嫣然 第四十四章

作者 : 朱砂

俗话说,六月天,孩儿的脸,说变就变。方才还是一碧如洗,这会儿一阵风吹来,云就遮了半边天。

德妃此时的脸色,也跟这天气差不多。

“听说端午节那日,你去御河大堤上,惊了孟家的马车?”德妃年纪已有四十二岁,但丽质天生,保养又好,望之还似三十出头,加上她喜穿红紫之类的鲜艳颜色,坐在那里不像寿王的母亲,倒像寿王的姐姐。

寿王干咳了一声,不自在地挪挪身子:“不过是闲出去走走……”德妃的长供奉极好,一进夏日就有冰山送来,这会子盛夏之时,殿中摆了三盆冰山,有一盆就在他背后。方才只觉得极凉爽,这会儿许是因着天色阴了下来,就觉得有些寒意了。

德妃皱着眉头看着他,见寿王一脸惫懒的模样,神色不由得更阴沉:“早就对你说过,省些事罢!如今你尚未开府,整日往外头跑成什么样子?别去招惹平南侯府,休看如今的平南侯是个闲人,他们家是跟潞国公府一般,父子双双阵亡沙场的!你夺他家的儿媳,就是冲着老平南侯的战功,大臣们也要参你!你就省省事,别给你大哥添乱了!”

齐王妃垂头在一边坐着,心里暗暗痛快。早就该这么教训这个小叔子了,指望他帮忙不成,捣乱倒是不少,说起来,若是德妃肯早些教训,寿王又怎么会养成这么个性情。

寿王有些不服气:“不过是个庶子罢了——”

德妃两道描得漆黑的眉毛陡然就竖了起来:“庶子?你瞧不上庶子,莫非你是嫡出的?”

一句话把寿王噎得半个字都不敢说。他虽然贵为龙子,可细论起来,德妃不过是个妾,他也就是个庶子罢了。德妃最恨的就是有人提嫡庶的话题,若众人都以嫡为尊,那齐王还有什么希望争夺太子之位,一个庶出就把他不知打到哪儿去了。

齐王妃心里暗骂寿王不知所谓,连话都不会说,表面上却还得做个好嫂嫂,起身陪笑道:“母妃,四弟年轻,难免一时不慎失言,得母妃教导,日后必然改了,母妃莫要生气。如今天气正闷热的时候,母妃又还要为太后担忧,须得保重身子。”

这一番话说得德妃平了气,瞪了小儿子一眼:“还不回你宫里去好生念书!这几日你父皇或许就要替你指王妃,若在这时候出了岔子,仔细你的皮!”

寿王一溜滚儿跑了。德妃虽然宠爱他,但脾气也大,发起狠来当真是要打竹板打手心的。德妃见他走了,才叹息一声:“若他有他哥哥一半儿,我也就放心了。”

齐王妃陪笑道:“四弟到底年轻,将来自己出去开府,历练得多了,自然就稳当了。”

德妃摇摇头:“本宫还真怕他一出了宫,就没人管得住,已跟皇上说了,给他开府,就在你们那宅子旁边。你做长嫂的,多看着他些。”

齐王妃暗暗叫苦。她每日有许多事的,不说要伺候齐王讨他欢心,不说要入宫奉承,也不说要四处去与朝中官员的妻女们设法亲近,单说管王府里那些侧妃侍妾们,就不是轻松的活儿,谁耐烦还要天天盯着小叔子。

只是这话她可不敢说,只能低头答应着。看德妃微微闭上眼睛活动头颈,忙过去替她轻捶两肩,迟疑道:“母妃,有件事儿,儿媳想讨母妃一个主意……”

“说罢。”德妃对齐王妃这个儿媳还算满意。虽说镇阳伯府不在京中,如今也不是十分出挑,但毕竟是开国六爵之一,还守着山西一带,有几分敛财的本事,齐王的开销,有一大半是岳家负担的。且齐王妃管理王府有一套,自己还生了嫡子嫡女,这样的儿媳,实在也挑不出什么大毛病了。

“府里有个侍妾——诊出了两个多月的身孕……”齐王妃低着头,“按说这是喜事,该好生养着,可是这日子……”算一算,正是太后病情最重,宫中妃嫔、宫外孙媳们都争先侍疾的时候怀上的。

德妃的脸唰地就黑了:“是哪个贱婢,竟敢这时候勾引爷们!”

齐王妃头垂得更低:“也怪儿媳,只顾着给太后侍疾,连着三日不曾回府……儿媳想,虽说不满三月不好挪动,可放在府里也不像样,不如移到外头庄子上去先养着,等生了再接回来,只说早产。母妃看可合宜?”

