这一路上和赶路进城的农民同行可以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南怀瑾没有什么东西成包袱,所以走得就快,从学校出发穿过杨柳小学所在的自然村,就到小河边。这时就要过这条小河。此时河上没有建桥,过河是踩着在水里摆成一条线的大石头过的,这石头之间有成人大半步的距离。当地人称这种由石头搭成的为墩子桥。人们总结了过这种桥的经验是快过墩子慢过桥。就是踩着石头过河的时候不要犹豫,几步迈过去。如果一步一步地走的话,流水打墩子旁流过会出现人在游动的错觉,有的会头晕因而掉到水里。慢过桥指的是过独木桥,如果快过的话,不好掌握平衡,反而容易掉下桥去。

南怀瑾年轻,身体协调能力较好,所以过这样的墩子桥轻而易举。在翻山的时候还没有遇到一个同行的人。南怀瑾边走边欣赏周围的景色,这杨柳小学所在的杨柳生产大队是除了水稻作物外,还在山坡广泛种植经济作物茶树。

杨柳生产大队辖区土地主要是河滩冲积扇形成的水田和丹霞地貌的山地旱田。也许是上天的眷顾。这里的土壤气候特别适宜种植一种高档茶叶。

杨柳生产大队生产的茶叶和在杨柳生产大队旁的一个国营茶厂的茶叶品质差不多,特别是明前茶,在当时要几百元钱一斤,后来就是上万块钱一斤了。当时茶叶生产出来一般不会卖,要销售要不卖给供销社,要不分红时充现金发给农民。市面上是买不到的。

这种茶属于半发酵茶,泡出的茶汤色金黄。

望着一垄一垄的半人高的茶树,蜿蜒盘在山坡上,就像一些龙蛇盘旋在山坡。南怀瑾突然想到这么空着手回去不好,毕竟自己现在是已经工作了的人。

正好经过杨柳生产大队队部。南怀瑾知道这里有茶叶卖,就到大队部。

这大队部是干打垒的二层楼。

大队部的大门半开着。南怀瑾走进去看见一个妇女正在用一把簸萁选茶叶。

“请问能在这买点茶叶吗?”南怀瑾向抬头望他的择茶的妇女问道。

“茶叶可以卖,但必须大队长签字才能卖。”妇女答道

“哪大队长在这吗?”

“现在还没有来,说不定过会儿才会来,你要等会儿。

南怀瑾想了想反正现在还早,不如就在这等一会儿,买点茶叶回去给自己的爹妈,也算一点孝心。

南怀瑾有一搭无一搭地和妇女边领边等大队长。等了一会儿后从远处走来一个大汉。

这大汉穿了一件白色的衬衣,这在农村很少见,农民如果穿白衬衣的话,干活时会顾惜衣服而不方便。他把衬衣一半扎在裤子里又有一半没有扎进去,那样子有些滑稽。穿的蓝色裤子也是一条卷起,一条没有卷起,整个的不协调。

大汉还在很远时那妇女眼尖,对南怀瑾说:“曾队长来了,你给他说。这人不好说话,他卖不卖茶叶给你还很难说。

“曽队长,我找您签个字买点茶叶。”南怀瑾迎着曽队长说。

“买茶叶?”曽队长边说边上下打量南怀瑾,“你是哪儿的?”

“我是刚分到杨柳小学的老师。”

“你是才来的老师,我听说过,你是不是姓南?”

“嗯,是我,我叫南怀瑾。”

“哦,南老师,我们这生产队的茶叶哪个都卖,就是不卖给你!”曽队长很直接地说

“为什么,我只是买一斤带回家给爹妈的,又不倒卖。”南怀瑾觉得不可思议,我又没有见过你,说不上得罪你,你怎么这么对我。

“曽队长,为什么要送我茶叶?”南怀瑾要解开这个谜。

“没什么,其实很简单,你是城里人,又是读过书的人,能到我们杨柳生产大队的学校来教书,我代表我们全大队感谢你都还来不及,几斤茶叶还找你收钱,我们大队的人知道了还不会把我骂死。”曽队长解释说。

“曽队长,无功不受禄,你这样可不好,我可是一天学都还没有教呀。”南怀瑾马上发现这句话有漏洞,难道教了几天学就可以免费拿茶叶了?“我的意思是茶叶钱还是要出的。”

