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学-全本珍藏版 第一百三十四章 “返本线”的发明

作者 : 李宗吾

吾国儒家主张从小孩时,即把爱亲敬兄的心理,在家庭中培养好,然后扩充出去,以至“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就造成一个仁爱的世界了。♀言情穿越书更新首发,你只来+所以中国的家庭,可说是一个“仁爱培养场”。西洋人从“我”字径到“国”字,中间缺少一个“家”字,即是莫得“仁爱培养场”;少了由“丁”至“丙”一段,缺乏“诚意”功夫,即是少了“良心裁判”。所以西洋学说发挥出来,就成为残酷的世界了。

一九三六年七月,宗吾又刊一书,叫做《中国学术之趋势》,内容包括四大篇:(一)老子与程明道;(二)宋学与蜀学;(三)宋儒之道统;(四)东西文化之融合。每篇又各分若干段,以成此书。他在序文中说:“写文字是发表心中感想,心中如何想,即当如何写,如果立出题目来做文章,等于入场应试,心中受了题目的拘束,所有感想,即不能尽情写出;又因题义未尽,不得不勉强凑补,于是写出来的,乃是题中之文,不是心中之文。我写此书,本想出以随笔体裁,许多朋友说是不妥,才标出大题目小题目。我觉得做题目,比做文章更难,文章是我心中所有,题目是我心中所无,此书虽名为《中国学术之趋势》,而内容则非常简陋,对于题义的发挥,未及十分之一,这是很抱歉的。”可见他即便讲述具有体系的学术,仍是抱有他一贯的自由作风,这是与近代流行的教科书式的著作有些不同的。

我们当还记得他发明的一条公例:“心理变化,循力学公例而行。♀”于是他想适用这条公例,觉得学术上的演变,也有轨道可循,如果知道了从前的学术是如何演变,即可推测将来的学术当向何种途径发展。他说:“自开辟以来,人类在地球上走来走去,自以为自由极了,三百年前,出了一个牛顿,发明地心引力,才知道任你如何走,终要受地心引力的支配。人类的思想,自以为自由极了,若试把牛顿的学说扩而大之,应用到心理学上,即知道任思想如何自由,终有轨道可循。人世上一切事变,无不有力学公例行乎其间,不过一般人习而不察,等于牛顿以前的人,不知有地心引力一样。”因此,他对于中国学术的趋势和世界学术的交流,也是持此看法的。

他说:我国已往的学术有最发达的两个时期:第一是周秦诸子,第二是赵宋诸儒,这两个时期的学术,都带有创造性。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是承袭周秦时代的学术而加以研究,元明是承袭汉宋时代的学术而加以研究,清朝是承袭汉宋时代的学术而加以研究,俱缺乏创造性。周秦是中国学术**发达时期,赵宋是中国学术和印度学术融合时期。周秦诸子,一般人都认孔子为代表,殊不知孔子不足代表,要老子才足以代表;赵宋诸儒,一般人都认朱子为代表,殊不知朱子不足以代表,要程明道才足以代表。现在已经入第三时期了,世界大通,天涯比邻,中国印度西洋三方学说,相推相荡,依天然的趋势看去,此三者又该融合为一。故第三时期,为中西印三方学术融合时期,学术的进化,其轨道是历历可循的。知道从前中印两方学术融合出以某种方式,即知将来中西印三方学术融合当出以某种方式。我们用鸟瞰法升在空中,如看河流入海,就可把学术上的大趋势看出来。

