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大西洲从天而降
太平洋不幸诞生
但灾难所引起的地壳运动并没有到此结束,撞击力仍然在延续着,南北美洲大陆在向西运动的过程中,遇到了原来彗星着陆点所引起的坚硬地壳的阻挡,形成了现在的安第斯山系。()
地球的燃烧是在瞬间完成的,所有的生命也在瞬间消失的,在没有什么物质可以燃烧时,地表便停止了燃烧,弥散在平流层的尘埃、二氧化碳、碳黑和水蒸气等遮蔽了太阳的辐射,使地面温度急剧下降数十度,分散在空气中的水蒸气,热胀冷缩,这些水蒸气迅速凝聚成雨滴,纷纷从空中降落下来。它们像受了委屈的小孩,昼夜不停地下着大雨,下了多少年,谁也说不清,也就从那时起,原来的小水坑变成了大池塘,有的变成了湖泊、海洋,水流从高处不停地流向低处,没日没夜。
原来的华北华南的低矮地带,受到来自东边力量的挤压,地势抬高,成了以后的平原。同时,原来比较高的地方,在挤压的作用下,更是锦上添花,越来越高。太行山、横断山武夷山、泰山、黄山、庐山都直挺挺地树立了起来,成了高高在上的南北走向的山系。
太平大陆已经不存在了,只有在扶桑到台湾,马尼拉一带,留下一个一段狭长的陆地,作为自己曾经是陆地的证明。现在的岛屿分布,还不是当时的形状,只是当时的大致轮廓。
低矮的地方,已经灌满了雨水,但是,依然有源源不断的河流向这里输送,河水就继续向上边堆积。水越积越多,越累越高,周围的山体承受不住了,聪明的湖水,就寻找山体最薄弱的地方,向更低的地方冲去。
水流长期流经的地方,逐渐滴水穿石,形成了河流。河流以水为工具,证明着哪里是地表的最低处,最后,它们找到了,在被星际云团铲出的地方,那里地势最低。于是,猪婆江不再向西流淌,而是向东运动。
由于那里成为世界最低的地方,河流都领悟了这一点,就连还是雏形的黄河,也感到了由高向低的轻松,把流域内的水分,都向这里汇集。
那老练的淮河,海河,辽河,正在切割地面,企图以更大的力量,控制更多的水流范围,一齐滚滚而来。
庞大的珠江,赶紧整合一个个河流,向东流去(不是现在的形状),在汕头一带入海。几大河流的注入,是这块遍体鳞伤的大地,成为地球最大的海洋——太平洋。
大洋下边的地表,随着地下熔岩大理石涌出,形成了大量的火山岛如夏威夷群岛等,就像青春期的男孩子脸上长出的粉刺,高低不平。随着雨量的逐渐增加,许多像青春痘一样的小岛,都被越聚越多的海水淹没住,丝毫无法看到当时惊天动地的抗争。
阴星已经被地球全部俘虏了,包括跟着阴星四处作恶的大气,都聚集在大气层内部。整个臭氧层吃得饱饱的,几乎撑破了肚皮。这些整天游荡在宇宙中的大气,现在,已经感受到地球的温暖,还有上下流动的同类,如同来自三峡库区的移民,正在融入当地的社会。
它们也开始随着大气的脉动,上蹿下跳,左右摇摆,也开始了热胀冷缩,也在形成降雨,最后,随波逐流,成为大地上的水分,向着低矮的地方前进。
大地如同受尽了委屈的孩子,日夜不停地哭泣,降雨越来越多,雨势越来越大,到处都是沟满河平,都在寻找着突破的方向,进攻的线路,自己的归宿。
空气中,弥漫着雨水的气息,密密麻麻的,连风都无法撼动。大风已经把自己的统治权拱手让给了雨水,自己躲在山脚下睡大觉。队伍越来越难带了,还不如暂时退居二线,自己好好歇歇!
风不干了,雨水更没有了主张,只会上下攒动。臭氧层更难受了,它们依然手拉手,要把一切入侵者,赶到地面。大气层上边有压力,下边有推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挤水分,大雨铺天盖地。
外来的空气,还没有醒过来劲,就已经变成了雨水了。这是地球诞生以来最强大的降雨量,直下得天昏地暗,到处都是水茫茫,水汪汪,浊水连天,分不清哪里是陆地,哪里是海洋!以后的生命,将永远也见不到这样的降水!
老天爷是公平的,给了你一场惊天动地的降雨,就会给你一个接水的盆子。这个盆子,就是太平洋!
