魇宫 第三十六章 海眼之谜

作者 : 老路在路上

()最先发现凤文魁消失的是超哥。

他拽住梅教授的手臂,伏在他耳边大声说道:“凤三不见了!”,梅教授一愣紧接着环顾四周。我和小雨也看到了梅教授的神态,随即也意识到了凤文魁的失踪。这时,梅小雨扭头看着我,把双手搭在自己肩膀上做了一个动作,又抬手指向刚才放背包的地方,大声地说道:“背包!”

消失的不只是凤文魁,还有小雨刚才放在地上的背包。

我们寻遍这空间的各个角落,什么也没有发现。随后,又在手电的加强照明下俯身趴在边上去分别查看了那八个深不见底的水潭。去水潭里寻找凤文魁,是我们做的最坏打算,我们是担心他万一又在水潭边看见什么值钱的东西伸手去拿,失足滑落进去。对他来讲,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

结果,还是没有凤文魁的丝毫踪影。

现在我们基本上可以断定:凤文魁偷拿了小雨的背包自己溜走了。

这只该死的老狐狸!当初我们就不应该可怜他。但是这话不能说出口,毕竟允许他跟队是梅教授做出的决定。

他独自溜走的动机其实并不难分析:跟我们在一起行动会严重妨碍他发财。他偷小雨背包的原因也很简单:一个人单独行动不能没有食物和水。但是,在这样一个幻象重重、虚实难辨的环境中一个人行动处处充满了危险,对我们来讲能不能平安的走出魇宫还是个未知数。凤文魁敢一个人溜走实在是勇气不小,真是个舍命不舍财的玩意儿。

可是通过观察,我们所处的这个巨大空间是密闭的,本身我们也不知道是怎样走进来的,而眼前只有太极图之中这一条玉阶可走,这凤文魁会跑到什么地方去呢?

梅教授皱着眉摇了摇头,向我们大声喊道:“不找了!我们下去!”。看来,他对凤文魁是彻底失望了。

这条玉阶从太极图边一直延伸到地下,但甬道里并不黑暗。

因为,在它两旁的墙壁上每隔十几步便悬挂着一个青铜灯盏,从太极图案自动裂开的那一刻起这些灯盏已经自行燃烧了起来。这不稀奇,像如白磷等化学物质在特殊环境下遇氧气自燃的课程在初中阶段我就学过了。

走进甬道之后,瀑布的噪音减小了许多,现在已经不影响我们正常说话了。梅教授边走边开口问道:“你们怎么去解释这里会有海水?”

我和超哥、小雨都不知道该怎样去回答这个问题。

“我记得,在咱们家乡的这座山城,有个地方叫做“海眼”。没错吧?”

“海眼?”超哥应声道:“没错儿,的确有叫“海眼”的地方,而且不止一处。它们就在我们这个山城的北部地区,是两个自然村的名字,一个叫“大海眼”、一个叫“小海眼”。”

“那你可知道这两处地方为何叫做“海眼”?”梅教授点点头,反问道。

“在这座山城里生活了这么些年,也经常将这两个字挂在嘴边儿上,却还真没研究“海眼”二字的来历。”超哥答道。

“这个名称的来历,与大禹治水的传说有关”梅教授说道,“上古时期,我们家乡现在所处的位置曾经是一片汪洋。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留心听过,本地民间故事里有时会提到这样一个说法:很多上了岁数老人们常说,在现如今位于城区西南方向的一座高山顶峰上曾经有过一只巨环,传说它就是上古先民们在“汪洋泽国”中艰难生存时用来系缆栓船的。相传,后来到了“大禹治水”的时候禹王带队伍经过这里,在此处附近偶然发现了两处深不可测的地下洞穴。深谙地理之道的大禹站在这洞穴的入口处感觉潮气扑面,又在夜深人静时仔细侧耳倾听,竟隐隐约约能听到好像大海潮汐涨落的声音,感觉其中必有蹊跷。在经过派人深入探查后,他发现这一大一小两处洞穴竟然与远在数百里之外的东海相联通。于是,这两处洞穴遂被禹王命名为“大海眼”、“小海眼”。足智多谋的大禹在经过组织人力对两处洞穴进行了一番人工改造后,成功地利用“海眼”作为天然巨型排水管道向东海之中大规模疏泄了山区积水,收到了节省人力物力、事半功倍的绝佳治水效果。后来时过境迁,由于自然界的地质变化使得那两处洞穴在完成泄水使命后被山体掩盖不知所踪、无从探寻。到今天,仅仅只留下了这两个地名和一系列的民间传说。”

我知道,梅教授所说的安有巨环的高山就是“禹王山”,却是第一次听说“海眼”的名称由来竟然也与大禹有关联。

“您的意思是说:刚才我们看见的八条海水瀑布与这传说中的“海眼”有关?”超哥对这个话题兴趣颇浓。

“这是我唯一能联想到的对此处出现海水的解释。在海滨城市生活了几十年,我对海水的判断不会失误。而刚才所讲的传说,我只是在大胆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推理的。我认为,古人既然有能力让大容量的积水通过两条“海眼”倾泻入东海,也必然有能力再次利用这“海眼”将海水引回到这里。”

“将海水引回这里?那岂不是会越积越多?我们在这座山城生活了这么些年,怎么从没见过有任何海水存在过?”我不解地追问道。

“循环。这又是在推理基础上得出的唯一合理解释。因为,传说中的“海眼”有两条”,梅教授思索着说道。“只是,我与你们一样搞不明白,他们将海水引到这里来究竟是要作何用途?”

