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收购自行车厂?”
当韩俊再次召集了所有的管理层。把这个议题抛出之后,整个儿领导层顿时炸了锅一般。
即便是韩俊从海鑫公司成立,到目前的海鑫集团他所表现出来的投资眼光精确的邪乎,可自行车厂效益不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海鑫集团现在正是关键时期,收购一家国有企业将耗费多大的资金虽然韩俊没有明说,可他们如何能想象不到那是一笔数额多么巨大的款项?
VCD不做了?正在进行的三项利民措施不进行了吗?
会议室里议论纷纷,无不对韩俊这个投资议题表示了严重的怀疑,尽管韩俊以往的投资都很精确,可谁又能保证他不会头脑发热?的确现在国企改革的热潮如火如荼,可不见得所有的企业都值得他们投资。
不过,也仅仅是议论,却并没有人直接站出来反对,毕竟老板已经说了要收购,此时站出来反对也起不到任何效果。
众人的反应有些出乎韩俊的意料,原本他以为,凭着自己多年的“积威”,自己的投资观点肯定会在第一时间得到支持,只是完全没有想到,他们的确不反对了,却是这种情况。
“安静!”韩俊挥挥手,示意他们闭嘴。
转头看了看朱培江。然后朗声说道:“我知道大家对我这个想法一定会有想法,但是我很负责任地告诉各位,这个想法是我经过深思熟虑的,不仅不会给海鑫集团带来负面影响,相反,它将是海鑫集团95年度最为重要的一项投资,作为海鑫集团立足滨海,展望全国的一个契机!”
韩俊说的豪气干云,也引起了台下大大小小的各部门领导的兴趣,望着他们探寻的目光,韩俊示意老朱来说。
朱培江微微一笑,说道:“请大家放心,韩总这次计划,已经有了最为详细的规划,实际上收购自行车厂的事情我跟韩总在一年前就商议过了。”
听到老朱此言,在坐的诸位顿时惊讶万分,敢情这事儿是“蓄谋已久”的了呀?
果然,听到老朱接着说道:“我们已经成功拿下北京刚刚研发出来的最新科技成果——电动自行车的专利,在滨海,自行车或许没有太大的市场,但电动车的市场不仅在市内、国内、乃至国际上,都会有很广阔的前景。今天通知大家这件事,就是希望大家,目前,海鑫集团要全面动起来,将最大的精力,投入到自行车厂的整改上去。”
说到这里。朱培江顿了一下,解释道:“自行车厂的情况或许大家还不清楚,但的确不容乐观,今天在这里,希望从各部门抽调经营管理人员,协助韩总进行未来的自行车厂的整顿工作。”
“哗……”言毕,又是一阵议论,可这一次,言语间更多的却是兴奋之感。既然已经有了新的产品,那几乎就可以等同于VCD的初次面世,老板的手段他们可都是大为叹服的,尽管他们都是各部门的主要领导,可如果能跟着老板一起来搞这个业务,那前途自然是无限光明的。
在坐的众人都是海鑫集团的精英,从朱经理间断的几句话里,他们却不难听出,韩俊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最为关注的产业便是这个电动自行车了。如果能直接在老板的麾下,那么所取得的成就远远不是他们在各部门的工作能比得了的。
有的人甚至自己都想请缨上阵,可问题是,朱培江说的很清楚了。只从各个部门抽调,铁定不会更换部门最高领导,也只能干瞪眼了。
实际上海鑫集团之所以能留住人,高待遇,富有激情的团队和发展空间倒在其次,最为让员工们心动的是,他们自己的提升空间,不要以为干到部门经理就到头了,海鑫集团的大老板是不是地就会抛出一个两个让人眼前一亮的经营项目,往往最先得到提拔的却不是部门经理,而是他手下的人,这种用人机制,大大提高了员工们的积极性,也让他们每个人的心里都存着一份念想,只要认真努力工作,总会有机会等着自己的。老板可是个年轻人,他远远没有到“守成”的年纪,虽然没有表现出多么大的野心,可他的步步动作,却将这种远大的理想通过一种现实的渠道展现给了每一个员工。
到了这个时候,他们再次讨论的问题,就完全是推选谁来直接接受韩俊的领导了……
————————————————————
韩俊在公司里忙得不可开交,有的人则对韩俊接手自行车厂表现的大为兴奋,当然,不是吕文。
“大哥,你说什么!?”
