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贵高原的干旱从09年的下半年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的春天,没有一滴雨。奢渡河畔的田地自然逃不过这气候的侵袭,很多树木被干死,桃园里的桃花因为干旱的气候,也没有了往年的水灵。田野里秋天种下的小麦基本被枯死,空气中尽是泥土的焦土味。眼看就要种植稻谷玉米了,可是这干旱的气候终究无法下种。有些地方井水干涸了,人畜饮水受到严重威胁。万物都在渴求一场甘霖。每天早上醒来,看见那天边的朝霞,人们只好望着那依然火红的太阳叹气。
在干旱的日子里,人们心里虽然着急,但还是互相安慰,相信那雨肯定会如期降临,一解人们的燃眉之急。人们从立春日就开始期盼,立春的时候雨还是没有来,就又开始期盼惊蛰天。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大地春回,万物复苏的标志。古人云:春雷响,万物长。惊蛰一般是在九九艳阳天,那时候气温回升,花草萌芽,春雷初鸣,雨水增多。然而,那年的惊蛰天来时也是仲春,桃花红,梨花白,黄鹂鸣叫,紫燕归来。在下午的时候,天空倒是阴了那么一会,确实是响了几声闷雷的,但一天到晚,就是不见有任何雨的蛛丝马迹。惊蛰过后,雨还是没有来。人们又只好把希望寄托在踏青节,即农历二月二了。
“二月二,龙抬头”。二月二的来历与中国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中国古代天文学观天模式,在周天黄道确定二十八个星座,称为二十八宿,二十八宿按照东南西北分成四宫,并按照它们的形象附会为四种动物。其中,东宫七宿被想像成一条巨龙。每到农历二月,处于龙头位置的角宿会在东方地平线显现,所以俗称“龙抬头”。天上“龙抬头”的时候,地上东风来了,春天正式来到人间,杨柳依依,芳草萋萋,雨水逐渐多了起来。
二月二是一个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日子。按我们奢渡河农村的风俗,二月二是不从事农业活动的,人们怕挖地动土惊动青龙,破坏了风调雨顺的好年景。人们都相信农历的二月二是个水日子,多多少少应该是会下点雨的。如果这一天没有雨水的话,那这一年就很少下雨,就难得一个丰收年了。如果再这一天祈龙赐雨,则一年四季就会风调雨顺。所以,面对干旱了半年没有一点雨滴,庄稼无法播种的的严重局面,在二月二快要来临的前几天,我们奢渡河畔四乡八村的村民们没有办法,只好走村蹿户,挨家挨户游说,组织了一个祈雨协会,开始紧密锣鼓的准备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祈雨活动。二月二那天,万余村民集结在奢渡河畔的青龙峡,在青龙峡的青龙潭边设神台,杀猪宰羊祭祀龙王,祈祷行雨。
奢渡河畔四乡八村的村民捐资捐物,最后祈雨协会用募集的资金买来一口肥猪,一只大山羊,作为祭品,开始了祈雨活动。祈雨活动一切按固有的老规矩来,这是百年不遇的大旱,礼节得相当大,不关是祭品要浓重,祭祀的排场也要大。祈雨有大祈和小祈两种,大祈是七天,小祈是三天。奢渡河的祈雨活动是大祈,据老辈人说,自解放以来,这里虽说不是风调雨顺,但雨水还算充足,唯独今年例外,几个月地连续干旱,看来这雨不进行大祈活动,是求不来的了。
二月二那天,天还没有亮,祈雨协会和万余乡民就已经齐聚青龙峡。在青龙潭的神台前,祈雨协会请来的道士们开始做起了法事。这法事要做七天,一天早中晚各做七场,七天要做满七七四十九场。青龙峡河畔,一天到晚锣鼓喧天,人声鼎沸,人山人海,有当地农民,也有外面来看热闹的闲人或者找新闻的报社记者。
青龙潭是一个深不见底的水潭,位于米罗盘龙两乡的交界,在奢渡河的一个大峡谷,青龙峡中。当地传说,这潭里住有一条青龙,来自南海,夜宿青龙峡,感觉这地方不错,就在这里居住了下来。在很久远的时候,盘龙乡有农民上山采摘野果,在青龙峡看见一个老人在河边洗澡,有些好奇就走过去看。老人对那个农民说,他一天没有吃东西了,希望农民给他一些桃子吃。淳朴的农民把身上所有的果子全部送给老人。老人一口一个,吃的津津有味。吃罢果子,老人对农民说,老乡,我吃了你的东西,总的要表达一会我的谢意。以后如果这地方天不行雨,你就来这里找我。老人指着河岸边岩石下的一个水潭对农民说,你只要对着这水潭喊一声“青龙老人送水来”,天就会下雨了。说完,老人飘然而去,只听一阵电闪雷鸣,老人化作一条青龙,腾空而起,飞向了苍穹。从此,这个水潭就叫做青龙潭。干旱的时候,人们来这里祈雨,每一次都如愿。于是,当地人就在青龙潭旁边的岩石下建起了龙王庙,这些年龙王庙年久失修,天气干旱,人们再次想起这个被遗忘了多年的地方,迷信的村民们纷纷认为是对青龙老人的漠视惹恼了他老人家,故天不降雨。人们在祈雨活动前重修了龙王庙,重塑龙王爷金身。
