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04-20
白里端来午膳,一盘肥羊炖,两碗羊骨头汤,几张烙饼,一坛酒。(凤舞文学网)放在山东六国,这是再普通不过的了,而在秦国,只要有肉,便算是丰盛。那坛酒被卫鞅退了回去,言道公务期间不饮酒,君上与我以身作则。
嬴渠梁不会介意,反而凛然听从,说道:“左庶长,我今日来,和你商议几件事情。司商高粱来寻我,说到司商开府,左庶长好魄力,我一力赞同。还有常氏商社发现了铁矿,对于秦国是天大的好事,韩国有铁矿,我秦国也有铁矿,对秦国的根本强盛,起决定性作用。高粱已经向你禀报,我想问左庶长,对于此事,有何看法?”
卫鞅道:“事关国家战略,当有君上决断,我无权干涉。”
嬴渠梁略一思索,微微点头,心中已有成算。
这句话,卫鞅跟高粱说过,想必高粱也向嬴渠梁禀报了左庶长的意见。嬴渠梁这时询问卫鞅,既有投石问路的意思,也想完全领会卫鞅的真实看法。同样的一句话,听的人不同,得到的信息也大相径庭。嬴渠梁显然比高粱要高两个层次,略一沉吟,便领会了卫鞅的意思。高粱所理解,仅仅是卫鞅不干涉而已。嬴渠梁却听出了几个更进一步的意思,卫鞅首先肯定了铁矿的重要性和战略地位,事关国家战略,只要依照这一原则,剩下的就是怎样把握其中的尺度了。其次是,强调责权分明,君权和行政两架马车齐头并进,责权分明作为两人之间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的指导思想。
另外还有深层的意思,卫鞅在涉及入秦各家巨商重大事项上面,不作干涉,并且断然成立司商府,这个举动让嬴渠梁也甚为感动。秦国如今的很大部分官员,包括左庶长卫鞅,都是山东各国来人,三大商社以及其他一些小商社,也都来自山东。司商府从左庶长府剥离出来,由秦国人高粱掌控,这不仅仅是表明不谋私的态度的问题,而是在制度上杜绝了外来官员与商社勾结牟利。五万金以上由上大夫批准,十万金以上有左庶长批准,事关国家战略由国君决断,层次清晰的核准机制,是官商分离的基础,非但外来官员,老秦人官员也难以扰乱吏治。
嬴渠梁的猜测,三家巨商和卫鞅是有牵连的,至少背后都是因魏国老相国白圭而入秦。主动放弃为商家谋利的机会,即便是合法合理的利益。在于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的时代,国家的主导力量皆由世族、家族构成,举国上下谁不是以家族利益为重,这等做法,非但可以说是难得,甚至可以说是别开生面,开创职业官员先河。
所以,嬴渠梁才会投石问路,隐含的提出给卫鞅田地补偿,当然也是有意给所有外来官员予以经济上的补偿。
不出卫鞅所料,嬴渠梁果然说道:“第二批法令,我已看完,左庶长以为,何时颁布最为合适?”
第二批法令,主要是官爵制,郡县制,税制,小家庭制,以及包括《盗律》、《贼律》、《囚律》、《捕律》、《杂律》、《具律》的秦律。
已经颁发的军功制,农爵制,其实也包含了官爵制的部分内容。而完全的官爵制,远远超出这两项涉及爵位法令的内容。按照卫鞅的设想,理顺全国行政体系,实行二十级爵位,官位和爵位分离。官位用来明确职权,爵位积功而得,类似于军职和军衔的关系,或者是行政职位与行政级别。同时,针对战国的特点,放宽了官位和爵位之间的对等关系,让职位侧重于职权,爵位更纯粹的表达荣耀。基于重赏重罚的理念,把重赏的手段,放在爵位上面。一个官员领两份俸禄,一份是职位俸禄,一份是爵位收入。
嬴渠梁所指的,重点是官爵制。从山东入秦的官员,只授予官位,不曾授予爵位。这个做法的最初打算,是减弱了反对变法的声音,也初步明确论功授爵的原则。而如今,外来官员只得到一份不算多的官位俸禄,嬴渠梁考虑用合适的方式,在他们立功进爵之前,让他们在生活上能安心。否则秦国艰苦,难保有人承受不了,待不下去。卫鞅拒绝了,除了表明他的态度外,也表达了他的判断,这个问题,不是问题。是以,嬴渠梁也不坚持。
卫鞅道:“君上的意见怎样?”
