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养甫到上海后,代表蒋介石向张静江征求中央机构的人事安排,并表示同意将汪精卫、胡汉民等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以缓和各派政治势力之间的矛盾。特么对于+我只有一句话,更新速度领先其他站n倍,广告少张静江见蒋介石已作出了一定姿态,便再一次显现了豁达胸怀,从大局出发,抛弃个人恩怨,不计前嫌,于1月20日同李石曾赴宁,协助蒋介石筹备二届四中全会的各项工作。
1928年2月2日,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在南京丁家桥召开,张静江、李烈钧、蔡元培、李石曾等三十一人出席了会议。
这次会议通过了“整顿党务”、“改组国民政府”、“集中革命势力限期完成北伐”等议案。蒋介石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组织部长;嗣后,又担任了国民党最高权力机构——中央政治会议主席和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在这次会议上,张静江被选为中央监察委员。
蒋介石重新走上权力的顶峰,这与盟兄张静江为首的一批国民党元老的鼎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对此,蒋介石心知肚明。为了感激张静江,借以弥合先前的裂缝,在改组国民政府时,蒋介石安排张静江为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张静江却以身体为由,坚辞不受,其书辞如下:
南京中央政治会议国民政府大鉴:
人杰病躯,不胜繁剧,己任之高尚不可肃职,政府常务委员断难胜任,请改任蒋中正同志。
张人杰
2月13日,中央政治会议通过并公布了《修正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根据“组织法”规定,选举产生了国民政府委员会,共四十九名委员,张静江仍被选为国民政府五人常务委员之一。
五淡出政治
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之后,蒋、冯、阎、桂四派为了共同完成对奉系军阀的北伐,暂时获得妥协。1月28日南京国民政府发布《着各总司令刻日会师燕令》。2月9日,蒋介石赴徐州视察。4月5日,蒋介石在徐州誓师北伐,4月9日下达总攻击令。4月10日,北伐部队分左右两翼包围攻击鲁军,迅速攻占了韩庄、枣庄、台儿庄、济宁、兖州等地。5月1日,北伐部队进入济南。
当北伐部队火速向北挺进,直指平津,准备在军事上统一全国时,日本政府决定进行武装干涉。4月19日,日本紧急召开临时内阁会议,通过《第二次出兵山东案》。同日,急令第六师团五千人海运青岛;并电令天津日本驻军三个中队,沿津浦路南下。于是,发生了震惊中外的济南惨案。
5月3日,日军向刚进入济南的北伐部队挑衅,肆意屠杀中**民,甚至公然破坏外交惯例,冲进国民党战地政务委员会外交公署,将南京政府新任驻山东外交特派交涉员蔡公时及随员捆绑毒打。蔡提出抗议,被日军割去耳鼻;蔡大义凛然,继续怒斥日军暴行,日军又将其舌头、眼睛挖去。蔡公时等十七人全部被日军残杀,其状惨不忍睹。接着,日军又转到外交部办公处行凶,部长黄郛事先避去,日军遂烧毁办公处。当晚,还用大炮轰击了北伐部队。
由于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因素,蒋介石不愿冒中日全面开战的风险,下令北伐部队停止抵抗。日军第六师团师团长福田彦助得寸进尺,7日,向蒋介石提出最后通牒:要求惩办北伐部队有关军事长官;在日军前解除对抗日军队的武装;北伐部队撤离济南及胶济路两侧二十华里以外等等,限十二小时内答复。8日,福田以最后通牒限期已过未答复为借口,复令日军炮击济南城;炮火延烧千余家。李延年等部被迫自卫反击,奋战三昼夜;5月11日济南陷落。中**民死亡六千一百二十三人,伤一千七百余人,财产损失严重。
张静江当时因忙于筹派去无锡调查震华电气厂和耀明电灯公司的专家小组等事宜,到5月7日才从报纸上看到了有关济南惨案的消息,顿时怒发冲冠,大叫:“日军欺人太甚!欺人太甚!!!”张静江扔下报纸,抓起电话,接通了吴稚晖,问究竟是怎么回事,介石为啥不管?吴稚晖含含糊糊地说不明白。在张静江的一再追问下,才透露了—点讯息,说是蒋总司令有令,政府和军队,都不得惹怒日本人。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张静江对着话筒一个劲地喊,“这叫什么逻辑?是日本人惹我们,还是我们惹他?我去见介石!”
