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82 第三百三十五章 东海纷乱 五

作者 : 陈家公子

()蒙古人与日本正鏖战于扶桑四岛,天下风云都被搅动了进去,蒙古人号称战无不胜,却在扶桑那里栽了两个大跟头,这天下人都知道,忽必烈号面子,蒙古人无论如何也不能堕了自己的荣耀,这个场子迟早要找回来。

原本的历史上忽必烈也一直考虑要再次征伐扶桑,当然却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成行,但是在今世的这个历史上,一次不属于这个时代的策划,把历史拉偏了轨道,蒙古人第三次征伐扶桑就这样的登场了。

林文把其归结为“赵显门”事件,这个事件触犯了忽必烈的底线,自然历史也就偏离了原本的轨道。

原本的历史,林文有机会吗?也许有,但是那是成为商人的机会,成为有钱人的机会,这个机会没有,造反的路只有死,落草的路只有跑,而且还要跑的远远的,会不会死在路上,会不会死在他乡那便不知了,今世一切却也不一样了,前路充满了变数。

林文率领五百壮士在蔚蓝的大海之上时,心中无比的平静,在林文看来,大元帝国要灭亡不是那么的容易,林文也根本不知晓这大元帝国如何灭亡,流求没有这个实力,而忽必烈也不是那亡国之君,但是汉家男儿不低头者不知凡几,不为异族之奴役,而踏上海上之人怎的都留个窝,狗尚且要有窝,何况人?流求是汉土,大宋朝最后一块领土,自然要留着。

林文其实知道,即便是蒙古征伐扶桑,双方两败俱伤,可是要想与那前秦一样,那是不可能的,形式不一样,情况也不一样,即便蒙古人在丧师十数万,中原大局不会有多少损伤,蒙古人动用的有多少是当年的江南汉军,女真契丹军,高丽军,死,无非是一斧两砍,遥想当年,拓跋焘率军进攻刘宋盱眙城时,魏帝遣使送函于臧质说:今所遣攻城士卒,皆非拓跋族人,城东北是丁零与胡人,城南是秦陇一带的氐、羌人。如果你杀死丁零族士兵,正可以减少常山赵郡的反抗力量;胡族士兵死了,正可减少并州的反抗力量;氐、羌士兵死了,则可减少关中的反抗力量。因此无论你杀死哪部分士兵,对我都是有利的。当然臧质回羞辱了那拓跋焘。今日情形无非于此。

但是林文知道若是蒙古人此次再败,将不复再来,东海将月兑离蒙古人的统治,林文的割据流求的计划将会实现,林文其实从一开始想的便是割据一方,为汉人江山留一正统,大宋朝是个美好的朝代,北宋的某些时候更是号称中国最美好的时代,林文希望在流求能保持下来,王德为开明之人,士大夫治国的传统仍然在,而且是深入人心。林文当然明白,大宋朝并非没有弊端,若是没有就不会有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的一系列革新运动,大宋朝是要改,但是很多东西也需要留,留下来,流求就是最好的基地,也许在这个地方真能创造出一个理想的时代。

林文虽然不会狂妄到自己堪比范仲淹,王安石等人,但是人类文明最可怕的是什么,一是创新,二是底蕴与传承,林文和古之圣贤是没的比,林文自己也承认,但是林文却有这个时代所有人都没有的东西,底蕴和传承,比这个时代的人多了很多个世纪,而这个就是林文的底气。

林文嫡系三百人,王德更挑选精锐两百人随林文出征,赵兰随行为监军,目标,蒙古军的辎重,袭击蒙古军的补给线。

当林文提出袭扰蒙古军的补给线的时候,王德略加思索就一口答应,这个计划好的很,既然正面不行,那就来暗的,按照林文的说法,既然蒙古人占面这个已然成即成的事实,那自己等人就占点,来打击敌军。

能打便打,打不了便跑,总之就是不和蒙古军正面对抗,而搅的蒙古人首尾不顾,疲于奔命,让其在扶桑不能很好的作战。

王德听完是大加赞赏,称林文为多智之才,并派何水为副将协助林文,何水为百战宿将,又精通水战,王德派其协助林文,自然是要补林文之短,实战经验不足,至于赵兰,有这当世第一等的大高手在,自然很多事情是马到成功。

林文就率领这么五百人,踏上了征程。

林文身穿铠甲,站在船头,见那远方快速行来之小舟,皱眉对左右道“接石宝兄弟上来。”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公元1282最新章节 | 公元1282全文阅读 | 公元1282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