魇宫 第五十八章 驼峰航线

作者 : 老路在路上

()我们没有再去打断克莱儿的讲述,都在一旁静静地倾听着。

洞口外的凤大师也拨开藤蔓钻进洞来蹲在了一旁,也不知道他是对克莱儿的故事感兴趣还是因为洞外的风景很无趣。

克莱儿的父亲姓李,是中国浙江人,母亲则是美国加州人。

二十多年前,在纽约做生意的父亲偶然邂逅了年轻美丽的大学女生凯瑟琳,他随即对这个充满活力的漂亮美国女孩儿展开了一番无可抵挡的爱情攻势,最终的结局自然是李先生“抱得美人归”,同时也使得我们面前的claire-lee在母亲大学毕业的前一年匆匆降生了。

为了照顾呱呱坠地的克莱儿,同时也是为了让妻子凯瑟琳完成自己剩下的大学学业,克莱儿的父亲决定在纽约定居下来。

克莱儿从小在父母的疼爱中快乐的成长着。

她的父亲很想让克莱儿接触学习一下中国的传统文化,但她对此却完全没有一点儿兴趣,她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美国人。所以,在长大过程中的这些年里,她对四四方方的汉字基本上一个都不认识,勉强会说的那几句“浙江国语”也只是为了应付父亲的苛责才学习的。平时在家的时候,她很少跟父亲讲话,原因就是父亲要求她必须跟自己说国语。只要是一走出家门,她就会把干涩生硬的中国话彻底抛到九霄云外的爪哇国去。对此,她的父亲只好无可奈何地妥协了。

二十年后,成长为大女孩儿的克莱儿也走进了母亲曾经就读过的“纽约市立大学”,攻读新闻系专业。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就是在这一年爆发了。

走进大学两年之后的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这个事件成为了“太平洋战争”的导火索,使得一直保持观望态度并企图大发战争财的“山姆大叔”彻底被迫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影。

这时的克莱儿刚刚进入很有名气的《纽约时报》,开始自己的实习阶段生活。

能进入世界闻名的《纽约时报》成为一名新闻见习记者,是使很多同学羡慕眼红的事情,毕竟不是谁都有进入这家媒体实习的资格。《纽约时报》的门槛非常高,寻常人家的子女总是会望尘莫及。而这件事情的促成,那是因为克莱儿的父亲向报社总部一次性捐赠了三台价值不菲的新款轿车。

克莱儿的家境很是殷实,父亲多年做生意所积累的财富很是可观,为了给女儿谋求一个锦绣前程捐赠几台汽车对他来说算不得什么,“有钱能使鬼推磨”的潜规则是世界通用标准。

但是,父亲给他铺就的道路并不是像想象中那么顺畅,导致这不顺畅的原因便是克莱儿一直以来苦恼的种族和肤色。

美国是一个种族歧视相当严重的国家,任何有色人种在美利坚大地上活动时总是会举步维艰。

克莱儿在中学时就曾经遇到过同桌坚决要求老师为她调换座位的尴尬事情,而在大学宿舍里也曾经受到过舍友的歧视与不屑。这一切,就是因为她的外貌是亚洲黄种人的样子。

进入报社之后,她所担心的事情还是照常发生了。

新闻部的同事们都不愿跟她搭档出去采访,他们通常用各种相对善意的方式躲避与克莱儿一起工作,对此克莱尔完全能够感觉到团队对她的暗中排斥。于是,她被安排到军事新闻部参与战事新闻的采访工作。

见习记者,按理说是没有单独进行采访工作权利的,她必须要在正式记者的带领下配合采访工作,说白了就是个副手。但是,克莱儿这次却被安排独自一人登上了飞往中国的飞机。

单独进行这次采访,并不是出于“单位领导”对克莱儿的信任和高看,而是这次采访任务非常危险,正式记者谁都不愿意参加,黄皮肤黑头发的克莱儿便一不留神被推举成为了采访“飞虎队”的“最佳人选”。在《纽约时报》,见习记者是没有“记者证”的,克莱儿的“见习记者证”是它创刊后史无前例的第一本。

因为,这次必须要乘坐“飞虎队”的军机飞越传说中九死一生的“驼峰航线”。

对于“飞虎队”的英勇战绩和“驼峰航线”的高危险级别,克莱儿是早有耳闻,她并没有因此退缩,好胜的克莱儿决心要用这次单独采访行动打响自己的“第一炮”,以此来赢得自己在《纽约时报》的一方立足之地。

