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骄阳似火。好像天下万物都得罪了老天爷,要把整个世界烤干。
运河,自隋以来,就作为华东航运的南北大通道。到了明末,在南北交通上,仍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已经是巳时,太阳升起很高了,上百条装载客货的船只,依然静静的停泊在经由苏州府的运河上。
张瑞兴站在船头,已经足足有一个时辰。他,手握剑把,风流倜傥的脸上,流露着无可奈何的神情。他不知道,照这个速度,何日才能到达京都。掐指算算,自临安出发,已经整整是五天了。今年秋季,皇上要大选,****之年,他要赴京赶考。自六岁起,在母亲亲自教导下,他就刻苦攻读。他记得,那是在八岁时,自己的恩师,每天晚上,告诉他背着母亲,带自己到郊区的小山上,习练剑术。十年寒窗,他比别人多学了两年,学业有成,又习练了剑术。只是师傅告诉他,只教给他招数,并没告诉他修炼内功。为的是只要他健身,不要去行走江湖。因为他的一生,只要做个文官,就可以扬名了。今年正好一十八岁,等的就是这一天。这次误期,就要再等三年,他如何不急呢。
急归急,他也看到,自己的船工们已经尽了力气。无奈,天大旱,运河里的水太浅了。许多沉重的货船,已经在那里搁浅,严重的阻碍了航运。自昨夜,船就到了这里,看来,一时半会儿,还是过不了这个“瓶颈”的。
瑞兴着急,跟随他一块来的哥哥,却是不紧不慢。这位哥哥,是张瑞兴母亲的一个远方侄子,姓周,名叫周景昌,今年已经二十二岁了。他家原也在临安府的郊区居住,全家靠种几亩薄地为生,因而家境较为贫寒。在瑞兴四岁那年,母亲带瑞兴去周家串亲,当时景昌已是八岁。看见孩子生得圆脸大耳,鼻直口方,甚是喜欢。同哥哥嫂嫂一商量,决定带他到城里。母亲的意思,是叫他同瑞兴一块读书,将来也好有个出头之日。哥哥嫂嫂因家里孩子多,又很贫穷,当然愿意了。就这样,景昌随同姑姑到了城里。
景昌九岁那年,母亲开始教他读书,谁知他十分顽皮,无论母亲怎样教导,他对那八股文章:就是读不进去。到瑞兴六岁那年,母亲开始教他兄弟二人。瑞兴读书是过目不忘,加之十分用功,因此,很快就远远地超过了这个哥哥。有弟弟比着,景昌也开始用功了,但是,他的学业,同弟弟比却始终差了许多。有时母亲考他们弟兄时,他就偷偷的拿弟弟的答案来应付母亲。母亲并不知道这些,以为他年纪大了,知道用功,暗暗为他高兴。因此,这次皇上****,母亲打点银两行装,他兄弟二人一块进京赶考。
瑞兴站在船头着急,景昌却摇着扇子从船舱中走了出来。他仰头看看天空,**辣的太阳当头照着,船还一时半会难以起程,就对瑞兴说道,“二弟,天时已经不早,我们这船又不能行走,与其在这里等着,我们不如上岸转转。这苏州府虽然比不了我们临安,但我听说这里也有许多名胜古迹,我们都没有来过,我们何不趁此游玩一番,也不妄经过这里一次啊他对考试没有多少兴趣,这次出门,他一心想着要好好玩玩。他比瑞兴年长,但出门时母亲吩咐他得听弟弟的。他也知道弟弟比自己强,因此什么事情,他也愿意同瑞兴商量。
听哥哥这样一说,那瑞兴也是少年心性,而且他也知道,苏州的园林,远近闻名,许多名胜古迹,都是他在一些书中读到的,到了这里,他何尝不想亲自看看呢。想到这里,他问船家道:“老伯,你看我们这船,大约得什么时候能开行呢那行船的老汉听公子问,急忙手搭凉棚,向远处看了看,也是一脸的焦急。忙对瑞兴说到:“不瞒公子说,按我的经验,这么多船只堵在这里,即便大家再努力,我们的船要想走,恐怕快也得到今天夜里吧“这么说,我们还要在这里等上一天了老汉说:“是的,最少也得等上一天
听完船家老汉的回答,瑞兴心里有了主意。就对景昌说到,“好吧,就听兄长的,我们就到这苏州府走走。寒山寺虽然在运河边上,昨天晚上经过时,我们都没有注意。我们的先祖张继那首‘枫桥夜泊’,写的就是这里,我也早想看看呢,也想听听那里的钟声说完这些,瑞兴不自觉的哼起了这首歌。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兄弟二人安排好船上的事物,告诉船家在这里等待,他们带了银两,弃舟登岸,进了苏州府城。
苏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在当时,就已经远近闻名。尤其这里的水巷小桥、园林假山,是最具特色的。有名的就有“狮子林”“寒山寺”“虎丘”等处。虎丘那时就已成为“吴中第一名胜”,四面环水,山幽石奇。虎丘塔、试剑石、枕头石、剑池等虎丘十八景就已远近闻名。
因为无所事事,因而,兄弟二人也就毫无目的的信步走来。可能是因为渡船受堵,许多客商都在这里滞留,使原本就已经繁华的苏州城,更添了几分热闹。小街水巷、园林石桥上人群熙熙攘攘,俊男靓女,往来穿梭,使这不常出门的兄弟二人,有些目不暇接了。
瑞兴年纪尚小,毕竟才十八岁。母亲家教甚严,平时除去读书外,很少与外界接触,虽然满月复学问,但对社会上的一些事情,简直是一无所知。用现代的话说,那就整个是个书呆子。他的表兄周景昌,虽然比他大四岁,因为二人是一块长大,而且论才华,还远远不如瑞兴,有些事情需要瑞兴出主意的。但毕竟比瑞兴大些,眼睛只注意看着人群中有没有美女。
在明末,少年公子们,尤其是读书人,穿的都是长衫。在临安,张瑞兴家虽然不是很富有,却因为继承祖业,母亲又很节俭,因此,也算得上是个小康人家。瑞兴与景昌是少年公子,又是进京赶考,穿着打扮自然与众不同。瑞兴自幼喜欢洁净,他穿的是一件白缎子绣花公子衫。加上他修长的身形,俊俏的五官,更显潇洒风流。景昌呢,同瑞兴相比,略显魁梧。他身穿紫色绣花缎子衫,手里摇着折扇,显得有些风流。他二人在这里行走,很受人瞩目。用现代话说,少年风流,街上的小姐、少妇们,对他们的回头率很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