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马丽丽已经饱受折磨,自己感觉也差不多了,不管怎么说,人家总是女孩子,虽然不是普通的女孩子,可那也只是比普通的稍微强那么一点点。
缓缓将蛮横的马丽丽放在地上,看也不看,张少云很无视马丽丽的转身走着。
马丽丽坐在地上,喘着粗气,丝毫没有一点大家闺秀的模样,嘴巴大张着,手一直拍打着胸膛。看到张少云就那样无视自己,心中的怒火烧得更旺,以后别让我见到你,不然要你好看,哼,没想到这个刁蛮的小女孩,已经开始惦记上了张少云,虽然是那种惦记,不过,貌似惦记着惦记着会变成那种感觉哦。
张少云很郁闷的走出巷子,看着街道,貌似自己还是不知道路,没办法啊。只能找辆出租坐过去了。
站在街道边上,招着手,很巧,一辆出租停在张少云旁边,开车的是一位中年人。面貌上看的出,应该是一位比较和蔼的人。
张少云上了车,报了地名。
司机在后视镜里看了张少云一眼。“小伙子,你是今年的新生吧?”
“是啊。”张少云透过窗户,望着繁华的街道。
“一中可是好学校啊,能考上一中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好学生啊,小伙子,很不错哦。”司机大叔,笑呵呵的说道,脸上满是欣慰的表情,可以看得出,这位和蔼的司机对张少云很是赞扬。
“我会努力的,谢谢大叔了。我有一个疑问,一中不全是好学生吗?您刚才说大部分是啥意思啊?”
“和我说话不用这么客气,我儿子也是今年的新生,也在一中,所以对于你们,我打心眼里觉得亲切。既然你问了,我也就给你说说。免得你吃亏。我们乡里的孩子,就是因为不知道,所以在这上面吃了很大的亏。”司机大叔说着,点燃了一根烟。猛猛的吸了两口。仿佛在沉思,有仿佛在回忆。
司机大叔的举动,少云全部看在眼里,心中更是明白,司机大叔心里有一段往事,而且和静宁一中有关。
“之所以说大多数,是因为,静宁一中也有黑暗的一面,有许多有钱人,或者高官子弟,没有考上一中。但是为了面子,或许我不应该这样直接说,但是我的理解就是,是他们为了说出去有面子,才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孩子在静宁一中读书。当然,也有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学习环境才掏钱让自家孩子进去读书的,不过这种情况的很少。所以,静宁一中好学生会学习更上一层楼,那些高官子弟则每天开始吃喝玩乐,成为害群之马,或许你觉得我用词过了一些,但事实就是这样。”司机大叔一脸悲愤的样子。
张少云坐在后座上若有所思。
“好了,到了。记得以后好好学习,这是叔叔的名片,上面有叔叔的电话号码和地址,有时间可以来叔叔家里玩。”司机大叔停下车,转过身递给少云一张名片。
张少云打开车门,走了下去。看着眼前的建筑。这就是静宁一中吗?我们静宁县的最高学府。
“小伙子,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要跟那些人混在一起啊。”司机大叔从车窗里伸出头,对着沉思的张少云喊道。
张少云对着司机大叔点了点头,挥挥手,转身走进学校。
来到静宁一中校园,眼前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文庙。张少云静静地看着文庙,心底升起沧桑的感觉。
一步一步,慢慢的走进文庙,一个石碑矗立在文庙的院落中心,石碑后面是孔圣人的雕像,走近石碑,石碑上刻着静宁一中的发展历程、。
1938(民国27年),静宁县有志于文化教育事业的人士,鉴于静宁人民崇尚文明,向往文化,但由于经济落后,生计艰辛,青少年男女能够负笈担簦,奔赴外地接受中等教育者寥寥无几之现状,倡议筹办静宁中学,于同年7月招生两班,共120人,定校名为“静宁县立初级中学”。
1942年(民国31年),甘肃省教育厅命令改“静宁县立初级中学”为“甘肃省立静宁中学”。同年,又经学校多方交涉,先后将文庙、乡贤祠、节孝祠,文昌宫(时教育局占用)等处地址拨给静中,学校占地面积遂扩展到40亩。至此,学校规模初具,校容焕然一新。
949年8月,静宁解放,县人民政府接管了学校。校名仍为“甘肃省立静宁中学”。1958年,奉命改“甘肃省立静宁中学”为“甘肃省静宁中学”;接着静宁、庄浪两县合并,于同年12月又改为“静宁县第一中学”。1961年秋,县上又决定将静宁一中二部改为“静宁县第二中学”(此时静、庄又分县)。
1969年7月,静宁县革命委员会决定改“静宁县第一中学”为“静宁县五七红专学校”,培训赤脚医生、兽医,拖拉机手等。1973年1月,“红专学校”奉命迁出,在原址上恢复了“静宁县中学”,撤销了“城川公社中学”,学生全部转入县中,并调整补充了教师队伍。
1977年,确定静宁县中学为县办重点学校。1979年,改”静宁县中学”为“静宁县第一中学”。
原来静宁一中经历了这么多,遭受了这么多,怪不得,我感觉到沧桑。张少云喃喃着。
“同学,你是来报名的新生吧?”一个穿着静宁一中校服的女孩来到张少云身边问道。其实这个女孩站在文庙门口好久了,从张少云刚进校园,驻足在文庙前面的时候,这个女孩就开始注意到了张少云。
女孩是义务志愿者,负责引导新生,恰巧张少云进入校园被这个女孩碰到了,女孩原本想带张少云去报名,正打算打招呼,却见到张少云看着文庙时的神情,因为那种神情很奇怪,是很奇怪,一个年轻小伙子,盯着建筑物,身上散发出沧桑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