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五:端正孩子的思想,不让他“崇洋媚外”
崇洋媚外,可能这个帽子扣在孩子的头上有点大,不过有些孩子的确存在这种思想,盲目崇尚西方国家的生活,这和父母的认识、社会舆论不无关系。♀特么对于+我只有一句话,更新速度领先其他站n倍,广告少
一个幼儿园的阿姨问小朋友们的理想,有的小孩说“当科学家”,有的说当“老师”等等,可是有一个男孩的回答非常惊人,他说要当“外国人”。当问及原因时,男孩天真地说:“外国人有洋房、花园……”
孩子的回答带有随意性,但也透露出爱国教育的缺失。的确,外国有很多先进的技术需要中国去学习,但是我们国家也不是一无是处,像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就是非常值得人们学习的。因此,父母要端正思想,扎牢孩子爱国的根。
建议六:让孩子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
曾经有一段时间中韩之间引发一场文化之争,一些韩国学者曾提出孔子、李时珍等文化名人是他们国家的后裔。虽然表面上看这只是两国之间的一场文化之争,但不得不给中国人一个警醒,中国人已经“丢失”老祖宗很多年。如果我们依然不遵照老祖宗的教诲,依然我行我素的话,到那个时候,不仅孔子是其他国家的,恐怕我们也已经变成其他国家的人了。
事实上,谈爱国,说到根上,中国人还是要认祖归宗,尊重中国的传统文化,重视中国的传统节日,不能忘本。♀为了中华文化能在孩子一代的手中发扬光大,父母应该从现在开始,让他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从《弟子规》开始,脚踏实地地落实、力行,相信孩子一定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金玉良言
如今,国内流行出国热,一些父母在孩子还没成年时就送他出国读书,把希望寄托于“洋师傅”。其实,这种做法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是十分不理智的,往往也有可能害了孩子。其实,所有的父母在送孩子出国之前,一定要考虑清楚“送孩子出国的目的是什么”、“孩子是否具备独自闯荡的能力”、“对国外的教育是否有足够的了解”、“孩子的意愿是什么”等等。孩子只有爱国,心系祖国,在国外才能受到真正有益于自己的教育。
遵守公德:孩子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中国)孟子
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
——(中国)陶行知
7岁的苏爽和妈妈一起上了公交车,身旁站着一个颤颤巍巍的老太太,一连坐了3站都没人给老人让座。苏爽的妈妈看不下去了,对旁边座位上正在说笑的一对年轻男女说:“你们给老人让下座行吗?”那对男女不理她,继续说说笑笑。
这时,汽车又到了一站,妈妈忽然发现苏爽不见了。正在着急的时候,苏爽的叫声传来:“妈妈,我在这儿呢!”原来她看到有人下车,趁机占了一个座位。妈妈看到那个老太太还在站着,便小声对苏爽说:“把座位让给女乃女乃怎么样?”苏爽很不乐意地撅起了嘴:“刚才他们都不让座,为什么要我让?”
妈妈说道:“因为你是好孩子啊。你上周不是才被评为三好学生,现在给老女乃女乃让座不正是你该做的吗?”苏爽听后,对妈妈说:“妈妈,您叫那位女乃女乃过来吧,我把座位让给她。”
苏爽的妈妈遇到的事情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都有发生,看到别人不遵守社会公德,父母是否会放松对孩子的要求,遇到事情时也得过且过?或者有些父母认为这本来就不是什么大事,就算不让座又能怎么样?对孩子有影响吗?
父母想让自己的孩子有素质,于是让孩子参加各种艺术特长班,想用艺术来提高孩子的素质。其实,体现一个人素质的不是他的艺术修养,而是他的公德意识。近年来,国人去外国旅游的机会多了,但是却经常出现“中国人没素质”的报道,就是因为我们的公德意识不够,在公共场合做出一些不文明行为,如随地吐痰、大声喧哗、乱扔垃圾,如厕不冲,等等。
父母都想孩子成为一个素质高的人,但是却忽略了在公德这种“小事”上对孩子进行教育。从文明礼貌、乐于助人到爱护公共财物、保护环境,无论是哪一点,只要孩子去做了,他的素质就会有所提升。
现代社会需要负责任的公民。遵守公德不光是孩子素质高的表现,还能体现他的社会责任感。因此,父母需要重视对孩子的公德教育,让孩子从小就成为一个有个人素养、懂得对社会负责的人。
培养建议
建议一: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这个信息时代,孩子的很多行为是从电视剧、动画片中学来的,尤其是动画片,对他影响很大。有些动画片中的主角说脏话、打架、将烟卷扔在地上拿脚踩灭……孩子很容易就会认为这种行为很酷并加以学习。一旦他去追求所谓“酷”,当父母再去教他遵守公德时,他就会很抵触。
除了电视中播放的动画片,网络信息传播的价值观也很混乱,孩子的社会经验少,不能分辨其中的对错,很容易受到不良影响。父母需要引导孩子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比如,父母可以为孩子讲解一些古代经典、中华传统的美德故事,让他受到熏陶,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对他进行遵守公德的教育。
建议二:父母要以身作则遵守公德
孩子的行为是通过模仿习得的,父母怎么做,孩子就会有样学样。若为是父母自身不遵守公德,只是说服教育,将无法产生好的效果。
兰兰7岁了,很没礼貌,经常对同学大呼小叫:“喂!橡皮借我用用。”同学们都不太喜欢她。老师为此特意劝导过她,可是她一直改不了。一次开家长会,散会后大家坐下来闲聊,一位男士跟身边的人说:“喂!打火机借我用用。”说这话的正是兰兰的爸爸。
要想让孩子学会遵守公德,父母就要以身作则,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千万不能说:“爸爸年纪大了,改不了了。你还小,一定要养成好习惯。”这样不但不能教育孩子,反而会让孩子学会推卸责任。
建议三:让孩子学会推己及人
人生活在社会中是相互依赖的,如果每个人都注意用自己的行为为周围的人提供便利,那么我们会生活得更加愉快。父母要让孩子明白,自己是社会大家庭的一员,如果自己不遵守社会公德,就会造成其他人的困扰。
孙玲8岁了,在家里很讲卫生,但是一到街上就不注意了,经常把冰棍签、饮料瓶随地乱扔。妈妈觉得孙玲这样做很不好,于是问她:“为什么不将垃圾丢进垃圾箱呢?”孙玲回答:“街上好远才有一个垃圾箱,扔着不方便。”妈妈没有说话。
第二天早上,妈妈说:“今天我们义务扫扫大街吧!”还没等孙玲说话,妈妈就拉上她,拿着一大一小两把扫帚就来到了大街上。妈妈已经开始扫了,孙玲拿着小扫帚很不情愿地在马路对面扫。孙玲这才发现原来路上垃圾这么多:饮料瓶、口香糖、冰棍签……扫了一会儿孙玲就累了,很想抱怨:“这都是谁扔的啊?”忽然想起自己也扔过,她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继续扫了起来……
没有说什么大道理,妈妈只是让孙玲体验了下环卫工人的辛苦。孙玲终于明白了乱扔垃圾的后果,自己是省事了,可是有人会因此受累。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