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记 第三十一章 兵家物

作者 : 小皮瓜

“莫先生!”徐宁热情地向莫问打了个招呼。♀“阿琪好些了吗?”

莫问笑着点点头,脸上的喜色透露了他的心情。“多谢徐姑娘关心。大夫前些日子交待,阿琪不能挪动。昨儿个又来复诊,说是好得快,可以扶着走两步了。”

“是吗?”徐宁听了也替他们高兴,往莫琪房间走去,“我去瞧瞧她。”

莫问摆了摆手道:“去吧去吧!自行车那结构,还有个链条的问题得想一想。我就不陪你进去了。”作为一个古代技术人员,对于徐宁拿出的各种现代发明,莫问如获珍宝,非同一般地沉迷其中。徐宁无奈地摇了摇头,自己往内院走去。因为受伤比莫琪轻,平日又一直很注意营养均衡,身体素质比起莫琪来说,好得太多,徐宁已经能自由走动时,莫琪才刚刚能下床。

“阿齐!”徐宁甫一进门,便见阿齐搀着莫琪在床前挪动。

“徐姑娘!”阿齐和莫琪同时叫了一声。尤其是莫琪,满脸欣喜。自从被朱棣从五味楼带回来后,她又重新回到了家中与父母亲人团聚,心中自然对朱棣和徐宁感激万分。

徐宁笑眯眯的走了过去,说道:“阿琪,多走动走动,伤势好得快些。”

阿齐笑着接口道:“徐姑娘说得是。大夫昨日也让阿琪要多下床走一走,活动一上的经络。特别是要多到院中走走,说是心情好些伤好得也快些。”自打阿琪失踪后。阿齐便十分自责,以往虽然莫问一家生活比较困窘,但有儿有女也算齐全。遭到黄绩德诬陷致使阿琪走失后,他们全家便陷入痛苦之中。如今莫琪终于又找回来了,可算是大喜之事。阿齐每日都笑个不停,从心里感激朱棣与徐宁。

徐宁看着莫琪搂着阿齐胳膊,面上的笑意仿佛从心底蔓延出来一般,便知道她已迎来了新生活。徐宁并没打听阿琪为什么失踪。她猜想也许其中涉及莫问家中的一些私事。莫问一家没有说,徐宁也没有问。如今莫问一家能快乐地生活在一起,何必还要追究那些过往的伤痛?

三人亲热地说了一会话,徐宁便去探看阿疾,发现他的脸色比起以前也好了很多。阿齐喜色满脸地说道:“徐姑娘,上次你带来的白果叶,确有功效。阿疾每日饮上一杯,晚上也不常常喊难受了。”

“是吗?”徐宁听到阿齐反映这银杏叶的效果,惊喜异常。她只是听说银杏对此症有效。但从来没见人用过,如今竟真能缓解阿疾的病痛,徐宁不由十分高兴。“下回我再带些来。”她立刻说道。

“多谢徐姑娘了。不过不好让您破费了。您这些天每日都让人带来那些贵重补品。阿琪吃都吃不完呢!”阿齐红着脸说道。

“吃不完留着慢慢吃。伤筋动骨一百天呢!阿琪要好好将养着。”徐宁笑着说道。

“对了。明日我便要回家了。在这呆了十多天,再不回家,家里就要报失踪了。”徐宁俏皮地说道。

“回家好,回家好!”阿齐现在有女万事足,说道,“别让家里人担心!您还象以往那样。有空就过来走动走动,我们当家的,还有很多问题要请教您呢。”

“呵呵,不敢说请教,莫先生这技术学问。♀若说是天下第二,估计没人敢说第一。”

“哈哈。承蒙徐姑娘夸奖了。”说曹操,曹操到。莫问走了进来,向徐宁说道,“若论天马行空,谁也比不上徐姑娘!您送来的那自行车,堪称奇思妙想之极!”

徐宁哪敢称功,这自行车若真研制出来,莫问可是首功,毕竟全靠他一手制作。这木头产品,比起现代那些流水线的钢铁产品,含金量不可同日而喻。

“徐姑娘,我有一些地方尚不太明白,不知可否请您移步工坊指点指点?”莫问说道。原来他难得从工坊出来,还是因为研究问题。徐宁自然答应,反正她也不会操作,只能将自己对自行车的记忆全部照搬出来告诉莫问,该怎么修改设计得更加合理,不依靠现代工艺,那都是莫问的本事了。

两人在工坊里就自行车问题讨论了许久。徐宁详细地向莫问讲述了自行车的刹车与轮轴问题。莫问苦恼地表示,目前炼制可用于轮链的细铁片,质量没有问题,但数量上便有些困难了,要花费的时间太长了。徐宁很外行地问能不能用硬木代替,被莫问以虽可成行但易磨损而驳回了。

