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魏秦王兰芳在历史上是个传奇人物,他所引起的争议丝毫不少于后明朝生死不明的建文帝。本书最新免费章节请访问。史称其“刚猛勇直,能厉言”,出生更是神秘:宫省事秘,莫有知其所由来者!他一生起伏跌宕,最后连死亡也不平庸,下葬是“夜瘗山谷,十四门尽出棺,人莫知其所”,最神奇的是,他的疑冢到后世,尤其是近代,科学如此发达的地步,竟然也只被发现了两三个,并且已经被确定是假的,真身所在还待确定中。
廖教授今次参加的会议,就是专程讨论秦王墓的,墓址已经被大致确定,但怎么开挖,还在商讨中,因为这座被定义为“11号大墓”、极有可能是秦王墓的陵墓,里面跟秦始皇陵一样,布满了水银和毒气,最先进的地下探测仪器显示,里面的空气成分和土壤成分极不寻常,专家担心里面的有毒物质可能致命——这也是廖教授希望朱砂能更有野外挖掘经验和对毒药、药物学更了解的原因。但开挖是板上钉钉的事实,因为墓址的暴露极有可能会引起盗贼进一步的毁坏。说起这墓址的最终确定也有故事的,之前秦王墓的墓址多有争议,又因为缺乏史料和资料,这种争议最终变成了争执,而一个盗墓贼的死亡,让这不休的争执得到平息:在山西平林一个小镇,一个守林人在山林发现了一个年轻的死亡男子,男子四肢卷曲、面色赤黑,他随身携带的布袋有一个珍贵的玉瓶和一块奇怪的白布,山西多陵墓,盗贼时有可见,守林人不敢怠慢,马上上报了公安,公安最终确定了死者姓名身份,是一名盗墓贼,但在附近并没有发现陵墓被盗,玉瓶按相关顺序收归国库,但白布被认为是死者随身携带的物品,又因为死者无亲无故,并没有人来领取尸体,白布被弃置在公安局的库房。本来事情到此也该告一段落了,但事情就发生在这里,参加秦王资料搜集研究的一位教授,他的夫人是本地人,这则新闻又上了报,巧了,一切是巧合,她娘家人用这份报纸垫箱底给教授夫人邮寄东西,夫人拆了包裹,作为填充物的报纸就随便扔地上了,于是,教授就看见报纸上的玉瓶了,这玉瓶十分精美,虽然只是普通的纸质,却依旧可以感受到一种华贵的气质,教授出于职业本能,就拿起报纸看了,然后看到那盗墓贼的死状描述——
毒药的运用在后晋达到了高峰,可在后晋之前的魏已经见征兆,这死状一看就是中了魏初期的一种叫“尸脸”的毒药——这种毒药,在后晋时被改进,成了一种十分霸道可怕的毒药:相思引——
然后,那教授看到了“白布”!
