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血争锋 第三十四章战后

作者 : 纠纠老秦

()历经五天的兴城攻防战就以这样一种惨烈的形式,以苍鹰军中厢的大获全胜而告终。攻防双方均损失惨重,三万蒙古骑兵只有五千人随着昏迷的乌图离去,中厢万余将士也死伤过半。

在获悉蒙古人已经完全离开了兴城县境内后,上官永银向全城百姓宣布了这一消息。一时间,县城内成了欢乐的海洋,所有的百姓都离家走上街头,用欢呼、大笑甚至哭泣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茶楼酒店,大街小巷,到处是一片欢声笑语,当然也夹杂着在这次保卫战牺牲者家属亲友的哭泣声。

上官永银第一时间就向郑勇发出了捷报!

郑勇坐在指挥部内一阵身心疲惫,虽然他的身体一向很好,但是毕竟已经六十五岁了,常言道:六十五、七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在民间对这两个年龄相当的重视,一般人到了这个年龄段已经超出了平均笀命,随时都有死亡的可能性。再加上他征战一生,身上大小伤无数,身体早就到垮了的边缘。苍鹰军组建之时他已经退居幕后几年了,要不是陆廷山把其中的利害关系告诉他,他根本就不会选择再次出山。

这次仅靠苍鹰、飞骑两军六万余人、关北边军的三万人,想要挡住二十万蒙古铁骑这给了他很大的压力。自从王成龙北上之后,所有的压力都压在了他的身上。每天都研究军情到深夜,每天休息不足两个时辰。他已经想清楚了,等这次打退蒙古人之后,他就再次选择收山,因为他的身体条件已经不足以在让他在军中任职了。

叹了口气,揉了揉有些头疼的脑袋,又继续舀过大幅地图研究起了军情。

“老侯爷!大捷啊!”门外传来赵离人激动地声音。

“大捷!看来是永银那里打胜了?”郑勇抬起头看向门外,现在各个方向只有兴城县城那里爆发了大战,因此郑勇猜测很有可能是上官永银的捷报到了!

门外赵离人、张宇庆(飞骑军将军)、郑立功联袂而来,三人都是一脸的兴奋之色。

赵离人是被王成龙留下来协助郑勇来指挥关北边军的,他现在和张宇庆、郑立功一起都是郑勇的得力助手。

“是不是永银那里打胜了?”郑勇笑着问道。

“呵呵,不仅是胜了,而且还是大胜!”赵离人笑逐颜开的把捷报递给郑勇。

郑勇右手接过,快速的浏览起来,刚看到一半郑勇就已经喜上眉梢,看完后,腾的一下站了起来,左手啪的一声重重的拍在桌案上。

“好!漂亮啊!三万蒙古铁骑竟然只有不到五千人狼狈而逃!上官永银好样的!漂亮!真是太漂亮了!”郑勇激动地一连说了好几个漂亮。也难怪,兴城方向是第一个爆发大战的,本来郑勇只要上官永银能守住兴城县城就成,没想到他仅凭中厢万余兵力就几乎全歼了三万蒙古铁骑,的确给了自己一个大大的惊喜,也给大家开了个好头,能极大的鼓舞帝**的士气。

“老侯爷,我们是不是第一时间把这份捷报通报下去!”赵离人建议道。

“应该!要让我们的每一名将士都知道,让他们知道蒙古人并不是不可战胜的!”郑勇顿了顿吩咐道:“过会下去后你第一时间把这个事情安排下去。”

“是。”

“真没想到,竟然是上官永银这小子给我们开了一个好头!”旁边张宇庆笑道。上官永银以前在飞骑军中任过职,张宇庆对他很熟悉。

“你还以为他是当年那个只知道冲锋陷阵的愣头青啊!”郑勇也笑道:“这两年,永银的进步是非常大的,在历练历练完全可以独挡一面了!”

“是的,他的进步是很大。”接着张宇庆话语一转:“老侯爷,永银在捷报上专门提起了战车阵的威力,就是这个战车阵才彻底打垮了乌图。”

“不错,看来当时老侯爷的一时之想,还真发挥大作用了。”郑立功接口道。

“呵呵,你们都误会了。这个车阵可不是我想出来的,想出来的人现在可在永银那里呢?”郑勇解释道。

“啊!在永银那里?老侯爷,你不会说是那个小子想出来的吧!”郑立功脑中浮现出年初拒绝给郑勇当亲卫都尉的那个倔强小子,一脸的不敢相信。

“没错,就是他!这种战车就是他想出来的。”

“谁啊?说的到底是谁?”赵离人对苍鹰军不甚熟悉,他不知道那小子是谁。

“就是打响战车阵第一仗的那个都尉,叫李云天。”郑立功告诉他道。

“不会吧!一个都尉想出来的!”赵离人、张宇庆两人有点不大相信,一个小小的都尉就能想出来这样威力巨大的战车阵来。

“事实就是这样。”这次说话的是郑勇,“告诉上官永银,让他把这次兴城攻防战的战斗总结尽快交上来,尤其是翼一级的战车阵,让他不可有任何遗漏的写清楚!这对其他部队的战车阵有着很大的指导作用。”

“是。”

“还有,中厢不是也伤亡过半吗,我现在不能给他补充兵力。让他把兴城县城的卫军补充进来吧!