嬴渠梁笑道:“我问你的意见,你反过来问我了。”
卫鞅也笑,而后正容道:“我初步打算,明年开春后,或夏忙后。只是其间几桩难处,让我委实犹豫不定。其一,官爵制,包含一项内容,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必遭遇强烈的反对。其二,郡县制,我已下了严令,各地官员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杜绝私斗,若是早早推行郡县制,官吏调动,民众适从需要时间,容易导致私斗的发生。其三,第一批法令的核心是激扬正气,一改民风所向,因而官爵制,务必及早推行,有利于完善军功制和农爵制。其四,秦律严厉,法治观念尚未深入民心,民众一时无法接受,早早推行,执法难度过大。其五,税制改革,消除杂物纳税的旧法,推行粮食与钱币结合的税收方式。如今,秋粮已入仓缴纳,重点就在钱币税收。而市面流通货币总量太少,若是钱币流入国库,恐怕引发市场混乱。并且,税制改革需在废除世卿世禄制之后,否则钱币大量流入各世族、封主,对国库是极大地遭难,后续变法的难度也极大地增加。”
嬴渠梁听完,表示赞同,说道:“这五点,也正是我所思虑的。”
卫鞅道:“我也有过想法,将第二批法令分两次施行,比如先颁发小家庭制,官爵制也一分为二,加上秦律,其余法令作为后续。然而,各项法令相依相存,推行时机多有矛盾,不好把握。”
嬴渠梁思考片刻,两位巨头对话,有些话无需讲得太明白。卫鞅的意思已经很明确,颁布法令的时机,在于国君,而不在左庶长。只要国君能掌控大局,抵御得了可能引发的反弹浪潮,便能推行法令。
“我的意见,怕个鸟,即可颁布。”嬴渠梁一锤定音,铿锵有力的说道。
卫鞅笑了,道:“君上说不怕,便按君上的意思。”嬴渠梁既然这么说,表明他有足够的信心。
第二批法令,是个极大地关卡,过了这一关,后面的法令便可顺水推舟了。前面两批法令,属于第一轮变法的全部内容。当第一轮变法顺利实施,估计要几年之后,推行第二轮变法,整个秦国变法的操作,才算完成。
卫鞅没有受到根深蒂固观念的影响,认为新田制是改变生产关系的重头戏,是整个变法的核心。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和历史上的那位一样,正确选择将新田制放在第二轮变法中。新田制具有历史性的意义,而从强秦角度而言,短期内能发挥的作用,却不如想象中那么大。反而,新田制将沉重的打击、瓦解老世族的势力,早早推行,很可能使整个变法历程被反弹的浪潮所淹没。
嬴渠梁道:“左庶长可曾婚配?”
卫鞅失笑,忙道:“请打住,君上不必为我操心此事。”
嬴渠梁有些失望,卫鞅何等聪明之人,这是完全领会他意图之后的决定。照他的意思,打算许配自己的亲妹妹给卫鞅为妻。卫鞅娶了公主自后,成为赢氏一族的人,对于减轻反对变法的声浪,理顺秦国的势力格局,顺利推动变法,有着莫大的好处。
嬴渠梁哈哈一笑,虽失望,却不介意,秦国变法行阳谋,走正道,能成联姻最好。联姻不了,不过是遭遇困难大些,区区障碍,何足道哉。难不成左庶长不成为赢氏家族的一份子,变法打击就实现不了了么。
卫鞅正色道:“多谢君上。”在这个时代,他的婚姻价值观纯属另类,与时代格格不入。吴起杀妻求将尚且得到容许,何况是休妻再娶公主,那是理所当然。难得嬴渠梁不在这件事上面给他施加压力,只是一句带过就算了。而所增加的困难,则是由嬴渠梁一人面对,这让卫鞅感激。
嬴渠梁笑着摆摆手,道:“家眷可曾接来?”与卫鞅相识以来,交谈尽是国家变法大事,却不曾关心他的家庭。
卫鞅道:“明年。”
嬴渠梁见卫鞅不愿说得仔细,也就作罢,说道:“再议下一件事,我思来想去,发现一个问题。军功制尚未贯彻,我军战力尚未得到提升,要是遭遇魏国的攻击,怕是要被迫中断变法。”
卫鞅道:“我也正在考虑这个问题。只是,君上,你把这件事排在我的婚事后面,是否——”
嬴渠梁大笑,道:“本末倒置。”
卫鞅笑点头,道:“君上的意思,打一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