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殇遗志 第六章 故园暂别已变迁 学满归来在路上

作者 : 东升魄

()身处异地,或许不要再回到原地,一个人的单纯与善良不适合置于现在依旧令人窒息的场所,直到这里的人都在制造悲剧,而这样的选择是可认理解的,在原地生活的外来人,一贯的妥协将会给自己带来更加残酷的现实,家人为自己设计好的人生或许是传统落后的规章,虽然那不会是自由而进步的,但也只能实事求是了。

改革开放的年头,那是祖国现代化建设兴起的时代,春风将会吹遍祖国的每一处山河。

因为改革新的社会体制将会代替原来落后的体制,各地城市将会加大力度对外开放。

农村也在实行着土地改革,原本公社化的政策也将因此取消,取而代之的将是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耕者将有自己的自留地,在很大的程度上释放了被束缚多年的创造力,农耕者届时也将会尽情地享受着自由地发展带来激情。

随着各地农作物信息热潮的扩散,我们生活的村落也感受着这样的进度,一下子村里的粮食的生产也走向多元化,农耕者在稻田里试种过许多经济作物,早期有小麦,荷兰豆,西红柿,玉米,只不过都是昙花一现,那是因为农耕者总要看着老天的脸色吃饭。

后来又流行毛豆,这是也许非常热门,短短几年下来它的经济价值远超过水稻,周期短,成活率高。

农耕者除了在田原大面积种植,只要有空地,如平坦的山地,自家后院,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我们家里因为父亲是从事医学事业,所以自家已有糊口的经济来源,不过还是获取同样的土地份额,只是自家本来不用太多的劳动力,因此腾出了大部分的土地份额转让其他农耕者经营,自留少许的田地,种点作物以添家用,当然也会获取相应的回报,那时的农耕者还要上交国家的税谷或税收。

同年当中,毛豆和水稻都可收成两次,水稻抗涝性比毛豆强,而一年下来毛豆都因涝灾几乎都全军覆没。

涝灾过后,毛豆大面积地**,田间迷漫着令人发呕的气息,这令所有的耕者都灰心丧气。

农耕者想碰碰运气,而后,经过几番地投机试验,最终却都在快收成时全部报废,往后毛豆的种植不再那么热门,被取而代之是土豆,它的出现简直就是泺一种神话,土豆有种必发,收益稳定乐观,而且是在初春过后收成,避开了涝季,实乃农家之幸。

不知何年,农耕收效无法满足部分家庭日益增长物质文化的需求,有部分年轻人缀耕进城。

有村干部花了一大笔资金承包了大概有四分之一的田地,建起了水产养值基地,还与田原共用着河水,该基地高岀洪水位,洪水每经此处都得绕道而行,就等于加重了田原水的承载量。

这些村干部的住宅都比其他的民宅要豪华许多,民宅且都是早期的旧瓦平房,在周边还堆建了高高的草垛,草垛常年不撤去,在风吹日晒中渐渐地老化,有几处都默默地注视着那华丽的楼房。

某天夜里,这些草垛竟然起大火,火势差点威胁到楼房,那时楼房里的人都慌忙跑出来观看,却不见救火的村民,后来被几个人扑灭。

村干部雇佣了几个村民打理自资筹建的大型水产养殖基地,他们每天都往基地驻入新鲜的河水,为了保证水源的质量,专门修建了单独的水渠,为的是避开田原水质的污染。

短短的几年里,农耕者在村里疯狂地捕杀野生动物,致使田里的害虫猖獗,为了农田作物的快速生长,耕者不得不用上大量的农药和有机肥。

水渠的牢固程度就依靠石条和水泥,对比之下,好比微型的长城直通河堤的暗道。

这些变化并没有留给远在县城求学深造的学子太多的记忆,偶尔只是通过书信的方式与家人沟通,虽然每逢过年都会不远千里回归故土,但是相聚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

求学的生涯刻不容缓,行色匆匆于故土与城市之间,或许没有太多的感慨,那曾经垂钓的时光已经渐渐淡去,留在童年的记忆力,年轻的热血会因为外面世界的精彩而更加沸腾。

青年的时代很快过去,我们都已经是成人了。

回首斗志激昂的求学生涯,那是学识疯狂增长的时期,那一时代的学子往往都是勤奋好学,每年都争取荣获学校的奖学金,以此告慰家人含辛茹苦地栽培。

这几年留守在故乡的亲人,都在默默地支撑着我们的学业。

毕业时哥哥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中医专业证书,那是一生资格的凭证,这样的结果就是坚持到这一刻的回报。

那一年我在也县城读书了,我所在的学校离哥哥不远,只不过我学的是不一样的科目。

刚好放暑假了,我去观看了哥哥的毕业典礼,大会上,哥哥的心情无比激动,他的手一直在不停地发抖,很久都说不话来,当他领取了证书回到座位上,他沉默了许久。

过了几天,哥哥要回老家了,他的舍友早就撤走了,只留下他一个人,那一个晚上我便住在他的宿舍,和他挤在一张单人床上,他太兴奋了,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好几次都差点把我挤下床去。

我们也聊了很多学校里面的经历,以至于很晚才入睡。

还好隔天就要启程回归故土了。

记得那一天是周末,哥哥起得特别早,我还在酣睡中,直到被隔壁宿舍的喧哗声吵醒,睁开双眼,很清晰地感觉到哥哥翻阅着书本的动静,只见哥哥静静坐在凳子上,悠闲地靠着墙角看书。

洗漱过后,打理了一番,哥哥从床铺地下拽出一大包行李,大概昨天就收拾好了,告别了几个留守在其他宿舍的校友,于是我们便踏上了返乡的行程。

这一天阳光很柔和。

早餐的时间到了,我和哥哥商量着去那家牛肉拉面馆,也许很久都没有到西北拉面馆光顾,脑海里情不自禁地飘散出一股牛骨汤的香味,我们的肚子开始咕噜噜地叫着,想去就去,我的身体竟然不听使唤地飘往那个地方.

