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国志之季汉王朝 第三十二节 文攻武卫(一)

作者 : 和睦的虫子

蔡瑁之所以愿意让刘琦月兑离自己的掌控跑到江夏来带兵,目的也就是想借孙策的手除掉刘琦,但由于刘备的插手,这个愿望落空了,你说蔡瑁岂能干休万一阴差阳错的让刘琦把这一关给混过去了,等刘大公子真的在江夏当上了有枪有粮的土皇帝,再想收拾他,可就鞭长莫及了等到刘表一死,和刘备联手的刘琦对荆州之主的位子也不是没有一搏之力,这是蔡瑁的禁脔,岂容他人染指,所以无论如何也要让刘琦在江夏吃个大败仗,最好是死于乱军之中,那才叫一了百了想到这,蔡瑁匆匆忙忙地出了府郜去刘表处探望姐姐

“不争气的东西,你还有脸来?现在刘琦那个谬种在江夏过得滋润的很,你让我们娘俩以后的下场在哪里?哎呦,我苦命的娃艾等你爹死了,咱娘俩可以没好日子过喽”蔡夫人一见到蔡瑁,便又哭又叫,闹了蔡瑁一个大红脸dm

“姐姐,姐姐,我的好姐姐,你可千万别哭,弟弟我求你了,我这不是找你商量来了么?”

“商量?还商量个屁?几万人马,一句话就让人家带走了,你平日的威风哪去了?你不是说这荆州水军都在你的掌握之下么?”

“哎呦,姐姐,这你可就冤死弟弟我了,谁也没想到黄祖那老家伙居然这么不中用,居然死在孙策的手里那会我要是不同意让刘琦带兵去,姐夫可就要逼我去了孙策那个煞神,我去了还能回来看姐姐你么?”

蔡夫人闻言,也没做声,的确,谁都不愿意面对孙策这个无解的难题

“再者说了,刘琦虽然号称是江夏之主,但那些个水军还是都听文仲业一个人的,那个家伙油盐不进,我几番拉拢都没能见效,谁也不知道他打得什么主意”

“哦?如此说来,刘琦在江夏也就是个摆设?”

“当然,这年月,要想坐得稳,就得会带兵,江夏步军归刘磐,水师归文聘,刘琦如果不是被逼急了,哪里会放着几万人马不用,千里迢迢去请刘备呢?”

“又是刘备在给那个谬种撑腰,这个大耳贼几番从中作梗,真真气死我也”

“姐姐放心,刘备虽然能打,但毕竟不习水战,待我略施小计,便要他大败一超到时候姐姐在姐夫处敲敲边鼓,只要姐夫对他起了疑心,下次孙策再来,刘琦这小子就算有九条命也难逃一死”

孙策大营,“让黄老将军分兵劫掠是你的主意?”孙策很吃惊,这不像周瑜的行事风格

“刘备一向以仁义自居,非如此,不足以逼刘备出战”

“我们和荆州有杀父之仇,蔡瑁会听我们的?”

“我们对于蔡瑁不过是癣疥之疾,而刘琦对于蔡瑁才算得上心月复之患,只要能借我们的手除掉刘琦,区区一座江夏城算得什么?”

“可是公瑾,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一座江夏空城啊”

“伯符,我们留不住文聘的,能借这个机会把江夏收入囊中,已经算是上上之选了”

孙策没有再说话,他知道,周瑜说得对,上一次攻江夏,虽然全歼了黄祖的水军,但东吴人马也拼得不善,实在没有能力组建一道防线来抵御刘表可能的反扑,所以在张昭的强烈建议下,孙策选择暂时退兵,等完全消化了这次的战果再攻江夏就这样,已经让周瑜老大的不高兴了,他认为刘表根本不敢反扑,退兵示弱反而会让刘表模清自己兵力不足的底牌果不其然,自己前脚刚走,刘表便把刘琦和数万精锐派过来了,对此孙策也是懊悔不已,所以这次出兵,自己才会格外尊重周瑜的意见

“伯符,只要取了江夏,和夏口隔江而望,扼荆江之咽喉,则长江天险,我与刘表共之江东子弟多才楷这半壁江山早晚都是我们的”

孙策点点头,重重地拍了一下周瑜的肩膀,“我知道了,说说你的计划吧”

周瑜用兵一向以多谋善断,变化无常而著称,东吴人马本钱鞋再不机灵点,早晚有一天得把老本全拼光,这一点和后来的李白的桂系集团有点类似,也正是由于这个制约,桂系一直没能跳出军阀的桎梏此番用兵,一开始孙策主张直取荆州水军主力,挫其锐气,只要掌握了水路控制权,隔绝粮道,西陵城孤悬江北支撑不了多久就会溃败,那时再动手也不迟但是文聘眼光独到,看破了孙策的谋划,硬是耐着性子拒不出战,反倒把劳师远征的东吴人马晾得有点懈怠了人心散了,队伍可就不好带了啊

