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明月共潮生之枯与荣 第九十五回书香门第老太太求教姨妈

作者 : 剪灯夜话

吃过饭,女眷们有的结了伴打牌搓麻将去了,有的跟着张肇基到他客厅里一起聊天沙龙。

张瑞诚、张瑞信、珍儿和从儿很快就给大家泡了茶,一杯杯地端到了亲戚们手里。

张肇基一边客气地笑嘻嘻对大家说道:“请喝茶!请喝茶!”一边端起茶杯,掀开盖子,低着头“呼呼……”地吹了吹浮在水面的茶叶,轻轻抿了一口茶水,又盖上盖子,放下茶杯,笑嘻嘻看着巫碧卿,说道:“碧卿,继续!继续!啊!一个早上的聊天,你们几个大知识分子可把我说得兴趣来了。啊!什么基督教文化、伊斯兰文化、印度文化、中华文化。又是什么东方文化,西方文化。又是什么史前文化,中世纪文化,现代文化。又是什么英吉利文化,法兰西文化,日耳曼文化,俄罗斯文化,美利坚文化等等,等等,形形色色,名目繁多。那么你们几个大知识分子继续详细说说。这文化两个字的真正含义又是什么呢?这文化对于一国之进步又有何影响呢?”

老太太看了看张肇基,笑嘻嘻说道:“阿含,这文化两个字看起来似乎很简单,其实一般人都是不明白的。既浅显,又深邃,可谓不识庐山真面貌,只缘身在此山中。我平时就跟你说的吧,闲下来的时候看看书,可是你就是听不进去。现在怎么样啦?拜师学艺也恐怕有些来不及了吧?”

张肇基又喝了一口茶,看了看老太太,笑嘻嘻说道:“娘,我所以要碧卿他们这几个大知识分子给我上上课。”又看着巫碧卿,笑嘻嘻说道:“碧卿,带带头。这文化两个字的真正含义究竟是什么?。这文化对于一国之进步又有何影响?被你们早上那么一说,我是有些稀里糊涂了。”

巫碧卿笑嘻嘻看着张肇基,说道:“亲家老爷,你这两个问题可要难倒我了。我可是专门学法律打官司的。要说文化和历史,那纯粹是门外汉,还得要请教锦文兄和翰祥兄呢!锦文兄和翰祥兄在大学里面教的恐怕就是这些方面的。假如要说经济金融财政方面,那可得要请教玉明舅舅的。”

听巫碧卿这么一说,坐在池玉明身边的池玉屏就喜滋滋模着池玉明的手,笑嘻嘻说道:“我们玉明虽然是怡和洋行做的,可毕竟还年轻。你们不要这么抬举他。你们抬举他,他的尾巴就要翘到天上去了。”

老太太却看着池玉明,笑嘻嘻说道:“不对!不对!玉屏说话不对。我们这一次办学校和医院怎么用钱,这算盘靠的就是玉明。玉明一分一厘都算得清清楚楚,可谓揆情度理,兼权熟计,是个行家。”

听老太太这么夸赞自己,池玉明就得意地勾住了池玉屏的肩头,笑嘻嘻说道:“姐姐,你看,娘说话就不像你这样。你尽给我泼冷水,从来也不表扬我。我在你眼里永远是一个长不大的小孩子。”

池玉屏喜爱地模了模池玉明放在她肩上的手,笑嘻嘻说道:“谦虚一点儿。你还年轻。”

杨文洲的母亲杨文氏看见池玉屏和池玉明姐弟俩这么亲昵,就笑嘻嘻慢悠悠说道:“太太和玉明舅舅的姐弟感情可真是好。看得我可真是感动。”

池玉屏看了看杨文氏和跟她坐在一起的杨翰祥,笑嘻嘻说道:“姨妈,依我看来你跟翰祥两个人的感情也是很好的。我们平时看起来你跟翰祥两个人说起来是叔嫂,其实有点儿像是母子。”

