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毕,上官云和一些将佐未及歇息便分乘两条小舢板往西山老营疾驶而去,上官云已得知夏完淳到来的消息,上官云幼时曾读过夏完淳的传记,对这年方十七就已慷慨就义的少年英雄甚是崇拜,如今,即使知道将要会面的是比自己年少许多的少年郎,心中依然有压抑不住的激动。但现在他却不能去见夏完淳。今晚是上官云一手组织起来的兴明学会集会讲学的时间,他不能不去。
兴明学会的创建是和新军的建设同步进行的,按上官云的想法,扬州人杰地灵当有不少俊才,这留下未走的人大多是反清的坚定力量,因此,他是把这兴明学会当成自己的人才库来建设的。参加人员均是能识文断字的书生和自己军营中的主要将官,他要用自己的思想来努力影响和改造他们。
上官云还未进学馆,已听到里面传来了争执的声音,原来是两个年轻人在争执大明军频频落败的原因,这正是今是集会的话题。上官云走进去,众人忙起身施礼,上官云还礼毕,环视全场,见有百十人的模样。朗声说道:“前rì里,我们谈到唐宋由盛而衰的教训,其目的在于鉴古而知今。刚才两位在争执我大明军频频战败的原因,在下愿闻其详,这也是我们今晚的议题,言者无过,惟忠诚忧国尔。”这段话当然不能算是地道的古白话,但众人好在已适应,也因为大家下意识里把上官云当作军中武官,对他要求不是很高。但每每上官云抛出的观点又往往让众人惊叹不已,所以,上官云这个会长倒还是名副其实的。
“大明之败,首在宦官乱政,由王振始,至刘谨、魏忠贤,及至弘光朝之诸阉党。太阿倒握,威福下移,杀人至惨,而不计手法,举朝野命,一听于宦竖之手,良可叹也!如此朝纲不振,内政乱则外兵疲,焉能不败乎?”说话的人是扬州生员杨子奇,其父乃原扬州梅花书院山长,家学渊源颇深。史上未有其名,但上官云颇为欣赏这个小伙子,这时势造英雄的道理他还是懂的。
“在下倒以为,弘光朝之败,败在马士英、阮大铖之流手中。jiān臣当道,而忠勇被谤;小人当朝,则志士蒙冤。想我史督师有经邦纬国之才,却被小人玩弄于掌上,大才不得施,只能含恨以身殉国尔。”有人提出了另外的观点。
“武将跋扈,不听将令,我江北国地尽入贼手。”又一人大声插话。
“皇帝不理朝纲,不见那王铎的题联么‘万事不如杯在手,今生几次月当头。’这帮上位者真是好手笔啊!如此君臣,我大明焉能不败……亡?”说话者却是扬州名绅王傅龙,说罢此言悲从中来,已是嚎啕大哭,油灯下花白的胡子抖动着,家破人亡却依然是忧国之甚,其情感天动地,座中一时应者颇多。
上官云见此情景,深吸了一口气,缓声说道:“老先生不要太过伤心,但留一口气也要与那鞑虏血战到底!”
“想我华夏千年古国,源远流长。创造了多少文明,却也经历了多少异族入侵的涂炭。可是,放眼历史长河,哪一个异族不是落了个灰飞烟灭,可我华夏还在,我大汉还在!”
“此因何在,救国,从不是靠哪一盖世英雄,也不是因为哪一名君贤相!是因为——人民!如海之渊,却如沙之散。中华民族只是少了那一口气在,有了它则能凝沙成塔,载我万里江山;有了它则能翻江倒海,摧枯拉朽,掀起万丈狂澜!”
“那口英雄正义之气,正在你我之身上。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只要你我不灭了这不屈之气,我泱泱之中华大国就不会灭亡!”这一番慷慨之言,发音高亢,余音犹在大堂上嗡嗡作响。
“好!好一个‘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听到有人赞赏,上官云才意识到自己引用了鉴湖女侠的诗,显然众人以为这是上官云所作了。这句诗的确让在座诸人为之热血沸腾,用于此当不辱没女侠之声名。
突见门外大步迈进一个白衣少年,这少年身材欣长,容貌英俊,浑身散发出一股英气。见这少年如此风采,众人暗自称赞。刚才发语叫好,正是此少年。
“夏完淳,定是夏完淳无疑”上官云心想,方要上前迎接。却见那少年,紧走几步上前躬身施礼道:“在下松江夏完淳,拜见上官将军!”
