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一个郁结一个疑惑的进了京城,弃舟登岸时早有荣国公府的轿子和车马等候黛玉和柳哥儿,林府在京城宅子留的人也派了马车在后面等着接管家等人,两家人把码头堵了个严实。♀
旁边围观的人中,有个魁梧的儒生背着个包袱显见是刚到京城的,问边上人:“敢问小哥,这车马不知是哪家的?好大的排场!”
旁边那人伸长了脖子,啧啧赞叹,“看见那马车上的纹饰没有,荣国府贾家!”
那儒生讷讷道:“原来是姓贾的么!”
旁边那人撇他一眼说:“可不是姓贾么,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贾家!”随后也不理他若有所思,只伸长了脖子看热闹,看到柳哥儿时还小小欢呼一声,“也不知是哪个小公子,看那浑身的气度!”
上了轿子,黛玉摘了帏帽,想起贾敏所说加上在家时自己打听的,对比将下船时见的几个婆子丫头,暗叹贾家奢华果然不假。及进城,掀起轿子窗帘一角偷偷瞧上两眼,京城依旧繁华,只再不是当初的那个京城而已,都叫京城,来来往往的人却再没有哪个闺阁千金嬉笑怒骂,自己也从昔日的骑马射箭变成了今日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黛玉再没了偷窥的兴致,坐在轿子里发呆。
后面的柳哥儿被陈嬷嬷抱在怀里一起坐轿子,陈嬷嬷是没到过京城的人,老听说京里富贵,这会儿到了地界再忍不住,使劲从纱窗里往外瞧,恨不能跟粗使婆子一样坐马车打开窗子瞧才过瘾。柳哥儿间或往外面瞧上两眼,却没有多少兴致,不过是人多了点其他也就那样,还不如江南的东西精致好看。
行了半日,有粗使婆子在轿子外提醒快要到了。黛玉透过纱窗看,正好经过正门,正门之上的匾上明晃晃五个大字“敕造荣国府”,继续西行到了角门才拐弯进去。黛玉也不慌,重又坐端正了,知道还得一会儿才会下轿。
后面柳哥儿紧皱着眉头,他还从没有什么时候走过角门,就算大户人家不常开大门这是规矩,但偏门侧门总有吧,角门实实是有些坠了身份。这种身份变换真是让人无奈。心下发誓定得挣个爵位回来才好,行礼问安走角门这种待遇估计什么时候也不会习惯。
等到两人下轿,黛玉牵了柳哥儿的手扶着贾府跟上来的婆子的手缓缓前行。♀过了穿堂和小厅就是正房,黛玉和柳哥儿目不斜视。有丫头迎上来,“刚才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王嬷嬷替了婆子扶着黛玉,小丫头们争着抢着或打帘或回话,“林姑娘和林大爷到了。”
方入房内,就见一位身着褐裳头戴珠翠的老太太正被两位翠绿衣裳的丫头扶着迎上来,知道是他们外祖母,黛玉拉着柳哥儿拜见。老太太掉着眼泪拉起他们姐弟,一手牵着一个,“快给我看看!你们那狠心的娘一走就是这么些年,从没回来过一回,也不知道还有人挂念着她。”
黛玉劝慰说:“母亲心中也是挂念外祖母和舅舅舅母们的,来之前还嘱咐说要代她孝顺外祖母。”
老太太笑骂:“还算她有良心。”
又指了在场诸人介绍:“这是你大舅母,这是你二舅母,这是你先珠大哥的媳妇珠大嫂子。”黛玉领着柳哥儿一一见礼。
不一会儿又有三个穿着打扮一样的姊妹进来,黛玉知是外祖家的三个姐妹,看身量便知哪个是哪个,珠大嫂子李纨正好也一一指给她,“这是你迎春姐姐,这是你探春妹妹,这是你惜春妹妹。”又问柳哥儿:“这些都是你姐姐,可记得住?”虽说姑娘们多,但老太太还活着,每年的节礼年礼都有姑娘小子们的份,还有生辰礼嫡出的孩子也都会有一份,断不会就真的记不得年岁生辰,分不清楚姊妹大小。若真有王夫人询问生辰年岁的事,也不过是故意为之罢了。
柳哥儿脆生生回答:“记得住的,珠大嫂子放心。”又跟着黛玉与众姐妹见礼。黛玉暗笑,不可一世的淮安王爷也有今天!