“明白。”……

其实在郑勇的命令还没有到达兴城县城的时候,上官永银就已经打上了兴城卫军的主意了。兴城卫军是以王兴磊的两营卫军为基础,又招募了城内的一千精壮组建而成的。王兴磊的两营卫军虽然编制属于关北道道府管辖,是地方部队,但是关北道的卫军和关内各道的卫军大不相同,这里民风彪悍、部族林立,部族之间经常的爆发冲突,前几年关北边军刚驻扎关北道时这里的土匪遍地都是,为了抵御异族以及土匪的侵犯,这里的很多人都多少练过几手把式,再加上关北道人长得又高又壮,是极好的兵员。因此关北道卫军的战斗力比其他地方的卫军要强上不少。王兴磊又是一名比较有能力的将领,不管是训练还是纪律对下属都要求很是严格,这两营卫军的战斗力又是关北道卫军中的佼佼者,就是新补充进的青壮那也是精挑细选过的,前面又参与过守城,很多人都见过血杀过人,怎能不让伤亡惨重的上官永银眼馋。只是顾忌关北道道府的反应这才一直没有下手,现在好了,有了老侯爷的命令,那就没有丝毫可顾忌的了。

兴城县衙中厢指挥部,上官永银招来了王兴磊准备把剩下的千余卫军全体并入到苍鹰军中厢。

“王副都尉,坐。”上官永银客气的招呼王兴磊坐了下来。

“是。”王兴磊没有丝毫的做作,这是他多年养成的军人习惯,军人吗,就是要干脆利落。

“王副都尉以前在哪里高就啊?”上官永银问道,他要了解一下王兴磊的履历,才好安排他的职务。

“大人,卑职以前是在幽燕边军任步兵校尉,因为卑职就是锦州本地人,因此就被调来担任关北道卫军的一名副都尉。”王兴磊说道。

在大夏帝国的军中有一条惯例,为了保证各地卫军的战斗力和指挥能力,有很多在正规军中任职的将领被调往家乡的卫军中任职。当然也有一些是不讨上司喜欢被上司踢出去的,还有一些胆小懦弱,吃不了苦,适应不了正规军中的战斗、生活而申请调到卫军的,这也是各地卫军战斗力参差不齐的原因之一。

“哦。王副都尉,我接到命令,鉴于此次战斗,我苍鹰军伤亡过半,急需补充兵力,因此要把你们兴城卫军全体并入进来。”上官永银把叫王兴磊过来的目的讲了出来。

“是!我服从命令。”王兴磊起身行礼道。他是一名标准的军人,服从命令是军人的第一准则早已经深深的烙进了他的骨子里。

“好,鉴于你的以往军中经历以及我苍鹰军中厢的职务需要,现在我任命你为中翼第二府副都尉。”

“是,谢谢大人!”王兴磊有些激动,他一直就梦想着有朝一日还能回到正规军中去,哪怕是还让他当一名校尉甚至是副校尉都成。没想到梦想这就实现了,而且自己从一名卫军副都尉一跃成为禁军中的副都尉这是他做梦都没有想到的。

“有什么好谢的,以后我们就是在一口锅里舀马勺的兄弟了,不是吗?”上官永银不以为意道。

“是,大人。”王兴磊又行了个军礼,也很快进入了角色。

“好了,你先坐下,我还有事要问你。”上官永银挥挥手,示意王兴磊坐下。

待王兴磊坐下后,上官永银才继续道:“是这样的,现在兴城卫军也只剩下一千余人,全部补充进来,中厢还缺编三千余人,上面已经说过了,不会再给我们补充兵力,你对兴城非常熟悉,我想让你在县城内在挑选一批精壮补充进来。”

王兴磊想了想道:“大人,我想要是在县城内再次招兵并不合适,前面我们已经招了一千人了,县城内就这么多人,要是在招一批的话,那县城内的青壮可就都被招光了;如果要是真的非招不可的话,两千人也还是能招上来的,可是这些人都是上次招剩下的,素质方面肯定比不过前一批。”

“你说的对,是我欠考虑了。”听了王兴磊的话,上官永银觉得再次在兴城县城招兵的话,是行不通的。

“大人,其实我们招兵,并不一定要在县城内招啊。其实有个地方很容易就能招到三四千人的,而且兵员素质比前面我们招的第一批还要好。”王兴磊继续道。

“真的?哪里?快说说!”上官永银一听有地方可以招到这么多人,而且兵员素质还很好,就两眼放光,连连催问。

在整个兴城县境内按照地形划分,可以分为两大块地方,一是这县城周边的平原、草场地带,这里地形平坦,适合耕种和放牧,是兴城县内的主要人口居住区。而另一地区就是兴城县城西南部靠近燕山山脉边缘的地区,这一地区与燕山山脉相连,主要以山地和丘陵为主,这一地区也居住着一些大夏人和一支少数民族----山岳人。他们都是以打猎为生,生活较县城周边比较贫穷,被大家戏称为“山人”。而山人其实并不是单指某一个民族,而是对生活在这一地区的大夏人和山岳人的统称。

王兴磊所说的就是这些“山人”,俗话说:贫地出好兵,生活在这里的“山人”从小就上山下山如履平地,更加之以打猎为生,很多人都是不错的箭手,所以前面才说他们是很好的兵员。

听到兴城县境内竟然还有这么一批人,上官永银兴奋地是直搓双手:“好,就他们了。王兴磊,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我不管你用什么办法,十天内必须给我招来三千名山人。”

“是。”

王兴磊不负众望,七天就招来了三千名“山人”。孙凯并没有把一千余人的兴卫军和三千山人平均分配下去。为了保证战斗力最强的的左翼能以最快的速度恢复战斗力,继续迎接后面的战斗,他把有战斗经验的王兴磊原卫军两营剩余的三百多人以及八百名精壮“山人”分给了左翼,而剩余的青壮以及两千两百名“山人”才平均分给了中、右两翼。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喋血争锋最新章节 | 喋血争锋全文阅读 | 喋血争锋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