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特长,最重要的环节是家长 第二十八章

作者 : 金刚心;文鑫

我在孩子很小时就给他买了一幅大地图,贴在她能站着看到的地方,然后有机会就带动她去看地图:

“爸爸忙完了这一段事情,带你出去玩,你想去哪玩啊,快去地图前看一看?”

“妈妈说春节放假我们要去重庆玩,你快去和爸爸找找重庆在哪呢?;看看你在哪出生的啊?咱们以前都去过那些地方啊?看看孔子的故乡在哪里啊?以后我们去孔子的故乡去好么?孔子是谁啊?”

我觉得地图是孩子非常有用的教材,对展开孩子的思维空间,认识大事物很有帮助,是别的书本替代不了的;

现在我依然时不时地对孩子说:孔子是谁啊?孩子会答;是天下人所有人的老师;我说:“对的,是天下所有人的老师,是天下师表。♀+言情内容更新速度比火箭还快,你敢不信么?”

我会时不时地问她:地图上有首歌是什么啊?咱们一起唱唱国歌好么?

“爸爸最想带你去哪里旅游啊?”

虽然孩子有时记得清,有时又乱指,可是我依然觉得地图是孩子志向发育的重要教育手段,对她一辈子都有用。

最近她把地图给摘了,因为挂地图的地方她想贴她的奖状,我没有阻止她。等我们要带她出去旅游的时候,我就让她把地图找出来,然后铺在地上一起画路线。

等到有体育比赛,我们会一起看颁奖,看五星红旗升起,听那熟悉的国歌旋律。

另一个打开孩子视野的教育就是新闻,孩子想看电视,路过新闻节目我都停一下,和孩子商量:让爸爸看几分钟新闻好么?你在电视里看到**爷爷了么?告诉爸爸这个爷爷是谁啊?

以后我只要一看新闻,她常指着屏幕说:**爷爷呢?

这回四川大地震,到处都有震感。♀我去幼儿园把她接回来,路上我问她:知道发生什么事了么?

她说:知道,是屋里太热了,房子要扇扇风?

我当时觉得她太有想象力了,后来一问才知道是她在重复老师说的话。

之后,我和孩子经常守在电视旁,

问她这问她那:看到那里的小朋友了么?他们是不是没饭吃,可是我们是不是有饭还不想吃?他们是不是很需要帮助?是不是等你们幼儿园可以上学了?

当余震传来时,又会问她:你感觉到摇了没有?知道发生什么事了么?灾区的小朋友是不是很受苦?你看到那么多人在帮灾区的小朋友了么?

于是,幼儿园老师要发动小朋友捐零花钱时,女儿就很快乐地把储蓄罐里的零钱拿给灾区的小朋友,帮点小忙。

在我的理解里,孩子在上学后能不能出现自学的兴趣和自动成长的习惯,和孩子的志向、心中的榜样很有关系。

我有这个认识和我小时候一件事很有关系。我记得我还没上学的时候,邻居家来了一位年青人。那时我们住的都是平房,家家户户都敞着门,交流很多。我就老听有人在议论:“那个人是大学生。”

我小的时候大学生还是社会的稀缺人才,今天就不一样了,大学生到处都是。

这个议论在我心里扎下深深的根。等我中学时考上了重点中学,又听到邻居在议论:“这孩子肯定会上大学。”

如今二三十年过去了,回想起这段经历,声音还很清晰,如在耳旁。

我小的时候记忆中还有另一个“深刻”,一位小学的同学在课堂上读他的作文:“周恩来总理小时候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老师怕我们听不懂,解释了好几遍。我当时就想:“周总理小时候怎么就能为了将来振兴国家而读书呢?”

等我大了知道周总理那些革命的故事和很多感人的故事,心里就自动回忆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接着就会感慨:“如此高的志向催生的学习力度可想有多高?”

大学毕业后,我有一段时间对祖国传统医学留下的那些身体运行机制有关的“哲学”很有兴趣,在《黄帝内经》中读到“肝主道,道生志(智)”这几字后就被吸引住了。

“道生志(智)”这几个字让我对“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了顿悟。同时也感到遗憾,我小时候得到的“道”的熏陶太少了。

于是在我孩子学特长的时候,我就特别想给她“道和志”的熏陶。

说这些话,不是象显示作者多有见识,而是想说那些把孩子脑袋当仓库的家长赶紧“拐拐弯”。

我们做了父母,谁不是本能地想孩子品质健康,智力优秀,接着都很用心,都很努力想让孩子赢在起跑钱上,想让自己赢在下一代上,但是本书真的很想更多的父母们重视:

在成长阶段,让孩子志向和心灵与身体一起发育,比把更多的知识往孩子大脑里堆积重要许多许多。

最后和天下家长分享一个感悟,愿更多的孩子成长之路越走越宽。

这个感悟就是——

在孩子长大后,由强大的心灵和志向推动产生的学习力和感受力,会让孩子比单纯用功学习的孩子进步更快,发展空间更大,社会人格更健全。

尾篇——孩子学特长,我做观念先进的家长

您也是做家长的,所以您一定也常有这个体验:如果孩子冒出一些突出的表现,家里就一定会多一些快乐的话题,多一些幸福的感觉?!

