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红楼 第四十九章 真正转折

作者 : 效颦

“自然可以做得。(思路客.)”

不是很明白贾母向自己问这种问题的用意,黛玉还是一开口就给出了肯定答复,“只是以外孙女的浅见,如何去做,才是问题。不知道二姐姐有想法没有?”

“她自然是有想法的贾母听不出喜怒的说了这么一句。

难得的,竟在黛玉的面前也有些高深莫测起来,“不过,外祖母还想听听玉儿你的想法

黛玉莫名。

难道她这辈子的表现太好,以至于她的外祖母都觉得不需要先教她些什么,就直接进入第二阶段的教学了?不过,黛玉还是觉得,有些事情她都已经看过一次了,实在是没必要再看第二次。

“……外孙女最近看了些宋史

黛玉斟酌着如此说道,“赵氏立朝百年之后,太祖之制已成三大弊端——冗官、冗军、冗费。此三弊已是天下皆知,士人争相写文进策,分析详细,就是汴京街头不识字的民众,只怕也能说上几句。但王文公之前,庆历新政一载而败,人人皆知需要变法而不敢变法。王文公负天下盛名三十载,人人皆言宰相之才,望其有回天之力。然王文公一言变法,三十年声名尽废,更有妄人言其十大罪。连着他的助手学生,昔日为士林盛赞之辈,也立时被指为奸佞……虽王文公一意坚持,却终不免一朝天子一朝臣,新法尽废

虽然一件是涉及天下大局的历史,一件是贾府一宅的后宅小事,但家国之间。岂有不能对应之处?

目睹贾府兴衰之后,黛玉重看宋史,确实是不知有多少想法,变得与以往不同。

现在再看……

“外孙女看这一代宋史,心中委实不解——党争原由旧党挑起。然罪归新党,为何如此?高太后因尽废新法而被盛赞为‘女中尧舜’,名岂副实?朝令夕改,乃是祸乱之源。为何朝中诸公明知这般,却又非要有意气之争?范文正、韩稚圭、富彦国、文宽夫、王文公、司马君实,声名皆传至如今。由此想来,真可知变法之难

贾母也是饱读诗书的,当然知道黛玉所说的这段历史。

而且黛玉的意见也显而易见——那几位都是有谥号的。但黛玉只对两位用了谥号,其他的都不那么客气的用的是表字——尽管那几位都被称为名相。

这样的言论和态度,已经说明了黛玉对贾府中事的意见。

迎春想开胭脂铺子。操作上的核心问题,就是要不要涉及到贾府内部的利益分配。

贾府的情况,若以普通丫鬟婆子对应“军”,以各宗游手好闲的子弟和管事对应“官”,那么。宋时“三冗”可以说一一对应!

若是想要改变。虽然不比在朝中变法,却也是一样是十分艰难!

其中涉及的问题很多,但坚定的、不会动摇的主事者和有能力、一样不会动摇的执行者是其中最重要的。

黛玉那么一大段话想要表达的意思,其实就是这些。

或者说,黛玉也是在问,如果想要改变贾府的情形,她有没有这个精力、时间和意志来支持?

贾母再次在心中感叹,要是早些年,早些年下定决心就好了。

……就算是换一下,要是迎春也有黛玉这样的勇气就好了。

这个二孙女。固然是有些小聪明,却也只是小聪明。看得出贾府的困难处,偏只想着为自己。只为自己还罢了,却又想着处处讨好。见了难处,只想着避开。

贾母又暗叹一声,眯着眼睛想了一会儿,这才再问黛玉,“玉儿你说,若是让你们姐妹几个去管那胭脂铺子的是,你觉着,你这几个表姐妹可做得来么?”

表姐妹,那就只是说三春了。

这个问题,可也就真的比之前的三个问题更难回答了些。

前面的问题,她心里是有确切的答案的,考虑的只是要不要隐下自己的某些想法。但这个问题……迎春的为人,在这番事后,她是更模不准了啊!探春会有怎样的改变也不知道……

黛玉之前都还算是平静,此时却忍不住蹙起眉来,最终只得实话实说道,“我不知道。不过,外祖母要是不计成败,让二姐姐她们试试也不是坏事

&

因这次黛玉到贾母这儿,紫鹃雪雁两个都被留在了外面,她们自也看到了悦梅烟竹两个被带进去。可出来的时候,黛玉却也是一个人出来的。

紫鹃忙上前,先帮着黛玉把披风系上了,“姑娘,回去了?”

黛玉点点头,“嗯。回去得先喝杯水,之前竟忘了又见雪雁忍不住的往回看,笑道,“不用看了,悦梅烟竹两个,外祖母还在问她们话呢

直到回到自己的房里,黛玉喝着水时,依然一副思考什么的模样,几个丫鬟对视几眼,就都有些担心。

最稳重的朱鹭也忍不住问了一声,“姑娘,老太太这么晚找了姑娘去,还有那悦梅烟竹两个,是什么事?”

黛玉随意的看了她一眼。

到底是熟悉的,黛玉一看就明白了,“你们这还是记着悦梅烟竹两个以前的身份呢?”