杨文氏看了看坐在自己身边的杨翰祥,又模住了他的手臂,笑嘻嘻慢悠悠说道:“我嫁到杨家的时候,翰祥确实还小,又总是喜欢跟着我。翰祥也就把我当做了姐姐了。”

杨翰祥回头看了看杨文氏,又模住了她的手,说道:“嫂子进我们家的时候,我确实还小。嫂子就特别关心我,我也就喜欢凡事靠着嫂子了。”

老太太分别看了看杨文氏和杨翰祥、池玉屏和池玉明,笑嘻嘻说道:“像你们这样的姐弟感情可真是好。我们这里还有一对是静宜和文洲,也是亲得不得了的。知道静宜怀孕了,文洲前一段日子因为忙于考试,没有能够过来看望静宜。他昨天晚上就搭了人家的车急匆匆赶来了。这种姐弟情义千金难买。”

杨文氏慢悠悠笑嘻嘻说道:“老太太,我跟文洲说今天要来拜年的,不用这么着急的。他却是等不及了,说是已经好久没有看见姐姐了,姐姐又怀了孩子了,就一个人急急忙忙赶来了。”

池玉屏抚模着池玉明的手,看着杨文氏,笑嘻嘻说道:“姨妈,这可能就是血缘亲情。我们玉明也是这样的,三天两头过来看我,陪着我说话。”

老太太看了看在座的人,问道:“文洲现在人呢?怎么一转眼就不看见了呢?”

张瑞安说道:“女乃女乃,文洲吃过饭就跟春梅、春兰和芷若到他房里去讨论功课去了。”

老太太立刻一拍手,说道:“好!我就是想要文洲在读书方面带带我们这里的孩子。”

杨文氏慢悠悠笑嘻嘻说道:“老太太,你不要对文洲寄予太大期望。他其实还是像个小孩子。”

老太太说道:“童心未泯,读书又好,这样的孩子最讨人喜欢。”

张肇基笑嘻嘻看着杨文氏,说道:“姨妈,你可不要以为我们老太太偏心文洲。文洲这孩子我也喜欢。有一次他来,我跟他一起喝茶聊天,问他四书五经读过没有。他居然跟我谈得头头是道。我看他是年龄虽小,却是少年老成,肚子里的学问多得很,真正是博文约礼,诗书满月复。”

杨文氏亲昵地把手搭在了杨翰祥的肩上,又笑嘻嘻抬头看了看他,慢悠悠说道:“你们知道的,我的那一位为了生意,常年不在家里。文洲的学业主要是靠翰祥、蕙兰和杏园指点的。”

老太太觉得杨文氏和杨翰祥之间确实也是很亲热,就分别看了看他们俩,笑嘻嘻说道:“姨妈,看来翰祥把文洲培养得不错。我身边就缺少文洲这么一个孩子,能够跟我说说天下大事。”

正这么说着话,杨文洲、朱学楷、朱学模、**华、张春梅、张春兰和张芷若几个读书的小孩子都来了,老太太看了立刻高兴地看着朱学楷、朱学模、**华,说道:“学楷,学模,林华,文洲是昨天晚上就来了。你们怎么现在才来呀?我可是已经盼了你们一个早上了。”

朱学楷、朱学模、**华三个人却是规规矩矩地站在门口,恭恭敬敬地弯腰点头地跟大家鞠了躬,拜了年。然后,**华就看着老太太,笑嘻嘻说道:“女乃女乃,今天是新年第一天,我们家里也来了客人,所以一时之间走不开,直到现在才过来,让女乃女乃久等了。请女乃女乃原谅!”

老太太连忙笑嘻嘻说道:“不用!不用!不用!快坐!快坐!”