他气呼呼放下话筒,又想起了什么,再次要通吴稚晖:“敬恒,你安排一下,陪我去。最好,叫上组庵(即谭延闿,时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张静江放下电话,久久不能抑制对日军的无比愤慨,他铺开宣纸,凝重地写下“毋忘奇耻”四个大字(现存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作者注)。
5月8日,张静江同谭延闿、吴稚晖一道,从南京赶抵山东兖州,去见蒋总司令。张静江满怀希望而来,打算劝说蒋介石倾全力反击日军,以洗国耻,以振民心。然而,蒋介石刚见着三人之时,就把话封存住:“你们来得正好,我正要打算开一个党和政府的联席会议。日军占领济南,已成事实,我们需要讨论的问题,是绕开济南北进,还是退回南京?北进的形势这样复杂,英美都在看我们的态度,日本也在看我们的态度。日本人是支持奉张的,但我们不能让它再支持下去,要让它看到中国的真正主政力量是国民党!是南京!”
张静江见蒋介石的主张,同自己所想完全是两码事,知道劝蒋反日已无可能,但他实在咽不下日寇涂炭生灵这口气,还是亮开了嗓门说:“介石,我不能忍受日本军队的胡作非为!请求你能奋起反击,以洗国耻!”
蒋介石没有立即回答,低着头边走边做沉思状,良久,抬起头来说:“二兄,你是支持我统一中国的吧?”
“是的。”
“那好。”蒋介石立定在张静江面前说,“犯而不校,圣贤所尚;小不忍则乱大谋,圣贤所戒。我希望二兄从大局着眼,一如既往地支持我的事业,我不希望再听那些为民请愿之类的高调!”
“罢了!罢了!”张静江在心中连连叹息,带着满腔的失望返回南京。这是他第一次对昔日盟弟在政治上产生极大的失望:一个对帝国主义如此低声下气的领袖,能为国家、为民族带来福音吗?
李宗仁在回忆张静江与蒋介石日显紧张的关系时,曾经这样写道:
有一天,张静江因受蒋的气,心中有牢骚要发,便请吴稚晖、蔡元培、李石曾、李济深、李宗仁等人去其寓所聊天。张说:从前蒋介石未曾和宋美龄结婚时,张与蒋谈话,蒋莫不静心倾听,今则态度完全两样了,动不动就向他大发脾气。张静江感到很痛心,因张与蒋的历史关系非同一般,没有张的提携,蒋能否有后来的显赫地位,是要打问号的。蒋介石在给张的信中,一再说过张是他的恩师。这就难怪张静江因蒋介石忘恩负义而牢骚满月复了。其他人都对张静江的境遇表示同情,惟独吴稚晖滔滔不绝,说出一大套要大家理解蒋介石的话来。吴稚晖说:“蒋先生今已黄袍加身,一跃而为国府主席,自然目空一切。和昔日流浪上海,为张静江先生送信跑腿时,自不可同日而语。最好大家信任他,由他放手去干,不必对国事滥出主张。做得好,固然是他分内的事;做得不好,也是他的责任,免得推诿到别人身上。”
张静江回宁后,气得病了一场。夫人朱逸民一边悉心照料,一边劝慰他:“你犯得着同他(指蒋介石)生气吗?他是为了做皇帝,你是为了国家和民族做事情,能想到一起去吗?别再杞人忧天,还是少谈些政治,多做些实事吧。俗话说,筑桥修路,一生积德,你还是凭着良心去做自己该做的事!”
夫人的一席话,使张静江茅塞顿开。他终于明白了一点:自己当年追随国父,是为拯救国家,振兴民族之革命理想,之后鼎力扶助介石,亦是为了这个理想。介石较之国父,太缺乏铮铮铁骨和海阔胸襟,这太令人失望,但不能因领袖个人的因素而动摇初衷,放弃理想。自己在政治上虽无回天之力,总可以致力于民族实业,为国计民生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吧!
