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该说的10句话 第十四章

作者 : 张振鹏

第3句话“你要是考第一,我给你买……”

现在很多父母习惯用物质来激励孩子,经常对孩子说:“你要是考第一,我就给你买……”其实,这一做法不仅会滋长孩子的虚荣心,还会让孩子学会盲目攀比。寻找网站,请百度搜索+对于孩子来说,他的心灵原本是纯净的,是社会的污染和父母不正确的引导导致了部分的孩子迷失了方向。父母应该及时把孩子从物欲的漩涡中拉回来,让孩子走上健康的人生之路。

物质奖励不是理性的爱

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是天性,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最持久的情感。父母都想要给孩子最好的爱,有些人认为,对于孩子要尽量地满足他,不管是精神上的关心,还是物质上的享受,一定不能让孩子有所缺乏。

其实,无论是哪种爱,都不能泛滥。因为,过多地给予,并不能让孩子体会到拥有的珍贵,越是锦衣玉食之家出来的孩子,往往越是经受不住风霜的洗礼。这种说法,很多父母不以为然,他们认为:我们爱孩子,不管怎么爱都是对的;在爱的前提下,不管怎么做都是对的。

其实不然,爱也有理性的爱和非理性的爱。♀有理性的父母,虽然会做出一时不被孩子理解的举动,可能这正是他爱孩子的表现。他的举动在许多年后,会让孩子感激涕零。爱孩子,如果没有理性的支持,最后会害了孩子。所以,爱孩子不能“短视”,尤其不能太过专注于短期的受益

兵兵是个聪明且贪玩的小男孩,学习成绩在班上始终是中等。为了能让儿子考上重点中学,他的爸爸自以为是地想了个绝招去激励儿子。

一天,他对儿子说:“兵兵,你那天说想要一款游戏机,爸爸没给你买。如果你这次期中考试能进前10名,爸爸就给你买游戏机。”兵兵听完眼前一亮:“爸爸说话算数不算数?”爸爸拍着胸脯回答:“当然算数。”

期中考试后,兵兵果然考进班里前10名,爸爸高兴极了,兴高采烈地把游戏机买回来送给儿子。他心想,这一招果然灵,儿子似乎对学习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没想到,接下来兵兵居然主动提出了要求,如果自己能考前3名,是否能买一台电脑,并保证不会玩游戏。

爸爸欣然同意了。转眼,兵兵果然考了第3名,电脑自然被他收入囊中。谁知,从那以后,他一放学就趴在电脑前玩游戏,不仅如此,还把同学也请到家里“混战”。物质奖励的弊端开始显现,更让爸爸没有想到的是,兵兵尝到甜头后,每逢小考、段考都要和爸爸讲条件,他想要的东西也就源源不断地搬了回家,而且全是爸爸心甘情愿地掏腰包。

这时,爸爸突然警觉起来,物质奖励虽然有效,但是产生的副作用也很大。本来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现在竟然成了他满足物欲的工具。那么,等到爸爸不能满足他的时候,孩子是否会对学习丧失兴趣呢?这样一想,爸爸冷汗直冒,他开始收紧他的奖励措施,也加紧了与儿子的沟通。

从那以后,爸爸一有空就到书店里转,想用自己爱学习的态度来带动孩子。慢慢地,在爸爸的影响下,孩子已端正了学习动机,不再为了打赌而读书。每逢节假日,父子俩都要去图书馆读书,将以往的实物奖励改为智力投资,收效比以往更加丰厚。

这位父亲是有理智的,他发觉事情不对之后,迅速做出了调整。最值得称道的是,他并没有急于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而是从自己入手,端正了学习的态度,最终带动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可见,身教胜于言教。

这位父亲的爱,从非理性的爱最终上升到了理性的爱。所以,爱不见得都是对孩子有益的,有些爱,比如溺爱,只是受生物性本能驱动的,会对孩子造成很深的伤害。而且这种伤害的作用当时不会体现,等到孩子需要**的那一天,突然发现自己在父母的溺爱中迷失了方向,严重的话,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有个中学生写了一篇文章,她在文章中提到,母亲给她的爱,是毁灭式的溺爱。为什么称这种爱是毁灭式的呢?因为,她的母亲太爱她了,以至于愿意为她做任何事。可是,小姑娘知道凡事由母亲包办会毁了自己。但是,母亲就是不能停住她的脚步,始终对女儿无微不至地关怀,小女孩在母亲爱的“压迫”下痛苦万分。

她这样写道:“我不想变成不会说话的哑巴,我现在不愿交际,只愿意和母亲讲话,快变成生活不能自理的人了。我的衣服和鞋子,就连发型都是母亲一手包办,一点自主权都没有。我什么事情都不会做,这样下去,恐怕连上大学都要叫妈妈每天陪伴着……我每天跟她讲道理,说溺爱会毁了我,可是每次吃饭时她都不停地给我夹菜,我向母亲吼道:‘让我自己来好不好!’可她不听,还像照顾婴儿一样照顾我……

“我已经离不开这样的爱了,它使我沉迷、堕落、依赖。这简直是一种变相的折磨,折磨我的灵魂和**。母亲一天都不放弃对我的折磨,每当我想从爱河里探出头来,她就把我的头按下去,我不停地挣扎,不停地呐喊,却无济于事!

“我都这么大了,可是她什么都不让我做,包办了一切事情。她那么不辞辛劳,任劳任怨地,无论我怎样恳求,她都不会让我做一点点的事情。有时我会冲她发火,让她不要这样折磨我,可是她认为她做的是对的。那天,我终于忍不住打了妈妈,妈妈伤心极了,说道:‘我这么爱你,你还这样对待你母亲。’妈妈哭了,我也哭了……”

通过上面的故事,可以看到,母亲非理性的爱,深深地伤害了孩子的心,也阻碍了孩子各项能力的发展。父母代替孩子做事,使孩子缺少了锻炼的机会,这样一来,孩子**生活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未来的路就不会顺畅。

父母要明白,自己不能照顾孩子一辈子,他终究会离开父母的庇护,独自面对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父母过度地表现自己的爱,最终会让爱变成一把刀,使孩子“因爱受伤”。

不少青春期的孩子厌恶父母。这并非是因为父母对他不好;恰恰相反,是因为对他“太好”。所以,如果真的爱孩子,就应该理解孩子,让他在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中成长,不要让他背负太多的压力,承担与他年龄不符的重担。

爱孩子是每个父母都会做的,但是,什么是理性的爱,什么是孩子真正需要的爱,父母一定要分得清。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父母不该说的10句话最新章节 | 父母不该说的10句话全文阅读 | 父母不该说的10句话全集阅读