“你这人怎么像个书呆子!我给你说,就是你们杨柳小学有的老师找我批条子我还不见得卖给他呢。你不同,从我的感觉我们队的孩子交给你了,我就放心了。”曽队长很诚恳地说,带回去给你父母大人感谢他们为我们杨柳小学培养了一个好老师。“

南怀瑾听了突然觉得肩膀上有了好重的担子。起码不能辜负曽队长和他身后的那些农民的托付。

那妇女从木楼梯走下来,提了个小蛇皮口袋,大约茶叶就装在里面。那妇女把蛇皮口袋交给了南怀瑾。南怀瑾接过对曽队长说:“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以后需要直接找我。”

“谢谢,我要赶到城里去给学生买书,容后再谢啦!”

“好走,我们大队的娃就靠你费心了。”

南怀瑾知道继续在这说感谢话就说的过去了,告辞曽队长和那妇女就继续上路了。

那时还没有教师节之说,尊师重教也没有广泛提倡,但边远农村将中国的传统还是坚守着。在他们心里“天地君亲师”是神圣的,是要敬畏敬奉的。

后来南怀瑾在这待久了更加感受到这里的民风古朴纯真,乃至南怀瑾离开杨柳小学二十年后回到这个地方,这里的那么还是非常热情地接待他,让他更加感受到人性美好的一面。

南怀瑾翻过的这个山冈叫黄泥岗,有点像水浒传里晁盖哥哥劫生辰纲的地方。这黄泥岗没有什么高大的乔木,稀稀拉拉有几棵松树。植被主要是灌木,这灌木长得茂盛的很,因为才是初秋,一些落叶的树木叶子还没有开始落,叶子此时还是深绿色,正在生命的最旺盛期。要不了多久,叶绿素就会让位于叶黄素或者叶红素,那时的秋色就会是另一个叶子了。不过这黄泥岗的灌木并不单一,所以万山红遍的景象大约不会出现,这种山林南怀瑾太熟悉了。每年他们几弟兄上山砍柴都会见识这山林的秋色秋意。

也不知是南怀瑾走早了还是走晚了,沿着黄泥岗的小路走了三四里还没有遇到一个人。南怀瑾不由得有些紧张。这黄泥岗上山三四里,下山三四里没有人烟。路又是羊肠小路,岔路也很多。有的是当地农民砍柴,捡松树菌子,赶仗(当地人称打猎)走的路,当然去城里的路也在其中。

南怀瑾来的时候是赵校长接来的,当时杨柳小学请了一个挑夫,挑着南怀瑾不重的简单行李,大约就四五十斤,那挑夫挑着像玩似的,有几次南怀瑾要替挑夫挑一下,挑夫说你看这大热天的我就没有出汗还要你换。所以南怀瑾和赵校长空着手大摇大摆的边欣赏沿路风景边往前走,根本不像去上班去的,倒像是旅游者。

有人带路,但南怀瑾还是不敢掉以轻心,因为他知道将来星期天休息时可是靠自己认路回家的。

今天南怀瑾只能凭印象找路走了。

南怀瑾走着走着就想到一些在山里迷路的故事,这一想就有些紧张了。

“扑拉”一声,南怀瑾感觉自己的头皮一阵发麻,有鬼吗?这朗朗晴天大日头的。南怀瑾一看原来是一只野雉飞起发出的声音。南怀瑾被惊出了一身冷汗。

南怀瑾现在有些后悔又有些害怕了,以后每个星期要回家一趟,这黄泥岗要一周走两趟,可要把伴约好了。

翻上山顶,一阵凉风吹来,十分舒坦,南怀瑾把右手提着的茶叶换到左手,解开短袖衬衣,让凉风吹拂。站在山顶往南一看,近处的山峦都被踩在脚下,在很远的地方有一座山**于连绵起伏的山岭之外。那是雎县有名的道教圣山,名叫鸣凤山。

这座山和周围的山不相连,**于群山之间,又比周围的山要高出许多。南怀瑾见了这山就想起它的传说

这篇小说不错推荐先看到这里加收藏看完了发表些评论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师道官路最新章节 | 师道官路全文阅读 | 师道官路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