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特长,最重要的环节是家长 第一章

作者 : 金刚心;文鑫

前言

有两个观念与爱孩子的家长们交流:

孩子学特长,家长的任务就是把孩子送进好学校交给好老师,剩下的事情就主要依靠学校和老师解决了。不是所有站都是第一言情首发,搜索+你就知道了。

——寻常家长的观点

孩子学特长,最重要的环节是家长。爱孩子的家长观念新、方法多。

——用心的家长的观点

谁的孩子不在学特长?哪个家长不是很操心?

——大孩子也学过特长。从大孩子工作后的生存状况反过来看今天的小孩子的成长,无疑是个很值得家长关注和反思的角度

(1)

我和爱人老早就观察到:越是体会到社会上竞争压力的家长,对孩子学特长就越上心。那么,爸爸妈妈能给学特长的孩子做“规划师”么?

孩子到了三四岁以后,家长们不得不面对三样带“苦味”的事情——

第一样事情让认真的家长越想越焦心。昨天一位家长还在说:“一晃儿我都陪孩子三年了,他在里面学特长,进步好慢;我在外面花同样的时间等。孩子的时间成本,我的时间成本,真是太大了。我遇到瓶颈了,不知道怎么突破了。”

第二样事情引得家长时不时就要反思一下:谁的孩子不在学很多东西?

我爱人文鑫有句感慨我一直记得:“孩子大一点,想找别的孩子玩都不容易,家家孩子都在学这学那,想找一个孩子一起玩好难把时间约到一起。”

我把这句感慨和一位带孩子学围棋的家长说了,她的感慨一下子就冒出来:“谁家的孩子会不学特长呢?就算你不想学,别人的孩子都在学,你不学就要落后,于是逼着你不得不学,不知不觉就学了很多东西,几年了,我和孩子奔波于各处特长班,真叫做疲于应对。♀——我本想孩子到五年纪再学奥数,可是她们同学的家长都说来不及了来不及了,因为升学的题有好多奥数题;我本来不想她在外面报个英语班,可是别的孩子都在外面学,英语都比我们好,不学怎么办?实在太忙了,我只好把她的钢琴给停了。您看我老说自己孩子不多学,可是不知不觉孩子就已经学了三样了。现在心里最多的感慨就是那一句话:时间不够用啊!”

这些感慨实在太现实啦。

接着家长们就要面对第三样事情啦:“所学特长能对学习功课有什么帮助呢?对升学有什么帮助呢?对未来有什么实质的贡献呢?”

我们这里有几所有名的小学小升初考试,校长早上上班一看,学校门口黑压压一大片家长,有的家长头天晚上就来排队,有的全家总动员,很多家长在议论:“有特长的孩子怎么优先录取?”电视里的报道更是火上浇油:“人生有两次最重要的考试,一次是高考,一次是小升初,让我们一起看看考试现场的情况吧。”

几年前,我们开始考虑孩子的特长时,就忍不住去想:

多数孩子学特长的时间基本都在四五年,有的还更长。用这么长时间学特长为了什么?

显然现实相当地“现实”。

学特长学了四五年的孩子,最后只学了些知识,学到的知识并没有成为什么特长。

于是一个更大的问题冒了出来:

孩子学特长,倒底要收获什么?——学什么和收获什么可不是一个问题。

我们和多数家长一样,都不会刻意让学特长的孩子走明星路线,因为大家都很明白:明星之路实在太窄了,窄得拿孩子冒险,同时弄得孩子很累,家里人更累。

我相信每个爱孩子的家长都和我们一样,都希望孩子能有点特长,最好能有点比较突出的特长。

做编辑工作的张晓洲对我说:“但是,到底学什么特长、从特长中得到些什么、将来怎么发挥特长、怎么鼓励孩子坚持学下去等等,家长都难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无奈的事情——

孩子学了很多东西,最后能用的却很少。

小孩子终究是要长成大孩子的,可是多数的家长和大孩子都会有一个迷惑:“小时候学特长学了不少东西,可是为什么很多东西都只是走了一个个过场?对学习功课的帮助体现不出来;工作后能用上的很少?”——这个迷惑在一代又一代家长与孩子心里轮回着,于是我们在带孩子学特长时就忍不住会想:“如果孩子学的能力不能延续到孩子长大后帮助工作出成绩,那一定是孩子成长的误区。”

这些现实感压在我心上,于是,我忍不住会去想:

如果我们多几个角度看孩子学特长,就发现有些反思还是很必须的。

我每次带孩子去艺术中心,看见走廊里椅子上坐得满满的家长,心中就有这个感受:

每一年都有超过1100万孩子出生

这里面应该至少有一百万家长加入操心的大军,操心孩子学特长的这个问题吧?!我知道的,很多家长操心孩子学特长时,同时也会期盼着孩子长大后的生存状况好一些。

小孩子终究要长大的,

但是多数大孩子的生存状况不是太好。有资料为证。我在《这样做,你一定能升职》这本书里引用过这个资料:

