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初唐 第三十四章朝堂议灾 (一)

作者 : 笑笑在唱歌

李宽走到几位大人身边,听到几人争论不休,杜如晦坚持自己的看法,“现在不管别的,开仓赈灾势在必行,百姓流离失所还是小事,就怕起义重来,天下重又战乱不止,说句诛心之言,那时不知天下又会是谁的?”

房玄龄、长孙无忌紧锁眉头,李靖、尉迟敬德、程咬金等几个武将,砸吧下嘴,李靖说道“开仓赈灾,知道刻不容缓,但是现在整个国库加起,也撑不到下次收粮的时候,要是现在突厥和梁师都联合,不等民反,怕是大唐就不复存在了。”说完,忧心忡忡。

李宽再听他们讨论之前,自己想了下,现在有两点最为重要,一是粮食,二是边关。粮食,大唐国库只有这么多,要想增粮,只有从民间找,富商、氏族、五姓七望可以考虑,这点要看李世民的魄力。

边关暂时还不知道什么情况,但是边关加派士兵,毋庸置疑,需要粮草,军资贫缺又是麻烦事。

李宽见他们几个还在争吵,忍不住,插嘴道“现在最主要是找出重点,逐个击破,不能分不清主次”几人一听李宽的声音,马上就停下,程咬金直接开口“宽小郎,你看看现在怎么办?赈灾要粮,打仗要粮,但是我们现在就是无粮,你看?”

幺,今天这个程胖子抓问题很是关键啊,几个谋士像是第一次才认识程咬金,李宽一点没好奇,大唐的名将真正安享晚年的,程咬金算一个,就是武媚娘当政也拿程咬金无法,可见程咬金做人做得都圆滑。

李宽组织下语言,停了下,说“粮食要赈灾这是必须的,关键是怎么赈灾,什么时候赈灾,才是重点,把时间错开,分化矛盾,边关问题也是可以解决的。”李宽刚说到这,觉得不对,几个大人怎么在眨眼,“接着说”李世民的声音响起。

李宽一惊,李世民什么时候来的?原来李世民见全臣在下面吵得比粥还热闹,就是没结果,心里很是焦急,忍不住直接走到全臣中间听听他们讨论怎么样,几个谋士聚在一起,李世民第一站就到了他们身边,李宽面对大臣,哪里知道李世民来了。

几个谋士被李宽的话吸引住,也没在意谁来了,估计是别的大臣,当然他们也没在意,凭他们几个,在朝堂上还是有点话语权,不怕别人见识到李宽的能力,现在都傻了。

李世民刚听到李宽的话,心里不是滋味,上次长孙无忌几个将李宽关于藩镇割据的危害汇报给李世民听,当时李世民就已经暗暗害怕李宽的才能,几百年的战乱起源,被一个8岁小儿直接点出,太吓人了,从那时起,李世民对李宽重新起了提防之心,这次连长孙皇后也不知道。

户部尚书上奏建立的义仓、平常仓、税收改革,都是李宽进了户部才提出的,李世民明白这些估计又是李宽的手笔,但是没人说,自己就装着糊涂,抹杀李宽的功劳,直接就当做是自己领导下,取得的功绩,但是对李宽已经是如鲠在喉,要知道,李渊还在,隐太子的残余势力还在,自己一个不小心,皇位不知又会落到谁的手里。

不管李世民对李宽到底怎么想,这次一个处理不好,大唐绝对会湮灭在历史的河流里,李世民能不上心,刚听到紧要关头,李宽停下,李世民忍不住提醒,恨不得扒开李宽脑袋,看看到底李宽对于这么棘手的事会怎么办?

李宽和几个大臣一慌,想不到李世民会来,心里一紧,李宽停顿一下,想想再怎么藏才,总有一天会露出来,为了百姓,算了,这时的李宽远远不会想到,李世民为了皇位在以后干出那些事,那是后话。

几位谋士私下对视一下,暗点下头,几人都在心里做了个决定,李世民忙着问这次解决方案,没看见几个心月复的小动作,当然要是看见也不会在意,现在哪有心思考虑这些。杜如晦,施了一礼,对李世民说“陛下,楚王年幼,可能想法不同,要不让全臣一起听听,楚王的建议,大伙参谋一二,想出最好方案,解决这次危机,陛下意下如何?”

李宽很是感激杜如晦,现在赶鸭子上架,就要闹大,全臣若是全知道,李世民也会注意点,这样自己安全高点,李世民不怎么高兴的看了下杜如晦,原本自己想静静听听李宽的处理方案,被杜如晦一嚷,得整个朝堂都知道了,自己对李宽再怎么有想法,都得三思而行了,不过这么个9岁孩童,再怎么有才,这么大的国家大事一定思虑不全,看看再说。

全臣见李世民站在房玄龄几人身后,讨论的声音自然而然的小下来,等听到杜如晦的话,全臣全安静了,尼玛,这么个小家伙有法子解决此等大事,难道李世民的基因就这么强?不少年轻臣子,偷偷看看李世民,再看看自己,龙生龙凤生凤名言啊,就不知这龙是真龙还是假龙?