可是当孙策都感觉有些束手无策的时候,周瑜并没有因为之前自己的战略思想不受重视而撂挑子不干,反而将计就计,敏锐地把握住了文聘和刘备之间的相互不信任,在江北迅速建立了自己的滩头阵地

反观真实的三国历史,当孙策去世之后,周瑜作为孙策的铁杆战友,东吴托孤重臣,居然被孙权投闲散置整整七年之久,哪怕是曹操已经把劝降书摆到了孙权的案前,东吴文臣几乎一边倒地发出投降言论,孙权依旧没有召回周瑜

按演义里说的,孙策临终有言:“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结果孙仲谋愣是没想起来,还要靠吴太夫人提醒,偏偏周瑜好似心有灵犀一般在孙权正要遣使相招的当口自己主动跑回来了罗贯中如此大费周章地用曲笔无非是想营造出一种孙权和周瑜君臣相得的气氛,但却恰恰暴露了孙权的帝王本质,说到底,罗贯中毕竟只是一介布衣书生,有时候,太想当然了些

且不说作为接班人,哥哥临终遗言那就好比观世音菩萨给孙猴子的三根救命毫毛,须臾也不会忘记,更不能忘,怎么会还要一个不问政事的老太婆来过问呢?更何况在孙刘联姻上起到关键作用的吴国太和乔国老根本都是子虚乌有的人物至于说乔公就是汉末名士乔玄,也无从可考

汉文帝临终前,对儿子刘启说:“国有难,找亚夫.”所以景帝虽然在细柳营碰了一鼻子灰,充分领教了职业军人的驴脾气,但真到了危急关头还是毫不犹豫地将全国兵权交给了周亚夫这个官二代俗话说:“闻战鼓而思良将”,孙权在曹操大兵压境的时候,应该第一反应想到东吴第一良将周瑜,怎么会还要让旁人去提醒呢?

历史上,孙策死的时候,周瑜并不在身边,等到他得知消息回去奔丧的时候,身边是带着兵的,当然这仅仅是在战争年代的一种自卫手段罢了,毕竟孙权那会还是个只知道成天哭鼻子的未成年人最后是周瑜和张昭把他扶起来的,周瑜也就交出兵权,“顺理成章”地和张昭一起“共掌众事“了可等到周瑜下一次带兵,已经是六年之后的建安十一年了,还是一个微不足道地平定内部叛乱,那时候孙权的已经坐稳,也动了扩张地盘的心思

可惜孙权到底逃不过史笔如刀,赤壁之战前夕,周瑜力排众议,主动请命率军抗曹,孙权前脚刚说“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还当着众人的面拔剑砍去自己的桌案一角,可后面当周瑜要求拨给五万人马的时候,孙权居然非常搞笑地来了句“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卿与子敬程公便在前发,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

“与孟德决之”,说得轻巧,周瑜的主力倘若因兵力不足败了,曹操取居高临下之势,数十万大军沿江而下,你孙权只怕是连决一死战的机会都没有了用兵比曹操差了好几条街的刘备十余万兵马沿江而下都打得东吴人马节节败退,若不是江东横空出世了个陆伯言,孙权早被刘备一锅烩了,决一死战,笑话

曹操大军压境,东吴命运悬于一线,正常来说,孙权哪怕是砸锅卖铁也得满足周瑜的任何要求,可周瑜刚张嘴,孙权立马砍下去五分之二,也就是周瑜傲气,带着三万人马,连刘备知道都来了句“恨少”,周瑜却云淡风轻地说道:“玄德公,但看我是如何破曹的吧”

刘备为什么恨少,恨的不是周瑜,而是孙权,都什么时候还在玩那套烂大街的把戏,真把天下英雄当傻瓜了?孙文台当世虎将,孙伯符豪气纵横,可惜,子不类父李双江,你好运气啊

赤壁之战之后,周瑜威望至于巅峰,孙权大概也知道周瑜的兵权是夺不回来了,干脆来了个非暴力不合作,明知道周瑜在江陵和曹仁死磕,还身负重伤,自己却偏偏要出兵合肥,还搞得大败而还,不得不借江陵给刘备,周瑜终于含恨郁郁而终

所以,孙策的死,对周瑜是一个极大的打击,少了一个无条件信任自己的兄长兼领导加知音,公瑾,谁又知道你的寂寞和无奈艾那个碧眼小儿,居然也配叫“生子当如孙仲谋”,真是欺我江东子弟无人矣

项羽兵败垓下,四面楚歌,麾下犹有季布桓楚虞子期钟离昧等力战到最后一刻,为什么?项羽虽然无谋,却不阴险,哪怕猜忌,也是摆在脸上的,所以季布钟离昧也知道霸王只是一时中计,只要明白过来,是不会放在心里的,可惜范增死后,项羽身边再没有一个合格的谋士了

言归正传,周瑜虽然将计就计,却也是在弄险,跨江而战,背水迎敌,稍有不慎便会兵败如山倒,周瑜的信心从何而来?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新三国志之季汉王朝最新章节 | 新三国志之季汉王朝全文阅读 | 新三国志之季汉王朝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