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第一次?燕乔森哑然失笑,别说现在飞燕还没盈利,就算将来盈利了、上市了,陈远鸣也是大股东,难不成还能撤资套现?他们三个人的合同可跟那种真正以上市为目标的风险投资相差甚远。请使用访问本站。
对于风险投资这玩意,其实燕乔森的了解也不算深入。他刚工作时整个硅谷风投界正处于绝对的低谷,除非是那种特别有盈利前景的项目,否则很难从吝啬的银行家手里抠出钱来,独自创业基本属于痴心妄想,给大公司打工才是正经。后来到了80年代中期,风投业开始回暖,但是他的事业已经小有所成,再加上比较传统的中式思维,让他毅然选择了以实业和销售为主体的公司,而非把一切希望寄托在飘渺的股市上。
在这点上1987年的股灾似乎是个绝佳注脚,那些同期因为股市大赚特赚的友人,碰到真正的股市大跌时简直毫无抵御力,瞬间就破产的破产,裁员的裁员,损失极其惨重。反观自己的公司没有上市,几款芯片销售也不错,没什么波折就顺利渡过了那次大劫,才有余力进入PE格式的研发。
之后跟孟力生一拍即合,进行VD机的开发时,两人的思路依旧大体相同,如果不是陈远鸣异军突起,估计他们也会选择以内地银行贷款或政府扶持资金为主的低息贷款模式,而非投入美国风投公司的怀抱吧。
然而眼前这个少年却绝非开玩笑的样子,摇了摇头,燕乔森露出了一丝苦笑,“远鸣,真正的风险投资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沙山路赚钱的人很多,但是赔钱的人也不少,几千万投入,最后可能连个实物都拿不到。想要涉足这方面,需要的可不只是金融头脑。”
“这个我懂。”面对燕教授的谆谆教导,陈远鸣却没有半丝抵触,因为对方说的是实情。
对于高科技为主的风险投资,最重要的其实不是钱源,不是东海岸那些搅动世界的金融家们,而是善于从砂砾中翻出原钻,并且把它雕琢成形,获取百倍利润的风险投资者。在硅谷,这种典型的风险资本家可能本身就是技术专家或者出身高科技技术公司的中层管理人,他们拥有对于科技的高度敏感性,能够透过重重迷雾看到一个技术、一门行业未来的前景,曾经的管理经验又给了他们扶持那些聪明怪胎的资本,让那些只有点子对其他一窍不通的小家伙们慢慢走上正轨,把自己的点子化为数以亿计的财富。
这种风投模式,在前世最有名的例子就是网景公司的出现。
1994年时刚刚毕业,无财无名的马克-安德森一开始并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只是跟几个志同道合的好友一起编写因特网浏览软件,当si浏览器诞生后,风险投资家吉姆-克拉克发现了他,邀请对方一起成立关于互联网浏览、通信软件的公司,面对这样一位有充足经验的硅谷前辈,安德森欣然应邀,随后两人联手创立了网景公司。公司由克拉克注资,安德森带领其工作组开发了si浏览器的新版本。短短一年后,从未盈利的网景公司在纽约上市,投资银行事先预估每股价格在14元左右,谁知当天开盘后股价就一路狂飙,最终以58美元高价的高价收盘,500万股被抢购一空。
克拉克为网景公司投入了400万美元的资金,这个公司却用了一夜就摇身化作身价20亿美元的庞然大物,其后公司业绩一直稳步攀升,直到被美国在线用42亿美元免税换股,收购了回去。400万投资换取了数以亿计的利润,这种本该只存在于神话中的故事才是风投真正的魅力所在。
然而网景毕竟离不开克拉克的一手扶持,它的成功属于资金和技术、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天作之合,这种模式不是陈远鸣目前能够模仿的,他缺乏克拉克那种卓越的电子工程师出身,也没有管理高科技公司的经验。像网景、亚马逊这种创始人就具备足够的资金、并且善于一手操控的公司,并非他真正的目标所在。
对于陈远鸣而言,风投还有另一种模式,一个只要有点金指就能成功的简单版本。如今他来到了这个时代,当然不会因为短暂的掣肘就放弃这片潜在的沃土,他所需要的只是时间而已。
看着对方胸有成竹的表情,燕乔森摇了摇头,最终还是没能说出什么话来。一方面是这个少年确实有着过人的天赋,另一方面也是他对于陈远鸣那个远大目标的好奇,才短短三个月,他就让自己惊讶了数次,这次又会迸发何等过人之举呢?
关于风投的话题并没有深入,但是其他却不能不提。作为飞燕公司最大的股东之一,陈远鸣理所应当拥有对公司发展的知情权,既然都来到了硅谷,燕乔森也不能只让对方干坐在会客室里。在闲谈了几句后,他就带着陈远鸣一起参观起了自己的公司。
说是公司,燕乔森目前的团队其实更像是个工作室,规模实在谈不上大,只有几间实验室和十几号员工。如今硅谷的芯片业称得上百花齐放,但是归根结底还是以工业集成电路和电脑芯片为主,像燕教授这样研制PE压缩解码芯片的几乎屈指可数。现在公司能有这么大规模,还是得益于陈远鸣对于飞燕的注资,才让他有精力和余财扩充团队,投入更多的科研力量。
现在VD碟片的数据保护已经初见成效,用单纯的D-R很难直接拷贝盘面上的内容,PE-2格式的研制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算看到了曙光,不论从哪方面来看,这个公司都称得上运作良好,具有很大的潜力。
然而在认真参观过燕教授的公司后,陈远鸣轻轻皱起了眉头,“这个公司的规模,是打算只搞研发,不搞生产吗?”