“难道还要我再重复一遍吗?”
“你说的是真的?韩俊给吕文承诺要收购自行车厂了?”
在韩俊见到吕文一个星期之后,他要收购自行车厂的消息辗转落到了田柏坤的耳朵里,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田柏坤只是微微一笑。再怎么说,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接近两亿的负债,还不算那些已经被抵扣掉的固定资产,他倒想看看韩俊如何收场?
田仲坤自然是不知道的,只是隔三差五来“提醒”一下哥哥,不胜其烦地田柏坤,终于把这个消息告诉弟弟的时候,田仲坤的震惊让田柏坤都有些惊讶。
“用不用这么吃惊?我都说了,他是不会跳出我的手掌心的。”田柏坤依然微笑着,话虽然这么说,实际上个中惊险他也是自知,盛传韩俊将收购电视机厂,如果不是自己多次给吕文推荐,没准儿韩俊还真就不搭理自行车厂了。
“呵呵,我这不是高兴么?”田仲坤微微一笑,眼中精光一闪,暗道:“机会终于来了!”
“恩,他还是个孩子啊,头脑是有,但不该有的热血,他太多了点儿,当初我听说他还放出豪言。不让国家损失一分钱,精神可嘉啊!可惜,他用错了地方。希望这次他能长长教训。”说道这里,田柏坤微微一笑。
“好!这次可真的出了一口恶气了呀!看他还嚣张不!这自行车厂还不搞的他焦头烂额?”田仲坤哈哈一笑,说道,显得是那么的畅快。
“行了,我告诉过你多少次,管好你自己的事情,那三个楼盘弄的怎么样了?”田柏坤问道。
“大哥,你放心好了,都是精装修。这个楼盘可整整用了咱们大半年的时间。我能不用心吗?”
“好了,这里没你啥事儿了,回去盯着点儿吧,年后开盘,才是收成的时候。”
走出了田柏坤的办公室,田仲坤轻笑一下,看看四下无人,拿起电话,拨了一个号码:“二虎,韩俊已经准备收购自行车厂了,这样,现在知道的人应该不多,估计那小子也在难受呢,等媒体披露了这件事以后,你找俩可靠的兄弟,给韩俊递个话,告诉他事情的原因……恩?哦!行,看起来你还是有长进的嘛,呵呵,好,那咱们就不直接跟韩俊接触,把事情挑明弄大了更好!”
挂了电话,田仲坤仿佛放下了一件心事,脸上的笑容始终没有散去,驱车朝着二虎的据点儿驶去……
————————————————————
韩俊的动作极快,快的超出了吕文的想象,原本在吕文看来,他能得到韩俊的承诺就很满意了,根本不奢望韩俊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开始筹备收购事宜,不过这样也好,省的夜长梦多。
而韩俊给他的答复更是让吕文的感动。
“这么多人等着吃饭,不管能不能救活自行车厂,起码我们海鑫公司要做出番姿态来,收购的越早越好,给银行点信心也是应该的,再怎么说不能光靠您给我们争取的那3000万贷款呀不是么?”
毕竟这是一家病入膏肓的企业,工厂里上上下下对于海鑫集团这个大财主的横空出世。表现出了极大的震惊和热情。当然,震惊是因为欣喜。
原本厂方要求立刻签订合同,效率高的令韩俊咋舌,可是韩俊并不像这么快,这么闷声不响的签订合同。
按照他做法,做好事,是一定要留名的……
“嫂子,我准备收购滨海自行车厂,一个星期后签合同,同时准备一场新闻发布会,有没有兴趣来掺和掺和?”
