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肃电信本部28层高的办公楼里,有两个会议室是人们绝不能够忘记的。一个是28楼的多功能厅,那里,人们并不常去;另一个是19楼的党组会议室,那里,人们几乎不去。但是,倘若有一天19楼的灯光穿越了远处钟楼上指向凌晨1点、2点、3点,甚至更晚的时针的时候,也许28楼也该热闹热闹了。
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这脉搏,究竟因何而变奏?
象鼻虫的传奇和四个小精灵的故事
在美国阿拉巴马州恩特曾颖镇的公共广场上,矗立着一座高大的纪念碑。碑的正面是一行金色的大字:“深深感谢象鼻虫在繁荣经济方面所做的贡献
象鼻虫是棉田里的一种害虫,为什么人们对一个害虫树碑纪念?一切,源于一场危机。
阿拉巴马是美国最主要的产棉区,1910年,一场特大象鼻虫灾害从恩特曾颖镇开始狂潮般席卷了整个阿拉巴马,虫之所至,棉田无一幸免。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要命的是人们仍无法预知它的下一次。
一个小小的虫子,竟然成为当地有着深厚传统的经济链条的头号杀手。面对这种挑战,那些习惯了慵懒地躺在棉花堆上享受丰收喜悦的人们茫然无措。一些大胆的人开始了另一种尝试。他们小心翼翼地在先辈们世代经营的棉田里套种上了玉米、大豆和烟叶等作物,他们依然害怕象鼻虫。但当象鼻虫真的又来了之后,他们惊喜地发现:棉田缩水后棉花减少,“虫”多“肉”少,形不成规模的象鼻虫已不足为患,只消一点点农药,便又能像过去那样,躺在棉花堆里,享受近在咫尺的幸福了。所不同的是,这次他们嘴里嚼的烟草已经是自产的了,而收成也比过去单纯种植棉花高出了4倍。人们从此开始走上了一条与先祖不同的路,棉花、大豆、玉米、烟草……在白绿相间的田野里,在丰收的季节里,再也没有了象鼻虫的苦恼。阿拉巴马的经济也从此走上了繁荣之路。
但人们并没有忘记象鼻虫。他们说,是象鼻虫帮助他们从传统走向了现代,从落后走向了繁荣,走向了辉煌。
危机惊醒了阿拉巴马。
危机也成就了阿拉巴马。
危机的潜台词,叫转机。
一本薄薄的书,《谁动了我的女乃酪》,大洋彼岸的,在2002年初春的甘肃电信,引起了人们深深的思考。
两只可爱的小老鼠,嗅嗅和匆匆,以及两个老鼠一样的小矮人,在一个虚拟的空间里,给那些在彷徨、焦虑、烦躁中挣扎的甘肃电信人带来了一剂良药。
“我给大家每人送了这么一本小书”甘肃省电信公司老总恩广礼面带微笑扬起了手中的书。尽管内心深处他也充满矛盾,但这个似乎永远都保持冷静的领导者此时却显得无比轻松。
“我还在上面写了几句话,‘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变则亨通’,也一并送给大家。里面的意思,我说多了可能大家还会嫌我‘站着说话不腰疼’,可是我要告诉大家,我不但腰疼,头更疼,但现在已经不疼了。‘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你们要让自己不痛,就到这里面去找方子、找路子、找答案他再次举起了手中的书,但神情已经变得很严肃。台底下一百多人、三百多道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那本书。
“书只有189页,我是一口气读完的,用了也就两三个小时,但却整整想了三天,越想越激动,越想越有信心。我特别希望大家也能有这种感觉说到“特别”两个字的时候,他不仅加重了音调,而且也拖长了音节,人们明显受到了一种情绪上的带动和感染。
实际上,直到这个时候,大多数人的心里还在嘀咕,眼里还是迷离,但至少他们都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念头——去看看那本书吧,既然都在说。
书里面果然有老总的亲笔题词,笔力遒劲。书的序言更像是一首哲理诗:
再完美的计划也时常遭遇不测
生活并不是笔直通畅的走廊。
让我们轻松自在地在其中旅行,
生活是一座迷宫。
我们必须从中找到自己的出路,
我们时常会陷入迷茫,
在死胡同中搜寻。
但如果我们始终深信不疑,
有扇门就会向我们打开,
它也许不是我们曾经想到的那一扇门,
但我们最终将会发现,
它是一扇有益之门。
“大家要多学嗅嗅和匆匆,不要学哼哼!”简洁而又意义深远,话语狠狠地冲击着人们潜意识中对于传统和习惯的固持。这种冲击和被冲击的痛苦强迫人们不得不去回头张望来时的路。
遥远的阿拉巴马,可恶的象鼻虫,机敏的小老鼠,你们缘何如此苦苦相逼?!