没有得到预期中的认可,反而天外飞仙来了这么一句,燕乔森一怔,露出了点苦笑。“当然要以研发为主啊,既然已经拿到了芯片的专利权,就把握住了生产的命脉,可以毫不费力的从中获取利润,何必还要专门建设生产厂房呢?就算是飞燕将来开工,设置一条生产线也就够了,盲目扩大公司规模可不是长久之道。”
“嗯,一般情况来说这方法并没有错。”陈远鸣反驳的倒是干脆,“但是对于VD业来说,芯片也是核心技术之一,以后需要这种芯片的也绝非飞燕一家,如果可能的话,这笔利润没必要拱手让人,或者说,让人也该让给自己人才是。”
“什么意思?”燕乔森有点拿不准陈远鸣话里的含义,“难不成你还想建立芯片厂吗?”
“不只是芯片,还有光盘制作。”陈远鸣微微一笑,“而且厂房要建在中国。”
“啊……”听到这里,燕乔森突然有点转过劲来了,“你是说,准备建设下游产业了?”
上下游产业是这个时代任何公司老板都能听懂的东西,比如汽车公司可能会研制各种各样的车型,但是生产零部件却并非他们亲自动手,会有分门别类的下游工厂为他们制造各种配件。同理在高科技领域,手握知识产权,拥有研发能力的工作室、大公司就是所谓的上游产业,而把这些技术量化生产,推向市场的则是下游产业。
上下游产业是任何产业链中都必不可少的东西,没有上游产业的原材料支持、技术开发,下游产业就如无米之炊,缺乏市场竞争力。相反如果没有下游产业的密集劳动力、廉价生产,上游产业就如无根之木,根本无法把产品推向大众市场。想要真正的占有市场,两线齐备才是关键。
“说道点子上了。”陈远鸣轻轻点了点头,“如今国内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直接扶持高科技产业耗费太大,成效也未免理想。但是如果从下游产业开始,会马上让那些有胆量有魄力的人拿到第一桶金,续而投入进一步研发中,去学习、改进他们手中的技术,这样化被动为主动,才是更加理想的投资模式。”
“可是技术升级……”燕乔森有点踯躅,这样的想法很好,但是国内和美国的技术土壤根本就不在同一水平线上,也很难达到类似硅谷的成就,至少目前相当困难。
“是啊。”对于燕乔森的忧虑,陈远鸣当然心知肚明,“不过就像那些国际大公司做的,产业链是可以分层、跨越国界的,如果我们把硅谷作为种子,把国内作为土壤呢?在这里孕育人才、提高技术,在国内完善产品、降低成本,那么这条产业链将拥有其他国家无法匹敌的竞争力,也为未来赢取了无数可能。”
话说得掷地有声,燕乔森觉得自己的内心再次跃动了起来,没错,如果成了,如果不只VD一个项目能够这样操作,那么对于中国又该是怎样一种机遇和挑战呢?虽然作为美籍华裔,他已经离开了故土太久,但是越是身在国外,就越能体会那种对于祖国的思念和殷切期盼。国强民才强,这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如果国家衰弱、人人可欺,那么身在异乡,能够得到的也只是侮辱和歧视。而如今,改革开放正在那片土地上轰轰烈烈的展开,那个国度必将以之前百倍的速度来追赶这个时代,重新跻身世界前列!
“无限的可能……”燕乔森笑了,如果不是为了这个,他又何必跟孟力生合作,何必把飞燕的根基落在中国大地上呢。“说得好!哪怕是为了这个可能性,也该试试看。”
看着燕教授闪亮的双眼,陈远鸣轻轻呼出了口气,他选的伙伴果真没错。VD的开发只是他计划中的第一步,建立下游产业链才是后续的关键。同样是贴牌,他宁愿那些下游厂商们贴上更多国产的品牌,而不是沦为跨国大公司们的血汗工厂。
如今在电子产业上,中国是输在了起步,但是落后其实并不太多,看看硅谷里华裔的数量就知道,中国人不是不聪明,不是不能干,只是因为种种原因绊倒在了起跑线上。这一跤跌得如此让人痛心,却并非无法挽救。未来十年将是中国赚取外汇、开拓国际市场的起始,他由衷希望那些人的聪明才智用在更加正面,更加具有竞争力的层面上,而非不断的剽窃、内耗,最终丢掉一切。
一切思绪都在心中翻滚,但是陈远鸣面上的表情没有丝毫变化,只是微微一笑,“没错,试试看吧。”
作者有话要说:网景(英文spe)是一个自1994年开始的品牌。它亦是网景通信公司spenitinsrprtin)的常用简称。网景通信公司曾经是一家美国的计算机服务公司,以其生产的同名网页浏览spevitr而闻名。1998年11月,网景被美国在线(L)收购。
小伙伴们窝满血复活啦!!!!嘤嘤嘤睡饱觉滴赶脚太美妙,还是下午更新最靠谱丫>_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