接到韩俊的电话,王爽震惊异常,听着他玩世不恭的声音,王爽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韩俊,你知不知道自行车厂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你就要收购?”王爽的消息来源甚至比韩俊都要广阔,自行车厂什么情况,她比一般人更加了解,想破了头也不知道韩俊哪根筋不对居然会打那个烂摊子的主意。
“我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市委领导这么信任,多次找到我希望我出面,我能怎么办?打吕文的脸?”韩俊说的很无奈。
“天哪,这是黑幕!怎么样?用不用姐姐给他们暴暴光?”闻言,王爽眉头一挑,显然她考虑的要更多一些。
“千万别,我的亲嫂子,别涉及吕文他们。”韩俊赶紧制止道,心道,笑话,赚便宜卖乖这种事情也是要分时候的,明明吕文是帮了大忙的,怎么能再给他身上泼脏水?
“那还是老规矩?往你们脸上贴贴金?”听韩俊这么说,王爽听出他似乎有些“难言之隐”。
“不,这次不一样,你们不仅不能大唱赞歌,还要质疑,狠狠的质疑!”说道这里,韩俊狡黠地一笑,不过,王爽却是看不到了。
尽管很不解,但王爽还是按照韩俊的意思办了,不就是写文章吗?凭着《滨海都市报》的名气,手下早有一帮笔锋犀利的记者编辑,想怎么写还不就是怎么写的事儿吗?
“海鑫集团=慈善集团?”不久之后,《滨海都市报》一条关于海鑫集团准备收购自行车厂的新闻公诸于众,登时引起了轩然大波。
“海鑫集团收购自行车厂的做法,笔者认为并不是一个聪明的决策,或许这对于自行车厂以及厂内三千多名员工来说是一件好事,可对于海鑫公司本身来说,却不见得是个明智的选择……高达两亿的负债,即便是有着不俗的经济实力,对海鑫集团来说也将成为一个不小的负担……扭亏为盈,岂是说说就能做到的……由此看来,海鑫集团的路,还有很长……对于他们的这种决定,只能用勇气可嘉来形容,但具体结果如何,我们也只能拭目以待……”
此消息一出,不管是普通市民,还是商界人士,抑或媒体,都对此表示了惊讶和不解。
当然,市民们对于海鑫公司的印象大好,对他们能出面挽救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让三千多即将失业的工人不用为生计发愁的做法还是十分认可的。
但商界人士对此却表示了截然不同的看法,即便滨海商会的会长葛精忠,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对韩俊的这种举动也委婉地表示了不解和对前景的不看好,虽然没有直说,但他的意思很明显,海鑫集团这么干那就是——自寻死路!
不过,也有人对此大加赞扬,当然是以吕文为首的相关政府官员了,他们对韩俊能心系国家,相应号召以个人的力量来挽救一个国营企业的做法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号召滨海商界人士向韩俊学习,只是有没有人听他们的,那就两说了。而他们如此的态度,不由地让人浮想联翩,坊间突然之间也流传出另外的一种猜测,是不是政府从中施加了压力,而迫使海鑫集团屈服?
至于媒体,他们也是很惊讶,一来是因为海鑫集团的这次投资计划,二来惊讶的是,以往一直是海鑫集团“喉舌”的《滨海都市报》也头一次对海鑫公司的此次投资计划产生了质疑,这让滨海市内其他媒体有些模不清头脑。
但是,不管哪一方面,持何等言论和观点,骨子里对韩俊收购自行车厂,都是极为不看好的。
民间甚至还有好事者开出赌局,猜测海鑫集团因为有了自行车厂这颗“毒瘤”的拖累,会在多久之后垮掉。有的说一年之内海鑫集团必然被自行车厂拖垮,有的则说两年,最多的,却也没有超过三年。
只是没有一个人会感觉,海鑫集团会带领自行车厂扭亏为盈,月兑离困境。
————————————————————
看着报纸上,各种观点不一的评论,韩俊乐不可支,他要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效果,当自己推出的第一台电动自行车上市的时候,他真的很想再听听,他们还能说出什么样的话来;当他用最短的时间带领自行车厂走出困境的时候,他真的很想看看,这些人都会有一个什么样的表情。
12月28日,韩俊挥舞着支票,高调入主滨海自行车厂。新闻发布会上,韩俊与厂方签订了收购合同,在记者的长枪短炮下,韩俊表现的异常冷峻,脸上丝毫看不出笑意。
他这样的表情,也更加证实了某些猜测——韩俊似乎并不满意此次投资,里头或许有些被迫的成分。
但这不能影响记者们提问的热情。
某记者提问:“韩俊先生,您此次收购滨海自行车厂,有什么感想?”