这些人坐在一处,聊聊贾敏,聊聊来京途中所遇之事,时间过得也快。突然听到外面一阵笑声,接着掀帘子进来一位金碧辉煌神仙妃子似的人物,“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黛玉定神细看,暗暗点头,“这满屋子的人里也就是她能撑得起这些衣裳首饰了。”柳哥儿暗地月复诽,“好生嚣张的媳妇!”两人忙起身接见。
老太太笑言凤辣子等语,王夫人邢夫人也是笑眯眯不见丝毫恼怒,迎春姐妹告诉他们说“这是琏二嫂子”,姐弟两个才知是王熙凤,行礼拜见。♀
王熙凤拉起两个人转了好几圈,“都说什么金童玉女,我本以为是戏文上胡诌的,今儿见了妹妹和小兄弟才知道竟真真是有的,只怪我见识短没见过。”又把两个人送到老太太怀里,“看看,偎在老太太身边,不像是外孙外孙女儿,竟是嫡亲的孙子孙女儿。”
又对两姐弟说:“你们在这里就跟家里一样,有什么想吃的想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婆子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又问婆子:“姑娘和哥儿的行李东西可搬到颂竹轩了?带来的人可安排妥当了?”
这时候易嬷嬷出来说话了,“给二女乃女乃见礼。多谢二女乃女乃费心安排,姑娘和哥儿年纪小,太太信任把这一应杂事都交代给老奴了。”
王熙凤一愣怔,看黛玉姐弟不插话也知道真的是姑太太交代的,后又想起林姑老爷还专门送信来说明了,笑笑说:“既然姑太太都交代给嬷嬷了,那我也偷偷懒儿,嬷嬷等会子直接去找我身边的平儿,看有什么不齐全的直接说话不要客气。”易嬷嬷答是。
一时无人说话,王夫人趁机问:“我观外甥女儿似有不足之症,不知在吃什么药?”
一时间林家来的人都皱了眉,易嬷嬷暗道:这话是怎么说的,女孩儿家家的身娇体弱难道不是常事么,私底下多少话问不得,怎么能在这种场合说出来,传出去病弱的名头姑娘以后还要不要活了。
一直没开口的李嬷嬷轻笑一声,站出来冲王夫人弯腰回答,“回二舅太太的话,我们姑娘并无不足之症,不过看起来娇弱一些罢了,在扬州时老爷看着担心,找了回去颐养天年的太医看了,说并无病症,只日常吃食多注意些就好了。说到这儿还得麻烦老太太应允,在姑娘住的院子里起个小厨房。”话回完毕依旧回到原处站着。
老太太心里头有些不满,敏儿这是做什么,配了这样厉害的嬷嬷过来是怕我亏待外孙女儿么。就算老二家的话有些不对,到底是当家做主的管家太太,这样子给她没脸也太过了,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给娘家没脸呢。扯扯嘴角,对黛玉说:“一个小厨房值个什么,让你凤姐姐派人起一个就是了。只是身子可不是玩笑的,还是要从小调养着才好。不必怕麻烦,我这儿正配药呢,叫他们多配一料就是了。”话里话外竟是一定要给她配药丸子吃。
黛玉哭笑不得,只好拿了太医的话来推月兑,“在扬州时,母亲开始也是这么说,只太医说恐虚不受补,所以并不敢吃药丸子,只好拿了燕窝肉桂之类的炖了吃,只这些也并不敢多吃,一日浅浅半碗就够了。”
老太太这才无话。
王夫人见老太太支持她,刚想说月例银子衣裳之事,让黛玉他们知道贾家的富贵,往后安分度日。这时候原来跟在易嬷嬷身边的春草进来报说:“二门上管家已经把东西收拾好了,问姑娘是抬到哪里去?”