徐宁也无计可施,她纯属文科生,对此一窍不通。于是,在莫问挠头苦思时,她便在这工坊里转了转。工坊里工具随意摆放,大概是方便莫问取用。徐宁拍了拍一个墨斗,好奇地想拿起来试试。谁知压在下面的一个物事滚了出来,“啪”的一声,掉落地上。

那物事尺把长短,呈棒状,如一根长筷子般浑圆,三指粗细,全物由纯钢制成,黑黝黝暗哑无光,尾部极其锋利,顶端还有个把手。

莫问听得声音转头一看,吓了一跳,急忙走来捡起那东西,放在桌上,焦急地对徐宁说道:“徐姑娘,没有弄伤你吧?”

徐宁盯着那物事的锋利尖端,只觉得身上汗毛都竖了起来。她听得莫问询问,摇了摇头,示意并没受伤。可是,莫问怎么会研制这种东西?徐宁心头生起一个疑问,看着还在抚模那事物的莫问,慢慢地说道:“莫先生,我不知你还研究兵器。”

这事物如此锋锐,若说不是兵器,只怕谁也不相信。

莫问笑了笑,说道:“徐姑娘,这是厹,古时便有的兵器。燕王日后就国,兵士如羽,我想制几件兵器送给他。如今多数人认为它失传了。但是我家残谱里还记得有一些制作方法。”原来莫问家传有制兵之法。他又数次受朱棣大恩,因此就琢磨着打造几件合用的兵器,以便朱棣日后的藩**士们使用。

“这是上阵用的兵器?”徐宁明白了莫问想要报答朱棣的心情,便不再追问,只是对那事物感到好奇,上阵应该用长矛比较方便吧?在徐宁的印象中,两军对垒,一般都用长兵器。

莫问摇了摇头,说道:“非也。诗经有云:厹矛鋈錞。可表此物乃短兵相接所用。”刺杀敌方主将更为好用,一击便无忧。莫问默默在心里补充道。不过徐宁是个女子,他不愿在她面前谈起战争的血腥之处。

“短兵相接?这个,更加适合暗杀吧?”徐宁越看越觉得此物眼熟。

“莫先生!给您换花喽。”燕王府的花匠管事朱义,亲自搬着三盆兰花走了进来。莫问地工坊摆放杂乱,长时间呆在里面,容易让人心情烦躁,特别是对某些研究的关键步骤百思不得其解时,更加容易诱发莫问的不耐。阿齐担心莫问的身体,便上廊坊买了些花草放置在工坊里,赏心悦目,让莫问的心情能舒缓一些。后来朱礼得知后,便让府里的花匠每日送花过来,以供莫问使用。

莫问向朱义点了点头,道:“有劳朱管事了。”朱义也笑着说道:“不麻烦,哪及得上莫先生这般劳心劳智。”两人默契的一笑,似乎颇为熟识。

“这棍身若是改成三棱形,岂不就是三棱刺?”徐宁盯着这个兵器,终于想起来为什么眼熟了。当年与三炮部队联欢时,参观过他们的军械博物馆,见识过大名鼎鼎的名刀三棱刺。和眼前这长筷状的刺刀何其相似!

“三棱刺?”莫问月兑口问道,“何谓三棱刺?”

“便是将这棍身打制成棱型,三面血槽。”徐宁在那长刺上比划了一下。莫问楞了一下,不明白为什么要打制成棱型。他悄眼向花匠朱义看去,却见朱义的眼里短暂迷惘了一下,便放出了极度热切的光。

徐宁见莫问不解,也不知道怎么回答。她是女子,对兵器之类完全没有兴趣。当年那个解说员很是自豪地将三棱军刺的各种优点介绍一通,说是我国的军工技术等等。徐宁记不太全,但印象深刻的是,这简单明快的军刺,是世界上最厉害的军刀之一。

“据说,效果很快?”徐宁回忆着当初那个军事解说员的话,“打成三棱形,好像刺入后不容易被卡住,能快速进行下一步动作,比如转一转什么的。”徐宁想像了一下,只觉双腿有些发软,她停了停,又犹豫地说道,“好像,伤口还不容易包扎?”她完全不能肯定这些是不是三棱军刺的效果,只是根据回忆所说。

徐宁说话间,莫问也在思考,他只是工匠,并不是军人。他们谁也没注意到,朱义已经快掩饰不住兴奋。

“在下先告辞了,不打扰两位探讨。”朱义飞快地躬身一礼,便要离开。莫问正听得不甚了了,见朱义要离开,不由一急,想留住他一同听听徐宁的见解,但张了张口,终于还是作罢。l3l4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明珠记最新章节 | 明珠记全文阅读 | 明珠记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