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名:第四章
“皇上驾到,回避。”
拓跋焘起身到室外接驾:“儿臣参见父皇。”
拓跋嗣拉住拓跋焘手,说:“我儿不必多礼。”
“谢父皇,”拓跋焘起身说:“父皇,我已经听说了朝堂上事,父皇果真要征讨刘宋?”
拓跋嗣背起手来,看着自己儿子。焘儿正值年轻,却没能够享受年轻滋味,便长期外随军征战,与我说话,也是除了用兵之道外,再没有其它话题可讲,即使自己家中也是如此。我只希望此时此刻,不要把我当成高高上大魏皇帝,只要把我当成是他父亲。
拓跋焘看到父皇发呆,便轻声地唤了一声:“父皇。”
拓跋嗣思绪回到了眼前,看着自己脸上略显稚气儿子,笑了一下,说:“焘儿,我这次前来就是为了这件事。”拓跋焘听了,闪到父皇一侧,请父亲进屋。
来到儿子住处,拓跋嗣先是看了一圈。这哪是卧房,根本就是兵营!墙上挂着地图,地图上面各种势力交错描述清晰。地图两侧分挂着一把魏国战刀。角落上,一张显得单薄床摆那里,床尾几步开外,一副铠甲整齐挂衣架上,上面交错着几道清晰刀痕。除此之外,就剩下一张书案和一张喝茶用桌子。皇宫内,竟有这样简陋住处,而且还是自己儿子住处。拓跋嗣不禁感到有些心酸:“焘儿,现已经回到了家中,不是军营。既然是家中,为何还要这样摆设?”
拓跋焘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说:“父皇,儿臣外多年,习惯了军营生活,突然回到宫中,生活上还是不太习惯。”
拓跋嗣听了,不知怎样接下去,毕竟焘儿常年外是为了大魏征战。停顿了一会,说:“朕今天就派人把你宫中用品换一下,毕竟你是朕儿子,看你将就这里,就算别人不说什么,朕心里也会不好受。朕看你这里宫人也太少,朕一并多给你调一些过来。”
看到拓跋焘想推辞,拓跋嗣接着说:“不许推辞,既然回到了宫中,就好好地休息几天。”
拓跋焘没法拒绝,只好答应。
拓跋嗣坐到椅子上,示意让拓跋焘也坐下,问:“焘儿,朕今日下旨发兵攻打刘宋,你有何看法?”
拓跋焘说:“南方晋朝时,刘裕身居太尉,狼子野心,取晋而自代之。灭掉后秦后,仍向南方继续开疆扩土。眼下刘裕已是将死之人,七子都想要夺得王位,必定内部要引起大规模纷争。眼下时机虽好,但不是好。我们北方除了柔然,胡夏之外,还有一个强大北燕。所以,我们想要攻宋,一定要先稳住北方诸部,以免他们前后夹击,那时我大魏可就危险了。我们只要耐心再等几个月,以刘裕现病情来看,不出两个月,此人必死。那时七子纷纷起兵夺位,无论是谁夺得皇位,刘宋都会元气大伤。到时我们再一举南下,定能踏平刘宋!”
拓跋嗣满意地点点头:“嗯,我儿计策甚好。可是柔然向来不讲信用,多次破坏两国之间友好,我们不能指望仅靠一纸条约就放心柔然。”
拓跋焘早就明白父皇心中顾虑,便说:“父皇放心,眼下我大魏国力强盛,攻打刘宋二十万大军足矣。北方柔然,虽然长期对我大魏虎视眈眈,却没有一次胜过我们,柔然人输怕了,不敢再轻易犯我大魏。只要北方陈兵十万,造势进攻柔然。以柔然现力量,根本不能对我们先下手。只会为了保存实力继续北撤。至于胡夏,北燕等国,不用担心他们与柔然联手,只会让我们鹬蚌相争,他们坐收渔翁之利。等到他们明白我们真实意图,我们早就打败了刘宋,到那时,就算柔然进攻我们,我们也可以集结力量,就算不能彻底消灭柔然,也可以重创之。使柔然再不敢与我大魏为敌。”
拓跋嗣听着儿子分析,自愧不如。对拓跋焘说:“好啊,我大魏有你这等太子,大魏有望啊。将来大魏传到你手上,朕也放心啊。焘儿,朕此次前来,一,是想听听你对此事看法。二,朕想让你亲自领兵北上防备柔然。”
拓跋焘听见父皇话,激动地说:“还是父皇了解儿臣心思,儿臣一定不让父皇失望。”于栗府上,拓跋嗣派人传来圣旨,命于栗部取消三天后攻宋命令,另择良机,并且马上进宫面见圣上。于栗接旨后,马上下令军队停止一切攻宋准备,让梁兴随他一起入宫。
进入宫门后,两人将坐骑交给看守宫门兵士,两人徒步走进皇宫。
“义父,您说皇上这么着急召我们进宫有什么事呢?”梁兴好奇问。
于栗摇摇头说:“我也不知道,据我猜测,应该还是攻宋之事。”
梁兴无奈摇摇头说:“唉,不知皇上怎么想,一会要打,一会又不打了。干嘛这么折腾啊。”
“兴儿,说话小心,这是宫中,不是军营中。这里到处都是皇上眼睛和耳朵。”于栗提醒道。
“是,我明白了,义父。”
“于将军。”
于栗听到有人叫他,回过头来。看到一个身穿铠甲之人,这个人显得非常魁梧,搭眼一看就是久经沙场之人。此人名叫奚斤,位居司空,封为晋兵大将军。
奚斤来到于栗面前,行礼:“于将军。”于栗笑着还礼:“原来是奚斤将军。”行完礼,对梁兴说:“兴儿,还不见过奚斤将军。”
梁兴两手抱拳行礼:“见过奚斤将军。”
奚斤打量着梁兴,问于栗:“于将军,这位是?”
于栗说:“这是我义子,名叫梁兴。是我手下一名骑兵校尉。”
奚斤笑着说:“好啊,真是年轻有为啊。不知于将军要去哪里啊?”于栗看了一眼皇上书房方向:“圣上不知所为何事,急令我前往面圣。”
奚斤捣了一下拳头,说:“皇上也速命我前来,没想到于将军也来了。也好,我们一起进去吧。”
本书由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