“这是海鑫集团发展道路上的必经之路,我们有着完善的规划,能收购到滨海自行车厂,我们很荣幸。”韩俊平静地回答。
某记者提问:“传言海鑫集团早先准备收购的企业是滨海电视机厂,但最终选择的却是滨海自行车厂,其中是不是发生了什么变故?”
韩俊答道:“我们从去年就准备着收购自行车厂的计划,跟电视机厂并没有任何关系,我感觉可能是有些不负责任的媒体误导了大众。”
他说的是实话,可这会儿却根本没有人会相信,如果说韩俊一年前准备收购电视机厂还靠谱,可自行车厂?实在太扯了。
某记者提问:“那么韩俊先生,海鑫集团此次收购了自行车厂,将会进行怎么样的体制改革,是否能引领自行车厂走出困境呢?”
面对这个问题,韩俊只是微微一笑,说道:“做出某种变革,那是一定的,或许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但我可以保证,不会是工人。”
此言一出,负责签合同的自行车厂厂长,脸色微微有些尴尬,可合同已经签了,韩俊就是自行车厂的最高领导了,还不是他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心里盘算着,是不是晚上请请韩俊,贸易一下厂长的位子的事情?
就在这个时候,有记者提出了一个最为让人关心的问题:“韩俊先生,目前国企改革里头,素有暗箱操作传闻,不知道面对如此高额的负债,您有什么应对的策略没有?”
问的是应对策略,实际上他想问的却是“你韩俊会不会跟其他人一样玩猫腻,搞国有资产流失?”
韩俊呵呵一笑,朗声说道:“早先我就跟吕书记承诺过,我韩俊介入国企,不会让国家损失一分钱,我们所有的收购以及投资情况,都会在不久后做出公示,希望广大媒体同志进行监督。另外,两亿多的负债对于海鑫集团来讲的确是个负担,却不见得会压垮我们。而且,有句话说的好,有压力,才有动力嘛。”
韩俊说的轻松,却不由的让到场记者为之动容,这是一份何等的自信?可相应的,韩俊这番话也无疑成了一记耳光,打在了所有有“猫腻”的人的脸上。让他们恼火的同时,却也想看看韩俊究竟是怎么来经营这个自行车厂的。
想看笑话的,可是大有人在!
————————————————————
韩俊收购了自行车厂,相关的手续在吕文的斡旋下一路绿灯,没有人会在这个时候给韩俊找不痛快,政府都想赶快甩掉这个包袱,怎么还会给韩俊设置障碍?
倒省了韩俊不少的力气。
实际上,他收购自行车厂,所花费的钱并没有外人想象中的那么多,有了吕文的承诺,他跟银行做了一次气氛友好的沟通,银行方面对海鑫集团的实力根本不会怀疑,毕竟人家有着一座储量不低的铜矿,也只有韩俊接手,他们才不会担心自己前期的那些贷款会落到黑影里去。
而在吕文出面之后,银行也很痛快地答应了韩俊按照五年分期付清总共一亿八千万的欠款,同时免除利息以及滞纳金。如果不是海鑫公司接手,不用说那点利息,就是本金,他们也没有收回的希望,如果自行车厂破产,如此高的坏账,他们也是吃不消的。怎么还会跟韩俊计较这些?
同时,吕文当初答应的3000万贷款也在最短的时间内到位,说实话,韩俊并不缺钱,但他要做一个姿态,让所有人都看到,他不是没有困难的。
而当韩俊真正入主了自行车厂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召开全体职工大会,会上,年纪轻轻的韩俊很容易的得到了三千多名员工的认可,因为,他补发了拖欠了他们半年之久的工资!