夏完淳本不知上官云,午后议事,因众人说上官云未到,还得他来后进一步商议为好。这才想到打听一番,听众人一番感慨赞叹,方知此间竟有这样的英雄,顿起接交之心。傍晚在西山扬州老营一番探看,见老营管理章法新颖,井井有条,跟别处相比,优劣自分,听营中众人提及上官云那种满脸敬重的神sè口气,那种想早rì得见英雄的心情又是是焦急了几分。
晚间听说老营有这兴明学会,顿生探访之意。毕竟少年心xìng,也自恃有几分才学,因此便在这门外听听墙角,心中却存着几分较量的意思。刚才上官云和众人到学馆时,夏完淳已上下对上官云打量了一番,晚间面目看不甚清楚,但上官云那挺拔如绷弦的英姿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知道自己身上缺少这种莫名的东西。而同来诸人那步调一致的行走则让他有点儿震惊,这……他一时不知该如何评价这种莫名的感觉。
听到上官云那气势磅礴的一番话,胸中顿时热血上涌。上官云那‘如海之渊,却如沙之散’的评价,那‘正义之气’的号召,都让他觉得如饮醍醐,待到上官云吟出那‘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诗句时,夏完淳已是情不自禁地击掌叫好了!
上官云当然不知道这里的曲折了,见少年时的偶像行如此大礼,早冲过去一把挽了起来,随即和他携手走至前面,那亲热模样真让人怀疑他有断袖之癖。上官云的热情连夏完淳也有些吃惊,心想可能上官将军待客一直如此吧,又哪里知道上官云这一番心思。
“存古兄弟少年英雄了得,才气名满江南,为人忠肝义胆,今rì得见,果然英挺不凡。”上官云呵呵笑着,又把夏完淳引荐给各位。夏完淳一一见过礼,当下也不客套,便对上官云说道:“完淳不才,在外面听到上官将军对时事之论,甚是jīng彩,在下受益颇多。众位英雄谈到我大明兵败之因,似无定论。还请上官将军指教一二。”说罢躬身又施一礼。
上官云见如此,便不推辞,走到屋子内高台,朗声道:“为国为民,不挟藏私,上官所言,唯抛砖引玉尔。”
“我大明自太祖驱北虏而兴邦立国已三百余年,其间兴衰因由当然头绪复杂,难以辨清。但观江南弘光朝败亡之因,无他,唯不和而已。不和之因,唯一‘私’字而已。三才者,天、地、人,我大明顺天而生,未有不占天时也;我弘光朝定都南京,虎踞龙盘之地,又有长淮、大江为屏,未有不占地利也,然落败之因何也?唯失人和而已。”全场一片肃静,众人都被上官云之论给吸引了。
“不和有二:民与庭不和,官与官不和。诸公当见,我明军之凶残匪尤不及,军民渔水一家亲,可明军已失民心矣,朝庭横征暴敛,民心思乱,大明十数年匪患均为官逼民反,蔫不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理;清兵已饮马淮水,我朝堂上依然党争不止,督师长于朝政却统兵在外,士英惯于统兵,却位居高堂,四镇所部又互相拼杀,鹬蚌相争得利者唯满人矣。”众人听罢,纷纷点头称是。
“余观不和之因,均为一个“私”字。在民为私,则只求生之苟且,不管江山动乱;在官为私,则为朋党之名利,互相攻讦;在君为私,则只顾一人之享乐生死,至万民于无地。如此一来,国将不国了。”
“那,当今之策当如何?”夏完淳问道,众人也屏息等待。
上官云微微沉吟,关于这个问题。上官云已思考了很长时间,史学发烧友们也曾在网上论战过。观点颇多,上官云也有自己的想法。
“当今之计,唯求‘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
“对。”上官云接道说道,“唯有和而不同,才能结天下士民之心。”
上官云顿了一顿,大声说道:“无论贵贱,不论出身,不论贫富,贩夫走卒,山头结草,昨rì降兵……只要有一共同之愿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团结到这一面大旗下,共同奋斗,大明必将兴盛,中华必将复兴!”
上官云之言铿锵有力,在大厅嗡嗡作响。话已说完,大厅里无人应声。众人都在心中体味着一句话——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中华——中华——中华”这个新鲜而振奋人心的词汇撞击着每个人的心胸,仿佛有一股火焰要从中奔流而出——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1645年闰六月的那个夜晚,太湖水寨上空突然暴发出一个最强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从那一刻起,大明力量重新凝聚到了一起。大明的战车隆隆开动了。”后世的史学家,总爱浪漫地给前世历史以评说。而实际上,这个口号当时只是在太湖上空唱响了,有些人并不这么想。上官云对这个时代人们普遍的心理认识毕竟也是来源于几百年后的浪漫猜想,真正溶入这个时代,很难。
而现实,则是残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