林海派来的这个管家也是个有趣的,主子做准备他也没闲着,早派了人在京城打听,今天下船就听到汇报说贾家最是富贵傲气连下人也是那样,生怕小主子们被小瞧了,直接跟着贾家的车把准备安顿下来再送的东西拉到了二门上,又派安和小子通过春草给易嬷嬷通了信。
黛玉不知道春草说的是什么,不过想来也是易嬷嬷安排好的,直接说:“嬷嬷看着办吧。”又对老太太说:“易嬷嬷是母亲身边亲近的,她办事母亲都是放心的。”
易嬷嬷看老太太点头,回说:“太太惦记老太太老爷们和各位主子,特特装了几车子土仪过来,管家担心老宅子那边收拾的不利索怕坏了东西,直接就随着姑娘和哥儿的行礼给送到这边来了,还得请示二女乃女乃是个什么章程。”
王熙凤一拍手,“哎吆吆,怪不得老太太想着姑太太,姑太太就是贴心,心里时时都念着老太太,连我们都跟着沾光。这么着吧,颂竹轩那边正忙乱着,直接就占占老太太的院子,就地分了吧!”说完又是大笑。
迎春姐妹掩嘴笑,“凤姐姐就是爱说笑,你以为是戏文吗,还能就地分了,这都成山大王了。”
老太太也笑,“敏儿不是旁人,一切便宜行事吧。既然敏儿把事情交代给嬷嬷,那嬷嬷你就多费些心思,正好小厅那里有地方。”
这时候正好有人过来撤茶果,黛玉说:“外祖母,这边我也帮不上忙,还未见过二位舅舅,不如现在就过去。”
老太太点头,“也好。”看邢氏安坐不动,又说:“老大媳妇,你领着他姐弟过去吧。”邢氏只得领命。
黛玉辞别王夫人并嫂子姐妹,携了柳哥儿一道随邢夫人坐车去大房住的花园子。下了车就有几个容貌艳丽美衣华裳媳妇打扮的在那里等着,看到黛玉和柳哥儿热情的迎上来,“禀太太,老爷正等着呢。”
邢夫人遂领了黛玉姐弟到书房,柳哥儿抬眼细观这个传说中胸无大志贪恋美色的大舅舅。只见他此刻手中还抓着一块古璧,一身书生打扮,目光略虚浮,眉眼有些像老太太,全身上下没点精气神,果然是被酒色掏空了身子的模样。
两人依礼拜见,贾赦问了些你父亲怎样母亲怎样之类的话,两人答说好,又嘱咐“在这里不要生分,多跟姐妹们一处玩,有什么事情尽管去找你二嫂子。”
话毕又要留饭,黛玉推说还没见二舅舅辞了,又领了柳哥儿上车去二房那边。
在车上,柳哥儿趴在黛玉身上跟她咬耳朵,“姐姐你说,为何是二舅舅家住正房,反而让大舅舅住花园子呢?这是个什么道理?”
黛玉反手堵住他的嘴,“别乱说话,小心有人听见!”心里不屑,我知道的不比你多,还用得着你来提醒?!
说话间两人下了车,看着匾上斗大的荣禧堂三个字柳哥儿啧啧声不断,黛玉知道他是最看不惯不尊嫡庶长幼之事的(虽然他自己也没好到哪里去),趁人不注意低头警告他,“乖乖的,不许作怪!”
到门口,有老嬷嬷把他们姐弟引进房内,王夫人却不在,两人只好坐在下手座位上吃茶等待。过了好一会子王夫人才来,“你们舅舅今日斋戒去了,再见罢。”
听黛玉答是,又说:“你几个姐妹都是好的,大姑娘尽可以与她们一处念书识字做针线,或是玩笑游戏。只一件,我有个祸胎孽根,最是顽皮,大姑娘和哥儿尽可不理他。你珠大嫂子家的兰哥儿跟柳哥儿年纪相仿,虽不同辈分也尽可玩在一处。”
黛玉知道她说的是那个传说中的宝玉,笑笑说:“兄弟们都是别院另居的,平日里我自是见不到的。”
王夫人笑道:“你不知道,老太太最是娇惯他的,自小就与姐妹们养在一处,你只别搭理他。”
黛玉和柳哥儿心里都是很不自在,以前还好,都是至亲骨肉,在内院就是娇惯些也没什么,如今早知道有外客会来,七八岁的外男怎还不搬出去呢?但到底没有让主人迁就客人的道理,不好说让宝玉搬出去,只心里默想一定要少出门,也要让嬷嬷谨守门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