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管仲拜相?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自古治国为政,爱民当推首要。?
以民为本,历来是被有作为的政治家奉为治国奇策。然而,全面提出和运用这一谋略,应首推管仲。?
管仲回到齐国后,入朝去拜见齐桓公,向桓公谢罪。桓公亲手将其扶起,对管仲说:“寡人有事要向你请教。齐国是大国,先君僖公曾经威服过诸侯,人们称为小霸。但是,自从襄公以来,政事荒废,国力空虚。现在我刚刚即位,人心不定,国势不张。我想治理国政,立纲陈纪,不知你有什么良策?”?
于是,管仲向齐桓公陈述了如何治国图霸的观点。管仲说:“礼义廉耻是立国的根本,这样才能使民众为自己所用。但要使民,必先爱民桓公问:“爱民之道是什么呢?”管仲接着说:“爱民之道就是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民相亲。省刑薄敛税,使民能够富裕。让贤士教于国,使民知有礼节管仲的话意思是说:让老百姓事业相连,俸禄互相补充,人民相亲相近;宽免旧罪,救助旧宗。为没有后代的人立嗣,这样人民就能生育繁衍;减轻刑罚,薄收赋税,人们就会富裕:在各地选用贤士,向国民实施教化,人民就能遵守规范。这样做了,就满足了人民的愿望,争取到了民心,也就巩固了国家政权。管仲还向桓公谈了许多关于内政和外交上的改革设想。据说,两人一直畅谈了三天三夜,句句投机,字字中听,一点都不觉得疲倦。?
拜相以后,管仲着手落实其“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的民本思想。在发展农业生产上,管仲主张不耽误四时农事,确保粮食贮备。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管仲打破过去井田制的限制,收农赋用粮食数量计算,按土地肥瘠等级和年景收成征收,荒年不收,待饥荒缓解后再补收。在手工业和商业方面,管仲将工匠安置在靠近官府的地段,商人安置在靠近市场的地方,以利于各安其业。并加强货币的铸造和管理,注意调整物价,放宽关、市的征税,做到通货积财,富国富民。管仲还坚持以“四维”(礼、义、廉、耻)教导百姓,令百姓臣服,君令得以顺利推行,国势大振。管仲采取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等措施,使齐国由一个分封在海滨的百里小国,一跃成为春秋时期举足轻重的大国。?
二、海瑞为民不屈?
为官者只有尽心办事,才不辜负“父母官”的称呼。海瑞是广东琼山人,从小没有父亲,和母亲相依为命。虽然家里很穷,但他母亲宁可挨饿也要供他读书,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海瑞很懂事,决心发奋读书不辜负母亲的期望。果然,海瑞二十多岁就考上了举人。不久,海瑞就被派到浙江淳安当县令。?
虽说海瑞这么年轻就当了县令,但他可不像那些奸官一样,只爱钱不干好事,欺压老百姓。海瑞从小吃过苦,知道百姓的生活艰难,因此十分体谅他们。海瑞十分痛恨仗势欺人的权贵、狗腿子,更痛恨溜须拍马的奸佞小人。在当县令期间,海瑞将淳安县治理得井井有条,他审判的案子也从未出过错。很快,“海青天”的称号就在淳安县传开了。?
这时有个奸臣严嵩,他的儿子严世蕃更是坏东西。他们父子俩在朝廷迷惑欺骗嘉靖皇帝,独揽大权,干了许多坏事。许多官员都畏惧严嵩的权势,纷纷投靠到严嵩父子门下。浙江总督胡宗宪就是严嵩的一名党羽。但海瑞是个不畏权势、刚直不阿的人,他对严嵩、胡宗宪等人的所作所为十分痛恨,从不向他们献媚,这当然引起胡宗宪等人的忌恨。因此,海瑞当了许多年的淳安县令一直未被提拔。?
海瑞并未因为没有升官就屈服于权贵,他照旧秉公办事,一丝不苟地治理淳安县。?
有一天上午,海瑞正在县衙里阅批公文,忽然一个差役匆匆忙忙地跑进来,报告道:“大人,胡总督公子带一大批随从已到淳安县?
“哦,知道了,就将他们安置在官驿,按普通客人招待?
对于胡公子的到来,海瑞不惊不乱,说完就又继续看公文了。要是换个县令,恐怕早就集合全体差役热烈欢迎了。?
但过了一会儿,那个差役又来报信:“大人,大事不好,胡公子在官驿大发脾气,并把驿吏绑起来毒打原来,这位胡公子从小娇生惯养,处处受惯了阿谀奉承,没想到今天到淳安县竟然只住在驿所里,并吃如此普通的饭菜,认为是有意怠慢他,因此发脾气大闹驿所。?
这可把海瑞气坏了,心想你胡公子竟敢依仗父亲权势为非作歹,在淳安县大打出手,我是不能答应的。海瑞决定要教训这位胡公子,他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海瑞马上带着十几个差役赶到官驿,把胡公子和他的随从抓回县衙,然后立刻升堂。?
海瑞端坐在堂上一拍惊堂木,喝道:“你是何人?竟敢假冒胡总督的公子,速速从实招来?