那教授震惊了、诧异了,怀疑了。
要知道,秦王是一个很有“历史”的人,他的随身物品多有不凡,而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火浣布”。史书有明确记载:二月,西域重译献火浣布,诏大将军、太尉临试以示百寮,上爱之,以为衣巾——
这火浣布,说白了就是今天的石棉布,但古人不知,多有怪神之谈: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三:“山(炎火之山)上有鸟兽草木,皆生育滋长於炎火之中,故有火澣布。非此山草木之皮枲,则其鸟兽之毛也。而宋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一:“东方朔神异经所载,南荒之外有火山,昼夜火然。其中有鼠重有百斤,毛长二尺馀,细如丝,可作布。鼠常居火中,时出外,以水逐而沃之方死。取其毛缉织为布,或垢,浣以火,烧之则净。又十洲记云:炎州有火林山,山上有火鼠,毛可织为火浣布,有垢,烧即除。其说法不一,至后世,有马可波罗记载:突厥人自矿藏中发现一种物质,取之暴晒碾碎水洗,得细丝,织成布,即火浣布——火浣布才月兑去了神奇的面纱。但世人对火浣布依旧充满想象和好奇——当时并无此谈,只有传说,秦王的先人甚至发出了“谓世言异物,皆未必真有”的言论,秦王忽然获得,自是真爱,下令薄葬,唯一指明的陪葬品就是“火浣布”——当时那教授就疑惑了:莫不是传说中的“火浣布”?这只是一种一闪而过的瞬间感觉,然而这种瞬间感觉对于一个教授却是至关重要的,他马上打电话让廖教授查看这则新闻,两人研究出个大概,马上上报,要求鉴证这“玉瓶”的历史,上面很重视,申请玉瓶的同时,马上把还弃之在公安局库房的白布调了出来了——据说差点找不到了。不过最终它“完璧”到了那帮教授专家之手——
玉瓶终于申请下来了。一大帮专家教授围着那宝贝研究,最后都兴奋了,那是魏的制式,玉质润滑,用上好的翠玉制成,瓶身雕刻着一只碧绿可爱的桃子,颜色大异瓶身,十分鲜明触目,却跟瓶身浑然一体,大方高贵,在桃子右下方,有小小的印记:司徒由敬上。
《魏书.东史异记》:时秦王寄居东陵府。太师翰暨福王欲杀之。由知之,寄碧桃瓶示之。王逸之。翰蹉叹:我等已矣!
碧桃,必逃,秦王明白了暗示,逃离了太师和福王的毒手,后来登基成为皇帝,他并没有有忘记司徒由曾经的救命之恩,曾多次公开或私下表示:卿救我,必不待薄!司徒一族由此显贵。秦王为了表示不忘情谊,病危时,请亲自要求将“碧桃瓶”作为陪葬品放入棺内随他入土:永生相陪,固不忘卿!
于是,按照“相思引”发作的时间计算,相关单位动用了最先进的仪器,在守林人发现尸体的方圆展开了搜索,并最终确定了墓址——
墓址确定了,但随着最先进探测仪器的发现,难题也来了!
有关人员经过一个多星期的研究讨论,最终组合了一个方案,并确定了明年初春开挖的时间——
开完会,朱砂就随廖教授回周城了。
两师徒在飞机上才得以讨论秦王的身份,之前忙于开会而分_身乏术。史学家一般认为秦王是任城王曹偕的儿子,曹章的儿子,曹懆的孙子,但这一切并无确切证据证明,只能算作猜测!这“宫省事秘,莫有知其所由来者”引发了无数的可能。廖教授是不认同大多史学家“认为”中的人。他觉得最大的可能是兰芳是当朝皇帝曹永的私生子,而不是传说中的“养子”,当时年轻的明帝曹永十分荒唐贪玩,曾多次“秘服私游”,并且远至当时的“蛮夷之地”广西,而后来秦王登位后,也多次派人远至广西选美人,这其中必然有关联,廖教授认为,秦王的生母可能在广西,秦王当时尊郭太后为母,而且他的身份不方便大张旗鼓地寻找生母,所以只能借着“选美人”的机会派人到广西暗访,但这种暗访可能没有结果,他由此钟爱广西出身的张贵妃,显然是一种移情作用,但并无史料证实,廖教授也只能嗟叹。他问朱砂有什么见解——
他见朱砂一脸沉吟,显然另有想法!
朱砂问:“教授,公主可能去过广西,将军未功成名就时也可能踏足过,而秦王,也可能出生广西,你觉不觉得有点巧合?”
老教授很直接:“毒?”
