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海孽鹰 第九章 南陈皇后笃信佛教

作者 : 独钓寒江1

南陈国皇帝陈叔宝的皇后叫沈婺华。她的母亲就是陈武帝与章皇后的女儿会稽公主,所以沈婺华又是陈武帝的外孙女,和陈叔宝有较近血缘关系。会稽公主去世时,沈婺华还在幼年,但已十分懂事,每逢岁时年节,常独坐流泪,缅怀亡母,悲情感动左右。后来陈宣帝即位,出于政治需要,就让沈婺华嫁给了太子陈叔宝。

沈皇后笃信佛教。北隋南陈时期形成的佛教宗派,主要有天台宗、三论宗、慈恩宗、华严宗、律宗、禅宗、净土宗和密宗。这些宗派都有自己的经典和传承,在学说上也各有特点。天台宗是中国佛教第一个成立的宗派,它的开创人是智顗。

天台宗的渊源,他们自称出自龙树,实则启蒙于北齐慧文。他创立了一心中观空、观假、观中的“一心三观”理论。慧思继承此说,并结合《严华经》要义,提出“诸法实相”之说。智顗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终于形成了以“一念三千”和“三谛圆融”为中心的dúlì学派。其弟子灌顶继承其学说并有发挥。灌顶以后四代传到湛然,对天台宗著作都有注解,号称“中兴”,并提出了“无情有xìng”的理论,认为草木砖石也有佛xìng。

天台宗的主要经典是以《法华经》为宗旨,依《大智度论》作指南,以《大涅槃经》为扶疏,以《大般若经》为观法。智顗的《法华玄义》、《摩诃止观》、《法华文句》是天台宗的主要代表作。

天台宗的主要思想是实相和止观,以实相阐明理论,用止观指导实修。

“实相”即“诸法实相”。其内容包括南岳慧思的“十如是”、智顗的“一念三千”和“三谛圆融”等。“十如是”即如是相、如是xìng、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一念三千”指千差万别、包罗万有的三千世间,本来存在于“一念”之心中。“三谛圆融”指“空”、“假”、“中”三条所谓“真理”,“虽三而一,虽一而三,不相妨碍”、“一念心起,即空、即假、即中”。

“止观”即“修行观法”。他们用“一念三千”和“三谛圆融”两层实相说,作为修行观法。实修“一心三观“,即是在同一时间于一心中观缘起法的空、假、中三谛。空假中三谛,同时存在,互不妨碍,即是“圆融三谛”。他们认为这是最上乘的观法。天台宗集当时南北各家义学和禅观之说,发展成一家之言,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和信奉,其学说对后来成立的各宗派都有影响。

当时天台宗大和尚智顗到建康等地宣扬教观,确立定(止)慧(观)双修原则。陈宣帝是崇信佛教的,对宗师的到来竭诚相迎,当即下命以始丰县全县的调赋供给寺用,又蠲除两户农民赋役,让他们专为寺院供水供柴。有皇家的支持,江南的佛教就很兴旺,后来唐朝诗人说“南朝四百八雨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就是对南陈佛教兴旺景象的生动描述。

南陈至德三年三月,智顗再次到金陵传经,住在灵曜寺。沈婺华皇后立即前往聆听。并且拜智顗为师,成为注册居士。又劝说皇帝陈叔宝把智顗请到皇宫,在太极殿讲《大智度论》,又讲《仁王般若经》,慧暅、慧旷、慧辩等名僧都奉命参加讨论。陈叔宝信佛只是一种从众的表示,大家都信朕也信,赶时髦而已,心中时刻想着和美人**,哪肯静下来听宗师讲佛,第一天还勉强听讲,第二天就带着张丽华贵妃游玩去了。沈婺华皇后则始终如一,并且动员文臣武将都来听讲。后来师父移居光宅寺,讲《法华经》,沈皇后仍是场场不落,是最勤奋的弟子。

沈婺华聪敏博识,关心百姓生计。都说皇后母仪天下,却不知这母仪是何内容。许多人想的是皇后要给天下女人做个服装模特,引领服装新cháo流。也有许多人以为皇后就是要给天下女人来崇拜,成为女人的偶像。沈婺华当了皇后,却自有一番追求,她要像慈母般庇护天下百姓。这年南方大旱,沈皇后就向智顗法师求助,请师父指导她诵经祈雨。

智顗说:“可以让二百名僧人协助你诵经,但你必须在烈rì下设坛,昼夜坚持。这是很辛苦的事情。”