工人们都是很现实的,谁能带领他们吃上饭,谁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谁就是好领导,不用说韩俊还是个在读的大学生,哪怕是个小学生,只要你有这样的能力,他们便信服!
而韩俊也正是因为这种做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工人们的信任。
可这并不能体现出韩俊的决心和手段,他所干的第二件事,却让厂里所有的人都惊掉了下巴。
厂房内所有的生产线——一律拆除!
这可是断绝了工厂的生产命门,一个工厂要生产产品,没有生产线,那产品怎么来?变出来?可韩俊根本不解释,从场外调来工程队,就是一番大肆的“破坏”,工人们都莫名其妙,可韩俊却说工人们近期的任务就是保持厂内环境,工资照发,说白了就是打扫卫生。所有人都不明白这个新来的老板到底要干什么,但工资照发他们也不能说什么,最多议论一下而已。
“韩总,这样……似乎有些不妥吧?”看着韩俊找来一帮人对着生产线就是一通“打砸”,原厂长,目前暂时也是厂长的龚秀林提议道。自从这个年轻人收购了自行车厂之后,态度就一直如此的冷峻,他几次想约韩俊出来坐坐都被无情的拒绝了,实在猜不透这个年轻人的想法,但人家“滨海最年轻的企业家”名头在那摆着,他根本不敢有任何小视之心,更遑论,他根本就不会听自己的意见。
瞥了他一眼,韩俊无所谓地说道:“有什么不妥?反正都是些老掉牙的东西,扔了就扔了,以后我会换新的。”
听到韩俊这么说,龚秀林眼前一亮,急忙说道:“韩总,我跟上海那边有不少合作,我可以帮着联系一批新的生产设备。”
这可是个捞外快的好机会呀!再怎么说他也是厂长,韩俊又这么有钱,只要他同意了,多少钱还不是自己说了算?
但韩俊会给他这个机会?显然不会!
摇了摇头,说道:“龚厂长,暂时不用了,上海那边,也提供不了我要的设备,具体怎么做,我自有安排,另外,后天,你召集车间主任以上的领导组,到会议室开会。我有事情要宣布。”
————————————————————
哪个老板接手工厂之后不是急着开工,或者安插亲信的?可韩俊一样都没有,不仅不开工,还把开工的家什全给砸了,他的确带着一帮“随从”,可这帮“随从”每天不是东瞅瞅西看看,几乎不干什么正事儿,唯一还算有点正事儿的,就是韩俊带来的财务组,每天都在忙着复核自行车厂的各类账目。
龚秀林倒不怕他查出什么来,即便查出来,他也有着足够的理由应付过去。对韩俊,他不敢小觑,可毕竟他太过年轻了。
三天后,龚秀林召集了三个副厂长,工会、党委的主要领导,总管生产的三个处长,总管销售的两个主人,人事处正副处长,财务科科长等等大大小小各部门三十余名领导齐聚一堂,准备聆听韩俊的“指示”。
在这些人的心里,对于海鑫公司的高调入主,实际上并没有多少兴奋之感,毕竟,不管厂子怎么样,都还是他们自己的,国家多多少少每年都会拨款,虽然欠了银行不少钱,可贷款却从来都不会少。日子倒是一样的过,没有生意归没有生意,但油水却是朝阳的捞。
但韩俊来了,或许他们就要动起来了,新官上任三把火,都是些老油子的他们,自然不会在这个时候往韩俊的枪口上撞,总要好好表现一把的。
心里想着,这阵风头过了,便该如何就还是如何,韩俊虽然名义上是自行车厂的老板,但实际上具体工作不都还是要他们来干?只要略施手脚,韩俊对他们还不是言听计从?而这个有钱的老板,最终一样会变成他们捞油水的冤大头。
可事情真的就会跟他们想的一样吗?
“你是财务的孙主任吧?”看了看坐在不远处的一个体态发福的中年人,韩俊问道。
“是。”
“你看看你做的这些帐,让我用两个字来形容,就是混乱!”韩俊毫不客气地说道:“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十分混乱!收入不明,支出去向不明,胡乱报销,一年生产不出几辆自行车,招待费用居然高达六十万?我们来算算,一年12月,一个月吃5万,一天你们就招待1600?”
