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养生智慧大全集 第73章 五谷杂粮更养生,《本草》推荐的养生食谱

作者 : 静涛

小米——健脾益肾

小米味甘、咸、性凉;入肾、脾、胃经;具有健脾和胃、补益虚损,和中益肾,除热,解毒之功效;主治脾胃虚热、反胃呕吐、消渴、泄泻。

《本草纲目》说,小米“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小米的芽和麦芽一样,含有大量酶,是一味中药,有健胃消食的作用。小米粥有安神之效。小米的功能主要是:

1.和中、益肾、除热、解毒。治脾胃虚热、反胃呕吐、消渴、泄泻。

2.小米内含有多种对性有益的功能因子、能壮阳、滋阴、优生。

3.小米因富含维生素b1、b12等,具有防止消化不良及口角生疮的功效;

4.小米具有防止泛胃、呕吐的功效;

5.还具有滋阴养血的功能,可以使产妇虚寒的体质得到调养,帮助她们恢复体力;

6.小米具有减轻皱纹、色斑、色素沉着的功效。

小米忌与杏仁同食。一般人均可食用,是老人、病人、产妇宜用的滋补品;但气滞者忌用;素体虚寒,小便清长者应少食小米。

粳米——温中和胃

粳米性平、味甘,归脾、胃经;具有补中益气,平和五脏,止烦渴,止泄,壮筋骨,通血脉,益精强志,好颜色之功;主治泻痢、胃气不足、口干渴、呕吐、诸虚百损等。

粳米中的蛋白质虽然只占7%,但因吃量很大,所以仍然是蛋白质的重要来源。粳米所含人体必需氨基酸也比较全面,还含有脂肪、钙、磷、铁及b族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

1.粳米米糠层的粗纤维分子,有助胃肠蠕动,对胃病、便秘、痔疮等疗效很好;

2.粳米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减少高血压的机会;

3.粳米能预防糖尿病、脚气病、老年斑和便秘等疾病;

4.粳米中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含量都比较多,多吃能降低胆固醇,减少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几率;

5.粳米可防过敏性疾病,因粳米所供养的红细胞生命力强,又无异体蛋白进入血流,故能防止一些过敏性皮肤病的发生。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粳米,适宜一切体虚之人、高热之人、久病初愈、妇女产后、老年人、婴幼儿消化力减弱者;但糖尿病患者不宜多食。

籼米——益脾养胃

籼米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益精强志、和五脏、通血脉、聪耳明目、止烦、止渴、止泻的功效。

籼米是禾本科草本植物稻(籼稻)的种子。是稻米中粒细长、粘性差、胀性大的一个品种。其性味甘,微温。能益脾养胃。应用较糯米、粳米少。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籼米,它适宜于一切体虚之人、高热之人、久病初愈、妇女产后、老年人、婴幼儿消化力减弱者,煮成稀粥调养食用;但糖尿病患者不宜多食。

籼米是提供b族维生素的主要来源,是预防脚气病、消除口腔炎症的重要食疗资源;米粥具有补脾、和胃、清肺功效;米汤有益气、养阴、润燥的功能,能刺激胃液的分泌,有助于消化,并对脂肪的吸收有促进作用。是补充营养素的基础。

燕麦——益肝和胃

燕麦性平,味甘,归肝、脾、胃经;具用益肝和胃之功效,用于肝胃不和所致食少、纳差、大便不畅等。

燕麦是禾本科草本植物雀麦的种子。又称野麦、野小麦、杜姥草、牛星草、牡姓草。分布于我国长江、黄河流域。夏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去皮壳备用。燕麦性味甘平。能益脾养心、敛汗。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可用于体虚自汗、盗汗或肺结核病人。

1.燕麦可以有效地降低人体中的胆固醇,经常食用,即可对中老年人的主要威胁——心脑血管病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2.经常食用燕麦对糖尿病患者也有非常好的降糖、减肥的功效;

