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的幕僚军师 张静江传奇 第八章

作者 : 潘荣琨

二创办公司

初到巴黎,一切都是新鲜的。言情穿越书更新首发,你只来+

走在大街上,张静江发现巴黎的街道比上海、北京都要宽,路面洁净无尘。白色的房屋,用红瓦盖成尖尖的房顶,疏疏密密,错落有致,像一幅秀美的风景画。男人和女人都打扮得比较艳丽,看起来有点怪怪的,但充满着青春活力,显得生机勃勃。令张静江特别感动的是巴黎人特别讲礼貌,双方相见,总是点头问候。尤其是女人们,彬彬有礼,而又不失落落大方。

张静江先是考察巴黎的一些大商场,发现中国货销售挺旺,巴黎市民喜欢中国的丝、绸、缎、竹器、漆器、牙器等土特产品,以及名贵的古董如玉器、瓷器、字画等。张静江敏锐地意识到,巴黎是国货的大市场,可以大把大把地赚西洋人的钞票。但是不久,助手周菊人捎回了一个令人遗憾的信息:巴黎市场上的国货都是由日本人垄断销售的。

“真是太气人了!”张静江拍案而起,忿忿地说,“这分明是对我们国货的戕害,是对中国经济的侵略!”

助手周菊人颇有同感,点着头。

张静江咳嗽了两声,继续说道:“日本鬼子杀我同胞,割我土地,掠我财物,在国内干尽了坏事还不够,还要在国外宰割我们,真是太可恨了。”

“我们中国人就缺点骨气和勇气。”周菊人深有感触地说。

“有骨气、有勇气的人还是有的,邓世昌、丁汝昌、刘步蟾宁死不屈,不是很有骨气吗?不过这样的人少了些。”张静江不无感慨地说道,“一定要夺回国货的经销权,不能让洋人再爬在我们头上撒尿拉屎,我们要主宰自己的命运,大把大把地赚洋人的钱!”

“那我们怎么办呢?”周菊人不解地探问着。

“我们自己开办公司,直销国货。”张静江斩钉截铁地说。

巴黎,马德兰广场4号,新成立的“中国通运公司”六个大字耀耀闪光,格外醒目。通运公司办在著名的马德兰天主教堂的左边,对面是繁华的香榭丽舍大街,是巴黎最为热闹的地方。♀通运公司共有两间门面,中间有一对别致的双开门,门两旁的玻璃窗里,陈列着精巧的中国货样品:辑里丝、龙井茶、绸缎、漆竹、牙器、金石、字画、玉器、瓷器,琳琅满目,令人生奇。

1904年3月16日,中国通运公司正式开张营业。这一天,张静江特别亢奋、激动。天刚蒙蒙亮,他就早早起床,在店堂里转悠。他看着满目别致的中国货,又想起了半年前回家乡南浔的情景。

那是去年秋天,他决定筹办中国通运公司后,回到家乡南浔招募股本。尽管张静江说得天花乱坠,成竹在胸,但没有一个有钱商人肯出资入股,连他的舅父庞元济也不例外,反而笑着拍拍他的肩膀说:“静江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商海行舟,要有点本事才行。你年纪轻轻,刚刚涉世,不要太急,慢慢来吧。”

张静江压根儿没想到会处处吃闭门羹,苦闷极了。他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出神苦思。难道自己雄心勃勃的宏伟蓝图就此夭折,只好眼巴巴地看着日本人对我国实行经济掠夺,束手无策,望洋生叹吗?不!洋人欺负我们够苦、够惨、够凶狠了,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定要夺回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权利。张静江决意要继续往前走,但是钱从哪儿来?他左思右想,惟有去求助于父亲。可是,父亲会同意吗?父亲在自己身上花的钱已经够多的了,还会不会继续支持他“胡来”呢?

然而,除此之外,已别无他法了。

令张静江意外的是,父亲并没有如他所担心的那样处理这件事。张宝善听完儿子的陈述,觉得儿子在巴黎开办跨国公司,且不论盈亏如何,但其能晓以大义,想为中华民族争口气的想法是无可厚非的。仅此一点,实属难能可贵。于是,他满口答应了儿子的要求,出资30万元筹办通运公司。

张静江非常感激父亲的理解、支持,为自己美好的憧憬铺平了道路,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公司办好,为父亲争气,为中华民族争荣。

开张的场面热闹非凡,巴黎商界的著名人士大都前来祝贺,好友李石曾也专程从蒙达义赶来道喜。孙宝琦带领使馆人员出席了开张仪式,并作了扬眉吐气的讲话。公司开业当天便门庭若市,营业额突破了10000法郎,张静江喜不自胜。

日复一日,张静江发现巴黎人特喜欢中国的古玩、古瓷等古董,以及名贵的字画,这正对张静江的胃口。他曾潜心研究过古董,有相当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鉴赏力,对字画也颇有研究,极有造诣。对古董、字画,张静江轻车熟路,学以致用,经营得有声有色,生意火爆得出人意料,不到两个月就净赚了10万元。此举不仅打破了日本商人长期垄断欧洲市场中国古玩业的局面,更重要的是从气势上压倒了日本商人,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在国内的三舅庞元济,闻讯也改变了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开始支持张静江的事业。这样,张静江在巴黎主持经销业务,哥哥张弁群在三舅庞元济的帮助下,负责国内货源的筹措、运输等事务。兄弟俩可谓是里应外合,配合默契,每两个月可以销出一批新货,每年可以周转六次,盈利丰厚。第二年冬天,张静江又在英国伦敦和美国纽约开设了两个分公司。其中在美国纽约第五大道660号(后迁至纽约东57街5号)的分公司由姚蕙的弟弟姚叔来主持店务,长达五十多年,直到1963年终止。

