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时到了一间茶楼前,三人下车上楼。小二赶紧道,“三位爷真是有福,来的巧极了,今儿正好有个名角要登台说书呢!”看面前坐着的两位少爷甚是感兴趣,小二打叠起精神,连腰板都挺得更直了,道“这位白先生可是极是有名的,要不是和常驻我们升华楼的巴先生有亲戚,都请不到呢!这位白爷十岁上就会了说书,但毕竟是山东的土调子,登不了大雅之堂,就拜了梨园行的师傅,学了旦角。不到两年就名声大造,还不满足,又去学了梆子、秦腔、昆曲。现在白爷可谓是博古通今,且集众家之所长,自己创一种曲调,在四九城无人不喜啊!前些日子,还在王府里给老王妃们唱了一处,得了好多赏赐。”
小二上了“八小件”后,心满意足的拿了赏银,就退下了。钱先生终于开口道,“一会子听完这一场书,就许你二人单独出去逛逛。”指这桌上的钱袋,“每人一袋子,去看看买些喜欢的东西。”
不多时,看那台子上摆上一张桌,桌子上放了一面板鼓,一副快板,旁边放着三弦,桌子后面两张椅子,再无其他。看楼下大厅里人越来越多,这个打千,那个作揖。高谈阔论,说笑自如,叽叽咋咋,甚是热闹。不说杨牧,连王子胜都伸长脖子望楼下瞅,觉得事事新鲜。
不一会,后台帘子出来个男人,穿了一身粗布棉衣,倒是长得斯斯文文的。手持犁铧片,一曲《小黑驴》倒是唱的酣畅大方,运字行腔,声情并茂,素有腔多字少,句句七个字,却百转千回,转腔换调,百变不穷,让人叹为观止。
又看这人自己拿起一副快板,一段念白,清新明快,热闹有趣,只听着越来越快,顿挫疾徐,却字字清晰,让人忍不住屏气凝神,满座寂静,无感言者。
一曲完毕,仍撩了帘子回后台,台下之人才活了起来。一时人声鼎沸,叫好的,惊叹的,佩服的,干啥的有。
不一回,帘子一掀,来了一位穿缎子面衣裳的小哥,随手和了和三弦,也不抬头,只见这一双手,手指头随随便便的一动,声声动听。只听那三弦谈得,“衬、补、托、随、繁、简、高、低”,样样出彩。
一段罢了,店里的小二开始来回窜梭,这个桌子上盘瓜子,那个包厢上壶茶,人们也开始交头接耳。见小二上茶,杨牧问道,“这就是那位白先生吗?”小二嘿嘿一笑,“头一位是巴先生,后一位是白先生的大弟子,巴先生这梨花大鼓就是白先生教的呢!巴先生的好,小少爷尚能说出来,等白先生一登台,您就知道那是一个妙呀!连浑身的毛孔眼都畅快。”
果真到那白先生一开口,只听得如痴如醉,终是信了小二的话。
直到出了这升华楼,王子胜道,“往日听圣贤云余音绕梁三日不止,今天是真正见识到了。”杨牧点头道,“那小二虽是油嘴滑舌的,但是这茶楼还真是来的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