等到杨文洲、朱学楷、朱学模、**华、张春梅、张春兰和张芷若几个人都坐下了,杨文氏笑嘻嘻看着老太太,慢悠悠说道:“老太太,学楷,学模和林华是经常到我们家里去的,跟我们文洲一起商讨学业,功课。这三个孩子读书都是很好的。在学校里都是佼佼者。”

老太太笑嘻嘻看着杨文氏,说道:“姨妈,你这是说的谦虚了。你们文洲也是读书学习很好的,在学校里也是佼佼者,跟学楷、学模和林华不相上下、难分伯仲。我所以特地在静宜那个院子里,给文洲专门准备了几间房间,让文洲、学楷、学模和林华经常来聚会,商讨学业,以此感染熏陶我们这里的孩子们。我这是鸟窝引凤凰,不自量力了。请姨妈能够高抬贵手,让文洲经常过来住住。”

杨文氏看着老太太,慢悠悠笑嘻嘻说道:“老太太,你给文洲在静宜的院子里专门安排了几间客房的事情,文洲已经跟我说过了。老太太可真是太看重我们文洲了。老太太,你莫不是有了新的打算了?”

老太太看着杨文氏,笑嘻嘻说道:“姨妈不是外人,在座的各位也都是自己人,我就坦诚相言了。我这几年心里总是在想。我们过去穷得很,就连一口饭也吃不饱,一条裤子他们兄弟几个挨肩头穿。前十二十年都是为了吃饭穿衣服在奔波。这几年有些好转了,也就想要朝着一个更加好一些的目标努力。我暗地里在想,下一个目标就是要让小一辈的孩子们都能够好好读书,改变改变我们家里的风气习惯。”

杨文氏可是个聪明人,一听就知道老太太尚未说出口的想法了,也就笑嘻嘻慢悠悠说道:“老太太,你莫不是想要朝着诗礼之家和书香门第努力?这可是一个崇高的理想。”

老太太朝杨文氏点了点头,笑嘻嘻说道:“姨妈,说起来也真是有些脸红。你们文家、杨家、魏家、巫家、叶家和池家可都是诗礼之家的书香门第。跟你们几家相比,我们可是矮了一大截啊!阿含、肇础、肇郛和肇泰兄弟四个都只是读到了初中毕业。真是相形见绌啊!”

杨文氏连忙朝老太太摇了摇手,慢悠悠笑嘻嘻说道:“老太太,亲戚之间请不要这么说话。我听翰祥说你们瑞安和倩如夫妻两个人在学校里读书很好的,都是佼佼者。不过我也以为,一家人家有没有文化是不一样的,究竟还是有文化的好。老太太的下一个努力目标倒应该是这么考虑的。古人说得好不学亡术,暗于大理。不学面墙,莅事惟难。不祈多积,多文以为富。老太太,你说对吗?”

老太太立刻看着杨文氏,笑嘻嘻说道:“对!对!对!姨妈到底是文家大小姐,对于读书和文化的好处,一下子就能够说到点子上去了。姨妈跟我可真是心心相通啊!”

杨文氏却是笑嘻嘻看着老太太,慢悠悠说道:“老太太,这可不是什么心心相通。你作为当家人,自然是有所感悟的。这是持家守成的常理。国之将兴,尊师而重傅。家之将兴,教育而文化。常玉不琢,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一个人假如不读书不文化,那就无疑是耳限于所闻而夺其天聪,目限于所见而夺其天明。老太太可真是高瞻远瞩,放眼长远,福荫子孙。”

老太太却是看着杨文氏,笑嘻嘻说道:“姨妈,你可不要夸赞我。我已经思虑的晚了。为了这一件事情,我总想要登门拜访,求教姨妈,却又不知道你是否有空在家,也就总是裹足不前。今天总算得以聆听教诲。姨妈之话语,真可谓是黄钟雷鸣,令我茅塞顿开。”