李世民见全臣一脸八卦,心里不喜,面不显,沉着声音说“诸位爱卿,就来一起听听楚王高见”说完瞪了杜如晦一眼,回到座椅前,坐下。房玄龄几个,偷偷对老杜竖拇指,好样的,对李宽担心不已。

李宽这时没有心思想这些,等李世民坐好,就在大殿上,开始了自己的陈诉,这也是大唐史官第一次开始在史册上记下李宽的名字,李宽就在这一天,真正开始在世界历史流影。

“陛下,现今长安城是刚起蝗灾,百姓手里还有些余粮,先不急着对长安附近的灾民赈灾,四道中,有些已经受灾一段时间,当前首要是知道受灾程度,灾区百姓手中粮食能支撑多久,这些就要当地州县官员统一上报,酌灾情分地区,分时段开始赈灾,为防百姓流离,现有四策。

其一开仓赈济

其二免其租税

其三就食附近州县(就是到周边没有受灾的州县以工代赈)

其四就州县给予发放或贷给种子、口粮、耕牛和农具,安稳民心,能安心重拾种植”

说道这,全臣对李宽刮目相看,这几条不管是蝗灾还是别的灾难,都是万金油啊,高,把赈灾手法全总结了。李世民心中凛然,若李宽成长起,定是心月复大患。

李世民只是心中一过,马上开口“楚王这些很好,只有一点,现今受灾太多,就是没受灾的地区加上国库余粮也撑不到下次收获,何解?”是啊,全臣也为此纳闷。

李宽这次下跪,“臣就粮食不足,有一法,望陛下恕罪。”大伙来了兴趣,有法子增粮,小家伙有什么方法?李世民乐呵一笑,说你胖,你还真拽上了,我倒要看看你怎么变出粮食来,让李宽站起,恕李宽无罪,让李宽直接讲出方法。

“陛下,现今手中有粮的只有三种人了,一是民间富商,二是王公大臣,三就是氏族贵亲”这下在场的王公大臣面sè不佳,李世民也脸sè难看,要知道他身为李氏一族族长,根本就不可能让李氏一族掏粮食。

所有尊贵的世家大族中有五支最为尊贵。即博陵崔氏(今河北安平县、深县、饶阳、安国等地)、清河崔氏(今河北清河县)、范阳卢氏(今保定市和běijīng市一带)、陇西李氏(今甘肃省东南部)、赵郡李氏(今河北赵县)、荥阳郑氏(今河南省)、太原王氏。其中李氏与崔氏各有两个郡望。所以称之为五姓七望,或五姓七家。

这几家现今相互通婚,枝繁叶茂,和皇权对持,就是李世民自己有时都拿他们束手无策,加之李世民这个皇帝还得靠这么些世家才坐的稳,这么可能对他们出手,不要别人就陇西李氏一族,都不会放过李世民,这个族长到头了。

李世民脸sè铁青,只有一些清平的文臣和一些大儒暗暗佩服李宽,杜如晦几人焦虑万分,出事了。李宽难道不知道五姓七望的权势,顶风作案,不是李宽这是没有办法了,上次建义仓,就已经要富商、王公大臣捐献粮食了,虽然他们手里还有粮食,但是这次一定不会轻易拿出来,只有找个分量重的,先开头,估计才会筹到粮食,不然一切白搭。

李宽不管王公大臣和李世民的脸sè,接着往下说,李宽明白,若没让他们满意,今天自己在朝堂上说的方法,他们也会执行,民意大如天,不过自己估计就是因病逝世或是重病缠身,卧床不起。

其实李世民很高兴,装着脸sè铁青,他难道不知道这些氏族手里的粮食拿出来,能够撑到下个收获时间,就是他们不会拿出来,谁做皇dìdū不会对他们有影响,从汉至今几经风雨,这些氏族不是还好好的,反而更加强盛,作为如今李氏一族的族长,李世民深深知道氏族的影响力,好了,小儿不知天高地厚,自己把今天朝堂上的话一传,这些氏族没一个不捐粮的,氏族也是要面子的,越是百年氏族,面子越重。

要是灾民知道,本可获救,却不伸手救灾,这些氏族立马玩完,李世民恶意想,要是他们不捐粮,自己这个皇帝权力是不是更大?不行,不捐,天下还不知谁坐呢,李世民摇晃下头。

“陛下,上次民间富商,和朝中的王公大臣本着仁爱之心,为义仓捐献部分粮食,高风亮节,这次本不愿再麻烦他们,但是灾情太重,臣相信,诸位一定不会袖手旁观。”

一些王公大臣恨的牙痒痒,上次的户部尚书一张嘴,自家的陈粮所剩无几,好嘛,李世民的小崽子更好,借着仁爱之心把我们在圈进去,看你这次怎么办?

李元景(李渊第六子)上前,直接讲道“楚王大义,臣等一定跟随世家贵族,为大唐灾民抛头颅洒热血。”其余的王公大臣一起复议“臣等定随”

李世民这次真的是脸sè铁青,要知道李元景本就对自己当李氏一族族长,心怀怨言,这次唯恐天下不乱,借着言语让自己和氏族对立,好手段啊,恨恨的看了下提议的李宽,长孙无忌几人心急万分,楚王托度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风云初唐最新章节 | 风云初唐全文阅读 | 风云初唐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