所谓外头的庄子,是皇上赐给齐王的皇庄,离京城可不近。两个来月的身孕,坐着马车颠簸过去——那边的路可比不得京城里的青石路,平坦宽敞,即使官道也不过是黄土垫成,下了官道,更是坑坑洼洼,走一路颠一路,鸡蛋都能颠散了黄儿——这胎会怎么样,就不好说了。

德妃却冷笑了一声:“主母在宫里侍疾,侍妾就在府里勾引主子?真是好大的胆子!”此次太后卧病,她是极满意齐王妃的表现的,比晋王妃还多侍疾了几日呢,可见孝心。可若是这个孩子一生出来,众人只要算算这日子,就知道齐王在祖母病中还与侍妾玩乐,齐王妃岂不是白替他表了孝心?

“既生了病,就要吃药。”德妃用养得极好的指甲轻轻抚平衣袖上的褶皱,“这经水不调是大毛病,癸水两月不来,如何能行?本宫这里倒有一服专治经水不调的药,赏她喝了罢。”

齐王妃的心倏然落回了原处。她虽有儿子,但今年才三岁,倘若此时下头侧妃侍妾们再生出儿子来,年纪相差太小,颇是威胁。如今德妃出手替她了却了这桩心事,齐王那里也就埋怨不着她了。

“这癸水不调不是小事……”德妃瞥了一眼齐王妃,又悠悠地补了几句,“影响的,那是王爷的子嗣。你身为正妃,要仔细着办,多给王爷开枝散叶……”齐王有一正妃,两侧妃,两侍妾,如今却只有正妃生了一子一女,其余那些是都不能生么?虽说这儿媳还算不错,但女人总有私心,也还得敲打一二。

齐王妃心里一紧,低头答应了。德妃看她神情恭谨,遂也放缓了语气:“无论谁生,总是你的儿子,自然归你养才尊贵。”不让侧妃生子,不就是怕侧妃母凭子贵?你抱过来养,儿子跟生母不亲,她凭什么去贵?

齐王妃低头又答应了,心里不是很以为然。对德妃来说,无论谁生的都是她的孙子,可对齐王妃来说,那是两回事。

“娘娘——”宫人有几分惊慌的声音打断了这婆媳两人的谈话,“太后娘娘,太后娘娘不好了!”

太后到底是没能熬得过这个夏天,在最闷热的时候熬不住了。皇帝赶到寿昌宫的时候,就听见太后的呼吸如同拉风箱,妃嫔们都在外殿候着,只有晋王妃在床边伺候,眼眶通红,还不敢哭出来。

“母亲!”皇帝跟太后的感情还是极好的,只听太后这呼吸之声,就觉得心里一凉。

“皇帝来了啊。”太后倒还能讲话,甚至声音还比前些日子略响亮些。皇帝这么一听,心就更凉了,这不就是所谓的回光返照么。

晋王妃想退下去,却被太后抖着手拉住了:“皇帝啊,不必如此。哀家年轻的时候是皇后,年纪大了做太后,这天下的荣华富贵也都享受过了。都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哀家今年六十多了,也不算不寿,还有什么遗憾呢?”

皇帝颤着声应了,说不出话来。太后倒笑了笑:“你也别怕哀家死,哀家的好儿媳和大孙子都在地下呢,等哀家过去,照样有人孝顺。”

太后是最爱已故皇后的,此时这么一说,皇帝顿时想起了皇后无数的好处,颤声道:“是,宁滟她必然还会好生孝敬母后的……”

“唉——”太后却又叹了口气,“哀家这放不下的,就是你和晋王啊。”扯着晋王妃的手,“哀家也是才听说,晋王府里那个祁侧妃,没了……”

皇帝稍稍怔了一下。晋王妃低头垂泪道:“儿媳怕父皇和太后听了心里着急,不敢来报……”

“晋王到现在还没个子嗣,这侧妃又没了……”太后长长叹口气,喉咙里发出嘶哑的痰音,用混浊的眼睛注视着皇帝,“哀家想着,还得给他放齐了人才好。那王府里人太少,空荡荡的阴气也重,就更不容易有子嗣了……”

这道理不大通,但都此时此刻了,皇帝难道还去反驳母亲不成?

“是是,朕这就给他指两个侧妃——”皇帝一时想不起来哪个臣子有适龄的女儿。

“哎,哀家倒是挑了两个——”太后仿佛累极了,扯了扯晋王妃的手,“你来替哀家说。”

晋王妃心里一紧,突然明白了太后的意思。太后这是借着交待后事,最后帮晋王一把。死了一个祁侧妃,太后要补上两个,而且让她来挑,就能最大限度给晋王府找到两个助力。

“王尚书家的长女王娴姑娘,温柔贤淑……”晋王妃心思飞快地转动着。倘有可能,她是很想提王姝的,王娴毕竟在家中不得宠。但王姝是景泰公主伴读,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做晋王侧妃,纵然此刻提出来皇帝不驳回,日后也未必真能纳进府来,还平白的让晋王落个“交结大臣”的口实。倒不如纳了王娴,至少在明面上,王尚书就等于与晋王一派有了牵扯。那么日后倘若真有什么,王尚书也会多一丝倒向晋王府的机会。