老太太跟杨文氏说话如此谦虚自然是有道理。一则是因为杨文氏是叶惠容亲嫂子文秀兰的亲妹妹。文秀兰临终前把叶惠容的事情托付给了她。她的身份自然也就代表了叶家的长辈的。她在张家所有的亲戚中的地位也就高人一等。二则是因为杨文氏出身诗礼之家、书香门第的文家。老太太想要建成诗礼之家、书香门第的家庭,请教杨文氏合情合理、顺理成章。

杨文氏却是看着老太太,笑嘻嘻慢悠悠说道:“老太太,你可是说的谦虚了。我听说你们张家大院的形制构造就是你凭着儿时的记忆,按照你娘家祖宅的形制设计建造的。从这大院里面套小院,每个小院有花园,小院里面有庭院,小院之间有走廊,后面有个大花园的布局安排来看,老太太娘家才是真正的诗礼之家、书香门第啊!”

老太太看着杨文氏,“唉……”地叹了口气,说道:“相形见绌!相形见绌!往事不堪回首,我所以要知耻而后勇,让我们家里的孩子们文化起来。”

张肇基却看见杨文氏把张家大院看得这么仔细,讲得这么明白,就笑嘻嘻看着她,问道:“姨妈。看来你好像对我们中国的建筑很有研究啊?”

杨文氏看着张肇基,笑嘻嘻慢悠悠说道:“亲家老爷,研究是谈不上的。不过我就知道,一国之建筑一般都是有一国之建筑文化特色的。中国的建筑一般都是砖木结构,围墙庭院,水榭楼阁,所以冬暖夏凉。从北平那以前皇帝居住的紫禁城,到我们老百姓的普通居所,一般都是中轴对称,两边平衡的,象征的是四平八稳。再配上走廊、花园、水池鱼塘等等,也就人居和谐了。”

平时来做客时不大喜欢说话的杨文氏的这番话说得张肇基哑口无言地直瞪瞪朝她看着,等她说完了,就说道:“姨妈,建筑文化的说法,我倒是听说过的。可是人居和谐的说法,我是第一次听说。”

杨文氏笑嘻嘻看了看老太太,又看着张肇基,慢悠悠说道:“亲家老爷,你这是谦虚了。其实这所谓的人居和谐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也就是说房子造了是让人住的,所以要建造得适合人住,让人住在里面觉得舒服,方便。譬如说你们大院里有这么多的走廊。这么多走廊就是为了方便人而建造的。有了走廊,即使刮风下雨,各个小院里的人照样还是可以风雨无阻地来往的。要是晚上走廊里都亮了灯,那人来人往就更加方便了。这走廊看起来似乎是简简单单,只不过就是柱子、屋顶和栏杆什么的,可是在我心里却觉得它们好比就像是人身上的经脉一样的,把整个大院都连通了起来。这就是人和环境的和谐。”

张肇基听了杨文氏这番话,立刻朝她伸出了大拇指,说道:“佩服!佩服!几句话就把人居谐和的道理给讲得明明白白。有道理!有道理!姨妈,看来你对于我们中国的建筑是蛮有研究的。”

杨文氏笑嘻嘻看着张肇基,慢悠悠说道:“亲家老爷,不敢当!不敢当!你过奖了。指点更是谈不上的。我其实也不是什么专门研究过中国建筑的。翰祥是知道的。前几年我们家里老宅返修扩建时,我是跟着打图样的建筑师傅们学的,只是知道了一些皮毛而已。今天就不知轻重、班门弄斧说出来了。”

杨翰祥笑嘻嘻看着杨文氏,又捏住了她的手,说道:“我们家那院子返修扩建时,嫂子确实是蛮辛苦的。怎么返修、怎么扩建都动了很多脑筋,跟打图样的师傅们商讨了很久。嫂子自己也看了不少书,请教了好些人,还征求了家里人的意见和想法,所以现在大家对我们那院子都觉得很满意。”

老太太听了,就笑嘻嘻看着杨文氏,说道:“姨妈可真是不简单,翻新扩建房子还要征求大家的意见和想法,可真是中正周到。”