他说,《老子》一书,是周秦学派的总纲,诸子书是细目。诸子是从总纲中提出一部分,加以发挥,只能说他们研究得精细,却不出老子的范围。宇宙真理,是浑然的一个东西,最初是蒙蒙昧昧的,像一座绝大的荒山,无人开采。后来偶有人在山上拾得点珍宝归来,人人惊异,于是大家相约上山开采,有得金的,有得银的,有得铜铁锡的,虽然所得不同,总是各有所得。作河图洛书的,是偶尔拾得珍宝的人;周秦诸子,是相约上山开采的人;这伙人中,所得的东西,要以老子为最多。老子把宇宙真理、古今事变融会贯通,寻出它变化的规律,定名曰“道”。道者,路也,即是说,宇宙万事万物,非走这条路不可。把这种规律,笔之于书,即名之曰《道德经》。根据已往的事变,就可推测将来的事变,故曰:“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老子洞明万事万物变化的轨道,有得于心,故老子言“道德”。孔子在老子后,明白此理,就用以治人,故孔子言“仁”。孟子继孔子之后,故言仁必带一“义”字。荀子继孟子之后,注重“礼”学,韩非学于荀子,知“礼”字不足以范围人,故又讲“法术刑名”。这都是时会所趋,不得不然。世人见“道德”流为“法术刑名”,就归咎于老子,说是申韩的刻薄寡恩,渊源于老子;殊不知中间还有“道德”流为“仁义”一层,由“仁义”才流为“法术刑名”的。言“仁义”者无罪,言“道德”者有罪,实不能不为老子叫屈。

道流而为德,德流而为仁,仁流而为义,义流而为礼,礼流而为刑,刑流而为兵。道德居首,兵刑居末,孙子言兵,韩非言刑,而其源皆出于老子。如果知道兵刑与道德相通,即知诸子之学无不与老子相通了。老子的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孔子的“温、良、恭、俭、让”:“俭”字与老子同;“让”字即老子的“不敢为天下先”;“温、良、恭”三字,比“慈”字较为具体:足见儒家与老子相通。墨子的“兼爱”,即是老子的“慈”;墨子的“节用”,即是老子的“俭”。老子言兵:“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又说:“以守则固。”墨子非攻而善守,足见其与老子相通。战国的纵横家,首推苏秦,他读的书是《阴符经》,此书是道家之书,也与老子相类。老子说:“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老子此语,是以一个“平”字立论。苏秦说六国,每用“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一类的话,激动六国君主的不平之气,暗中即藏得有天道张弓的原理,与自然之理相合,所以苏秦的说法,能够披靡一世。老子所说“欲取姑与”等语,为后世阴谋家兵家所祖。他如杨朱、庄子、列子、关尹诸人,直接承继老子之学,更不待说。周秦诸子,往往互相诋毁,独没有诋毁老子的,即使诸子之学,不尽出于老子,也可说老子之学,与诸子不相抵触,既不抵触,也就可以相通。后世讲静功,讲符等,俱托始于老子,更足知老子与百家相通了。

春秋战国时,列国并争;同时学术界也是百家争鸣。自秦以后,天下统一;学说也随君主之意归于统一。秦时,奉法家的学说,此外的学说皆在所摈斥。汉初,改而奉黄老,到了汉武帝罢黜百家,从此即专奉孔子之学;但老子的学说,势力仍是很大。于是孔老二教,在中国成为两大河流。以后佛教传入中国,越传越盛,就成了三大河流,同在一个区域内,相推相荡,经过了很长的时间,天然有合并的趋势,于是宋儒的学说应运而生。

要谈宋儒的学说,须先把儒、释、道三教的异同,加以研究。三教异同,自然古人说得很多;但最要的一点,即是三教均以“返本”为务。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但返至身还不能终止,于是他又说:“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可知儒家返本,以返至“孩提”为止。“老子”一书,屡言“婴儿”,婴儿是指才下地者而言。孟子所说的孩提,知爱知敬,是有知识的;老子所说的婴儿,是无知识的。可知老子返本要进一步,以返至才下地的无知无欲的婴儿为止。但老子所说的,虽是无知无欲,然犹有心,故曰:“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释氏则并此心亦无之,以证入涅槃,无人无我为止,禅家常教人“看父母未生前面目”,竟是透过娘胎,较老子的婴儿,更进一步。儒、释、道三家俱是在一条线上,如图所示:儒家由庚返至丁,再由丁返至丙;老子由丁返至乙;佛家由丁返至甲。宗吾呼此线为“返本线”。由此可看出三家的异同:要说他们不同,他们三家都是沿着返本线向后而走,这是相同的;要说他们相同,则儒家返至丙点而止,老子返至乙点而止,佛家直返至甲点方止,又可说是不同。所以三教的同与异,都可以说得过去,总看如何看法。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厚黑学-全本珍藏版最新章节 | 厚黑学-全本珍藏版全文阅读 | 厚黑学-全本珍藏版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