接到通知之后,她并没有告诉家里自己的去向,只是收拾了一下行装便向军方报到了。

“飞虎队”的创始人是美军飞行教官克莱尔?李?陈纳德。

应国民党政府邀请,1937年7月初,陈纳德抵达中国考察空军担任顾问。正当考察工作临近结束之时,中日战争全面爆发。陈纳德接受了宋美龄的建议,在昆明市郊组建航校,以美军标准训练中国空军,同时他还积极协助中国空军对日作战。后来迫于日本外交压力,陈纳德的活动逐渐转为非公开。1941年,陈纳德接受国民政府的委托,前往美国招募飞行员。他在罗斯福政府的暗中支持下,以私人机构名义重金招募美军飞行员和机械师,以平民志愿者身份参战。1941年7月中旬,陈纳德回到中国时,已有68架飞机、110名飞行员、150名机械师和其他一些后勤人员先期到达了中国。

这支空军队伍平时除了协助组建中国空军及对日军作战之外,还必须飞越喜马拉雅山从印度接运战略物资运送到中国。从印度阿萨姆邦汀江,经缅甸到中国昆明和重庆,这条航线全长800多公里,横跨喜马拉雅山脉,沿线山地海拔均在4500—5500米上下,最高海拔竟达7000米。

运输机在飞越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的山峰时,达不到必需的飞行高度,只能在群山峡谷中穿越飞行。整条飞行路线高低起伏有如骆驼的脊背,“驼峰航线”由此得名。

飞机在执行飞行任务时常有强烈的气流变化,遇到意外发生时,通常难以找到可以应付迫降的平地,而机组飞行员即使跳伞,也会落入荒无人烟的雪山丛林难以生还。另外,日军飞机的空中拦截也给航空运输队造成巨大威胁。

飞行过程中,由于气流影响,机器仪表时常会发生故障,导致飞机偏离预定飞行航线。因为恶劣的飞行环境,飞机坠机事件是经常发生的状况,伴随坠机事件,机毁人亡的情况逐步上升。在飞机上,伴随飞机驾驶员左右的,除开副驾驶等人外,还有就是“死神”了。

飞行也许是当时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们最强烈的梦想,但是穿越驼峰航线,差不多就是将梦想构筑在死亡上。因为每次一航行,也许都会是这些飞行员们的最后一次飞行,每损失一架飞机,就必须重新补充一架飞机。每架飞机都有相对应的编号,而在事故频发的阶段,通常每天都会看到新编号的飞机。

“驼峰航线”途径高山雪峰、峡谷冰川和热带丛林、寒带原始森林以及日军占领区。加之这一地区气候十分恶劣,强气流、低气压和冰雹、霜冻,使飞机在飞行中随时面临坠毁和撞山的危险,飞机失事率高得惊人。后来有飞行员回忆说:在天气晴朗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沿着战友坠机碎片的反光飞行。他们给这条撒着战友飞机残骸的山谷取了个金属般冰冷的名字“铝谷”。

因此,“驼峰航线”又被称之为“死亡航线”。

这种运输方式所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运输一次资源和运输过程途中所消耗的资源形成严重的比例反差,而且一旦出现飞机事故则损失更是加剧。为了重新打通滇缅公路开辟地面运输通道,航空队还担任运输作战人员的任务,将中国的作战部队经过空中运输送至当时的印度进行军事训练,再联合当时国内作战部队,同时出击反攻日军恢复失地,打通滇缅公路。

在这条航线上,中美双方3年多来共向中国战场运送了70万吨急需物资,人员33477人,而航空队共损失563架飞机,牺牲1500多人以及诸多失踪机组人员。如果加上中国航空公司所损失的飞机和飞行员,这个数字将会更加巨大。虽然牺牲巨大,但是航线的开通意义重大,是继滇缅公路暂时性的断绝之后的又一重要运输线,成为当时维持抗战的空中生命线,是飞行运输历史上的一大奇迹。

克莱儿此次所要采访的机组,便是即将把一批军用物资运送到中国的西南战场上。飞机上除了见习记者克莱儿之外,还有正副驾驶、领航员、通信员、空中机械师和射击员6人,都是一水儿的帅小伙子。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魇宫最新章节 | 魇宫全文阅读 | 魇宫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