祈雨典礼开始,三炮响过,祈雨活动的主祭司,年届八十的乡贤杨二先生登台宣读祈雨祭文。现场气氛一下子肃穆下来。杨二先生宣读完祭文,三拜九叩,代表了奢渡河四乡八村的老百姓表达了怠慢龙王老人家的忏悔,许下了世世代代永继青龙庙香火的美好愿望,祈求龙王爷显灵,降下甘霖,普渡众生。
第二个环节是千名村民七人一组,排好队,手拿果品,前赴后继来到青龙潭边,齐声高喊“青龙老人送水来”,喊满七七四十九句,边喊边叩头,然后向潭里进献果品,纷纷把手中的水果呀,糕点呀,钱币之类的东西丢往潭水里。丢往潭水里的东西必须要干净的,否则龙王是不会要的。干净的东西会沉到水底,不干净的龙王不要,就悬浮在水面。有祭祀的人负责在旁边看守,如果有东西漂浮在水面,就得赶紧打捞上来,三跪九叩,向龙王爷道歉,请求他的宽恕,希望不要影响他行雨的心情。这个环节耗费时间最长,差不多要两个小时左右,村民们的虔诚让人感动。
接下来是取水。取水环节很古怪。负责取水的必须是十二名寡妇,一律要穿青布衣服,头上缠着杨柳条,蒙着半边脸,次第来到水潭边。取水时,寡妇们的步伐也是相当考究,要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取水时不能看直视潭里,要把头歪在一边。取水时要唱歌:龙抬头,龙抬头,十二寡妇来取水,龙王老爷发慈悲。天干地裂成焦土,青龙老王送水来……水取好后,必须右脚在前,左脚在后,一步步往回走,不能回头,不能言语,不能东张西望,一路回到各自的村里,路上遇到任何人都不能说话。这是个相当严格的工作,而且奢渡河的风俗,认为在祈雨活动中遇到取水的寡妇回来,是不好的征兆,所以人们也是尽量避开。
取水结束后,在龙王庙的神龛前,人们会放上一个卷宗,上面密密麻麻的签有祈雨的人们的名字,还有这些人按下的红红的手印。这个卷宗的内涵特别丰富。如果卷宗放在神龛前,湿得快的话,那说明不久就有雨了,如果卷宗的湿度特别大的话,说明不仅有雨,还是一场大雨。卷宗每隔八小时取出来看一次,道士们小心翼翼的对着卷宗念完经后,开始去测量是否干湿。如果还在干的话,就继续祈祷,如果已经湿了,则赶忙道谢,许下愿望,然后交给法师烧掉。因为,向龙王要雨多了,会适得其反,雨下多了,就会发生水灾,所以人们的祈雨是懂得适可而止的。
那个春天,奢渡河畔的祈雨大会整整摆了七天。开始几天,卷宗一直都是干的,祈雨的人们一直很着急,道士们的经也念的更卖力了。我是在祈雨大会的第五天去现场的。那时候卷宗还没有湿,人们坐在河滩上很焦急的看着太阳,无精打采。
这场祈雨活动声势浩大,惊动了政府,官方开始介入。我去的那天,盘龙来了一个副乡长,正在河滩上苦口婆心的游说乡民们回家去。副乡长道:
“乡亲们,天气预报说,最近就会有雨了,你们在这里瞎折腾雨也是不会下的呀,还是回家去吧。庄稼种不了,政府会给你们发补贴,我们是不会丢下你们不管的。”
一个农民大声说道:
“补贴有球用,每家每户就他妈一两百块钱,不够我一个人吃一个月,剩下的日子怎么办?一家五口人一年的生计哪里去找?我那几亩地的稻子每年要打下数千斤,一家五口人就靠那过日子。祈雨总比盼官好啦。”
很多乡民跟着附和道:
“对,天不下雨,我们也要死等。政府政策倒是好,可是那点补贴实在是少得可怜啊。”
副乡长道:
“你们的情况政府已经向省里面,向中央上报了。目前已经有调查组下来了,到时候我们会深入基层调研你们的损失情况,每户适当增加补贴的。”
一个女的蛮声蛮气的道:
“乡长,你说,要是一年都不下雨,我们会得到全额补偿么。”
副乡长道:
“老乡啊,这回是整个西南大旱啊,不止是我们贵州,云南四川也在干旱啊。我不敢打包票,但政府总会保证你们有饭吃。”
突然,从龙王庙跑出来一个中年人,他拿着卷宗,红光满面,激动地喊道:
“湿了,湿了,纸湿了!大家快来看,纸湿了!”
“啊?!纸湿啦?!”
“真的,湿了。”
“苍天啊,龙王爷啊,你终于睁开眼睛了。”一个手持拐杖,白发苍苍的老人在河岸边呼天叫地,白胡子因为激动和喜悦,一抖一抖,抖落了几滴苍老的泪。
河滩上一片沸腾,人们纷纷从地上坐起,涌向青龙潭边,涌向龙王庙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