3.燕麦粥有通大便的作用,很多老年人大便干,容易导致脑血管意外,燕麦能解便秘这忧;

4.燕麦还可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生活工作带来的压力;含有的钙、磷、铁、锌等矿物质有预防骨质疏松、促进伤口愈合、防止贫血的功效,是补钙佳品;

5.燕麦中含有极其丰富的亚油酸,对脂肪肝、糖尿病、浮肿、便秘等也有辅助疗效,对老年人增强体力,延年益寿也是大有裨益的。

黑豆——活血解毒

《本草纲目》说:“黑豆入肾功多,故能治水、消肿、下气、制风热而活血解毒它可用来煮汤、炖食、浸酒等。

黑豆黑豆性平、味甘;归脾、肾经;具有消肿下气、润肺燥热、活血利水、祛风除痹、补血安神、明目健脾、补肾益阴、解毒的作用;用于水肿胀满、风毒脚气、黄疸浮肿、风痹痉挛、产后风疼、口噤、痈肿疮毒,可解药毒,制风热而止盗汗,乌发黑发以及延年益寿的功能。

1.黑豆营养全面,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有活血、利水、祛风、解毒之功效;

2.黑豆中微量元素如锌、铜、镁、钼、硒、氟等的含量都很高,而这些微量元素对延缓人体衰老、降低血液粘稠度等非常重要;

3.黑豆皮为黑色,含有花青素,花青素是很好的抗氧化剂来源,能清除体内自由基,尤其是在胃的酸性环境下,抗氧化效果好,养颜美容,增加肠胃蠕动。

白豆——补肾暖肠

白豆又叫饭豆。有大白豆和小白豆之分,它的苗女敕的时候可以当菜吃,吃生的也很好。其味甘,性平,无毒,可补五脏,调中,助十二经脉。还可暖肠胃,驱除鬼气。白豆是补肾食物,患肾病的人应该吃。

白豆豆科草本植物饭豇豆的种子。又称饭豆、眉豆、白目豆。我国各地均有栽培,秋季采收,晒干,除去荚壳杂质,收集种子备用。白豆性味甘平。能健脾胃,补肾气。用于脾胃虚弱或肾虚腰痛。单用或与黑豆等配伍。明代《食物本草》说“白豆即饭豆也,粥饭皆可拦食但亦可煎汤或煮食。

脾胃气虚及肾虚者宜食白豆;月复泻,小便频数者宜食白豆;男子遗精、女子带虾病者宜食白豆。但白豆性平益气,气滞月复胀者忌食。

豇豆——滋养补肾

豌豆性平,味甘。主要营养成分为蛋白质、脂肪、糖类、灰分、钙、碘、铁、维生素a原、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尼克酸和食物纤维等。

豌豆又名麦豌豆、寒豆、麦豆、毕豆、麻累、国豆等。软荚豌豆别名荷兰豆。上海附近地区称“小寒豆”。

豌豆可按株形分为软荚、谷实、矮生豌豆3个变种,或按豆荚壳内层革质膜的有无和厚薄分为软荚和硬荚豌豆,也可按花色分为白色和紫(红)色豌豆;豌豆依用途分为两大类粮用豌豆和菜用豌豆。花紫也有红或灰蓝色的,托叶、叶腋间、豆杆及叶柄上均带紫红色的为粮用豌豆,种子暗灰色或有斑纹所以又称“麻豌豆”,作为粮食与制淀粉用,常作为大田作物栽培。花为白色,托叶、叶腋间无紫红色,种子为白色、黄色、绿色、粉红色或其他淡的颜色的为菜用豌豆。果荚有软荚及硬荚两种,软荚种的果实幼女敕时可食用,硬荚种的果皮坚韧,以幼女敕种子供食用,而女敕荚不供食用。

