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哲见唐候不愿献马,知道是和囊瓦杠上了。♀但是这样的赌气明明是自找没趣么!唐候在楚国已经被监押了一年有余,看来不献出??,唐候就只有老死郢都了。
公孙哲先花钱买通了楚宫禁军首领,打通了各处关节。经过一番上下打点,终于可以自由进出唐候落脚的馆驿,随时可以与唐候相见。
一日,公孙哲备好酒菜,召集唐候身边的几个主要侍从,一边喝酒一边商议解救唐候回国之策。
公孙哲长叹一声,慨然道:“大王一片好心来楚国进奉祝贺,本为两国之好,却不想囊瓦贪夫,强索贿赂,致使大王不能归国。而大又王又十分执拗,不愿意献出宝马,这样长期耗着,就怕日久生变。世子有命在先,让我不论如何都要想法救出大王,不知你们有何良策?”
这些侍从也知道都是那两匹宝马给闹的。大家都说只有献出宝马,才有可能月兑身,便把楚相国令人来索求宝马却被唐候拒绝之事细细讲述了一番。
公孙哲就问何人在养护理唐候的那两匹??:“现在此马在何处寄养,养马者何人?”
一个侍从道:“为大王护理??的叫着裘蠡,此人十分骁勇,一直为大王御马驾车。如果没有大王的命令,他是断不会交出宝马来的。那两匹白色的宝马,两耳挺拔,长鬃飘然;四蹄雄健、立地六尺有余,步态威武有王者之态。那身上微微卷起的厚密的毛发,发出锦缎一样的光泽……
公孙哲把马缰交到相府侍者手上,跪拜于地:“吾主唐候知道相国德高望重,是楚国的栋梁之臣,所以自愿献上良马??两匹,供相国驱驰。前日如有得罪,望相国胸怀宽阔、既往不咎。”
囊瓦大喜过望,手抚马背,频频点头,许诺放唐候归国。
第二日一早,囊瓦入朝,议过国事,囊瓦便独自去楚宫拜谒昭王,奏道:“唐国国土狭小,兵力不济,不会对我楚国构成大患。经过臣这一年多的观察,也没有唐候和吴国结党的确凿证据,所以臣建议大王放唐候归国,免得唐人怨望。”
昭王也深知唐候无罪,见囊瓦松口,自然乐意放唐候回国。那些随从和受命出使的公孙哲一道,护卫着唐候,一路奔往唐国。
刚入唐境,公孙哲引众位侍从和护卫,跪在唐候车前,请罪道:“臣公孙哲为大王归国,私自盗出??良驹,违了大王之意,所以臣请罪于王前,请大王治臣之罪!”
唐候下车,亲自扶起公孙哲,安抚众人道:“寡人一时糊涂,不舍两匹良驹而误祖宗社稷,是寡人之罪。今楚国贪夫,恃强凌弱,强夺寡人心爱之物,他日如有机会,必定报今日之仇!今寡人能够归国,都是爱卿的功劳,只要你们不埋怨寡人就好了。”
君臣说得清楚,各自解开心结。唐候归国之后,自思国力不济,先只得隐忍不发。
囊瓦得了??,便放唐候归国。蔡候在馆驿中听说之后,也有了主意。看来这囊瓦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如果这样耗着,归国肯定无望,于是蔡候唤过自己的侍从首领,让他去见囊瓦。
“你出去拜见相国,就说寡人愿意把羊脂白玉和貂鼠裘相赠。”
侍从先是买通禁军,才出得驿馆,到相府呈报蔡候之意。
因为蔡国的国力比唐国强得多,在诸侯中的影响力也大得多。囊瓦虽然囚禁了蔡候,但在供给和生活保障上还是比较到位,不敢过于怠慢。
囊瓦见蔡候已经回心转意,就收了蔡候所献的两件宝贝,向昭王请旨,放蔡候归国。
蔡候出了郢都,怒气勃勃,气愤难平。路过汉水,见江水滔滔,与天相接。此次受囊瓦之辱,监押年余,心里自然气愤难平。于是蔡候取玉佩一枚,沉入汤汤江水,发誓道:“寡人如果不能伐楚报仇,从此不渡此江!如有违誓,人神共愤!”
蔡候一路返国,回到都城新蔡,群臣离都十里相迎。第二日蔡候大集群臣,其它国事都暂且延后,先商议报楚之策。
蔡候一回到国内,便决定着手报仇的计划。在朝堂之上,下达诏命道:“令蔡国世子元就质于晋国。任命大夫陈周为使,与世子元一道,出使晋国求兵。
蔡大夫陈周领蔡候之命,带了不少财宝到了晋国,此时晋国由范鞅当政,为晋国正卿、中军将。
此时晋国虽然霸业日衰,但名义上还是霸主之国,一般诸侯小国受到不平之事,还是会向晋国求援,希望晋国维持正义。
陈周向晋国国君晋定公述明楚国相国囊瓦之贪,持强凌弱,有失道义,现在蔡候激愤,质世子元于晋国,希望晋国君臣能为蔡国主持个公道。
晋定公和众臣商议了一番,决定帮助蔡国。于是大集诸侯之力,欲要讨伐楚国。但是在名义上还是应该和周敬王打个招呼,毕竟图霸是在“尊王攘夷”的前提下进行的。
周敬王允晋国之请,同意集结诸侯,派遣王朝卿士刘卷,以王师的名义传檄诸侯,让诸侯出兵相助,随同晋师伐楚。
这些诸侯同意出兵的一共有大小17国,唤着17路诸侯,个个都恨囊瓦之贪,愿意出师伐楚。这些诸侯中大国有晋、蔡、宋、齐、鲁、卫、陈、郑、许,其它都是小国。
这只联合部队在晋国集结之后,屯兵于召陵之地。晋国正卿范鞍为主帅,晋国卿士荀寅副之。副帅荀寅自认为晋国为蔡国出师,又号召了17路诸侯相助,居功至伟,蔡国肯定会有重谢,于是派出心月复使者,到蔡国来见蔡候,欲要素取厚贿。l3l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