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顶门立户小豆丁,母爱亲情大如天
搬出马家到外公家居住的日子是马良最快乐的时光,外公家一条四眼黑狗也成了他童年的玩伴,其实狗的智商还是很高的,三两岁的马良跟他交往显得相得益彰,这只被马良唤作老黑的忠实老狗一直陪伴着马良,直到马良回东北,因老狗恋家,人狗才不得不分离,马良外公家的房子是典型北方房子、房内南方床的布局,后来回到东北的马良对东北大炕熟悉了一段时间才不流鼻血了、这是后话,三进院套的大四合院房子布局十分合理,在几次抗议无果的情况下马良这个小豆丁只好随母亲、吴姨、韩姨、董媛一起生活,当然是人教咋活就咋活。
日子进入九月下旬的一天晚上,由于天气的原因马良这几日也不舒服正躺在母亲的腿上眯瞪着,为了让马良好受些,外人进屋时母亲没有起身相迎而是礼貌轻声问候了几句,当马良莽莽撞撞费力睁开眼睛时,马良看到了正用雷鸣般的嗓音冲着马良吐沫飞溅地咆哮着怪人,在那傍晚昏暗灯光下一个几岁的小毛头被刺激着刚刚睁开眼睛,猛然影入眼帘是一个挥舞拳头满面狰狞的巨人,这个如庙里模糊的人物伶仃入眼无论这人经历了几世都会把人吓个不轻,何况当时马良这样的小毛头,嘶哑的哭号随之而起,马良翻身扑进母亲的怀中一边哭号一边喊着妈妈救马良、妈妈快救马良!外公快来、快抱马良回家!彪爷快来戈叔快来、快来、快来呀······
后来马良才知道冲着马良咆哮着怪人是马良的父亲,这个打马良记事起看到他的次数一只手都能数得过来的男人、他是随着他的九叔代表老马家来到外公家,马良父亲的九叔实际是马良祖父的堂弟,在北洋军祖父军中做个帮闲,今天到这里来就是通知外公要母亲携马良好好表现,待到正妻入门后不要横生枝节少添罗乱、尽快获得正妻认可,母亲可获得妾身地位马良也可入籍待将来凭此身份光宗耀祖切记、切记。
虽然九叔公进门时脸色不大好看,因为家人通报后外公并未出门迎接,进门后外公也只是礼貌让了让,而马良的父亲他是看着进门后叔公脸色一直不是很好,认为一直是温文尔雅好脾气的外公母亲没给他面子,觉得脸上有些挂不住了他把气都撒在马良身上,哎、对别人他也不敢,当即就要对马良动手母亲尽力保护马良不让马良受到伤害,他没有得逞就从嘴上撒气,谩骂咆哮着、呵斥马良不懂礼貌完全没有了往日风流倜傥的风度,马良也是被他的咆哮声惊醒的,啥事不知就只有求助了,求助马良身边能看到的和最亲近的亲人。
门被大力的推开了,彪爷、戈叔快速来到马良的身边(彪爷,戈叔视马良如己除),彪爷的右手轻轻的贴在马良的背上嘴上得嘚的嘟囔着奇怪的只有马良听得懂的话语,慢慢的马良恢复了清明,可哭号一直没有停止,揪着彪爷的胳臂马良撑到外公的怀中,仅仅搂住外公脖子马良哭嚎着要外公带马良回家回东北老家,马良告诉外公马良要姓冯,给马良起个好名字以便入籍寻得家族庇护。带着前世记忆的马良对于入籍了解是十分深刻的,这个时候喊出来也是无奈之举,但得有其他办法,马良也不会出此下策。
马良的名字“马良”是马家随便给马良起的名字,因为在马家马良是一个妾生子的妾生子,自然是可有可无的人物,直到如今还没有入籍,以往外公都是为了女儿的幸福迁就马家,为了外孙入籍一直忍耐着,不是没有能力抗争,而是不肖于争吵,外公因为生育的只是女儿所以身后不能入祖坟也就间接不愿回老家,之前面对马、杨两家的无耻也只能选择默默忍受,可今天不一样,今天外孙的哭号向他要他的“冯”姓这向他传的了一种信号,这使他顿时有了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原来他可以有后、可以正大光明地这样活着、可以身后入祖坟,外孙既然没入人家籍、没人要那入冯家这也是合情、合理、合法的,屋里除了马良的哭泣声,还有一个男人的呵斥声,“啪”随着一个清脆的耳光声,屋内终于清净了,跟随外公身体的抖动,透过朦胧的泪眼马良看到了那个冲马良咆哮的男人,半张着嘴的眼神有些错愕的瞪视着外公,而坐着的九叔公,对于瞬间发生事情也露出难以置信的眼神,这时外公平静地口气对门外说,送客:抬头望向屋外马良才发现门外站着很多人,虽然无人出声可马良能感觉出那种压抑的愤怒,看着跟随九叔公一起出去的男人,马良的心中似乎有一种似失落、又似解月兑的感觉,随后几天里,由于惊吓和季节气候变化,马良发了几天高烧,外公本身懂医,家里又有好几间大药铺,吃了几服药就见轻了,等马良病好了外公和母亲已经收拾好了东西准备回东北了。
在天津时马良就跟戈叔提起要买快枪,这时中国能见着的快枪价钱还挺合理的也就雷明顿,外公还是挺开明的,同意戈叔通过天津花旗洋行购买了单子后装枪两百条,子弹五万发,转轮手枪买了五十把,子弹两万发,这时的中国武器管制是非常严的,正常百姓家菜刀多了都要登记,而你带枪没有正当理由那是找死,清帝?p>
?酝庹秸?恍锌啥阅谌从幸惶仔兄?行Ч芾戆旆ǎ?褪且惶趿??ň腿煤芏嘞肷?熘镜娜送???肥掌鸩怀贾?摹?p>
怎样获得一个有效的持枪证件可是当务之急,还好外公当初是淮军也就是此时北洋军队中的中层将领:参赞、帮办“协领”(武从三品),只要回东北任武职持枪证件就迎刃而解,而恰在这时马家、冯家的做法也在淮军中闹得沸沸扬扬,那时节军人是讲袍泽情谊的,军人战死沙场其子女甚至老人亡妻如果活不下去都是由磕头弟兄或袍泽带回家中抚养的跟家人一起生活,马良家里的孤儿、仆人、还有部分女人都是没了投靠的地方,才被外公这样收养的,对枪那是再熟悉不过了,就连母亲都敢放枪,打的还挺准呐,马家这样对马良他们给别人的感觉是对袍泽的无义、对女人之无情且忘恩负义(那时后男子休妻是讲七出的母亲也曾照顾受伤的父亲)、对后代之寡恩(几岁的马良还未入籍)为消除影响马家、杨家家长亲自出马百般安抚外公,可这个时候外公“有后”迫切要实现回到冯家的梦想,已经铁了心跟马家分道扬镳,根本无视他们的条件,此事最终惊动了李中堂、这是老淮军的事是大事,近几年来老淮军认为对自己不公的一部分人很想闹事只差个由头,如今的由头正合适。
北洋内部闹事,正中朝中反李鸿章的几个大臣心里,这是盼都盼不来的好事情,他们不但幸灾乐祸,还煽风点火尽量拆台让乱子闹得越大越好。
李鸿章也看出了危机,此事不尽快圆满处理必然引起更大的罗乱,为了尽快灭火,李中堂亲自出马居中协调逼迫各方妥协,让马、杨两家大出血尽快舀出解决事情的办法,从后期马良们得到实惠就能够看出世人还是同情弱者的,李中堂及他的智囊班子还是较为公正且有些偏向着马良他们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