“这个……韩总,厂里的情况您可能有所不知……”
韩俊挥挥手不耐烦地打断了他的话,说道:“以前有什么问题,我就不追究了……”
听到他这么说,孙主任心里一松,却听韩俊接着说:“结算工资,明天你就不用来了。”
“哎……韩总,您可不能……”
“还要让我再重复一遍吗!?”韩俊陡然提高了音调,孙主任顿时噤声。心里却在盘算着,是不是该找找关系了?他想不明白,这个新老板一来怎么就这样突然把财务给裁掉?就算要安插亲信,也不用这么着急啊?
这样的想法,几乎是在坐每个人共同的疑惑,可这个头一开,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些惴惴,这个年轻的老板,似乎并不是看上去的那么好相与……
“邓副厂长,您身为主管销售副厂长,三年来厂里的销售情况,您是怎么看的?”指着桌上的文件,韩俊凝声问道。
“这个……韩总,滨海的市场您也不是不知道,明显供大于求,省内市场竞争又激烈……”
“够了!我不想听解释,在其位却不谋其政,呵呵,能者居之,三年不作为,你还想说什么?明天,你也不用来了。”
第二个人被开掉,此时的会议室里,登时蒙上了一层悲凉的气氛,一时间人人自危,暗道新老板这招杀鸡儆猴实在太狠了点。
可是,他们完全猜错了,韩俊根本就不想杀鸡儆猴……
“张副厂长,您主管生产这么多年,不仅产品质量每况愈下,工人工作态度散漫,你也毫不作为……”说道这里,韩俊盯着一头冷汗的张副厂长缓缓地说道。
“我……我辞职!”咬了咬牙,张副厂长恨声说道,与其被辞退,不如大大方方地自己走人。
显然,韩俊的大炮火力依然十足。
到了最后,除了工会副主席,和两党委正副书记还目瞪口呆地坐在当场,会议室里也仅有韩俊一个人稳坐钓鱼台,至于其他人,该收拾收拾铺盖回家了。
韩俊原本就没打算继续留着这帮思想僵化,整天只知道公款吃喝的人,他们在市里享有编制待遇,有关系甚至可以平级调动到其他企业,至于他们去哪韩俊管不了,反正自行车厂他们是不用想待了。
与其日后跟他们这些不听话的老坐地户蘑菇,不如快刀斩乱麻,一股脑地把他们踢出局,爱去哪去哪。
“韩总,您这样做,咱们厂子可就真无法开工了。”工会的王副主席战战兢兢地说道,工会原来的主席,韩俊都敢直接开掉,让他去市府直接找吕文讨说法,还有谁是他不敢动的?如果不是党委两个书记是政府直接下派的,恐怕韩俊连他俩也不会放过。
韩俊却不以为意地一笑,说道:“这有什么?我本来就没有打算现在开工,生产线还没有到位,不要那么着急吗?呵呵两位书记,王主席,以后,咱们可一定要好好的配合啊!”
韩俊虽然是笑着说的,可落在依然坐在那里的三个人眼中,却让他们从心里感觉有些凉意。
剔除了所有的管理成,韩俊并没有就此罢休,他第二次召集了全体职工大会,提出让他们自由选举正副厂长,办公室主任等工厂里的重要职务,不记名投票,公开唱票。
这个提议一出,全体工人近皆哗然,而在当他们得知以前所有的领导层都被韩俊开回家了之后,工人们居然爆发出了一阵欢呼,足见其中积怨有多么深了。
————————————————————
整顿着工厂的管理和秩序,可韩俊在自行车厂里搞“大清洗”的事情依然传了出去,不管是通过什么样的渠道,这个消息几乎闹的满城风雨。
“暴君”、“独裁”、“任人唯亲”一顶顶超级大帽子不要钱似的扣到了韩俊的头上。
他却根本就不在乎,面对媒体的采访,韩俊甚至说:“重症需猛药,对于这样的一个不作为的管理层,回家是他们最好的选择,不用试图找任何关系来疏通关节,正如他们所说,我就是暴君,为了工厂,为了工人,我不会给任何人面子!”