与降雨相伴的,就是落到地面上的雨水,还要挣扎着向上,形成水蒸气。要形成水蒸气,就要吸收大地的热量。地面上,除了雨水相互摩擦,江水相互冲撞所形成的热量之外,阴霾天气几乎阻止了阳光的照射,这样地表之上,几乎失去了热量来源。再加上太平洋的形成,地球像挖掉了一大块肉,热量大量散去,地球内部的热量也无法传播到地表。
于是,地面温度越来越低,漫长的、寒冷的、黑暗的冬天来临了,地面上的冰盖增大,即使是赤道地区,四季都成为冰天雪地。
降雨已经停止,只有在赤道地区能够降下来少量的雨水,但是,在距离地面很近的地方,雨水就变成了雪花,飘飘洒洒降落下来。很快,沉没在冰天雪地之中,分不清那是新来的,那是原来的!
平流层尘埃等颗粒在几百万年内慢慢沉降,阳光照射逐渐得恢复,但地表并没有因此而显著增温,相反,当时形成的雪被及冰盖,因为反射率对寒冷气候产生巨大的正反馈作用,使降温进一步加剧,寒冷的冬天持续了好上千多万年。
雨水想掩盖阴慧的罪行,把下边的火山压住,但是,地球内部的岩浆,正在调动,由于地壳异常薄弱,薄弱到就像怀胎9个月的孕妇,稍不留神,就流产了,不过,地壳的流产,就是不停的火山喷发、地震以及伴随而来的海啸等大型自然灾害。
这个灾难一直在持续,即使到了现在,仍然没有停止。环太平洋西海岸的地震频繁,就是这次灾难所造成的。太平洋西海岸一带日本、琉球群岛、中国的台湾、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的东部,原来都是在这次灾难之后形成的环太平洋西边的山脉、山峰、高地,随着这一带的东部由于地壳薄弱所引起的大量火山爆发,上述高山地区在自身压力作用下,在周围陆地的下沉的拖累下,,山脉逐渐逐渐下沉,沦落为小岛模样。
从长远来看,都会逐渐沉没于太平洋之中。即使现在中国东边的黄海、东海、南海,在这次灾难之前,一直都是陆地,随着东边陆地的沉没,也拽着中国东边地区的大量陆地,也完全沉入海平面以下的地幔之中的熔岩里边了,用来弥补由于熔岩大量外泄所造成的地幔物质的缺失,成为了太平洋洋的最西边沿。
为什么马里亚纳海沟、日本海沟、琉球海沟这些地壳最薄弱的环节,地震反而不多,或者就不曾发生地震?原因在于在灾难中,地球在强大的外力作用下,磁场短暂消失。以后,阴慧由于没有了地球的吸引力,其惯性运动也由于地表与地壳的阻力,慢慢降了下来。在马里亚纳海沟一带窜出了地面。
为什么要在这里窜出地面呢?原因就在于其运行线路本身就是一个半弧形的形状,再加上地球的圆形结构。
在阴慧的内核部分已经运行到西太平洋地区时,彗星对于地球的压力,造成了地球的反作用力,两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形成了排斥力。排斥力推动阴慧离开了地面。
阴慧被推出的时候,其压力已经穿透了地壳,大量富金属的岩浆已经涌了出来,并与彗星外表的氢、氧等元素进一步结合,形成凝固力更强的固体物质,就如同在这些海沟一带,修筑了固若金汤的工事,因此,地表最深的地方,反而地震并不多。
值得庆幸的是,地球磁场当时失去了磁性,否则,阴慧会沿着太平洋的中心地带,继续向前运动,非把地球撕成两半不可。
这次两星相撞,其实也暴露出了现在日本大陆的最大薄弱环节。有的说假如中日之间爆发战争的话,要用多少枚导弹打击日本的军事基地,其实,如果知道这次灾难的话,只用两枚威力强大的原子弹,把支撑日本大陆的海沟坚硬的岩石炸毁,整个日本大陆就会完全沉没。何必去兴师动众?
地球的灾难还没有停止,在这块被称为阴慧的星球经过摩擦燃烧后,最后撞到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亚欧板块的结合地带的同时,还有大量的碎屑不规则地砸到地面上,不是形成高山,而是扎入地表面之下,成为一个个坑洞,随后雨水注满,成为湖泊,像中国的鄱阳湖、洞庭湖、巢湖,以及美国的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安大略湖等,都是由于这次灾难的产物。甚至南海,也是巨石撞击的结果。当然,这些灾难,成了后人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