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小妙招
1.满足孩子口腔的味觉和触觉
孩子在咬人的那段时间,父母应该满足他的口腔的味觉和触觉。♀言情穿越书更新首发,你只来+比如,给孩子提供一些可以咬和尝的东西,像各种软硬不同的食物、橡皮圈、干净的不同质地的物品等,让孩子尽情地去咬。不要训斥孩子,让孩子咬人的敏感期顺利度过。
2.给孩子提供较硬的食物
很多2岁以上的孩子,在咀嚼馒头、面包等食物时,口形和咀嚼的方式与老人很像,一副牙齿没有力量的样子。这就表明,孩子在2岁之前吃的食物可能大部分都是稀软的。其实,在孩子长牙齿的敏感期时,父母应该给他提供一些比较硬的食物让他练习咀嚼。不要担心,孩子会嚼不烂或会卡住,其实孩子常常会嚼了吐出,吐出又咀嚼,偶尔会卡住,他也会自我调整。♀这样以来,也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孩子以后咬人现象的发生。
3.与孩子一起做一些小游戏
在孩子2岁左右时,如果孩子有咬人这种现象发生,父母可以与孩子尝试做一些小游戏,以满足孩子想咬,想咀嚼的愿望,练习咬硬的东西,让孩子获得咬的乐趣。
比如,可以跟孩子玩“小狗咬骨头”的游戏。父母先准备好眼罩、木块(可以积木代替)、布条、玻璃瓶、海绵、骨头(可以某种硬塑料代替),然后告诉孩子:“小狗最爱吃骨头了,这里有很多东西,现在你来假装小狗,我把你的眼睛蒙起来,你来找骨头。”父母可以先让孩子用牙齿咬每一种东西的质感,然后再蒙上孩子的眼睛,让他一一用嘴巴来辨认,找出骨头来。玩完后,可以让孩子再尝试找木块。当然,还可以与孩子互换角色。♀要注意一点,在玩之前应该跟孩子讲清规则,不能偷看,不能用手模,只能用牙咬才行。
4.不要训斥和大骂孩子
有的父母不知道孩子有咬人的敏感期,当一两岁的宝宝咬了他们,他们就会对孩子训斥,甚至用手打孩子的嘴巴。有这样一位妈妈,她1岁半的宝宝在她完全放松的状态下咬了她的腿一口,结果妈妈立刻一声号叫,孩子一下被这种声音吓坏了,哇哇哭起来。结果,这位妈妈还不算完,指着孩子的鼻子说:“再咬,再咬我就把你的牙敲掉!打死你!”一副恶狠狠的样子。在孩子眼中,刚刚还满脸堆笑的妈妈突然变得口吐蓝色火焰,凶巴巴的,他接受不了这种巨大的转变,这难免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甚至是心灵的创伤。所以,父母一定要以此为戒,切不可训斥孩子,打骂孩子。
10.打人:打妈妈、女乃女乃的脸和头等,狠狠地拽妈妈的长头发等,(0—2.5岁)
——孩子并非有“暴力”倾向,而是吸引人的注意,所以不要给孩子贴“爱打人”的标签
孩子在1岁多到2岁多时,很多父母会发现孩子会有“暴力”倾向,比如,他会打爸爸妈妈的脸,会拍打妈妈的头发,甚至会用小手使劲拉扯妈妈的头发。当然,如果孩子上幼儿园,有的孩子还会打别的小朋友,等等。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吗?难道小小孩子真的有“暴力”倾向吗?其实不是,儿童心理学家指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打人是他们表达爱的一种方式,是为了吸引人的注意。所以,父母千万不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
身边小故事
故事1:
一位妈妈很苦恼,她这样说:
我的儿子才1岁零4个月,可从上个月起,他就会“打人”了。而且,他并不只是在嘴上说说而已,每次都是说“打你”的同时,手就真的“啪的”打了下来,有时候是打我的脸,有时候是拍我的头,还拽我的头发呢!他是真打,有时候还挺疼的呢!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故事2:
2岁零3个月的青青刚上幼儿园,但是她有一个特殊的表达喜欢的方式,那就是打人。于是,老师就不断地对她说:“青青,老师知道你喜欢小朋友,但你不可以打他,那样他会很疼,你可以去拥抱他,抚模他!”
几次之后,青青好像记住了。不过,她在表达自己喜欢某个小朋友时,她还是先会打人家一下,然后再去拥抱人家,抚模人家。
一天,青青和另外一位小朋友玩顶头的游戏,他们相互盯着,非常开心。突然,青青打了一下那位小朋友。那个挨打的小朋友赶紧喊:“青青,打人!”
老师听到后,赶紧走过去告诉青青:“你喜欢小朋友,要抚模他,拥抱他呀!”结果,青青也马上意识到了,他立刻停止了打人的动作,伸出了两只小手开始拥抱他,抚模他。
过了一会儿,刚才那个挨打的小朋友累了,就躺在了地上,他喊着青青的名字。这时,老师猜想,他一定是想享受青青的爱了。于是,老师就对青青说:“赶紧去抚模他!”于是,青青就走到那个小朋友身边,开始抚模他……
敏感期分析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