“广西最著名的肯能就是毒药,也就是所谓的‘蛊’,当时广西是没有医生的,叫‘巫鬼’或者‘神巫’,是后来唐朝周道益‘驯巫为医’才有了‘行医’、‘医生’这个概念——所以,有史称广西其实是‘毒’的发源地不无道理——覃侍的起源也是那里。”
“有一个故事讲秦王发怒的样子:上大怒,目赤红,呲欲裂,愤而去。其实真正要写的应该是‘皇上十分愤怒,眼睛赤红得像魔鬼,咬着牙,像要扑上来啃噬人的样子,他十分暴躁地离去了’,但是史官不能那样记,所以写个十分含蓄的句子,‘上晚年,齿发俱落,药石罔效’——这分明是毒发的迹象。我怀疑,秦王可能是最早期的‘覃侍’。明帝还是太子时,大将军曹夷曾经远征当时的西夷,路过广西时‘掠壮男女二十余人献上’,但明帝的父亲对这些‘披发纹身’的男女并不感兴趣,将他们送给了当时的郭太后当奴婢,而太后‘怜其言语不通,目色哀哀,遣其返’,这过程,大概有半年,这半年间,可能当时的太子后来的明帝跟其中的某一个女子发生了关系,而后来曹永远游蛮夷之地,其实就是为了寻访当年钟情的女子,而当年被送入宫的女子,可能怀孕了,生下了秦王,并且按照当地的‘毒养’风俗养大成人,然后发生了一些意外的原因,反正这个孩子成了任城王的养子,然后最终被迎入了宫廷被封为秦王,最后成为皇帝——他虽然身在‘中原’,但他小时候的生活习惯已经养成,他一直在服食毒药,然后这些毒药在他晚年时候产生副作用了,他牙齿头发都掉光了,他死的时候,曾经握着年老的郭太后的手叫‘娘亲’,‘情致哀哀,犹若痴孩,太后悲不成声’而不是‘母后’,极有可能叫的是他真正的生母,而不是郭太后,但郭太后会错意了!”
廖教授沉思半晌,叹息,“是了。这推测合理。当年曹夷曾再次征伐西夷国,可能在经过广西的时候,得知了‘龙子’的消息,回去秘密禀告了曹永,曹永当时苦无子嗣,自然大喜过望,于是策划了任城王妃有身孕回娘家养胎的消息,然后过了三五年,再让她带着秦王出现在公众视线——这时间,说得通啊!只可惜没史证,我们也就只能自娱自乐说说!”
两师徒嗟叹。
朱砂问:“教授,我们班同学会参与挖掘吗?”
廖教授摇头,“不!”
“为什么?”
“太危险了。我们不能冒这个险。这只有特定人员会参加!”
“教授,那我能参加吗?”
“你不能参与挖掘工作,但前期准备工作和后期整理工作都需要你。”
“好的。”
“我听郑教授说周秀敏很擅长绘图和资料搜集整理,你问问她,愿不愿意加入来?学校方面,我会安排。”
“好!”
周秀敏知道她要回来了。大早跑来接机,完全把旁边的廖教授“无视”了,隔着老远就高兴地挥手大叫,廖教授看见她,摇头,“你们这2个小女生啊,这么黏,都来帮我工作吧!”心情颇为愉快地呵呵笑着自己先走了。
周秀敏莫名其妙,“教授刚这话是挖墙角?”
朱砂微笑,“郑教授向教授推荐你了,我们可以一起去挖秦王墓?”
“真的?”周秀敏高兴,终于可以月兑离大郑魔爪了吗?郑女士还是有点良心的啊!
周秀敏高兴得抱住朱砂,大叫,“什么时候?”
众目睽睽,朱砂有些扭捏,有些不自在地扭着身子,周秀敏讪讪的松开了手,一时高兴,她有些得意忘形了——
“春天的时候!”
春、天、的、时、候!!!周秀敏感觉一盘冷水直泼下来,她就知道,郑女士哪有那么好心啊,冬天,隔着一个世纪那么遥远,当下她还不是得继续忍受、接受大郑惨无人道的虐待?
叹气!
命啊!
作者有话要说:我是手残慢星人~呜呜~~~~(>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