从危机到转机,往往只有一念之差。
此刻,正是2002年1月1日,新年的第一天,春节的序曲,距离阿拉巴马的转机已近百年,而甘肃电信的新转机也正在明朗之中。
冬天的故事——白银
春的希望通常总是潜藏在冬的考验中。但2001年的冬天对白银并没有特别的眷顾。云在北边的天空重重叠叠,风已吹响号角,但雪仍在犹豫。
12月中旬的一天,一个浩浩荡荡的车队,一群表情各异的人们,未及洗却远路的风尘,便从省城兰州急急火火地赶到了铜城白银。是什么让他们如此急切,又是什么令他们如此紧张?话,还得从头说起。
这一年的10月,中国电信集团召开了一个座谈会,中心议题是企业薪酬制度改革,主要内容是以“劳动、人事和分配”为核心的三项制度改革,以及薪酬等五项机制创新。目标是通过改革建立面向用户快速反应的市场导向机制,和“工资能升能降、岗位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公平、竞争、择优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机制,从根本上改变甘肃电信的运营机制模式。当时的这些改革,在后来被总结为两个理念:一是经营客户;二是经营人才。甘肃电信感到了深深的压力。这可不是什么人一时的心血来潮,更不是一榔头、一棒子的零敲碎打。这种调整和改革改变的,不单纯只是一种制度和模式,而是一种人们已经习惯了数十年的习惯和传统思维,是根本性的。
任何一次改革都离不开现实,任何一次改革也都有历史。
13年前,一个金秋送爽的日子里,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一个声音在久久回荡:“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
整整1年零1个月后,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审议通过了市场经济建设的一个纲领性文件——《**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这是十几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企业改革经验的结晶,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指明了方向。以此为标志,国有企业改革由“放权让利”进入了“制度创新”的新阶段,并一步步走向**。
1997年9月,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抓好大的,放活小的(简称“抓大放小”),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这是党中央第一次明确提出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层面的指导思想,这也成为日后电信改革重组的直接依据。两年后,继寻呼剥离、政企分开之后的中国电信揭开了新一轮改革浪潮的序幕——移动分营,从这次以后,中国电信开始慢慢步入了在非全业务经营和不对称管制政策下的发展历程。
“从计划到市场,这是我们遇到的真正的考验每一个企业领导人都在深深思索。从中央到基层,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从下指标、完任务到竞争到效益,从改革到发展到稳定……历史的车轮轻轻一滚就是6年。
1999年,还是一样的地方,还是一样的秋天,还是一样金色的日子,历史又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这一天,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一个直到今天还被称作是纲领性文件的重要决断一《**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圈定了中国国企改革的目标、重点和方向:到2010年,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是“适应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和扩大对外开放的要求,基本完成战略性调整和改组,形成比较合理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使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此后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党的**之后,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等一系列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措施与要求。
市场经济、现代企业制度、战略性改组……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词背后的故事,人们已无从猜测和考证,但观点却实实在在地成为新世纪企业改革发展的航向标。
优势业务和优良资产被一点点剥茧抽丝般地削弱之后,中国电信面对着一个全新的问题和考验:如何适应市场?如何面对竞争?如何寻找发展的突破?
每一步都充满艰辛,每一步都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因素,每一步都伴随着深沉的思索。
思索并不妨碍行动。
2000年4月,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组建成立;
2000年6月9日,中国电信集团甘肃省电信公司成立,并于7月19日举行了挂牌仪式;
2004年6月9日,中国电信集团批复成立甘肃省电信有限公司;
于是在那个火一样的日子里,在那个被阳光洒满的早晨,“甘肃省电信有限公司”的面纱被轻轻地揭开。
有人说,伟大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总能表现出它的适应性、先知先觉性,总能洞见市场形势的变化和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并及时地采取必要的战略调整和改革来应对这种变化,从而达到捷足先登、抢占市场先机的战略目标。形势逼人,甘肃电信无时无刻不在深深地思索和探索中。从省公司办公楼到家属楼只隔着一个过道。楼的下面有一个半封闭的球场,球场前面是一个小花园,小花园的左首是一个花卉温室。每天,人们都从这里经过。草儿绿了,花儿开了,虫儿嘶鸣,鸟儿叽喳,山楂红了又收了……但有些人是看不到它们的,尽管这条路每天他都在走。他走路并不快,他的眼神也并不乱,他的激情从不匮乏,可他,就是看不到。
他看到的是什么?
一切仅仅只是开始。
国有企业改革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开始集中地显现和暴露出来。由于传统体制的长期影响以及历史形成的诸多问题和市场环境的急剧变化,一步从政企合一跨到了完全的企业身份,“水土不服”成为甘肃电信最头疼的问题。在当时的情况下,公司的成立在绝大多数人的眼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似乎并没有给眼前的一切带来什么变化。发展的不和谐性在一些细节处表现得更为深刻。
就在甘肃电信公司化运营模式和结构尚在酝酿之中时,在兰州电信主办的内部刊物上登出了一条名为《企业,呼唤改革》的文章。文章原本是一封信,信中说公司招聘了一批针对机房和测量台等夜班较多部门的员工,但这些人中多数由于业务素质和能力欠缺,华而不实,从有活儿拿不下慢慢发展到有活儿就压下,影响极其恶劣。文章的编后语指出:
由于受传统管理的影响,目前的中国电信还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的烙印:机构庞大、员工素质不高、企业包袱沉重,用工机制、激励约束机制不灵等等,这封基层来信所反映的事情正是旧有体制下企业管理存在的一个典型问题,对兰州电信今后的发展极为不利。对于这一点,企业管理者看到了,我们的一线职工也看到了。我们目前正在进行的机构调整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正是致力于摒弃一切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因素,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智慧和力量,不让这样的事情在企业生存、滋长。从这封信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企业的发展牵动着广大员工的心,企业改革已真正成为企业的需要、员工的需要。在这里,让我们再次深情地为企业呼唤改革——企业改革,势在必行!
这是一个年收入占整个甘肃电信三分之一乃至更多的基层企业的呼唤,这是冰雪覆盖之下的地对春的渴望。
更为现实的压力于经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