主政国家建设委员会,白手起家,迅速发展电力、通讯、
交通;兴水利、举矿业,创造东方建设神话
一致力国家建设
1928年2月15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召开专门会议,讨论设立“中华民国建设委员会”事宜。
顾名思义,建设委员会就是搞建设的。但该委员会职权范围极广,凡属国营事业如交通、水利、农林、渔牧、矿冶、垦殖及辟港、建商埠,发展其他生产事业的设计、开办、创建等规划运作,均归其管辖。此委员会成立后,国民政府各部部长均自然成为该委员会的当然委员。从这个意义上说,建设委员会就不是一般的部级机构了,按张静江的话说:“这个委员会是在北伐完成、国家统一之后,充分发挥建设国家、富裕民族作用的领导机构。”
李石曾接过张静江的话题,笑言道:“人杰兄在巴黎时就说过,尚有革命成功之日,必将资财转回国内,作建设投资。可惜,国外资财早已为革命事业用尽,如今只能做无米之炊了。”
张静江笑笑,表情严肃地说:“那是当时的想法。总理遗言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我便必须收回当年那‘革命成功’之语。如今,虽帝制已经推翻,军阀也逐个打倒,但都不能算是我们国民党的革命已经成功。”说到这里,他用目光缓缓巡视在座诸位,而后提高了嗓音,说道:“以上,算是静江对总理遗言的一点浅陋之见,不知诸位认同否?”
众人一齐附和,都认为张静江说得对极。于是,张静江继续说了下去:“静江以为,革命不只是消极性的破坏。从辛亥革命,到二次护法,到北伐完成,近二十年来,国内征战不断。这个战争,是为破坏旧秩序的需要,虽致民不聊生,却亦是民族分娩前的阵痛,这个代价是必须付出的。然而,此决非国民革命的全部,而仅仅是前奏。革命的更主要的任务,在于新国家的积极的建设。静江此说,又不知诸位认同否?”
李石曾从座椅上站起来,很有点激动地表态道:“人杰兄此一番高论,实在令人耳目一新。想我党内同志,仍有不少人以为,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打倒了新旧军阀,占领了地盘,夺取了城镇,便是论功行赏、快乐享受之时,此实有违先总理历来教诲。先总理于国家尚未统一之时,就曾拟有实业计划,先总理抱负,乃是建设一个繁荣富强的中国。人杰兄关于革命之主要任务在于积极的建设,我完全赞成!”
一时间,在座同志均纷纷表态,表示支持张静江的主张,应该慎重选派得力干将,组建好建设委员会。
至此,张静江仍觉得言犹未尽。待众人平静下来,他又说:“我们这个建设委员会,担子是非常地重。我有个长远目标,那就是依据三民主义、建国大纲,切切实实地把中国建设成一个富强的现代化国家。泱泱中华大国,就不应该输于欧美,我们应使全国人民在自由和平、精神文明的照耀之下,享受最高物质文明的幸福。只有这样,达到这种境地,才能称得上革命成功!”
张静江关于国家开发建设的洋洋宏论,博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然而,在讨论建设委员会委员长人选时,争论仍十分激烈。一开始,绝大多数党内同志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张静江,但考虑到他在党内曾经有过担任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的最高领袖地位,怎么能让他降格去当这个部长级的政府职位?
一时间,这个委员长的人选还真的没法敲定,连蒋介石也没有考虑好应该选谁。可谁也没有想到,这样一个政府机构的诞生,却使一些人趋之若鹜,均认为这是一个肥差,今后可以凭借手中职权将手伸向国家建设的各个领域。在会中,就有人怀着私己目的,觊觎这个位置。
张静江自从同蒋介石的关系发生微妙变化后,本来就准备淡出政治,致力实业,这时,他见有人不怀好意,再也忍不住了,站起来大声宣称:“总理说过,革命要建设,不建设,革命就要失败。因此,我党政军都可不管,惟有建设,我是一定要干的!”