张静江在创办通运公司的时候,力主节俭,他虽然视力不好,仍每日骑着自行车在巴黎的大街小巷穿行,了解民情,捕捉商机。1905年中期,巴黎地区的牛女乃生产发生问题,供应紧张,牛女乃价格也同时上涨。张静江立即抓住时机,开办了一个豆浆豆腐公司。该公司产品面市后,因其价廉物美,营养丰富,迅速受到巴黎市民的欢迎,张静江也因此多了一笔额外的收益。

通运公司后来还成为海外同盟会的秘密据点,接待过许多同盟会成员,召开过许多次关于筹措革命经费、推翻满清政府的重要会议。同盟会会友钦敬而感慨地说:“中国有此奇侠,何其大事不成哉!”孙中山也曾说过:

同盟会成立后,始有向外筹资之举,当时出资最勇而多者,张静江也,倾其巴黎之店(这里所说的“巴黎之店”即指巴黎的通运公司总部),所得六七万,尽以助饷。

三革命信仰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秋,张弁群又一次来到巴黎。他此次远涉重洋,主要为创办浔溪女校,要与弟弟静江商量。此时的张静江正在筹划扩大中国通运公司经营规模,也需要听听哥哥的意见。兄弟相见,格外亲切,互谈海内外的一些见闻和对国内局势的见解。

他们谈到了经商救国的问题。

“商人无法救国。”张弁群摇摇头道,接着,他向弟弟静江讲述了上海轰轰烈烈的抵制美货运动的经过。

鸦片战争后,十多万华工漂洋过海来到美国,他们用汗水浇灌了美国西部。但部分美国白人掀起了反“黄祸”潮,他们焚烧唐人街、残害华人,有的华人被割掉头盖皮,有的华人被挖掉了眼珠子,甚至有一个华人的生殖器被人在沙龙的火炉上烧熟了,像吞吃生鸡蛋一般吃掉,手段极其残酷。而美国政府继1882年、1887年颁布实行限禁华人例案和条约后,1894年又利诱清公使制订了为期十年的《华工禁约》,使限禁、排斥华人条例多达一百五十条,不论是什么样的中国人,只要一踏上美国的土地,就备受它苛待。

1904年,《华工禁约》期满,清政府于期满之际照会美国政府,“禁约”不再延期。

1905年2月,美国政府派遣新任驻华公使柔克义到北京,企望达到修约目的。寓美华人急电上海等地社团,希望借助国内民众力量,抵制续订新的禁约。于是,上海资产阶级的喉舌《时报》立即遥相呼应,以头版头条显要位置刊登反对续约文章,称续约是“辱国病商”,希望爱国之士共起而谋以对付之。

1905年5月10日,上海商务总会率先召开特别大会商议抗美。商务总会会长曾铸登台演说,亮出商人武器:“我华人当联合全国暂不运销美货以为抵制。”

当拟好抗争电稿需要有人领衔发出时,商会总理严信厚、协理徐润等怕冒风险,缩起了脖子。关键时刻,曾铸又挺身而出,捶胸击桌吼道:“即有风险,亦不过得罪美国佬,为美枪毙耳。为天下公益死,死得其所,死得值得,由我领衔可也!”于是,以曾铸为首的一批爱国沪商联名的三通电文飞向外交部,飞向南、北洋大臣官邸,飞向全国各都市商会。商人集团军采取全国性行动:美国政府在两个月内如不删改苛约而强我续约,则全国抵制美货!

“这是个一箭双雕的爱国行动。”张静江插话道,“不知父亲参加了这一行动否?”

“当然参加了。当时,我也在上海,便与父亲一起参加了商会的特别大会,父亲还在三通电文上签了字。”

通电后第三天,上海广肇公所的广东帮商人首起响应,倡议:“中国无论公私,一概不用美货。”在沪的福建商人向汉口等二十一个商埠提出抵制美货的具体内容:不用包括机器在内的美货;拒绝为美国船装货;不进美国人所设学堂读书;不为美国人开设的洋行当买办、翻译;不给美国人当佣工。

学生们积极响应,5月中旬,美国教会在上海开办的清心书院学生全体离校,中西书院学生也宣布停课退学。梵皇渡学堂的学生则迫使校方电请美国政府废约。

妇女们也高举起爱国主义的大旗,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妇女施兰英,在南京路最繁华地段广西路榕庐召集一百多名妇女参加大会,决定前往全国各大商埠向妇女界宣传不用美货。

上海社会各界采取各种形式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抵制美货运动,最具影响的是在南京路逢吉里召开的工、商、学三界谈话会,签名不用美货的达数千人。

黄浦滩美领事馆成了漩涡里的谈判所。在沪的一些美商出于自身经济利益,急电美国政府,要求设法尽快平息行将祸及的灾难。美驻沪总领事劳治师照会上海道袁树勋,要求安排与上海商务总会头面人物会面“释误”。刚抵沪的新任美驻华公使柔克义,率美驻沪总领事、副总领事邀请上海商务总会严信厚、徐润、曾铸等人,同赴美驻沪总领事馆商谈有关修改事宜,要求宽期到六个月。

曾铸代表商会董事义正辞严地向柔克义正告:两个月为期,到7月22日为止。

柔克义等人富有殖民统治经验,耍玩两面派的外交手腕。一方面故意纠缠日期糊弄上海商会,另一方面向清政府施加压力,制裁曾铸等上海商会的头面人物,以平息这场如火如荼的抵制美货运动。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蒋介石的幕僚军师 张静江传奇最新章节 | 蒋介石的幕僚军师 张静江传奇全文阅读 | 蒋介石的幕僚军师 张静江传奇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