现代人很累,身心俱疲,因为现代人跨出校园之后,将面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的压力,尤其初入职场的80后:

80后生存现状

《广州日报》2010年2月15日报道,截止2010年2月5日零时零分,共有来自广东、北京、上海、浙江等全国各地的3313位“80后”在网上参与调查,结果显示:八成“80后”存款不足10万元,婚房成为“第一恐慌”。

《人民日报》的调查显示:五成以上1980年出生的职场人在工作上力不从心;近五成调查对象无房无车,且处于未婚状态;近六成1980年出生的职场人表示,不能承担社会和家庭责任。

大孩子同样也有小时候学特长的经历,我研究了已经进入职场里的大孩子们在小时候出现的特质,我发现一个很有用的观点:

从大孩子工作后的生存发展状况反过来看今天的小孩子的成长,无疑是个很值得家长关注和反思的角度。

孩子学特长,如果为学特长而报特长班,这个过程就会变得很简单,只要报名,只要带孩子去学就好了,学不下去就停下来。学得下去将来用不太上,也认了。年复一年,一大批一大批的孩子就在这样的过程里轮回。

显然天下的父母没有谁真心愿意孩子花了大量时间、家长付出大量精力学到的特长就是这样的结果。

从这个角度上看,学特长就不在是一个单纯的报名、学习的过程。

那么我们能不能多几个角度看孩子学特长呢?

如果站在孩子上学学习能力的角度上看,会发现很多新问题,会让家长们对孩子如何学特长上做不少反思;

孩子学特长,如果站在孩子长大工作的角度看,又会发现很多新问题,会让父母对孩子特长的选择和学习的方向上有很多新认识。等等。

我们和所有爱孩子的家长一样,对那些与孩子有关的教育理念有一种特别的敏感,至今还能记得一些很特别的理念和警句。

比如:孩子学特长的时间通常都比较长,收获多的孩子却通常比较少。——听到这话就立即引起了我的警惕:哪个孩子不需要学特长?家长花那么多精力陪,孩子放弃那么多玩的时间学,最后收获却比较少,这太说不过去了吧?

又比如:天下的父母都在千方百计地想让孩子成龙成凤,可是实际上呢?天下的父母都在千方百计让孩子的大脑成为仓库,身体成为装垃圾食品的箱子;——这话让我思考了很久:大脑成仓库,身体成垃圾箱,那孩子不就成了“窝囊废”?父母怎么会让孩子变成窝囊废,还是千方百计地让孩子变成窝囊废?

再比如:爱孩子就给自己的孩子当导师。——这话也让我想了很多。导师的意义我实在太清楚了,我们经常要给有困惑的人做职业咨询和规划,特别是那些刚毕业几年的大学生,他们有很多事情看不明白,于是职场就变成了他们的迷宫,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找出路。虽然我们有对职场导师的认识,可是当时我还有点不太搞得清楚:孩子在学特长时需要什么样的导师呢?

也许是因为这些理念常思考,也许是由于我和我爱人都是在职场做人事培训与职业咨询方面的顾问的缘故,于是当我们有了孩子的时候,我们就特别的怕一不小心把孩子培养成了“窝囊废”,于是我们多数时间研究和体会”怎么给孩子当导师”,本书就是我们的经验,和天下的家长共同切磋.目的只有一个,让孩子沿着正确的方向成长,争取孩子长大之后,父母少操心。

我长期在职场做培训和咨询顾问。

当我爱人怀上孩子后,我们就开始为孩子的未来做起成长规划,做起特长规划,甚至展望孩子未来的职业规划。

我们的孩子学了三样特长,围棋为主,声乐和芭蕾为辅。

在艺术学校的教室外,我常和带孩子学特长的家长为孩子的成长聊啊聊。在做职业困惑咨询时,也会学过特长的大孩子聊他们小时候的事情。

我发现,在聊的过程中,每个家长对怎么培养孩子学特长都很有自己的见解,思路也广,于是各种各样关于孩子学特长之中遇到的问题,出现的方向的偏差都在此“集大成”。

我们把这些东西一点点总结起来,给天下的家长们参考。先祝愿带孩子学特长的家长方向正确,成为孩子学特长的路上的好导师。

本书的内容就是我们自己带孩子学特长的亲身经历和经验汇总,因为是亲身经历,所以就有什么说什么,不用额外更多的构思。天下的父母们可以顺着我们的经历和我们的心路历程,看到对自己的孩子学特长中需要借鉴的理念和经验。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学特长,最重要的环节是家长最新章节 | 学特长,最重要的环节是家长全文阅读 | 学特长,最重要的环节是家长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