这番颇有争议的话语,立刻让韩俊得到了几乎所有工人的用户,仅仅那句“为了工厂,为了工人”便足以让他们见到希望。
新的管理层,在工人们的选举和韩俊的安排下,迅速组成,尽管各个部门的协调还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但起码已经有了一个管理层的模样了。
当然,在自行车厂最为关键的财务部门,韩俊依然是用从海鑫集团调过来的资深会计担纲,而以前的那些会计,有能力的留下,后门儿进来的,对不起,请回家!
对于工人,韩俊给予了最大的包容,但对那些同样是走后门进来的蛀虫,韩俊并没有一一揪出来,而是给他们自己辞职的机会,因为他放出话去,一旦生产开始,工厂将实行末位淘汰制,但凡有磨洋工的,生产不利的,对不起,请回家!而且,百通风投的咨询部也不会对这些人敞开!
经过韩俊为其半个月的整顿,虽然没有正式投产,可厂内的风气却为之焕然一新,不管新老板将给厂里带来什么样的生产线,但所有的工人都对韩俊报以了极大的信心,有这样一个雷厉风行的老板,还有什么样的困境是走不出去的?
————————————————————
可是,有人欢喜,亦有人忧、
韩俊在自行车厂的这番大清洗,最为头疼的却还是吕文,当初他就给韩俊承诺了,他随便任免厂内的职位,原本是为了稳住韩俊,吕文不认为韩俊能换多少人,毕竟原先的管理层是最为熟悉工厂的生产和一些列情况的,可他完全没有想到,韩俊不仅换了,而且他妈的全换了!
这些能在国企里当上大小头目的,有几个没有点儿背景?他们不敢掠韩俊的锋芒,却会托关系找门子,而韩俊也说了“有事儿找吕文”,最终的指向,可不都全倒了吕文这里?
“小韩啊,你看那个龚厂长也是不错的嘛,有经验……”
“吕书记,咱当初可是约法三章了,您不能干涉我们自行车厂的内政哟?而且,我可是都为自行车厂,我还在头疼怎么给它扭亏为盈呢?您看,我这都接手一个多月了,还没开工,光工人的工资一个月就是几十万呐,我也不容易啊……”
没等他开口,韩俊就是大倒苦水,让吕文也是哑口无言,只好放弃努力,安抚住那一边,能给安排的,就随便给他们安排一下,但再回自行车厂,肯定是没有戏的。
再说自行车厂这边,韩俊正式接手一个多月以后,三十二辆重型卡车组成的车队,浩浩荡荡地开进了滨海自行车厂,哦,现在已经更名为海鑫集团自行车股份有限公司。
随行而来的,还有两辆大客车,上面满载着五十多名技术人员。这些人便是韩俊雇佣的清华大学研究所的技术人员。而卡车上的设备,便是叶昕跟许世勋这段时间在北京根据研究所提供的技术定做的生产线!
与此同时,还有单独的一辆小货车,上面载着四辆清华大学研究所组装起来的电动自行车!
直到这个时候,工人们才发现,从一开始,这个年轻的老板就没打算让自行车厂生产哪怕一辆的自行车,也明白了他为什么一接手工厂就拆除了所有的生产线。敢情人家早有打算,要上一条不仅是全新的,而且是完全不一样的生产线!
当韩俊第三次组织全体职工大会,在厂区内,工人看着北京来的技术员坐在造型新颖别致,又不失轻巧的电动自行车,游弋与厂区内的时候,所有人都忍不住内心的激动,作为业内人士,他们如何看不出这种电动自行车的优点?有了他,恐怕自行车的沙漠——滨海市,也会有一番不小的作为吧!
安装调试生产线需要大量的时间,可根本挡不住工人们的热情,每天除了熟悉生产线的操作和学习组装新型自行车,他们便都在接受技术人员的各种培训,孜孜不倦地汲取着各种先进的理论和知识,只求能更快地投入生产!
而就在这个时候,苏维康,风尘仆仆地赶到了滨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