朱鹭强笑道,“虽是老太太唤的,总难免有些记挂

黛玉见她这样,也不为难她,“你也知是老太太唤她们去的。且她们自己又有什么过错?但凡记住这一点就好了……外祖母找我去的缘故,我今日里不说,明天你们也会知道缘故,倒也不用太瞒着你们——只你们别往外说就是。外祖母有心让姑娘们也管些事。而那悦梅烟竹两个,少说,简单的写写算算是会的

朱鹭听了。这才松了口气。

在贾府这些时候,她当然知道,这府里的丫鬟,读书识字的极少。就是宝玉身边的那个珍珠,少爷身边的管事丫头。也一样是用心记数的,何曾认得什么字。就连紫鹃,看着她们几个都认字,私下里也在和她学呢。

若说姑娘们管事,身边需要些会写算的丫鬟,总归也和她们无关。只是想到姑娘们管事,她固然不会有什么反对的心思,却也忍不住问,“让姑娘们管什么事?”

黛玉却到底不肯说了。

她现在也不能肯定,那胭脂铺子的事情是否一定能开成。开成了又会怎样?

毕竟贾母的态度明确的告诉了她,她是没有那个精力去整顿贾府了,甚至没有足够的精力,来完全支持。

黛玉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

贾母毕竟已经是一个白发苍苍的、七十三岁的老人了。就算是一朝宰相,这时候也该致仕养老了。

只不过。贾母做不到。那贾府的弊端暂时就不可能整治好。就算是熙凤,现在也没有足够的地位和底气做这种事——看她的公公婆婆!

还有……

虽觉得迎春奇怪,黛玉却愣是一直都没想到“开铺子”的事情上去。她真没这概念。那么,和她一样生长在贾府的迎春是怎么想到这些的?

她的庶妹也是一样……

黛玉真觉得这事有些怪异。青玉和迎春的相似之处,乃至于和宝玉的相似之处,她也真的越来越无法视而不见。

&

第二日,恰逢宝玉休沐。

因大家都要到贾母这儿请安,贾母就把邢王两位夫人连着李纨、凤姐、并宝玉三春等都留下了,甚至还留下了薛姨妈和宝钗。邢夫人显然已经知道了迎春之前说要和贾母说话的事,连续瞪了她好几眼。

迎春并非原本的迎春。全无惧怕之色,只低着头不说话。

她的心中虽有些忐忑,但以她现在的身份,到了这一步,除了等待,也没有别的办法了。哪怕她的心里,除了对自己料事不足的懊恼和自省,还有太多“闺中女儿”的憋闷感。

——即使告诉自己要顺应时代,可依然有太多的东西,无法让人轻松适应!

人都留齐了,贾母才道,“这些年我年纪大了,原也不该管这些事。只是,唯有这几个姑娘,是当初我说寂寞,带到身边来养的,总该为她们想想。如今迎丫头也十岁了,不过比宝丫头小了几月,却是差了许多

听见这话,宝钗忙道,“老祖宗自谦了。二妹妹能做那样好的胭脂,哪是我能比得上的

王夫人直觉有些不好,也皱眉说,“那胭脂不过是玩意儿,终究不是姑娘家的本分。也不用夸赞这个

宝钗心中叫苦,正想说话,贾母却已经先开口了,“姑娘家的本分是做什么?”

王夫人立时坚定道,“不过是针线女红,贞静二字

——这话她说了多年,是绝不可能改口的。

“可她们日后总要嫁出去的。我们这等人家的女儿,非但要嫁出去,嫁出去后,还定然是要做一门一户的主妇的贾母平淡的说着常理。

但这会儿,不但是王夫人的脸色有变,连着熙凤的脸色,都有些变了。

熙凤都忍不住有些担心起来——这是不是贾母不满她了?她是不愿意这时候就和王夫人正面对抗……

倒是邢夫人有些幸灾乐祸。

“若是日后进了别人家的门,连宅中事务都一概不知,你们这些做长辈的,该如何和亲家交代?连我这个老婆子,都要没脸见人了!”

这些话让三春连着新来的宝钗都低下了头去,可黛玉也就罢了,连着惜春探春的脸上,都有了几分喜色。

唯有迎春,还略有些疑惑。

幸而,贾母看着王夫人那想说话的模样,倒也不打算在这件事上和她直接冲突,就迅速接了下去,“你也放心。这家里人多事杂,一时间料想她们也上不了手。所以我这个老婆子准备拿出些私房钱来,新买一个铺子,交给她们姐妹看着

迎春一愣,随即大为惊喜。

贾母看了看始终装木头人的李纨道,“珠儿媳妇如今就是看着她们的,这事情,也由她领着看罢

李纨听了这话,也不由迅速的抬起头来。

ps:

红楼畅想:探春改革,被不少人视为“探春颂歌”,这其实是不对的。

探春改革之后,贾府出现的不少婆子、丫鬟乃至于姑娘之间的冲突,都和这次改革有关。即使暂时是丫鬟们胜利,但作为这些丫鬟们的“干妈”,那些吃了亏的媳妇婆子,其实对丫鬟的命运是有主导权的。

从古至今,改革都会出现诸多问题。很多时候,如何解决改革后出现的问题,确保改革往正确的方向前进,才是改革中最困难的环节,而且很危险。商鞅车裂,安石差点儿就被打入奸佞卷,很说明问题。

探春提出了改革,但在改革出现问题后却退缩了。她没有这个能力解决,也不敢站出来解决。

是以,探春改革,是探春正传,却不是探春颂歌。

也是以,对曹公来说,对探春的评价虽然较高,但依然在黛、钗、元之后。

(正文三千三,这个不算字数的吧?)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乱红楼最新章节 | 乱红楼全文阅读 | 乱红楼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