杨文氏看着老太太,笑嘻嘻轻悠悠说道:“老太太,不中正周到怎么行呢?那房子返修扩建以后又不是我一个人住的,而是全家人都要住的。那倒还不如事先征求大家想法的好,能够满足大家要求的就尽可能满足要求,实在不行的就说明情况。唯一的目的也就是要让大家住在里面都觉得舒服。”

张肇基看着杨文氏,笑嘻嘻说道:“领教!领教!佩服!佩服!到底是文家出来的巾帼秀才。”

杨文氏却是笑嘻嘻慢悠悠说道:“亲家老爷过奖了。巾帼秀才更是不敢当。”

老太太却是看着杨文氏,笑嘻嘻说道:“姨妈,不要谦虚。你们文家在当地可是有名的诗礼之家,书香门第。你以前来玩,只不过是不常参加沙龙聊天而已。你今天参加沙龙聊天了,又对于中国的建筑说出了这么一番话来,说明你们文家并非徒有其名,而是名至实归啊!我们就应该要向你们文家学习,朝着诗礼之家、书香门第的方向目标努力,使得我们家里的后世子孙都能够文化起来。”

杨文氏却是笑嘻嘻朝老太太摇着手,慢悠悠说道:“老太太,你这是过奖了!我们文家其实也是普普通通的人家,也就是得了祖上传下来的那么一点儿福荫,老老少少习惯上都喜欢看一点儿书而已。说起来是书卷气,其实都是书呆子,说话不看场合。请多多原谅!”

老太太却连忙朝杨文氏摇着手,笑嘻嘻说道:“非也!非也!姨妈,你客气了。我以为今天这沙龙办得特别好!正是太合我胃口了!你知道为什么吗?我最近几年就是在为怎么朝着诗礼之家、书香门第的目标努力而犯愁。你刚才说的那么一番话,可真好是我要吸取的经验。你刚才说的老老少少习惯上都喜欢看一点儿书。这是第一点经验。书卷气。这是第二点经验。你说是祖上传下来的,那就是说看书学习文化也要世代相传的。这是第三点经验。噢!姨妈,我懂了。想要建成一个诗礼之家、书香门第的家庭,必须世世代代不忘读书文化,形成氛围,以此福荫子孙。好得很!实在好得很!”

杨文氏被老太太说得脸都有些红了,笑嘻嘻看着她,慢悠悠说道:“老太太,不足为道!”又看了看巫碧卿、魏锦文、池玉明等人,笑嘻嘻慢悠悠说道:“老太太,以我的理解,其实一家人家的文化之氛围还有着一家人家的文化之氛围的特点的。譬如说巫家就已经两三代人从事法律和律师事务了。这恐怕就是他们巫家的文化氛围的特点。我还知道官宦人家有着官宦人家的文化之氛围特点的。从商人家有着从商人家的文化之氛围特点的。基本上可以说家庭境况不同,理念不同,也就崇尚不同,文化氛围也就跟着不同了。不过这只是基本如此,有时候也有不尽相同的。一家人家兄弟几个崇尚的文化类型也会有所不同的。譬如我们家里我的那一位和翰祥所喜欢的文化类型就是不同的。翰儒喜欢的是经商济世之学,所以常年在外做生意,办公司。翰祥就跟他哥哥不一样了。翰祥喜欢的是古今中外文史哲学。当然,总而言之都是属于文化的,喜好分类却是不同。不过我以为,像你们这样大家庭,孩子们的文化爱好倒还是不要千遍一律的比较好。一家人家的文化爱好还是错陈相杂些比较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可以互相渗透,互补长短,对于启迪孩子们的思想情操和提高学识文化的涵养会更加有利的。”

杨文氏的男人杨翰儒大学毕业后常年在外做生意。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海上明月共潮生之枯与荣最新章节 | 海上明月共潮生之枯与荣全文阅读 | 海上明月共潮生之枯与荣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