大豆——增强免疫

大豆味甘、性平,入脾、大肠经,能杀乌头、附子毒;具有健脾宽中,润燥消水、清热解毒、益气的功效;主治疳积泻痢、月复胀羸瘦、妊娠中毒、疮痈肿毒、外伤出血等。黄豆还能抗菌消炎,对咽炎、结膜炎、口腔炎、菌痢、肠炎有效。

大豆富含植物蛋白,可以增强体质和机体的抗病能力,还有降血压和减肥的功效,并能补充人体所需要的热量,可以治疗便秘,极适宜老年人食用。

1.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大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还有大豆皂甙,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

2.防止血管硬化:黄豆中的卵磷脂可除掉附在血管壁上的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预防心血管疾病,保护心脏。大豆中的卵磷脂还具有防止肝脏内积存过多脂肪的作用,从而有效地防治因肥胖而引起的脂肪肝;

3.通导大便:大豆中含有的可溶性纤维,既可通便,又能降低胆固醇含量;

4.降糖、降脂:大豆中含有一种抑制胰酶的物质,对糖尿病有治疗作用。大豆所含的皂甙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同时,可抑制体重增加;

5.大豆异黄酮是一种结构与雌激素相似,具有雌激素活性的植物性雌激素,能够减轻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症状、延迟女性细胞衰老、使皮肤保持弹性、养颜、减少骨丢失,促进骨生成、降血脂等。

6.虽然大豆的营养丰富,但婴儿不能只喝豆浆,因为它蛋氨酸含量低,并且能量不足。

蚕豆——补中益气

传统医学认为蚕豆味甘、性平,入脾、胃经;可补中益气,健脾益胃,清热利湿,止血降压,涩精止带;女敕蚕豆煮稀饭能和胃、润肠通便,对习惯性便秘有良效。

传统医学认为蚕豆味甘、性平,入脾、胃经;可补中益气,健脾益胃,清热利湿,止血降压,涩精止带;主治中气不足,倦怠少食,高血压,咯血,衄血,妇女带下等病症。蚕豆茎止血,止泻;叶收敛止血。花凉血,止血;种子皮利尿渗湿;荚壳收敛止血。

归经入脾、胃经。

1 本草求真》:“入脾、胃

2 本草再新》:“心、脾二经

3 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阳明经

功用主治健脾,利湿。治膈食,水肿。

1 《食物本草》:“快胃,和脏腑

2 《本草从新》:“补中益气,涩精,实肠

2 湖南药物志》:“健脾,止血,利尿

女敕蚕豆煮稀饭能和胃、润肠通便,对习惯性便秘有良效。极少数人在食入蚕豆或吸入其花粉后,可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症状有血色素尿、休克、乏力、眩晕,胃肠紊乱及尿胆素的排泄增加;更重者有苍白、黄疸、呕吐、腰痛、衰弱。一般吃生蚕豆后5~24小时后即发生,但有时食炒热的也可发生。

刀豆——补肾益胃

《纲目》:刀豆,《本草》失载,惟近时小书载其暖而补元阳也。又有人病后呃逆不止,声闻邻家,或令取刀豆子烧存性,白汤调服二钱,即止。此亦取其下气归元而逆自止也温中下气,利肠胃,止呃逆,益肾补元。

《滇南本草》:健脾。

《中药材手册》:补肾,散寒,下气,利肠胃,止呕吐。治肾气虚损,肠胃不和,呕逆,月复胀,吐泻。

《四川中药志》:治胸中痞满及月复痛,疗肾气不归元及痢疾。

性味归经甘,温。归胃、肾经。

功能主治温中下气。利肠胃,止呕吐,益肾补元气。其中:

种子:温中,下气,止呃,补肾。用于虚寒呃逆,呕吐,肾虚,腰痛,胃痛。

果壳:通经活血,止泻。用于腰痛,久痢,闭经。

根:散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腰痛。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本草纲目养生智慧大全集最新章节 | 本草纲目养生智慧大全集全文阅读 | 本草纲目养生智慧大全集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