沈皇后说:“为了解除民众在烈rì下煎熬的痛苦,我情愿晒死在法坛上。”

她自曝烈rì,诵佛经祈雨,昼夜不下坛,jīng诚所至,感天动地。到了第有三天,果然金石为开,降雨倾盆,旱情解除。官民争颂皇后慈悲。

沈婺华出身高贵,有翰墨之才,而无衣饰之好,清净寡yù,居处俭约,不会扭捏作态,更不会撒娇献媚,因而不讨风流皇帝陈叔宝欢心。皇帝**中最多的是争风吃醋,后妃们的争宠夺幸明争暗斗你死我活。如果皇帝爱皇后,那么嫔妃们就会收敛一些,争斗也会稍微缓和一些;如果皇帝偏爱某个妃子,那就会斗得鸡飞狗跳。陈叔宝最爱的女人是张贵妃,还有龚、孔二贵嫔也特受宠爱。皇后沈婺华如果不甘心受冷遇,就会和张丽华争斗。可是沈婺华笃信佛教,以和为贵,“无意苦争chūn”,皇帝不来打扰更好,每rì寻阅图史,吟诗习字。沈皇后淡泊名利,不屑于争锋吃醋,就拜智顗为师,努力修行,诵读佛经,修持心xìng,志度一切苦厄。

早在陈叔宝继位之前,东宫孙姬产下陈叔宝长子陈胤后即病亡,沈婺华怜悯孙姬薄命,就将陈胤收为养子,陈叔宝即位后,陈胤被立为太子。但随着张丽华贵妃步步得宠,陈叔宝自然要偏爱张氏所生之子,对太子rì益厌恶。后来陈胤被废黜为吴兴王,张贵妃所生之子陈深被立为太子,沈皇后爱莫能助。

眼见朝政荒芜,民不聊生,沈皇后要为民请命,亲手写了劝皇帝关心百姓生活的奏折,穿上新衣服,郑重地上朝谏诤。结果这种举动愈加触怒陈叔宝,不仅不听皇后劝谏,还声言要废黜沈婺华,改立张贵妃为皇后,诏书还没写完,敌国大兵压境了,只好先放一放,所以沈婺华一直到陈国灭亡,仍然是皇后。

沈婺华不仅美丽,而且是位才女,著有《沈后集》十卷,有诗词歌赋,也有学佛的心得。她为人简朴,衣服无锦绣之饰,对一般女子热衷的争宠斗艳毫无兴趣,唯一的爱好是翻阅古籍、练字,又喜欢安静。她“xìng端静,寡嗜yù。聪敏强记,涉猎经史,工书翰。”沈婺华遇见陈叔宝这样荒yín无度的丈夫,真的是明珠投暗,太可惜了。而荒yín的陈后主也自然不会对这样的女人有兴趣,对皇后很不好,冷落她。但是沈皇后并不在意,只一心读书写字做文。

陈后主有一次突然心血来cháo,跑到沈皇后寝宫,想要和她同寝,但进去后不久就出来了,写了一首诗《戏赠沈后》:

留人不留人,不留人去也。

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从诗中可以看出陈后主的求欢没有得到沈皇后的响应,丢了面子,满怀怨气,大发牢sāo,悻悻而去。

沈婺华也写了《答后主》:

谁言不相忆,见罢倒成羞。

情知不肯住,教遣若为留。

答诗中把不留人的理由说得清清楚楚,不卑不亢,不媚不娇,正气十足,理直气壮。可见,沈皇后是位很清高的女子,她有自己的兴趣与志向,压根就没把皇后的凤冠当回事,也不想讨好荒yín好sè的丈夫,自然更不屑与张丽华等花瓶女人争宠了。可见,她不仅美丽、有才华,而且心地善良,是个很“纯真”的女人,只可惜荒yín的丈夫不懂得欣赏和珍惜她。

南陈的皇后沈婺华没有得到丈夫的欣赏,虚耗皇后名份。北隋的皇后独孤伽罗地不准别的女人接近丈夫,把皇后的影响发挥到极至。陈叔宝冷落沈皇后,杨坚却专宠独孤皇后。也许正是这个差别决定了南北两位皇帝不同的命运。陈叔宝国破家亡,杨坚统一全国。这个重大历史转折不是偶然发生的。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欲海孽鹰最新章节 | 欲海孽鹰全文阅读 | 欲海孽鹰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