终于到了,只见我们刚要迈进店门,伙计就上前一句:"拉面?","是的,伙计!",哥哥突然觉得自己变得豪爽起来了.

我们面对面静静地坐着,回味着以往的时光。

好奇地环顾四周,时而定住神情望着墙壁上字画,那些都是代表着西北风土人情,这家面馆环境相对比较适宜,桌椅错落有秩,墙壁装饰展现出了西北的民族风情,令人无不神往,而且无论坐在哪个位置,都能观察得到厨房的一举一动哦,这样更有家的味道,整体给我们的感觉就是正宗的。

汤面来啦!挺新鲜的,我们迫不及待地抓起筷子美美地品尝起来...

稍过片刻,门外的河东狮吼把我们从消魂中震醒了。

“这该死的,一大早就又来吵架!”,只听见伙计正走出厨房嘀咕着。

我们定睛一瞧,原来是店老板遇上麻烦啦,只见一位浑身是"火"的妇女正向老板大声嚷嚷呢。

仔细一听,晓得原来是两家的小孩打架了,没想到那妇女的右手非常有力而迅猛,一会儿指向老板,一会儿指向身边的儿子,还不停地责骂老板,而老板只是静静地做解释,不过情况并没有转好。

那妇女的两只眼睛都"着火"了,好象要把这个店给烧掉呀,周围的人一直屏住呼吸地"观赏"着。

我们手中筷子也停工了,碗里的汤面还热气腾腾呢,此时我们的直觉告诉自己那西北男子是个老实巴交的中年人,而那女人好像丧失了理智,一直不想放过对方,即使对方好脾气地劝说着。

回想起自己的经历,觉得这样的遭遇与自己有些相似,心中颇有感触,那正是本地人欺负外地人的一种社会现象!

后来,也许有人也意识到这点,就纷纷上前了来劝阻,相互协调了片刻,这场风波才得以平息。

假如照这样下去的话,老板估计也没那么大忍耐,撑不下去的时候也会爆气反抗,到时情结说不定会有血光出现。

我们看着汤面都凉了,心也凉了,虽然有些扫兴,但是还是把汤面品尝完了,钱也付了,该上路了。

不过此刻还有闲暇的时间,哥哥想着来县城都五年了,好不容易煎熬过来,此刻也该放松一下,他便带领着我随便四处走走,就算兜兜风儿也不错。

走在人行道上,我用手挥弄着从树叶缝间的一束束光线,哥哥回过头来笑了笑,二十几岁岁的却他感觉这样的我还是挺傻的挺单纯的。

不知走到什么时候,行人多了起来,都走到车站这边了。

这里一贯都是车水马龙的,那也是县城唯一的大车站,蚂蚁见了也会望而却步,这里随时都有事故发生,并且还是扒手经常出没的地方,那不是安全。

哥哥一向十分谨慎,他一心惦记着口袋里的那张车票和仅剩不多的生活费,于是期间都一直将手捂着裤兜,担心一不留神就落入扒手的囊中。

待在这边太喧哗了,实在很不舒服啊,我们穿行在人流中,四处躲躲闪闪,后来还却被拥挤的人群给困住了,正在这时突然觉得四周渐渐地安静下来,我们发觉身旁的行人被一辆公交车纷纷地吸引了过去,可能又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果然没错,堵车了,眼看整装待发的几辆公交车被最前面的司机给耽误了,人都在困惑司机为什么还不启动呢?咳!原来他正忙着和车上的一名乘客争吵呢,可想而知这下麻烦又大咯。

这名乘客是个中年男子,已经和司机争吵得面赤耳红的,司机也不甘示弱地从座位上了起来,用自己的势气招架着。

车旁有一位老太太开始喋喋不休:“就因为服务态度不周而伤了和气,出口脏话一大堆,动不动还要现出原形互相撕杀几个回合”,嗨!这年头为一点小事而争执的可真多啊,都是这么一群草莽的杰作。

我和哥哥呆在县城这几年这样的场景都看贯了,认定一场风暴过后还是有仁士挺身而出帮助解围。

不过那乘客还是愤愤不平地下车,竟然还臭骂了几句,然而司机并没有理会,可能意识到了什么,赶紧开车走人了。

车开走了,人流也少了,这下子走在马路上,步伐也轻盈了。

给读者的话:

虽然一直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否回归故园,但是在此之前积蓄的力量不断朝着这里倾注,几度的徒劳无功令人流连忘返,若是撤消也显得有愧于心,只能将自己的记忆深深地刻印下来。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迷殇遗志最新章节 | 迷殇遗志全文阅读 | 迷殇遗志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