因为天下父母同此心,于是,用心培养孩子学特长,想让小太阳升起来的父母们总是到处可见。

可是,很多家长费了很多心血陪孩子学特长,孩子和大人都收获不大?!这种情况是不是很值得家长提前想一想呢?

我和爱人(文鑫)把这个话题写在书里,是想给“同志们”一个全新的思路(这思路可实际啦):

孩子该怎么培养,家长可别老闷着头、一门心思按着自己的主见硬来,可以多看看大孩子的情况,看看普通的大孩子的生存状况,看看优秀的大孩子小时候有什么“潜特长”?

生活里有个现象很有趣,孩子到了三四岁以后,家长们忽然发现大家的共同语言多了起来,即使平时交往不多的家长凑到一块时话也会很多。有的家长还因此在工作上多了合作和照应。

这个现象有趣,但是也包含着一点隐忧,因为

我们很怕自己会变成这样的人:“提升教育孩子的观念时,劲头就小头很,速度慢得很,可是消费观念噌噌几下就走在了时代的前面,今天花明天的钱一点都不哆唆。”因此在我们有孩子后,我和爱人都爱反思一句话:“想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我们这些做家长的观念要不要走在时代的前面?”

我们的孩子学特长后,我们没有让孩子为学而学,而是想让她透过学特长锻炼出将来上学时更用得着的两样“宝贝:

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自动思考的习惯。

我们很坚定地认为:

如果能让孩子把上兴趣班、学特长的过程,延伸到“培养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自动思考的习惯”上,那这个“特长”在她上学后就大有用处了,孩子消化吸收新知识的能力就会高起来,家长也会轻松很多。一想到我们周围的孩子,一批一批步入早起晚归,夜深窗前还亮着灯,情景,就为他们感叹。如果下了这么大功夫,成绩很突出,考取一流大学很容易也是个安慰,可是实际上多数孩子并非如此。

因为有这个研究和体会,于是自我们孩子学特长起,我和我爱人就决定:

“让孩子学特长的过程,成为锻炼她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自动思考的习惯,让这个习惯带动孩子把学的特长和文化引向本事”。

我知道别的家长也会自动关注一些教育孩子的新观念。

可是我很快就发现有个怪现象。

有一天有个孩子在和我女儿一起玩,特长班的老师和那孩子的家里很熟悉,就问:“今天谁带你来的?”那孩子说:“爸爸。”老师问:“你妈妈咋不带你来呢?”孩子说:“妈妈在忙。”老师和我说:“我了解她妈妈,肯定忙着耍。”孩子听到了马上接话:“是,妈妈在打麻将。”

——这样的现象不会少见吧?一些家长研究麻将的时间比教育孩子的时间多,好多孩子是在麻将声中熏陶长大的。我和我爱人开玩笑:“猜猜看,我们周围这批孩子谁会最早精通麻将?如果有的孩子一边在外面学英语,一边又在家里看家里人打麻将,那这个家庭是不是计划好了,准备让孩子将来去美国的赌城拉斯维加斯留学?”

不管别的家长怎么想,反正我们是很不想自己的观念落后的,即使不能走在时代的前面,至少也别过时。要是不知不觉中自己坚持的那些主见过时了,那可就真的在耽误孩子啦。如果孩子本来就比较平庸,耽误一下也没关系,反正已经平庸了,再多一点平庸又何妨?——可是哪个孩子在父母眼里不是很有未来,很有希望的样子?所以怎么能耽误呢?苏联有句老话叫“忘记祖宗就是犯罪。”我觉得我们中国应该有句话叫“耽误孩子就是犯罪。”

最后汇集众多专家的观点与天下父母共体会——

许多有天赋的孩子学习上成绩并不一定突出,但是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地方。去发现自己孩子的特殊才能,再给他们一个机会去锻炼,未来远离平庸的可能性就大增。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学特长,最重要的环节是家长最新章节 | 学特长,最重要的环节是家长全文阅读 | 学特长,最重要的环节是家长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