“那还有那只凤凰呢?我们今天看到的,可是一只货真价实的凤凰,真漂亮!”小雨在一旁跟话道。

“龙凤呈祥,乃是无上瑞象。古代的帝王总是把自己比喻成“龙”,而把母仪天下的皇后比喻作“凤”。今天金凤的出现,更让我肯定了对于到底谁是魇宫真正主人的推测。”梅教授回答了女儿的疑问。

“爸,我们在魇宫的衡门前遇到了龙子“嘲风”,刚才又亲眼目睹了涅槃重生的凤凰,一切都令人感觉不可思议。刚才,又听你提到了传说中与东海相通的“海眼”,那在这个魇宫里,会不会还有“龙”的存在?”,梅小雨小朋友的思维总是天马行空。

“这里边说不定还有“多啦a梦”和“喜羊羊”呢!”看梅小雨一本正经的样子,我有心想逗逗她。

“讨厌啦!”听我这样调侃她,小雨伸手拍了我的背包一把。

“不是没有这个可能”,梅教授没有理会我的玩笑:“我们此行究竟能遇到多少未知我不敢妄下定论,但传说中的这些神兽好像在这个魇宫中并不会少见,我想提醒大家清晰的明白一点:任何传说故事都有属于它自身的原型本体和事件,任何传说也绝对不会是完全虚幻飘渺的空穴来风,它只不过是千百年来被民间社会所不断地附会和演绎,才会导致变得看上去神乎其神、不可思议。我们只要是辩证的去其糟泊筛其精华,那么它原来的本体和事件就必然会为我们提供独特的、有价值的参考。”

“诶!等等。小雨,你知道吗?你刚才说到“龙”倒使我又想起了一个地方,不知道会不会与这魇宫有关。”梅教授仿佛又想起了什么。

“想起了什么地方?”小雨的好奇心又开始膨胀了,我也便走边竖起了耳朵听着。梅教授的专业就是研究古文化,从他口中讲出的传说总会令人感到惊奇和震撼,我已经完全就当是在进行民间文化培训了。

“首先,我想起那个地方涵盖了一个与魇宫有关联的关键词,那就是“雾”。其次,这个地方距离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从地理坐标上讲非常接近,所以在基于第一点关联的基础上我又增加了它与魇宫可能有关联的概率。再者,就是你刚刚提到的:这里会不会有“龙”。我想到的这个地方,恰恰有古文献记载曾经确实发现过“龙”的踪迹。”

“这个地方也是一个山村,就在县城东南不到二十公里处,它东临紫罗、南依五阳二山。古时候,因为这个地方曾经有过一块纯天然形成的巨大平整的青石板,所以它被老百姓叫做“薄板台”。到了宋代以后,此处又被称之为“焦岭”。

就在这个村子的西边,有一座海拔高度不到700米的“明德山”。在它山腰南侧的悬崖之上有一条宽阔狭长、九曲回转的石灰岩溶洞,这条溶洞究竟有多长、通到哪里谁也不知道。在旧时没有电力照明设施的情况下,村里老百姓谁也不敢以身犯险去探究这石洞的终点在何方。据说,在解放前的时候,村里曾经有个放羊的哑巴为了找一只丢失的羊,自己一个人打着松枝火把走了进去就再也没有出来。

在溶洞上方的山坡之上,还有一个巨大的“天坑”与之相连。这“天坑”长宽在数丈见方,深不见底。在旧时,这座“天坑”的旁边曾经有过一个用石头堆砌而成、不知何时何人所建的圆形古怪建筑,老百姓叫它:“喷雾坛”。

每当夏季时节山雨欲来之时,总是会有大量奇怪的雾气从这“天坑”之中徐徐冒出。然后,这雾气便在这明德山顶上聚集形成一个巨大的云状“伞盖”久久不散,那情景蔚为壮观。经过当地居民多年的观察总结,这股雾气的浓度总是会与每次即将到来的雨量大小成正比。这样一来,倒使得本地百姓们得以利用这云雾来正确判断雨期雨量了。为此,老百姓们便传说这山洞中居住着神仙,就把这条山洞称之为“雾云洞”,亦称“群仙之府”。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魇宫最新章节 | 魇宫全文阅读 | 魇宫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