果然,皇帝先听到王尚书的名字,眼下的肌肉微微收缩,但听到是王娴,又释然了:“朕也听说王家长女规矩,极少抛头露面。”

这就是允许了。晋王妃心里一松,随即又飞快地转动起来——是再挑一家有助力的么?可是这些侧妃出身若是太高,日后自己要如何?王娴性子懦弱,可王尚书却是只狐狸。自己若是能生嫡子也就罢了,偏偏是不能生……

“孟祭酒家的长孙女孟瑾姑娘,琴棋书画样样皆精,正合王爷的意思。且孟姑娘瞧着是宜男之相……”晋王妃终究还是下定了决心。这孟家姑娘看着不是个软性子的,但其父早在皇上面前失了圣心,如今还在同文馆烧冷灶,日后少不得要倚靠晋王府,想必孟瑾再傲气,这腰也不能挺得太直。

皇帝原本以为晋王妃会再挑一家高门大户的女儿,没想到居然提的是孟家女,心里倒觉得晋王妃安份,便痛快地点了头:“你是个有分寸的,既瞧好了,必无不妥。朕这就下旨,着两家女儿赐给晋王为侧妃,给正四品诰命。”说着,索性叫过内侍来,立时便下了旨意。

太后欣慰地看着皇帝,想再说句什么,却忽然伸手握住了喉咙,发出闷哑的声音,两眼渐渐翻白。

“母后,母后!传御医,快传御医!”内殿里,爆发出皇帝绝望的喊叫声。

太后薨逝,举哀三月,民间不得婚丧嫁娶,官员家中罢饮宴,着素淡衣饰。一时间,京城之中家家都在为太后的丧事忙活。

当然,也有两家人没在忙活这个,因为接到了宫里的旨意。

“什么?让她去晋王府做侧妃?”王姝气得直跺脚,“她,她什么时候讨好了晋王妃的?谁让她去讨好晋王妃的?”若是王娴做了晋王侧妃,那她在景泰公主面前算什么?景泰公主一定会发脾气的,到时候还不是她吃苦头?

王夫人脸色也不大好看:“这是皇上的旨意,别说了。”说什么也没用了啊,难道你还敢抗旨不成?只是,只是这个唯唯喏喏的丫头居然做了王府的侧妃,进门就有四品诰命,而她这个继室,如今也才只有正四品的诰命呢。

“娘!”王姝气得不行,“皇上这是什么意思——”

话才出口就被王夫人狠狠喝斥了回去:“住口!怎么什么话都敢往外说!”皇帝也是你议论得的?

“夫人——”王尚书掀帘而入,进门便道,“皇上的旨意说三个月后就接娴儿入王府,这嫁妆得赶紧准备起来了。”

王夫人忍着气先打发了王姝回自己院子里去,才道:“老爷,这侧妃也是妾,哪有做妾的还要带嫁妆进门的?”

“胡说!”王尚书沉了脸,“侧妃是一般的妾吗?一般的妾有诰命?到时候满京城的人都看着呢,孟家还有个女儿进晋王府,到时候孟家女儿有嫁妆,我家女儿没嫁妆,你这是想告诉别人,咱们家不愿奉旨?还是说你看不上晋王府,连个嫁妆都不屑准备?”

王夫人语塞:“这,妾身不是这个意思……妾身是说,皇上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咱们姝儿做了景泰公主的伴读,娴儿却嫁到晋王府,这,这让咱们站到哪一边——”

“更胡说了!”王尚书立刻喝断了她,“我是皇上的臣子,皇上说怎么做就怎么做!”站什么队?谁知道哪块云彩有雨?他的头上只有一块天,就是皇上!

王夫人两次被丈夫斥责,不敢再说什么了。王尚书平了平气,放缓了声音:“你莫要糊涂。这是皇上赐婚,是我王家的脸面,不可给脸不要脸。咱家一切都仰仗皇上,别说嫁一个女儿,就是皇上说要姝儿出嫁,你难道敢抗旨?”