胡公子可从未见过这样的场面,这么森严的公堂吓得他脸色苍白,连话都说不出来,原来的骄横劲再也不见了。?
海瑞又命人从胡公子的行装里搜出了几千两银子,更加理直气壮,不仅没收银子充公,而且立刻将胡公子等人赶出淳安县。?
此时海瑞的报告也已送到了胡宗宪总督衙门,报告称“有一群歹人竟冒充胡公子名号行骗,幸好在淳安县被抓获,银子没收,并赶出淳安”。等到胡宗宪见到哭哭啼啼的儿子回来,立刻明白吃了哑巴亏,没有办法,他只好告诫儿子以后不要去淳安县惹海瑞。这一来,百姓拍手称快,夸海瑞真不愧是个好清官。?
不久,有个叫鄢懋卿的刺史要到浙江巡查,这个刺史是严嵩的干儿子,也是个大坏蛋。这个消息一传开,浙江各县郡忙碌起来,准备金银进献,惟独淳安县没有动静。?
其实海瑞早就知道这个消息,但他十分痛恨靠压榨百姓来奉承上级的行为,他告诉差役不要准备,他自有对策。?
海瑞很快写了一封信给鄢懋卿,口气很客气,信里说:“我知道大人是个节俭的人,常说不要铺张浪费。但这次您所到各县都是大鱼大肉盛情款待,这使卑职我十分为难。不热情款待怕慢待了您,热情款待又怕违反您命令,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这封信可给鄢懋卿出了个大难题,心里说海瑞可真不好对付,他发作不是不发作也不是。近来海瑞由于胡公子的事声名很大,可不能去淳安县碰这块硬骨头。?
于是,鄢懋卿绕开淳安县巡视浙江其他各县,这次海瑞又一次打击了严嵩同党的气焰,在百姓心中的威望更高了。?
奸臣终究是不会有好下场的,严嵩父子终于被嘉靖皇帝罢了官,他们的同党不是被罢官就是被流放。海瑞却由一个小县令升为户部主事。?
为官者爱民如子,而百姓自会视官如父母。?
三、尽职为民的崔挺?
“在其位,谋其政”,尽职尽责是从政者的基本操守,真正为民做事的官才会被人民所铭记。?
民心是一杆最公平的秤。为民尽职尽责的官员才是称职的。否则,“做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当然也不会受到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魏博陵(今河北蠡县南)安平人崔挺,年少时即知努力进学,博览群籍,钻研探究。崔氏为礼义之家,三世同居,讲礼让,求和睦,为世人钦羡。后因连遭荒年,难以维持,崔家才不得不分门立户。分家时,崔挺与弟弟崔振互相谦让,弟弟拗不过哥哥,崔挺将家中的田地房宅及财产都让给了弟弟,自己仅留下一点墓田。虽说家徒四壁,生活十分艰难,但弟兄二人都处之泰然,仍旧手不释卷,潜心苦读。当时谷价暴涨,同乡中有家境比较富裕的人,见他弟兄二人生计艰难,便送些粮食,弟兄二人实在推辞不掉只好收下,但随后又将这些粮食送给更困难的乡邻,自己不积存一点。乡里人为他们品德和善举所感劝,又钦佩又叹服,正因有这样的德操,才有崔挺后来的善政。?
崔挺步入仕途,屡屡升迁,当时的尚书李冲对他极为器重。后崔挺被授任昭武将军、光州(今河南潢川县地)刺史。官越做越大,崔挺仍保持自己的良好德操。在刺史任上,崔挺恩威并施,推行教化,攻绩斐然,全州上下,风俗纯正,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秩序井然。?
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高祖驾临衮州(今山东金乡县西北),特地宣召崔挺,询问他治理边地的方略,并论及文章撰制等事。高祖谈得尽兴,亲赠御制文章一集,还对周围大臣夸赞崔挺说:“倘若为臣者都如此,朕还有何忧虑散骑常侍张彝兼侍中职,受命到各地巡视,考察风俗教化。来到光州后,见崔挺把全州治理得一片清平,大加赞赏,且说:“我领命监察各州吏治,专意搜集谣传诉讼等民情,纠举州政阙失。进入光州境地,一片升平,看来我实在有愧清使的美称了?
崔挺治政大得民心,极有威望。百姓把崔挺的德政美化,传扬甚至近乎神化。其间曾发生过这样不可思议的事情:光州的治所在旧掖城,其西北数里有座斧山,岭高而险峻。北临沧海,南接泰山,是绝好的游览观光之地,崔挺想在山上建一座用来观赏风光的房子。当地的老人劝阻说:“此岭秋夏之际,常有狂风暴雨,岭石崩落,相传是虬龙行经的道路。恐怕房宇建成也难长久崔挺自有一套说法:“人神之间,相去不远,虬龙悠忽来去,岂能唯此一路崔挺说了便做,很快,建起了漂亮的房子,数年间,竟然无风无雨,安然无恙。说来也怪,后来崔挺调任离开了光州,房子不久便被风雹摧毁,再建再毁,如此反复,遂不再建。人们都纷纷议论,说崔挺在、房子在,是因为他的善行德政感化了上苍的缘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