此言一出,四座皆惊。还是蒋介石反应快,站起来笑言道:“人杰先生肯屈尊建委的工作,那是最好不过的。人杰先生历来理财有方,经营有道,搞建设必有大成,这个委员长,还真非他莫属。”
2月18日,建设委员会举行成立大会。按照会议程序,先产生委员,再产生常委,最后由全委会推举产生委员长。当时,孙中山之子孙科也当选为建设委员会常务委员,他在党内颇有一些势力,虽同蒋介石分为两派,但他对张静江却是历来敬佩的,他竭力赞成由张静江来领衔建委工作。孙科的这种态度,使与会的孙派代表也表示拥戴张静江。于是,由会议一致通过,确定了张静江的委员长职位。
建设委员会成立之初,是个**于行政院之外的机构。由于张静江的威望,国民政府都要给它几分面子。不久,张静江即草拟了中华民国《建设委员会组织法》(该组织法在之后的民国十九年二月十九日由国民政府正式公布——作者注):
建设委员会组织法
第一条建设委员会依据国民政府组织法第十七条,及行政院组织法第一条之规定组织之。
第二条建设委员会之职权如下:
一、计划关于全国之建设事业;
二、办理水利、电气,及其他不属于各部会主管之国营事业;
三、民营电气事业之指导、监督、改良,除去律别有规定外,属于建设委员会;
四、国营之属于各部会主管而尚未举办者,建设委员会得经主管部会之同意办理之;
五、建设委员会创办之事业,仍由建设委员会完成之。
第三条建设委员会对于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执行本会主管事务,有指示监督之责。
第四条建设委员会就主管事务,对于各地方最高级行政长官之命令或处分,认为有违背法令或逾越权限者,得请由行政院院长提经国务会议议决后,停止或撤销之。
第五条建设委员会委员,除当然委员外,由国民政府聘请若干人充任,就中任命委员长及副委员长各一人。行政院各部部长、各省建设厅长,均为建设委员会当然委员。
第六条……
该组织法共拟定二十条,对委员会的组织状况及全国建设的重大事务、权利及义务的运用等,均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
二举步维艰
张静江走马上任后,由于建委刚刚组建,尚无办公场所,于是,他便把自己在南京成贤街的私宅作为办公地。
张静江每每召集委员会商议国家建设大业时,似乎心中平添了一份重操旧业的皈依感,也忘掉了同蒋介石之间的隔阂和不快,和委员们尽情畅谈着国家建设的远大理想,描绘着建设东方强国的宏伟蓝图。他的抱负,不可谓不远大。然而,他毕竟只是一个建设委员会的委员长,这样的目标,要实行起来,谈何容易?就在他一腔热忱、为国家民族抱负振臂疾呼之时,又何曾想到,他的昔日盟弟,蒋介石蒋总司令,又在作何想呢?
蒋介石此时考虑得最多的,仍旧是政治军事问题。政治上他虽已暂时取得了对汪精卫的胜利,但他深知这位国民党元老是决不会轻易屈服的。他必须作更多准备,以防党内政治上的变故。而在军事上,他则为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拥兵自重,争夺湖北、湖南地盘而深深忧虑。所以,当财政部长宋子文找到他,向他汇报张静江的建设计划及要求政府拨款拨地的报告时,他很不耐烦地答复道:“张人杰真是有点不识时务!子文,你不可答应他要钱。咱们的钱,主要还是要用在军备上。”
“可是,建设委员会是中央政治会议议定成立的,党内不少同志亦把它看成是一件大事,处理不好,会影响总司令的威信。”
蒋介石听闻此言,沉吟了好一会儿,叹口气道:“唉,这个事情,实在也是一件大事。哪个不希望把国家建设好?”他在室内来回地走了一阵,重又停在宋子文面前,指示道:“这样吧,门面上的事还是要做一些的。你给他10万元,让他去花。”
“10万?”宋子文愣了一愣,“10万元能干什么呢?”
“就10万!”蒋介石有点不耐烦地挥了一下手,“至于办公用地,由他在南京选吧!”
“他还提出想调几个人。”
“哪几个?”蒋介石心里一紧。
“曾养甫、霍宝树、朱世明、周象贤。”
“啊,他们。”蒋介石一听,都是些搞经济、建设方面的人,便松了口气,答道:“都给他吧。但你记住,钱的方面,决不可轻易支付!”
这一天,张静江带了新任建委副委员长的曾养甫及其他随从,驱车在南京市内为建委会所选址。在鼓楼,有人看中了一所大宅院,张静江一行人进去一看,地方果然不错。里面有错落的建筑,有假山、人工湖。众人正在相询这是哪一位旧朝官僚留下的产业,从一月亮门内出来一位中年男子,一身公务人员的穿扮,见了张静江等人,即停下步来,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