王夫人自然不敢,只有喏喏。王尚书看她顺从,声音便放得更软了些:“娴儿她娘是没什么嫁妆的,少不得要你贴补一些。既是做侧妃,也不宜置办过多,也要合咱们家的身份——”若是嫁妆太多,没准要落个贪腐之名,“我琢磨着,孟家嫁女也不会太过张扬,就置办十八抬嫁妆吧,大家面上都好看。”

这嫁妆有一百零八抬到九抬不等,但嫁妆的内容却不能只看抬数,每一抬里头装多少,装什么,这却是极有讲究的。王夫人一边答应,一边心里已经盘算起来了:多放些绸缎衣料,这些东西压着份量呢,可隔了年的、花样不新鲜了的,就不值钱了,正好把自己嫁妆里那些积压的衣料换出去;少不得也还要陪嫁个庄子或铺子,自己嫁妆里有个脂粉铺子,生意不怎么样,就陪嫁这个……

王尚书终究是个男人,不晓得这嫁妆里头的猫腻,只看夫人统统答应下来,便心情愉悦地出去了。他也想去打听打听,孟家究竟准备陪嫁多少抬嫁妆,毕竟是一起进门,若是有个高下可就不大好看。

到孟家宣旨的内监只比王家晚到了一炷香工夫,这会儿也已经宣旨完毕回宫去了,只留下一家人对坐着发怔。

林氏的眼泪已经忍不住了:“太后过世,怎么反而下了这么一道旨意……”她都已经跟钱太太私下里通过气了,只是看着太后身子不好,不敢在这个时候定亲,免得被人说话。谁知道一道旨意下来——早知道还不如早定了亲事呢!

孟老太爷深深叹了口气:“旨意已下,说这些也无益了,反而让瑾儿听了伤心。”这时候容不得不嫁,若是心怀怨恨,只是徒添烦恼罢了。

林氏抽噎着道:“儿媳也知道,只是,只是这心里……”

孟素蓉沉默地递给嫂嫂一块新的帕子,将林氏手里那块被泪水湿透的帕子换了下来。林氏的心情她是最了解的,前些日子她把顾嫣然许给周鸿的时候,还不是一样的心情?

“晋王为人还算宽厚,”孟老太爷的背好像也有些直不起来了,“皇后教导的儿子,无论如何也不是那等暴虐之人。且有才名,咱们瑾儿嫁过去,若好生经营着,也能琴瑟和鸣——”

孟老太爷说着这些话,心里难受之极,不由自主向身边的孟老夫人看了一眼。琴瑟和鸣,那说的是夫妻之间,就譬如他和孟老夫人。孟瑾只是个侧妃,上头还有正妃呢,如何谈得上琴瑟和鸣?千娇万宠养大的孙女,原想着嫁个门当户对的青年才俊,举案齐眉夫妻偕老,谁知道居然要去给人做侧室……

孟老夫人也在擦眼泪。孟瑾孟玫都是在她膝下长大的,比孟老太爷还要舍不得。只是她一生柔顺惯了,这会子既然是皇帝下的旨,知道不能抗旨,倒是已经想到更实际的事上去了:“得,得给瑾儿好生准备嫁妆才是。虽说这侧室——可到底是进王府,咱们备个十八抬的嫁妆总不为过吧?”

孟老太爷沉吟了一下:“这事儿,不如跟王家通个气儿。宁愿抬数比王家少些,也别出这个风头。横竖箱子里放实惠些,里子要紧。”这是去做侧妃呢,还是低着头做人好些。

孟老夫人擦着眼泪点头:“媳妇啊,你也别哭了。这进了王府不自由,就是外头有庄子铺子,怕也不好管,你得挑了忠心能干的去管,还得多带些现银子,王府那些下人,没有银子哪里使唤得动。”

孟家长辈在外头絮絮地商议嫁妆,孩子们却在后厅面面相觑,最后倒是孟瑾先打破了沉默:“都这样做什么?这是皇上赐婚,又不是要赐死。”

“姐姐——”孟玫眼圈一红。她年纪虽小,也知道做妾不是好事。

孟瑾模模妹妹的脸:“莫哭。等姐姐进去些日子,想办法接你们去玩。王妃看着不是那等刻薄之人,只要我守着本份,她该不会难为我。”想了一想又道,“王家大姑娘也不是个爱生事的,想来不难相处。”

“表姐也不能掉以轻心,防人之心不可无。”顾嫣然低声道,“再说,还有下头的侍妾和通房呢。”王娴或许是个省事的,可下头那些想往上爬,想摆月兑低微身份的女人,谁知道会闹什么夭蛾子。

孟瑾笑了笑:“我知道。表妹也别只担心我……”平南侯府那边也好不到哪里去。

顾嫣然低了头。周家办了过继之礼,开祠堂将周鸿的名字写到了长房周勋的名下,然后他就马不停蹄地又回西北边关去了。孟素蓉原想让孟珩或孟节出面将他请过来说说话,最终也未能成功。不过毕竟她现在年纪还小,说到出嫁至少还有两年呢,孟瑾却是三个月后就要进王府了。

孟瑾轻轻拍了拍她的手:“无妨的,至少我还能瞧着珩哥儿下了秋闱。珩哥儿,你切莫为着这事耽搁了下场,必得考中了举人才好。”她轻轻叹了口气,“这样,我才能放心出门……”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嫣然最新章节 | 嫣然全文阅读 | 嫣然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