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母amp;amp;nbsp;amp;amp;nbsp;教安全 第十三章

作者 : 张振鹏

12.法律意识:孩子懂法就可以避免祸端

并不是只有成年人才需要增强法律意识。言情穿越书更新首发,你只来+全国青少年犯罪率为0.06%,大城市青少年犯罪率达到了0.2%。青少年犯罪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法律意识淡薄所致。孩子的法律意识不足,在遇到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不懂得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在面对诱惑时,不了解法律的尺度界限,很容易因无知而犯罪。所以父母要注意增强孩子的法律意识,让孩子学会用法律守护自己的安全。

8岁的苏虹和同学去学校附近的超市买零食,结果发现买到的火腿肠是变质的。她们去找超市要求退钱,可是超市不同意。苏虹想起前几天在电视上看的“3.15质量调查”节目,于是试着拨通了消费者热线,叙述了自己遇到的情况。

可是,当消费者热线的工作人员试着让苏虹直接和超市老板对质时,苏虹却挂掉了电话。最后消费者热线的工作人员来到那家超市询问,超市的工作人员承认确有此事,而老板也愿意退钱,却因为找不到苏虹等人不得不就此作罢。

如果再遇到类似事情,苏虹就会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利。现在的社会比较复杂,不法商贩、黑心厂商比比皆是,如果孩子不懂法律,那么在遇到事情时就不能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从而成为无辜的受害者,无处伸张正义。

而很多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也正是法律意识淡薄,他们不了解自己的行为已经构成了犯罪,或者压根就没想过犯罪后应该接受怎样的惩罚。他们心中没有法律,行为自然就会失去约束,最终触犯法律,受到法律的制裁。

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就要开始培养他的法律意识,让他明白法律的功能,在遇到问题时不会盲目冲动,能够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维护自己的权益。

培养建议

建议一:设立家庭普法小课堂

其实学校的法律教育往往笼统而概括,很难引起孩子的兴趣,也无法给孩子留下生动鲜活的印象。要想让孩子真正理解法律法规,明白怎样去使用,还需要父母在家庭中针对孩子的特点实施教导。

7岁的薇薇一次放学和同伴一起回家,遇到高年级同学打劫。几个少年抢走了薇薇和同学的零用钱。薇薇哭着回到家,妈妈询问后想打电话给薇薇的老师,被爸爸阻止了。爸爸拨打了110,最后那几个少年被抓获送入了少管所。

因为这件事情,爸爸觉得有必要在家里进行些法律知识的普及。他查阅了相关的法律资料,挑选生活中一些常用的法律知识写成了便笺,贴在冰箱上、书桌上、还有房门上。每天晚上吃完晚饭的时候,一家人总要坐在一起,互相提问一些生活中的法律常识。问题的形式常常是“如果发生了……的情况,你该怎么办?”

让孩子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首先就要让他了解法律的内容。而孩子的认识能力有限,父母不妨从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入手,让孩子了解遇到什么情况该如何去做。

建议二:让孩子明白“打架还手”不是“正当防卫”

很多孩子的法律意识都很淡薄。有些青少年去抢劫小学生,以为最多只是被管教一顿,罚点钱,却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如果超过16岁就会被判刑。对法律的漠视让孩子心中没有一条“防线”,从而很难约束自己的行为。

李宇13岁,他的爸爸有收看法制节目的习惯。一次看到一个少年犯,那个孩子平时喜欢打架斗殴,而在一次打架中将对方致死,然后被判刑。可是在庭审的时候,他却坚持说自己是正当防卫,理由是对方先动手打他的。李宇看到后随口说了一句:“是啊,最多是防卫过当,至于判那么重吗?”

李宇的爸爸赶紧把李宇拉过来,教导他:“打架中还手一般不是正当防卫。正当防卫必须针对不法侵害行为,如打劫、杀人、放火、这些如果不立即制止就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的行为。当别人打你时,千万不要因为一时冲动而还手,要先避开,然后找民警或老师解决。”

李宇问:“要是对方拿着大棍子或者钢管什么的打我,我也不能还手吗?”爸爸说:“要先避开。如果因为你的还手而使事态激化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除非万不得已,还手才算正当防卫。”李宇听后点了点头。

孩子对法律的了解不够精确,常常因误以为自己的行为合法而触犯法律。父母要注意帮他认清法律的要求。这样当他遇到一些事情时,才不会因无知而犯法。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好父母amp;amp;nbsp;amp;amp;nbsp;教安全最新章节 | 好父母amp;amp;nbsp;amp;amp;nbsp;教安全全文阅读 | 好父母amp;amp;nbsp;amp;amp;nbsp;教安全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